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360°防禦,讓病毒無處藏身

360°防禦,讓病毒無處藏身

浙江在線3月3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陸遙 董小易 通訊員 江歆 韋餘東)浙江援鄂醫療隊駐地酒店的“守門員”、消毒技能精湛的“培訓師”、採購和搬運物資人手不夠時第一時間“補位”的“老黃牛”……他們是浙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防所消毒與院感控制科主管醫師蔡冉和副主任技師陸龍喜。雖然沒有戰鬥在隔離病房,不直接面對患者,但他們是保障醫護人員不受感染的重要一環,是防疫隊伍中不可缺少的螺絲釘。螺絲釘擰緊了,醫療隊才能更安全有序運轉。

“回來的時候,記得多踩踩地巾,讓鞋子消毒更到位。”蔡冉抵達武漢當日,很快利用酒店通道的空間設置一個醫護專區,並劃出簡易的汙染區、半汙染區和清潔區。

“我們針對每個區域的功能,準備不同的設施和消毒用品。比如清潔區是換乾淨衣物的地方,就要放上衣架;半汙染區的用途是更換去醫院的外出保暖衣物;汙染區要放上酒精、手消毒液、地巾等。”蔡冉說,他們設計了一套嚴格的進出換裝和消毒流程,從醫院回來,要把從醫院帶回的帽子、口罩脫下來,脫掉外出服,鞋底也要在浸有消毒液的地巾上消毒,換上一次性拖鞋。

每天晚上8時,是蔡冉的“封閉工作時間”。穿上隔離衣的他,背起20公斤重的消毒桶,對醫護專區的地面、牆壁、桌面和更衣室裡的衣架等進行全面的環境消毒。近300平方米的空間,完成所有區域的維護和消毒,通常要2個半小時。

“外環境消毒要達到1000毫克/升的濃度,比如你們用的16升噴霧器,就要投入32片泡騰片。”前些天,陸龍喜來到武漢武昌區的一處臨時隔離點,給剛剛調到這裡的醫護人員、社區幹部、酒店工作人員上了一堂培訓課。

酒店、醫院、隔離點……來到武漢後,這樣的培訓課,陸龍喜已經開授很多場。

更多的“課堂”,在手機裡。陸龍喜加入了很多新建的交流群,成為了隊員們的“陸老師”。“陸老師,我國外的同學能夠海淘到這種型號的口罩,你看進病房能不能用?”“陸老師,這個消毒液濃度夠不夠?”無論工作多忙,每天在睡覺前,他都會一一回答群裡的問題。有時候,一個問題討論起來就是一兩個小時,他常常要熬到凌晨。

除了完成本職工作,平時,他們還是醫療隊的“一塊磚”,哪裡需要就往哪裡搬。

賓館電梯裡沒有放手消毒液的架子,蔡冉就一個房間一個房間去貼雙面膠,把手消毒液貼在上面;負責駐地吃喝用品、醫療用品採購的隊員常常忙不過來,陸龍喜只要有空,就去幫忙採購、搬運物資,分發餐食。

陸龍喜說,隔離病房裡發生的故事他或許不太瞭解,但這群醫護人員他很瞭解。他們不是鐵人,也會想家。他們遇到困難時,也會眉頭緊鎖。他說:“這場戰‘疫’很苦,而且可能很漫長,但所有醫護人員都在努力,我們也要照顧好他們。”

在同事眼中,他們都是“實幹派”。

浙江日報隨隊採訪記者王堅穎和蔡冉住在同一個駐地。“小夥子每天都揹著沉沉的設備,跑上跑下消毒。”王堅穎說,蔡冉埋頭苦幹的背影,給他留下深刻印象。

2008年,陸龍喜第一時間報名參加了汶川地震和我省洪澇災害的災後消殺;2019年,“利奇馬”颱風登陸我省,蔡冉是災後預防性消毒中,無人機和消殺車的主要操作者。“蔡冉、陸龍喜到武漢以後,一直在動腦筋怎麼做好消殺工作的各個細節。”浙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防所所長助理、科長陸燁說,“他們就像‘門神’‘保護神’一樣,讓醫護人員感到安心、放心。”

在家人的心中,他們是貼心的兒子、溫暖的爸爸。

“吃得好嗎?前兩天下雪了,穿得夠不夠?”蔡冉的媽媽常常打來電話,雖然擔心孩子,但還是理解和支持他的決定。

陸龍喜的兒子已是一名初二學生,他給爸爸寫了一封家書。“家裡一切都很好。爸爸,你一定要做好自我保護,我和媽媽等著你回來!”兒子正漸漸長大,變得懂事,令陸龍喜最感欣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