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李清照写了那么多酒诗,到底哪首酒最醉?

舔龙血


都说李清照是个酒鬼,其实所有好酒的人,无非是借酒浇愁而已!在李清照的生命中,有很多酒,有少年的酒,那时青春的畅想,有新婚少妇的酒,那时融合了荷尔蒙与多巴胺的幸福,有夫妻分居两地思念的酒,那是缠绵悱恻酒浓情浓的酒,也有国破家亡流落四方孤独无依的酒。

酒在李清照的生命中是不可缺少的东西,否则,她如何度过那“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相思,如何度过那“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生命的寒冬?

好玩的国学从李清照的酒醉中,精选几首词,请大家评判,那一首醉到不能自己。

李清照的第一种酒:青春少女的“少年不识愁滋味”。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的家庭教育非常宽松民主,父母给了她一个快乐的无拘无束的童年。山东大姑娘的豪放的好玩的天性被彻底激发出来,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就经常喝的七荤八素,在溪亭的暮色中,不知归路。这是一种纯真的可爱的酒醉。

李清照的第二种酒:少妇独守空房思念的醉。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后,过了一段极为美好的夫妻生活,他们琴瑟和鸣,经常一起看书写词研究金石文物,在快乐的夫妻游戏中,李清照总是赢的那个。但是后来赵明诚出去做官,留下李清照一个人在家里。每当夕阳西下月亮升起,每当秋风吹来黄花遍地的时候,李清照抑制不住对赵明诚的思念,唯有用酒浇愁,但“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在无数个酒醉的夜晚,她“人比黄花瘦“。这是人比黄花瘦的酒。

李清照的第三种酒:少妇闺中思春万千百无聊赖的酒。

念奴娇·春情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李清照三十三岁的时候,赵明诚离开老家青州出去做官。李清照一个人孤单寂寞,恼人的春天的天气,百无聊赖的思春情绪,交织在一起。该怎么打发时间打发寂寞呢?李清照就去写险韵诗,喝一种很烈性的扶头酒,但是仍然无济于事。因为”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仍然没有赵明诚的消息,天山的鸿雁似乎也不见了踪迹,不肯为自己送去相思。这是一种百无聊赖的酒。

李清照的第四种酒:孤单寂寞冷唯有一醉解千愁!

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大概是李清照最为沉痛的一种酒醉了。本来是一个清月朗照的弱女子,却要承受人世间所有的伤痛,万千的痛苦都集中在一个人生已经走向黄昏的老妇身上。当时,金兵入侵,宋室南渡,赵明诚去世,山东的老家已经落入敌手,李清照带着赵明诚的遗愿和金石文物,辗转流落在浙江一带。在某个秋雨连绵的夜晚,面对着满地的憔悴的黄花,李清照的三杯两盏淡酒,怎么能抵抗那心中涌上来的无数种国恨家仇呢?所以,这是李清照生命中最为沉痛的酒,它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伤心酒。


好玩的国学


是这首:

《如梦令》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度。争度。惊起一滩鸥鹭。

大意:

时常记得在没溪享出游,一玩就玩到傍晚,喝得大醉已至忘记回家的路途。等到兴致散去时已经很晚。划船返回,不料却迷路了,进入了荷花荡的中央。奋力划船渡过,没想到惊飞了荷花荡中的鸥鹭。

欣赏这首古诗词


刘楚云817


当然是《念奴娇&春情》,全词如下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这首词按现代汉语的读法,是不够美的!但我们说的是酒。里面有一句“险韵诗成,扶头酒醒”

这个扶头酒,是烈酒,也是特别容易醉的酒。下片还有一句“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香消,就是点燃的香已经化灰灰烬了,一柱香时间大约是三十分钟左右,也就是说李清照在三十分钟之前点燃的这柱香。但后面还有“新梦”二字,所谓新梦,简言之就是刚做的梦。那么这个时间段就清楚了。

李清苦实在无聊,开始一边写险韵诗,一边喝烈酒。诗写完了,人也醉了,然后倒头就睡,半途又醒来一次,点燃了香,酒劲儿还是没有醒,于是接着睡,一直睡到早晨(清露晨流)。

古代人睡得并不晚,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李清照是在前一天喝酒写诗,然后一直睡到第二天早上,还没有过酒劲儿!

她在《如梦令》里有一句“沉醉不知归路”,虽然大醉,却也可以划船争渡。在《诉衷情》中也有一句“夜来沈醉卸妆迟”虽然醉了,却还知道卸妆。而“浓睡不消残酒”只是形容喝得多,但未见得有醉意。而《菩萨蛮》中的“忘了除非醉,香消酒未消”也是如此,只说醉,但醉到什么程度却没有指明。

综上所述,最醉的当然是《念奴娇&春情》


亦有所思


酒文化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影响至深。借酒抒情也是历来文人墨客之至爱。李清照作为为数不多的女词人对酒也有偏爱,写下了《如梦令》、《鹧鸪天》等诸多醉酒诗词,我认为醉酒程度最深的当然还属《菩萨蛮》,全词如下: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之所以这首词醉酒程度最深,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醉酒背景,二是醉酒原因,三是醉酒具体形态。

1.醉酒的背景

首先是背景,这首词是作者晚年的作品,以醉酒来抒发深切的思乡之情。首先是是的上半阙“春犹早”是说春天刚到,虽然阳光还较微弱,但风已变得柔和,不再是冬天的朔风,天气渐渐变暖,此时作者已经在南方生活,可以换上夹衫,欣喜万分。三、四两句接写昼寝醒后。“觉微寒是因为刚刚”睡起“,仍扣早春。鬓发上插戴的梅花已经残落。冬去春风闲适恬静,情绪基调是欢欣的。




2.醉酒的原因

其次下半阙第一句忽转情调,直写思想,同时表明了醉酒的原因。“故乡何处是”不仅指出了故乡如今的遥不可及,另一方面还包含了作者望乡的动作,无数个白天黑夜,作者不知多少次引颈北向,遥望故乡,这是何等的悲壮,凄凉。。“忘了除非醉”,简单的平铺直叙,寓意却及其深刻。借酒消愁,只有在喝醉的时候才可以短暂的将思乡的痛苦忘掉,酒醒之后呢,又是对故乡无限的怀念。“忘”恰恰表明不能忘,也忘不掉。正话反说,把此意表现得更加强烈:正因为思乡之情把作者折磨得无法忍受,所以只有借醉酒把它暂时忘却,可见它已强烈到何种程度。这种思想矛盾和精神痛苦,循环往复,不会完结。





3.醉酒的具体形态

结尾二句是全文对醉酒描写的点睛之句。具体描写上句的“醉”,又通过这种醉酒表达了思乡之情,升华了主题。接下来具体分析一下“沉水”即沉香的别称,是一种名贵的熏香。睡卧时所烧的熏香已经燃尽,香气已经消散,熏香已燃尽,而作者仍然未从醉酒中醒来,可见喝之浓烈,醉之深沉可见醉;醉深说明愁重,愁重表明思乡之强烈。末句连续用了两个“消”字,句调圆转轻灵,而词意却极沉痛。不直接说愁,说思乡,而说酒,说熏香,词意含蓄隽永。李清照生在南宋与金对立时期,她时刻希望统治者可以发号战令,收复失地,重回故乡。即包含着对占领故乡的金国统治者的愤恨,对因循苟且、不思收复失地的南宋统治者的谴责,渗透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这首诗以乐景衬哀情,浓浓的思乡情,但南宋的统治者无力回天,再此背景下,作者只能借酒消愁,结果却是越消越醉,这不仅仅是李清照,而是无数南宋文人最真实的写照,这也是我认为此首词为李清照醉酒之最之词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