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粵港澳灣區:望成區域經濟戰略之首

一、投資邏輯

1、三大區域經濟戰略,粵港澳有望拔得頭籌

2017 年以來,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上升到了國家級區域經濟戰略的高度,灣區政策頻頻出臺,助力粵港澳地區加速發展。我國三大區域經濟戰略格局也先後初步形成,雄安新區建設將帶動華北區域戰略發展,長三角是華東區域戰略的重點,而粵港澳大灣區則是華南區域戰略的建設核心。

粵港澳灣區:望成區域經濟戰略之首

2、粵港澳四維度佔盡先機,國內三大灣區中最具發展潛力

從港口吞吐能力、經濟發展效益、經濟開放程度和生態環境等四個維度,將國內三大灣區進行綜合比較發現,粵港澳大灣區綜合實力最強,最具灣區經濟發展潛力。

(1)粵港澳大灣區港口吞吐能力最強

粵港澳灣區:望成區域經濟戰略之首

(2)粵港澳大灣區經濟效益和開放程度較高

粵港澳灣區:望成區域經濟戰略之首

(3)粵港澳大灣區生態環境優勢顯著

粵港澳灣區:望成區域經濟戰略之首

3、PEST 法洞悉世界級灣區經驗,有望打造第四大灣區

政治角度(politics):首先,灣區的發展離不開政府定期制定相關政策規劃。

經濟角度(economy):粵港澳大灣區人均 GDP、地均 GDP、 第三產業佔比都明顯落後於世界級灣區,

產業發展亟需轉型升級。

社會角度(society):灣區發展需配備完善的基礎設施。

技術角度(technology):灣區建設需引進並打造世界級企業。

4、大灣區發展規劃順利推進,多重政策催化投資機會

二、粵港澳加速建設,區域經濟戰略格局形成

粵港澳大灣區指由廣州、佛山、肇慶、深圳、東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門9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形成的城市群,是國家建設世界級城市群和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空間載體。粵港澳大灣區將形成面向東盟的國際大通道,成為“一帶一路”重要戰略樞紐,同時,粵港澳大灣區將推動“9+2”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向更深層次發展,粵港澳企業有望加快國際化進程。

粵港澳灣區:望成區域經濟戰略之首

三、佈局粵港澳大灣區投資主線:交運基建、地產、金融

1、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將是重要工作,利好“海陸空”

大灣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重點共建“一中心三網”,即世界級國際航運物流中心和多向通道網、海空航線網、快速公交網。未來大灣區港口、機場等交運資源有望整合,進一步疏通區內外的人流、物流等。港口協調發展正是灣區經濟突破式發展的重要特徵之一,因此,預計在大灣區建設規劃發佈的過程中,港口整合、協調統一的相關發展規劃將十分重要。

2、政策驅動、人口集聚,地產板塊有望受益

政策驅動+人口集聚雙重催化,房地產需求有望增長,粵港澳地區房地產市場將持續繁榮發展。未來粵港澳大灣區有望替代長三角成為中國首要經濟中心。綜合各方面因素考慮,粵港澳地區房地產市場不斷升溫的態勢已勢不可擋。

3、灣區經濟需要金融支撐,看好金融業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將發揮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優勢,以廣州、深圳、澳門、珠海為依託,打造引領泛珠、輻射東南亞、服務“一帶一路”的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核心圈。我們認為,粵港澳大灣區擁有廣州、深圳和香港三大金融重鎮,以及港交所和深交所兩大證券交易所,匯聚全球眾多的銀行、保險、證券、風投基金等跨國金融巨頭,打造金融核心圈優勢明顯。

四、投資標的

粵高速 A 、深圳機場 、萬科 A 、中國平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