11.28 乾隆王朝:一場大雨揭開的一樁貪案,57人被斬首,56人被髮配為奴

清朝初期,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朝廷沿用明朝舊制,下令准許“甘肅士民捐納豆麥者,可取得國子監生資格”,由此參加鄉試或取得官銜,此辦法稱“監糧”。也就是鄉紳、財主、平民都可以利用捐糧、捐財的方式來獲得官位,也叫“捐官”。在古時封建社會,即使考中了舉人也不一定就能立刻被朝廷立刻啟用。有關係的靠關係,沒關係的就用錢財上下打點,才能獲得實缺官銜。

乾隆王朝:一場大雨揭開的一樁貪案,57人被斬首,56人被髮配為奴

學子應考

(一)仕途生涯
來自山西的王亶望就是通過這次捐資獲得了甘肅知縣的官銜。《清史稿》卷339王亶望傳中這樣記載:“王亶望,山西臨汾人,江蘇巡撫師子。自舉人捐納知縣,發甘肅,知山丹、皋蘭諸縣。”隨後,王亶望被吏部選定為雲南知府的候選人,進宮面聖述職。但又被乾隆帝調任到甘肅寧夏任知府。

王亶望屬於不折不扣的官二代,他的父親是江蘇巡撫王師,所以他是既有關係也有錢財,在朝廷謀個一官半職也不足為奇。王亶望初任時,作風良好,政績突出,於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連升為甘肅布政使。上任之後王亶望多次組織士紳捐糧,後來直接改為捐銀子。並向朝廷謊報甘肅鬧旱災。

乾隆王朝:一場大雨揭開的一樁貪案,57人被斬首,56人被髮配為奴

清朝官員

實則這些募捐來的錢糧都進入了王亶望和其治下貪官的腰包。乾隆四十二年(1777),王亶望因募捐有功,賑災有方,被乾隆帝公示嘉獎,連續升為浙江布政使,暫時代理浙江巡撫職務。仕途之路一帆風順,但是也嘎然而止,這是為什麼呢?

(二)浙江海塘貪案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大學士阿桂奉皇命赴浙江勘察海塘工程,實則是朝中有人彈劾嘉湖道王隧貪婪無度、原嘉興知府陳虞盛虛報經費的情況。乾隆帝懷疑這是浙江巡撫王亶望與部下共同欺上瞞下,派阿桂去勘察海塘工程只是個由頭,實際上是暗中調查王亶望等人。

乾隆王朝:一場大雨揭開的一樁貪案,57人被斬首,56人被髮配為奴

清朝官員

阿桂經過周密調查後,取得有力證據,逮捕了王隧與陳虞盛​,準備回京覆命。但河州回民蘇四十三又在當地作亂的消息傳了過來,乾隆帝命和珅與阿桂一同前往平叛。當阿桂與和珅帶領的軍隊剛剛抵達甘肅境內不久後,就遇見連日大雨的惡劣天氣,以至道路泥濘,車馬難行,無法繼續行軍。於是阿桂就上書告知乾隆帝,這道奏摺被呈上來之後,令乾隆帝疑心大作,他開始懷疑王亶望就任甘肅時就沒有什麼旱災,而是王亶望謊報甘肅有災。

乾隆王朝:一場大雨揭開的一樁貪案,57人被斬首,56人被髮配為奴

清朝官員

(三)一場大雨惹的禍

正是因為這場大雨的出現,滿朝文武都懷疑甘肅前幾年鬧災荒實屬謊報。《清史稿》中這樣記載。上謂:“甘肅民貧地瘠,安得有二萬人捐監?又安得有如許餘糧?今半年已得八十二萬,年復一年,經久陳紅,又將安用?即雲每歲借給民間,何如留於閭閻,聽其自為流轉?”因發“四不可解”詰勒爾謹,勒爾謹飾辭具覆。上諭曰:“爾等既身任其事,勉力妥為之可也。”

之後,乾隆帝命和珅與阿桂先剿滅叛軍,後又令和珅負責徹查王亶望甘肅冒災案。經過一段時間調查,和珅發現王亶望將募捐納糧改為私自捐銀,累計髒銀多達1000多萬兩。而且還查抄了王亶望的府邸,共獲銀錢300多萬兩。

乾隆王朝:一場大雨揭開的一樁貪案,57人被斬首,56人被髮配為奴

乾隆皇帝劇照

此事,遠遠沒有想的那麼簡單,因為王亶望當時在甘肅任職期間,參與中飽私囊的官員多達100多人,這100多名官員個個都分到了王亶望貪汙的髒銀。這些官員拿著貪汙來的銀子建府邸、置辦土地、納小妾、包戲子、養家妓,導致了甘肅一帶的官風在乾隆時期墮落之極。

後來,乾隆帝下令凡是貪銀滿足2萬兩以上的官員都下令斬首,不滿2萬兩的官員全部抄家發配為奴。此案共斬首57人,發配56人。後來,乾隆帝念及王亶望的父親王師為朝廷做出的貢獻,就下令赦免了王亶望的兩個兒子。

乾隆王朝:一場大雨揭開的一樁貪案,57人被斬首,56人被髮配為奴

清朝官員與皇帝

《清史稿》中這樣記載:五十九年,上將歸政,國史館進師傳。上覽其治績,乃赦亶望子還,幼者罷勿遣,謂“勿令師絕嗣也”。這也是乾隆時期震驚朝野的一樁特大貪案,被列為乾隆時期十大貪案之一。

(四)歷史評價

乾隆初期,雖然國力富強,但是由於乾隆帝本身奢靡放縱,5次南巡就耗費掉了國庫中一大半的銀子。據史書記載,乾隆帝南巡時期喝的水都是從北京紫禁城中的御井中運到南方去的,而且乾隆帝還有一個習慣,他使用過的馬桶絕不會使用第二次,必須丟掉。

乾隆王朝:一場大雨揭開的一樁貪案,57人被斬首,56人被髮配為奴

光是以上這兩點,就耗費國庫存銀上千萬兩。以清朝初中期一兩銀子約等於150~220元之間,就能算出乾隆帝到底有多奢侈,光是喝水與拉屎就花掉了國庫20億左右的存款,這還不包括車船人馬的費用。所以說,自乾隆帝以後,大清國就逐漸走向衰亡。

王亶望的貪案只是乾隆時期貪汙風氣盛行的一個起點,此後在清乾隆時期發生的貪汙案屢禁不止,皇帝三令五申、整治吏治的口號也隨之被淹沒。

乾隆王朝:一場大雨揭開的一樁貪案,57人被斬首,56人被髮配為奴

古代銀兩

像王亶望這樣的貪官汙吏只是其中的一個,在乾隆時期更有國盜和珅。他貪的銀子總數已經超越當時歐洲五國的總財力,就連當時歐洲赫赫有名的羅斯柴爾德家族在和珅面前都屬於九牛一毛。清朝貪腐盛行的時期,也出在乾隆皇帝執政期間,正是在經歷了這一時期後,大清國的貪腐之風已經如同滔滔江水一樣,一發不可收拾。

王亶望雖然是貪官中的典型代表,但是他給予清朝的貢獻也是被肯定認可的。《四庫全書》的編纂工作就有他參與其中,雖然他是個貪官,但於獎掖文獻亦不遺餘力也。如果王亶望能奉公守法、剛正不阿,保持原有的廉潔之氣也不至於落得如此下場,早知現在,何必當初?留下了千古罵名,遺臭萬年。

文獻參考:《清史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