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文化」中国第一水乡 江苏江阴 睡莲周庄 旅游散文随笔

睡莲周庄

「文化」中国第一水乡 江苏江阴 睡莲周庄 旅游散文随笔

王立

北宋元佑元年时任淀山湖畔贞丰里迪功郎的周氏,因信奉佛法而舍宅修建古刹全福寺,并捐田二百余亩为庙产。后人感念这个乡镇官吏的恩德,始将贞丰里改名为周庄。在澄湖、白蚬湖、淀山湖和南湖的怀抱中,四面环水的周庄宛如一朵美丽的睡莲润泽灵动,流韵典雅。这使我无端地想起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周敦颐的《爱莲说》,他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花为花中君子,周庄乃湖泊莲花,一样的惹人独爱。

江南水是莲花般的周庄之灵魂。“吴水依依吴水流,吴中舟楫好夷游。”周庄与大多数江南古镇一样,碧水荡漾的市河呈井字格局由东西南北交叉而流,鳞次栉比的民居依水而建,咫尺往来皆须舟楫。江南之水柔媚而多情,内敛而灵秀。伫立在周庄的每一条河畔,丝绸般柔软光滑的一泓柔碧,犹如江南女儿清澈的双眸妩媚地凝视着你,那万般柔情便会深入骨髓,如痴似醉。

多少往事成云烟,温柔最是江南水。周庄人乐水、迷水、爱水,人家尽枕河还不够,偏要把水引进屋来。那条被称为“箸泾”的小河,就是在“张厅”穿屋而过,轿从前门进,船从家中过,这样的景象自是让人神往不已。而名震江南的沈厅,第一进就是水墙门,古代的达官贵人乘船而来,从水墙门的河埠上得岸来,便进入了沈厅。沈家的后厅屋,还与银子浜相沟通。有一个有趣的说法是,江南巨富沈万三在这银子浜中藏过银子。沈万三之富可敌国,与其说是拥有了一只神奇的金光灿灿的聚宝盆,还不如说是占尽了江南的风水。

在周庄,僻静的小巷尽头是河流,古朴的拱桥下面是河流,推开木栅花窗又是河流。盈盈碧水相环,楼阁隔河相望。水巷两岸的悠然杨柳,河畔石阶浣衣少女的嫣然一笑,探出深宅大院的出墙红杏,倘若没有江南之水的滋润,则断无这般的丰盈与灵秀,生动地亮丽在这水灵灵的江南。

「文化」中国第一水乡 江苏江阴 睡莲周庄 旅游散文随笔

这样的周庄正如莲花一般,入诗、入画、入心,可唱、可叹、可亲。一座座石拱桥,一条条石板街,水声四起,清新雅致。姑苏水镇的柔美风情,深深地契合了现代人的心灵。留连于粉墙黛窗、繁复细致的古代宅院,仿佛越千年时光领略明清风情;穿越断简般的石板路、狭长幽深的古镇小巷,唐风宋韵的诗意在心底深处洇染开来;漫步双桥临水独立,春水柔碧,旖旎秀丽,慰藉尘世之怀;吴歌昆曲的音符,婉约缠绵,释尽心中块垒。

「文化」中国第一水乡 江苏江阴 睡莲周庄 旅游散文随笔

周庄是水墨画中的江南古镇,是诗歌般的梦里水乡,是自我放逐、诗情画意的世外桃源。这样的江南水乡,足以洗濯尘风俗雨、喧嚣浮华,寄托百年乡愁、旷世情怀。著名画家吴冠中曾经这样深情赞叹:“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传为周庄绝唱;旅美画家陈逸飞曾以周庄的双桥为题材,创作了一幅题为《故乡的回忆》的油画,其秀美的风光,古朴的风韵,传达出浓郁的乡土情怀,入选一九八五年的联合国首日封;女作家三毛从台湾一路风尘仆仆、寻寻觅觅投入周庄的怀抱,以“难忘”两字,表达了她当时惊喜交加的心情。

水乡泽国的周庄,以中国传统为根,文化传承为茎,小桥流水为叶,江南儿女为花,锦绣诗画为果,如莲花一般在江南水乡亭亭玉立,流韵清雅。无论客居还是偶遇,总是令人诗意满怀而情思绵绵。

「文化」中国第一水乡 江苏江阴 睡莲周庄 旅游散文随笔

王立,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桐乡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栖居烟雨江南,爱好舞文弄墨。作品散见于《台港文学选刊》《作品与争鸣》《青年作家》《文学报》《社会科学报》等报刊,若干作品收入《中国随笔年度佳作2012》《中国文史精品年度佳作2014》等多种文学选本。著有《邂逅——曾经的悦读》《蝴蝶梦——重述与追寻梁祝经典爱情》《最后一个道士——王立短篇小说集》《我的江南我的爱》《人文濮院》(与陈滢合作)等多部随笔、小说专著。

选自苏白文化、未来趋势文化、北岳文艺联合出品图书《繁华满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