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8 梅兰芳自传(三):祖母的回忆

 第二节 祖母的回忆

梅兰芳自传(三):祖母的回忆

 我们回到了饭店,梅先生一边换睡衣,一边对我说:“你瞧我姑母这么大的岁致,谈起五十年前的旧事,还是头头是道,历历历如绘,老辈们的记忆力真比咱们要强得多哪。”我说:“今天你姑母讲的事倩,真不算少了,我还想知道一点关于你祖父的经历,你在幼年总该听说过的吧。”

 “有的,”梅先生说,“我祖母对我详细说过,这话也有四十几年了,到今天还是深深地印在我的脑子里。你要我细说,得先让我想一想。”

 这时梅先生的衣服也换好了,每人倒了一杯茶,点上一支烟卷,对坐在沙发上。

 “我在童年时代,跟一般小孩子一样,也是盼望着过新年,穿新衣,换新鞋,掷一把状元红,吃一点杂拌(这是北京的一种食品,用各种糖果混合做成的)。我对这些都觉得有无穷的乐趣。我记得十四岁那年,腊月初起就风雪交加,一直到二十四才放晴。那天正是过小年,买了些鞭炮放放,大家围着我祖母坐下来吃一顿饭,从此就要料理年事,一切都格外显得热闹了。

 “除夕的晚上,照例要等祭完祖先,才吃年饭。我看见供桌当中供着梅氏祖先的牌位,旁边又供了一个姓江的小牌位。这我可就不懂了。一个天真的小孩是压不住好奇心的,我就抢着过去问我祖母:‘为什么姓梅的要祭姓江的?’我祖母说:‘这是你爷爷在世就留下的例子。依着我的意思是不该供他的。说来话长,吃完饭再细细告诉你吧。’她说完了,我瞧她好像很难受似的。我想刚才问的那句话,许是勾起她的心事来了。我深悔自己太孟浪,不该在大年三十晚上让她老人家伤感。

 “我是最后一个到她屋里跟她辞岁的。她看见我就说:‘聪明智慧,恭喜你又长了一岁。’我说:‘谢谢奶奶。’她脸上微带笑容,拉着我的手,叫我坐在她身旁的一张方凳上。只听得家家爆竹声响,充满了新年的气象。

 “她说:‘你也一年比一年大起来了。家里的事,你都不大清楚,趁着我还硬朗,讲点给你听听。你曾祖在江苏泰州城里开了一个小铺子,仿佛是卖木头雕的各种人物和佛像的。他有三个儿子,你祖父是老大,八岁就给江家做义子。江老头子住在苏州,没有儿子,起初待你祖父很好,后来娶了一个继室,也生了儿子,她就拿你祖父当做眼中钉了。’

梅兰芳自传(三):祖母的回忆

 “‘有一天她在屋里的风炉上用砂罐炖红烧肉,你祖父不小心把它碰翻了。幸亏没有人看见,他也不敢声张。等到大家追究起来这桩事来,发现你祖父穿的鞋底上有红烧肉的卤汁,这一下子事儿就闹大了,三天三夜不给饭吃。多亏遇着江家的厨子有良心,用荷叶包了饭,偷偷地送给他吃,才算渡过了这个难关。后来有一种专卖小孩子去学戏的人贩子到了苏州,江老头子先跟贩子接洽好了,就问你祖父是否愿意学戏,你祖父一口答应愿意。敢情厨子在私下早就通知他快快离开江家,要不然早晚是总得被那个女人折磨死了的。’

 “‘你祖父的运气真坏。他十一岁就从这贩子手上辗转卖给福盛班做徒弟。班主杨三喜是出名的要虐待徒弟的。从此早晚打骂,他又受尽了磨难。’

 “‘那时候带徒弟的风气很盛,打徒弟的习惯也最普遍。师父心里有了别扭,就拿徒弟出气。最可恨的是杨三喜常用硬木板子打你祖父的手心,把手掌上的纹路都给打平了,这够多么残忍啊。有一年除夕晚上,他不给你祖父饭吃,还拿一碗饭倒在地上,叫你祖父抱了他的孙子杨元,就在地下拣饭粒吃。等你祖父收了徒弟,杨元还到咱们家来教过戏,为了打徒弟,你祖父就对他说:“这儿不是福盛班,我不能看着你糟蹋别人家的孩子。干脆给我请吧!”后来杨元死在一个庙里,尸首都没人管,还是我们家给他收殓的。’

 “‘他的第二个师父叫夏白眼。这也是个喜欢虐待徒弟的。你祖父在他那里,又挨了多少次的毒打,受的苦楚,谁听了也要不平的。’

 “‘第三个师父罗巧福,他本是杨三喜的徒弟,早就满了师。他也开门授徒。看到你祖父在夏家受的那份苦,引起了他的同情,就花银子把你祖父赎了出来,从此就在罗家安心学戏。罗巧福待徒弟非常厚道,教戏也认真,尤其对你祖父是另眼相待。一切饮食寒暖,处处关心。你祖父这才算是苦尽甘来,有了出头的希望了。’

 “‘他出台的人缘就好。从他满师出来自立门户以后,马上就派人到家乡接你曾祖北来同住,谁知道他离家太久了,家也不晓得搬到哪里去了。所以你祖父到死也没有找着他的父母和两个弟弟。’

 “‘你祖父跟我定亲,是在咸丰三年。因为家里只有他孤孤单单的一个人,所以我还没有过门,就先派了一个老妈子来伺候他。这位妈妈在你梅家很忠实地做了一辈子。你祖父为了酬谢她这些年的辛苦勤劳,买了一所小房子送给她,她坚决地不要。她后来死在我们家里,你祖父给她预备了一份很厚的衣衾棺木装殓了她。’

 “‘我嫁过来。他就渐渐红起来了。最后也掌管了四喜班。别人看他当了老板,还以为他该是很舒坦的了。其实他的一生心血,就完全耗在四喜班里。全班有百十口人,都得照顾到了才行。角儿和场面还常跟他闹脾气,最使他难受的是连他一手培植出来的得意学生余紫云也常常告假不唱。幸亏时老板(小福)跟你祖父交情最好,余紫云告假,时小福就上去代唱。有一个时期你祖父为了“国丧”停锣,亏空太多,几乎不能维持,时小福还卖了房子借钱给你的祖父。’

 “‘你祖父受了场面的气,回来就对我发牢骚说:‘我一定要让咱们的儿子学场面。’事情也真凑巧,你伯父从小就喜欢音乐。他才三岁,就坐在一个木桶里,抱着一把弦子,丁丁冬冬地弹着玩。到了八岁,你祖父问他爱学哪一门,他说:“我爱学场面。”你祖父听了这话,正合他的心愿,高兴极了,就把北京城场面好手请来教你伯父。我的姨侄贾祥瑞(贾三)正在四喜班做活,胡琴、笛子样样精通,又是很近的亲戚,第一个就先请他来教。所以你伯父请教过的人虽然那么多,要算贾三是他开蒙的老师。’

 “我听到这里,就想起了我的父亲,便这样问她:‘我祖父、伯父的历史,您都讲了,请您再讲一点我父亲的事情吧。’她冲我看了一眼,说:‘你父亲才可怜哪,二十六岁就死啦。’我听她说话的声音也变了,脸上也在流泪了,我也忍不住一阵心酸,想哭又不敢放声哭,因为大年除夕引起她老人家过分悲伤是不应该的,我赶快从口袋里取出一块手绢,走过去替她擦干了眼泪。我说:

 “您的话讲得太多了,时候也不早啦,您睡吧,留着过一天再讲给我听吧。”她说:“不,新年新岁谁说这些话,趁着今儿晚上我把它讲完了。你父亲是一个苦干苦学的忠厚老实人。他先学老生,又改小生,最后唱青衣花旦。是你祖父的戏,他都会唱。一般老听众看不到你祖父的戏,看到他出台,就认为是你祖父的一个影子。所以他每贴你祖父唱的“德政坊”、“雁门关”、“富贵全”

 ……这些戏都很能叫座。他搭的是迟家的福寿班,咱们跟迟家是亲戚。他的性情温和,班里只要有人闹脾气,告假不唱,总是请他代唱。咱们家光景不好,唱一次外串的堂会是一两银子。馆子里排你祖父唱的本戏,又都是很累的活;他这样苦干下去,日子一长,身体就吃了亏啦。他得的是大头瘟,这种病要过人的,非常可怕。吃下药去一点都不见效,不到几天的工夫他就完了。迟家听说他死了,赶了来跺着脚地哭他。我心里想他就是在你们班里给累坏的,现在他是死了,你们恐怕不容易再找到这么一位好说话的角儿了。”

 “正说着话,远远传来了几声鸡叫的声音。我抬头一望,窗户上已经发白。我站起来说:‘天快亮了,您今儿可真累着了,您请休息吧。’她说:‘我这就睡了。今天我说的这些话,是要你明白,我们家在这几十年里边,总是自己刻苦来帮别人的忙。将来你要是有了出息,千万可别学那种只管自己、不顾旁人的坏脾气。你该牢牢记住梅家忠厚恕道的门风。’我服侍她睡了,才悄悄地回到我的卧房,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了。”

(《舞台生活四十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