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蒙古当年是怎么臣服满清的?

唯美音乐MV


我看了一下,基本上头条回答所有人的材料应该看的都是中文材料。我这里补充一下蒙古人的文献材料。

蒙古臣服清朝是有一个过程的。

1.北元帝国。朱元璋建立明朝,蒙元帝国并没有消失,历史上称为北元。明朝和北元也被称作第三次南北朝。这个时候的北元帝国有三个部落:喀尔喀蒙古,科尔沁蒙古和厄鲁特蒙古。其中喀尔喀蒙古有蒙古大汗印,科尔沁蒙古距离满清近,厄鲁特蒙古就是瓦剌蒙古,曾经发生过土木堡之变。它的势力相当强大。这仨蒙古都有一个特点,都要恢复大元帝国。从这一点说,当时的蒙古有点和中原明朝挣天下正统的感觉。

2.隆庆和议。喀尔喀蒙古自诩北元正统,通过一系列活动,与明朝形成隆庆和议,建立呼和浩特城,势力突然增强。

3.满蒙一家。皇太极当政,宣布满蒙一家。皇太极政策立刻得到科尔沁蒙古的赞成。顺治的妈大玉儿就是这个时候嫁给皇太极的。

4.满蒙挣正统。皇太极满蒙一家的政策,让喀尔喀蒙古和厄鲁特蒙古都不相信。其中喀尔喀蒙古因为挨着科尔沁蒙古,清军可以染指。喀尔喀蒙古虽然有明朝援军袁崇焕,但是被皇太极化解。皇太极一入中原,发起北京保卫战,主要对付就是害袁崇焕,主要目的可能不是杀死袁崇焕,而是对付喀尔喀蒙古领袖林丹汗。所以当皇太极一入中原之后,趁着袁崇焕不在,派出多尔衮率领八旗主力追击林丹汗时。明朝没有援军——袁崇焕因为北京保卫战抵抗不利,害的大同总兵满桂死去,而被崇祯下了大狱。此时,接任满桂职务的曹文诏还没上任。所以喀尔喀蒙古的首领林丹汗从蒙古草原跑到鄂尔多斯,一名援军都没有。多尔衮取得蒙古大汗印,烧了呼和浩特城,献林丹汗妻子给皇太极。自此清朝正式有蒙古大汗印,法统上是正统,和大明争正统。

5.喀尔喀蒙古不爽。所有头条文章自此以后就不谈喀尔喀蒙古,这是错的。事实上喀尔喀蒙古有至少十五万战力,他们为什么没有帮助林丹汗?除了可能的林丹汗众叛亲离,还有可能——俄罗斯侵略喀尔喀蒙古。

在林丹汗死前。厄鲁特蒙古的首领巴图尔晖台吉就在抵抗俄罗斯,在林丹汗死后,多尔衮又率兵抵抗俄罗斯。那么有可能,林丹汗死前,俄罗斯入侵,林丹汗在组织抵抗俄罗斯的时候,被清军偷袭背后。

喀尔喀蒙古输的很不爽,此时皇太极二入中原,原想失去满桂的大同一触即溃,不想大同总兵曹文诏大帅横空出世,将皇太极击退。喀尔喀蒙古聚集在大同以北的地区,汉语名义叫做集宁,而蒙古族叫做乌兰察布,商议怎么办。

5.乌兰察布会盟。这个时候,厄鲁特蒙古首领巴图尔珲台吉突然出现,带来了厄鲁特蒙古庞大军力,包括伏尔加河畔的土尔扈特人。厄鲁特蒙古和喀尔喀蒙古签订,形成厄鲁特蒙古和喀尔喀蒙古联合的形式,入主中原的气势明显。但是因为大同明军在,明军又主张隆庆和议,所以这次会盟很多是针对大清。

6.明军连续战败和皇太极五入中原。乌兰察布会盟让喀尔喀蒙古人和厄鲁特蒙古能获得源源不断的物资,当时崇祯有命令,边区可以自己筹军资,所以山西大量的优秀物资源源不断进入蒙古,包括盐,茶叶,璐稠等,蒙古则提供毛皮和马匹。(晋商通敌的所谓理由就是这个阶段,我个人并不认为这些晋商具有卖国的能力,他们干的事情并没有大义问题)这让科尔沁蒙古十分不满,于是皇太极五入中原,科尔沁蒙古赚的盆满钵满。

7.皇太极和崇祯去世,顺治即位。多尔衮入关,大清定都北京。此时满蒙一家的好处体现了,大玉儿以皇太后身份在大清国颐指气使,科尔沁蒙古以国舅爷身份在清国走动,蒙古人都羡慕科尔沁蒙古,因为清军很快占领北京南京,宣布大清建立。

8.多尔衮新政。多尔衮新政就是臭名昭著的剃发易服圈地,其实还有恶心的政策——大清国只有满族人和科尔沁蒙古可以买卖马匹,这下子蒙古人和大同总兵姜瓖都不满。此时大玉儿的势力频繁出现在国内,包括陕西贺珍,江西金声桓和广东李成栋身边,都有目的不明女子活动,目的就是害原明朝官员。整个清廷对明人极为不善!

9.腾吉思之乱。腾吉思部是在清军入关的时候,从喀尔喀蒙古投靠科尔沁蒙古。不想多尔衮新政,腾吉思部无法买卖马匹,于是腾吉思部愤而回归喀尔喀蒙古。

科尔沁蒙古发现自然要报告大清,大清自然要派兵镇压,但是当时清军主力在南方,其中豪格率领大约三万在四川,多铎率领三万在江南。于是多尔衮下令,多铎回到北方,率领北京城不多的一两万人出战追击腾吉思,却遇到了喀尔喀蒙古十五万大军!

这个计策十分诡异,怎么看都和大同总兵姜瓖脱不了关系,因为姜瓖一年内也反正了。

清军2万,喀尔喀蒙古15万,谁能赢?

有句古话,女真不满万,满万无敌于天下。此战证明了。多铎以两万大破喀尔喀蒙古十五万大军!当然有五万临阵跑了。

在场的科尔沁蒙古人和喀尔喀蒙古人都惊讶了,无人不服清军战力!

虽然结果是多铎长睡不醒,汉语书籍写的是天花,我个人觉得是力竭而死。2万对15万取胜,这战绩怎么说也是傲人的。这个历史中文史籍不详,主要是蒙古书籍。

10.姜瓖之乱。姜瓖之乱本质是反清复明的一部分,但也是影响蒙古的一战。

姜瓖和清军多尔衮对战时期,喀尔喀蒙古也发生了一件大事: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来到草原。

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和西藏的班禅喇嘛等两位以及章嘉活佛,是藏传佛教四大活佛,地位崇高。蒙古人都信佛,而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是喀尔喀蒙古的土谢图汗儿子,那个在一年前脱离战场的喀尔喀蒙古人的儿子。此时,这支5万蒙古士兵战力发挥巨大作用,在当时起到一锤定音作用。

因为喀尔喀蒙古传来消息,清廷顺治尊藏传佛教为国教。在清一代,活佛地位相当于皇后,活佛进城,皇帝仪轨去迎接。皇帝接见四大活佛时,活佛坐在皇帝下首,诸王大臣跪着。

这个地位太高了,再加上土谢图汗的兵力,喀尔喀蒙古不得不从。

喀尔喀蒙古原本不服,原本他们是大元正统,现在连续被清军打败,联合军明军和厄鲁特蒙古也不支援,也有点坐山观虎斗的样子,反正顺治的国教地位也不差。

11.力挽狂澜的顺治。顺治是有清一代最伟大帝王。此时,以藏传佛教为国教政策稳住了喀尔喀蒙古,以满汉全席安抚了喀尔喀蒙古,又以和亲稳住了厄鲁特蒙古。

前面说了喀尔喀蒙古,这里说一下满汉全席,满汉全席是指有清一代开发出来的中国最豪华礼餐,是中华骄傲。需要注意的是,蒙古大元时期有黄金宴可以相提并论。

虽然多尔衮在世,而且多尔衮参加了顺治接待喀尔喀蒙古请愿人员。说到底,清朝因为尊重满蒙一家,就不会彻底惩罚蒙古人,装样子也要装出来。顺治以满汉全席安抚喀尔喀蒙古人,而且满汉全席能续上大元蒙古黄金宴,蒙古人心服口服。在宴席上,顺治提出了六白宴的称呼,并且说要做九白宴,就是蒙古三部每年每部仅供三匹白牲就可以,喀尔喀蒙古人很高兴。

还有厄鲁特蒙古,顺治用和亲安抚了。

本来姜瓖之乱,等的最大势力援军就是厄鲁特蒙古,但是巴图尔晖台吉收到顺治的和亲诏书,犹豫了。清朝军力强盛,而且顺治愿意皇族娶厄鲁特蒙古女儿,巴图尔晖台吉很快就是皇帝姥爷,厄鲁特蒙古和科尔沁蒙古一样,地位崇高。所以厄鲁特蒙古答应了顺治和亲请求,以不出兵的代价,派出一个女子。

所以顺治时期是清军最强大时期,不但占据汉人土地,而且厄鲁特蒙古带着大量土地尊奉正统,土地远比康熙大。

12.噶尔丹叛乱。噶尔丹是巴图尔晖台吉的儿子,因为他的独立,土尔扈特人才失去了和祖国的联系。要知道顺治时期,厄鲁特蒙古是臣服清朝的,人家是亲家。噶尔丹经过了康雍乾三朝才平定。

13.土尔扈特人东归。土尔扈特人的惨剧是因为噶尔丹的造反,导致和祖国的分裂。乾隆皇帝非常重视土尔扈特人东归,以最肥美的草原赐予土尔扈特人。此时噶尔丹叛乱已经结束,土尔扈特人东归表示最后的蒙古人归附大清。(12和13部分,别人比我写的多,想知道细节可以看其他人的)

自此蒙古基本臣服清朝。

综上所述,蒙古臣服大清的顺序是科尔沁蒙古,喀尔喀蒙古和厄鲁特蒙古。关键政策是满蒙一家,满汉全席和藏传佛教为国教。这个过程长达百年。


梦香寒冰


 大家好,我是历史的影子!今天小编和小伙伴一起分析一下清朝是如何让蒙古臣服的!

在许多人的认知中,清朝最大的的功劳之一,就是彻底解决了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对中原地区的侵扰,始终牢牢的控制着广阔的蒙古地区。但是,虽然事实的确如此,但是,素来桀骜不驯的蒙古绝不是不战而降的小白兔。

事实上,从清朝的前身后金开始,清朝始终就没有停止与蒙古的战争。清朝与蒙古诸部的战争,从努尔哈赤崛起之时一直到乾隆年间彻底覆灭准噶尔汗国,足足历经了上百年的时间。

自努尔哈赤统一女真诸部,在白山黑水之间崛起之后,努尔哈赤所建立的后金政权就成为东北地区最具实力的政权。同时,野心勃勃的努尔哈赤及其继任者一直试图南下进攻庞大臃肿、反应迟钝却又富庶无比的明朝,以壮大自己。但与此同时,位于后金西部、近在咫尺的蒙古诸部,成为后金最大的威胁。

努尔哈赤所建立的八旗之所以能一次次击败明军,除了明朝军队的腐败堕落之外,也得益于八旗的根本——骑射。也就是说,八旗利用战马的机动优势和弓箭的远程攻击能力,一次次挫败了明朝军队,并多次入关劫掠。

明末清初中国形势:明、清、蒙古诸部

但是,八旗的这些优势相比蒙古而言,不但不再是优势,甚至还要居于劣势。因为,渔猎起家的女真人,在骑射方面,先天就差于在马背上长大的游牧民族,相比能在马背上骑射的蒙古骑兵,八旗更像一支骑在马背上的步兵。

而人口只有几十万,早已全民皆兵的八旗,也不具备同时面对明朝和蒙古的实力。因此,努尔哈赤一直对于近代咫尺的蒙古部落极为重视,并想尽办法消除蒙古的巨大威胁。后金不断的同蒙古部族联姻,在将女儿不断嫁给蒙古贵族的同时,他们也迎娶了大量蒙古妃子。清初著名的孝庄太后,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嫁给的皇太极。

当然,信奉拳头大才是真理的蒙古部落,也不可能都甘心听命于后金,而对于这些蒙古部落,后金则采取了武力征讨的方式。例如,对于掌握察哈尔部的黄金家族嫡系后裔、蒙古最后一名大汗林丹汗,皇太极就曾多次纠集投靠后金的蒙古诸部共同进攻,并将林丹汗打得节节败退。最终,林丹汗病逝西逃的路上,林丹汗的儿子在投降后金后,将元朝的传国玉玺献给了皇太极。也从这时开始,蒙古黄金家族嫡系停止了传承。

在击败林丹汗之后,后金政权基本上掌握了人口最多、也最为富庶的漠南蒙古。也正是有了漠南蒙古部落的支持,没有了后顾之忧,同时又获得了大量蒙古骑兵的补充之后,八旗最终有了入关占领天下的实力。

当然,此时的蒙古诸部不仅仅只有漠南蒙古一支,同时位于漠北的喀尔喀蒙古,占据西域的卫拉特蒙古四部,都不在清朝的统治之下。虽然皇太极之时,喀尔喀蒙古三部曾对皇太极献了九白之贡,但喀尔喀蒙古并没有完全臣服清朝,此时尚未入关的清朝,也不具备统治喀尔喀蒙古的实力。

公元1644年,在汉奸吴三桂的带领之下,八旗入关,击败了已乱成一锅粥的关内诸方势力,奇迹般的统一了天下。历经数十年歼灭各方反抗势力之后,尤其在剿灭三藩之乱后,终于一统中原的康熙皇帝突然发现,位于西域的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在葛尔丹的率领下开始崛起,并基本统一了维拉特蒙古四部,建立了准噶尔汗国。

清朝与准噶尔汗国

同时,野心勃勃的葛尔丹将目标指向了喀尔喀蒙古等其他蒙古部族,意图像成吉思汗一样,一统整个蒙古。这显然与以中华自居、要建立大一统王朝的清朝,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而且,如果放任葛尔丹统一整个蒙古,这个统一后的蒙古也将成为清朝西方和北方最大的威胁。

因此,无论作为中央王朝的继任者,还是现实利益的考量,清朝都不可能放任准噶尔汗国的存在。双方的战争也由此爆发,从康熙年间开始,这场战争打了整整68年之久,历经了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个清朝中前期最优秀的皇帝,才最终在乾隆年间彻底将准噶尔汗国覆灭。

在准噶尔汗国覆灭之后,尤其在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东归之后,绝大多数的蒙古传统疆域和蒙古部族都处于清朝的统治之下,蒙古与清朝的战争才彻底结束。





历史的影子


后金攻察哈尔蒙古之战是后金天聪二年至九年(明崇祯元年至八年,1628—1635年),后金军攻灭察哈尔部,统一漠南蒙古的作战。

十七世纪初,建州女真兴起于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控制了女真各部。 天聪六年(1632年)四月,皇太极率大军西进,多尔衮从征。至西拉木伦河畔,会集蒙古诸部兵,共击林丹汗。面对势力远胜自己的后金军,林丹汗无奈之下从归化城驱人畜十万西渡黄河逃走。大势已去的林丹汗部众十之七八在途中散去。林丹汗逃奔青海,两年后在青海打草滩病死。

天聪九年(1635年),多尔衮与岳托等领兵万人渡河,招降林丹汗部众于额哲,林丹汗的妻子和儿子归降,交出可汗印信,整个漠南蒙古完全纳入了后金版图。


历史创造者


在明朝建立初期,北方的蒙古一直都作为明朝朝的心腹大患,明成祖朱棣更是发动了5次北伐战争,虽然巩固了明朝的统治,但是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蒙古对北方边境的威胁。后来在土木堡之变后,大量的明军精锐和武将勋贵都全军覆没,明朝的军事实力大大降低,开始丧失对蒙古各部落的压制力。而明朝政府为了改变这种对自己不利的严峻形势,在明朝隆庆5年,与漠南蒙古右翼达成了“隆庆和议”,双方开始了正常的政治交往和经济贸易,使得明朝的西北边境得到了较长时间的安宁。与此同时还有一部分蒙古左翼,开始了对明朝东北辽东边境的长时间侵扰。

(努尔哈赤)

直到明朝万历年间,努尔哈赤起于微末之间,以父亲死后遗留的十三副甲胄起兵,征服了女真各部建立了后金政权,继而统一了东北全境。结束了东北地区长时间的互相征伐的局面。并且在对蒙古的外交政策上,并不是采用原来游牧民族常用的武力征服,而是采用和蒙古联姻,宣传满蒙是一家的外交策略。而这种外交策略争取到了与蒙古各部落的良好关系,让后金不用同时面对明朝和蒙古两个敌人。

(林丹汗)

后来直到对明朝的萨尔浒之战胜利后,努尔哈赤完全扫除了明朝在辽东地区的势力,巩固了在辽宁的统治后,开始将注意力转向了蒙古察哈尔部。首先对察哈尔的外围内喀尔喀、科尔沁等部采用了离间、拉拢、威胁等手段,来孤立和削弱林丹汗的势力。而他的这种举动确实加重了林丹汗对蒙古各部的疑心,开始对他怀疑的部落采取措施,而这也加速了蒙古内部的分化。于是开始有一些部落归顺了努尔哈赤,而努尔哈赤为了支持这种行为,在军事上也给了林丹汗的很多压力,导致林丹汗未能有效地组织各部与后金正面作战,这给了后金一步步蚕食蒙古外围各部的机会。

(皇太极)

后来直到努尔哈赤去世,皇太极即位,开始加快了征服各蒙古各部的步伐。策反了一部分部落,三征蒙古最强大的察哈尔部落,打得林丹汗率十万之众西逃,经过呼和浩特渡过黄河,到达鄂尔多斯。直到后来林丹汗病逝,蒙古再也没有实力抵御后金的侵蚀,至此漠南蒙古全部被征服,承认皇太极为可汗,并奉上“博格达·彻辰汗”的尊号。


锦衣乞丐


自努尔哈赤统一女真诸部,在白山黑水之间崛起之后,努尔哈赤所建立的后金政权就成为东北地区最具实力的政权。同时,野心勃勃的努尔哈赤及其继任者一直试图南下进攻庞大臃肿、反应迟钝却又富庶无比的明朝,以壮大自己。但与此同时,位于后金西部、近在咫尺的蒙古诸部,成为后金最大的威胁。

努尔哈赤所建立的八旗之所以能一次次击败明军,除了明朝军队的腐败堕落之外,也得益于八旗的根本——骑射。也就是说,八旗利用战马的机动优势和弓箭的远程攻击能力,一次次挫败了明朝军队,并多次入关劫掠。

明末清初中国形势:明、清、蒙古诸部

但是,八旗的这些优势相比蒙古而言,不但不再是优势,甚至还要居于劣势。因为,渔猎起家的女真人,在骑射方面,先天就差于在马背上长大的游牧民族,相比能在马背上骑射的蒙古骑兵,八旗更像一支骑在马背上的步兵。

而人口只有几十万,早已全民皆兵的八旗,也不具备同时面对明朝和蒙古的实力。因此,努尔哈赤一直对于近代咫尺的蒙古部落极为重视,并想尽办法消除蒙古的巨大威胁。后金不断的同蒙古部族联姻,在将女儿不断嫁给蒙古贵族的同时,他们也迎娶了大量蒙古妃子。清初著名的孝庄太后,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嫁给的皇太极。

当然,信奉拳头大才是真理的蒙古部落,也不可能都甘心听命于后金,而对于这些蒙古部落,后金则采取了武力征讨的方式。例如,对于掌握察哈尔部的黄金家族嫡系后裔、蒙古最后一名大汗林丹汗,皇太极就曾多次纠集投靠后金的蒙古诸部共同进攻,并将林丹汗打得节节败退。最终,林丹汗病逝西逃的路上,林丹汗的儿子在投降后金后,将元朝的传国玉玺献给了皇太极。也从这时开始,蒙古黄金家族嫡系停止了传承。

在击败林丹汗之后,后金政权基本上掌握了人口最多、也最为富庶的漠南蒙古。也正是有了漠南蒙古部落的支持,没有了后顾之忧,同时又获得了大量蒙古骑兵的补充之后,八旗最终有了入关占领天下的实力。

当然,此时的蒙古诸部不仅仅只有漠南蒙古一支,同时位于漠北的喀尔喀蒙古,占据西域的卫拉特蒙古四部,都不在清朝的统治之下。虽然皇太极之时,喀尔喀蒙古三部曾对皇太极献了九白之贡,但喀尔喀蒙古并没有完全臣服清朝,此时尚未入关的清朝,也不具备统治喀尔喀蒙古的实力。

公元1644年,在汉奸吴三桂的带领之下,八旗入关,击败了已乱成一锅粥的关内诸方势力,奇迹般的统一了天下。历经数十年歼灭各方反抗势力之后,尤其在剿灭三藩之乱后,终于一统中原的康熙皇帝突然发现,位于西域的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在葛尔丹的率领下开始崛起,并基本统一了维拉特蒙古四部,建立了准噶尔汗国。

清朝与准噶尔汗国

同时,野心勃勃的葛尔丹将目标指向了喀尔喀蒙古等其他蒙古部族,意图像成吉思汗一样,一统整个蒙古。这显然与以中华自居、要建立大一统王朝的清朝,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而且,如果放任葛尔丹统一整个蒙古,这个统一后的蒙古也将成为清朝西方和北方最大的威胁。

因此,无论作为中央王朝的继任者,还是现实利益的考量,清朝都不可能放任准噶尔汗国的存在。双方的战争也由此爆发,从康熙年间开始,这场战争打了整整68年之久,历经了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个清朝中前期最优秀的皇帝,才最终在乾隆年间彻底将准噶尔汗国覆灭。

在准噶尔汗国覆灭之后,尤其在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东归之后,绝大多数的蒙古传统疆域和蒙古部族都处于清朝的统治之下,蒙古与清朝的战争才彻底结束。


zgh411422


导读:蒙古臣服满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蒙古科尔沁部与努尔哈赤结盟开始到乾隆彻底平定西北准噶尔部结束长达一百多年。当后金崛起时蒙古早已式微,即使黄金家族的末代大汗林丹汗也仅仅统辖察哈尔部。此时黄金家族早就没有当时在蒙古草原的号召力,虽然林丹汗也曾经尝试做出过努力。但是被皇太极击败远遁青海后感染天花去世,儿子额哲投降后金。漠南蒙古并入后金版图。接下来漠北蒙古本就与后金亲近,而漠西蒙古四部基本保持着名义上的朝贡。经过从康熙到乾隆长达70余年的征战,漠北和漠西蒙古最终并入大清王朝。


蒙古各部历史衍变简介

蒙元自从退出中原后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北元正统时期;2、鞑靼时期;3、瓦剌帝国时期;4、蒙古各部各自为政时期。其实到北元在蓝玉捕鱼儿海一战俘虏北元宗室、缴获元庭印信时黄金家族就威望尽失。到1402年鬼力赤击杀末代大汗(统一蒙古大汗)去国号改为鞑靼时,蒙古草原已经是谁的拳头大谁做主的时代了。尤其是瓦剌太师也先击杀鞑靼阿鲁台,进而在土木堡俘虏明英宗朱祁镇瓦剌达到顶峰。也先时候瓦剌帝国分裂,草原恢复到各自为政的阶段。虽然中间经过达延汗、俺答汗等一度的中兴,但是作为统一蒙古各部的大汗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

林丹汗就是漠南蒙古的最后一任大汗,他也试图再次尝试统一蒙古各部。对内他统一了右翼蒙古,对外联明抗金。但是科尔沁等部已经臣服后金,所以林丹汗作为右翼蒙古之主已经直接和后金接壤没有任何缓冲空间。1632年皇太极大举进攻林丹汗,林丹汗战败远遁青海。漠南蒙古从此纳入大清版图。


漠北蒙古、漠西蒙古的臣服过程

满清征服蒙古并不是贪图土地和草原,而是通过联姻和战争的方式把蒙古绑在大清王朝的战车上共同对付大明王朝。对于人口基数非常匮乏的满人来说是个硬伤,巅峰时期满八旗也没超过十万。所以征服蒙古进而建立蒙八旗,通过蒙八旗和满八旗的娴熟的骑射来压制明朝就成为大清的国策。

在漠南蒙古大汗林丹汗病逝后其子哲哲投降,漠南蒙古被大清分为16部49旗后纳入清政府的直接控制之下。所以大清对蒙古是两手政策:一是通过联姻方式巩固满蒙联盟,让其他蒙古各部看到大清的亲善;二是针对不臣服的部落进行坚决的武力征服。下面我们来说说漠北喀尔喀蒙古和漠西卫拉特蒙古的臣服过程:


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札萨克图汗、车臣汗在满清入关以前就表达了杜宇后金的臣服,在顺治康熙年间这种友好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通过多伦会盟喀尔喀三位大汗都受到大清的册封,三汗也定期朝贡。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摩西准噶尔部和沙俄对喀尔喀部的入侵。在大清击败葛尔丹对喀尔喀入侵后与漠北蒙古各部大汗多伦会盟,在取消蒙古大汗封号赏赐大清官职并把漠北蒙古划分为39个旗。从此漠北喀尔喀部并入大清王朝。


而漠西的卫拉特(其实就是明朝时期的瓦剌)四部早在顺治三年表示了名义上的臣服。漠西固始汗与卫拉特各部首领二十二人联名奉表贡,清廷赐以甲胄弓矢并命其统辖诸部。虽然名义上确定了主权关系,但是卫拉特四部还是按照自己内部的划分统治着自己的故地。也就是说此时的清政府仅仅保持着名义上对西部疆土的统治权,情况如下图所示:大清王朝直辖的只有东部东北祖地以及大明两京十三省,西部依旧是羁縻统治政策。这种松散的统治激发了噶尔丹的野心,逐渐打算统一蒙古各部恢复蒙元版图。

在统一漠西各部后趁着喀尔喀内乱入侵喀尔喀部,此时大清平定三藩叛乱没有多久急需休养生息。所以内乱的喀尔喀部迅速被葛尔丹各个击破,统一蒙古喀尔喀部的葛尔丹兵锋直指大清都城。康熙不得不先后两次亲征葛尔丹,把准噶尔赶出喀尔喀部。

经过康熙、雍正、乾隆长达七十年的反复征剿,大清王朝终于武力扫平西北叛乱把漠西蒙古纳入中原王朝版图。如果从科尔沁蒙古语努尔哈赤会盟开始,到最后彻底平定漠西蒙古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年。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历史纵横帝


蒙古当时已经不再强大了,四分五裂,各自为战,实力大减,明朝大将李成梁几次讨伐将他们打的落花流水,而建州女真八旗统一女真各部后,实力倍增,软硬兼施,迫使蒙古结盟自然不在话下。 清朝建立以后,更是拥有了他们以前无法想象的巨大人力物力,而作为盟友的蒙古各部仍然是各自为战,所以虽有反抗,也成不了气候。 一、清朝初年,蒙古仍然处于各部分裂状态二、畜牧业为蒙古主要的经济来源,而以葛尔丹为代表的草场争夺极大地削弱了蒙古牧民的战斗力三、葛尔丹的草场争夺排挤了大量小部落,而这些小部落就投靠了清政府,使清政府更加细致地了解蒙古内部的利害关系,并各个击破






远古历史



千江月154288444


被一点点的吞并了,先打败林丹汗占领科尔心草原,准格尔吞并草原后,击败准格尔,吞并碦尔碦,最后消灭准格尔完全统一草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