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全国爱眼日」中国近视眼患者年龄越来越早、人数越来越多、度数越来越高……

「全国爱眼日」中国近视眼患者年龄越来越早、人数越来越多、度数越来越高……

「全国爱眼日」中国近视眼患者年龄越来越早、人数越来越多、度数越来越高……

6月6日将迎来第23个全国爱眼日。今年爱眼日的主题是“科学防控近视,关爱孩子眼健康”。近年来,儿童青少年的近视问题日益严重且低龄趋势明显,已成为重大社会公共卫生问题。在全国爱眼日到来之前,6月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专门介绍了科学防控近视情况,以及新出台的《近视防治指南》《弱视诊治指南》和《斜视诊治指南》。本报就发布会上的重点内容整理如下,与读者分享。

导读

►中国近视人数超4.5亿,呈现“早、多、高”特点!

► 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可缓解近视?

► 视力1.0不用于7岁以下儿童的评价。

► 眼保健操是有效的!

► 近视防治有哪些误区?

我国主要致盲性眼病得到有效遏制~~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指出,眼健康是国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全年龄段人群的生命全周期。国家对眼健康工作高度重视,通过几十年持续不断的努力,我国主要致盲性眼病得到有效遏制:在“十二五”中央财政“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项目引导下,我国目前百万人口白内障手术率(CSR)已超过2000,这个数字2000年的时候为370,2010年的时候为800,该数据越高说明白内障的治疗率是越高的。我国活动性沙眼、沙眼性倒睫患病率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致盲性沙眼流行区的标准,证明沙眼在我国已经不再是公共卫生问题;我们推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治工作的“关口前移”,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分泌科和眼科之间构建分级诊疗的服务模式;眼科整体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眼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我国发布三部视觉健康相关指南~~

发布会上,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组长、北京同仁医院王宁利教授简单介绍了《近视防治指南》《弱视诊治指南》和《斜视诊治指南》的主要内容和指南以外危害青少年视觉健康的一些问题。据了解,该三部指南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委托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编写的。

王宁利教授指出,人类对外界信息的感知,90%的来自于眼睛,所以视觉问题不但是一个“看得见”的问题,更是一个“视觉认知”的问题。曾有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除了丧失生命没有比丧失视力更恐惧的事件。所以,我们要关注青少年的视觉健康,这是需要我们全社会都关注的问题。

「全国爱眼日」中国近视眼患者年龄越来越早、人数越来越多、度数越来越高……

识别二维码可查看详细指南(点击可查看大图)

中国近视人数超4.5亿,呈现“早、多、高”特点

北京协和医院龙琴教授指出,目前我国近视人数已经超过4.5亿,其中近视高发年龄段为青少年阶段,这也是我国把青少年眼健康防护提到非常重要日程上来的重要理由。据不完全统计,小学生近视发病率约为30%,初中生约为60%,高中生约为80%,大学生约为90%。虽然目前我们缺乏全国范围的调查数据,但与国际相比,我国的近视发病率总体呈现发病早、进展快、程度高的趋势,引起了眼科医师的担忧。

王宁利教授表示,中国的近视眼患病现状是年龄越来越早、人数越来越多、度数越来越高,即“早、多、高”三个特点。导致近视的最主要原因是眼睛的近距离负荷,科学研究明确显示,户外活动能有效防控近视;而且户外活动时间与近视的发病率和进展量呈负相关,是近视的一种保护因素。

「全国爱眼日」中国近视眼患者年龄越来越早、人数越来越多、度数越来越高……

所以,我们要倡导从学龄前就开始有意识地增加户外活动,鼓励每天户外活动至少一个小时、最好两小时,同时强调做有效的户外活动。对于已近视人群,仍要注意科学用眼、参加户外活动、均衡的营养膳食、坚持做高质量的眼保健操。

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可缓解近视~~

据王宁利教授介绍,最近在近视防控中得到了一些新的研究结果,发现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可用于缓解近视,目前该药已经在新加坡、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使用,我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在对该药进行评审。

7岁以下儿童不能以1.0作为正常视力下线~~

弱视是儿童中比较常见的一个眼病,6~14岁儿童的患病率约为3.5%,弱视最终将影响儿童双眼的视功能和视力的发育、视觉认知的发育。王宁利特别指出了《弱视诊治指南》中公布的一个数据:3~5岁儿童视力的正常值下线是0.5,6岁以上的儿童下线为0.7,儿童的视力到7岁以后才能达到1.0。所以,7岁之前不能以1.0的视力作为标准,否则会造成弱视的过度治疗。王宁利认为,在本次指南中特别强调了这一点,对弱视的诊治具有历史性的意义。

「全国爱眼日」中国近视眼患者年龄越来越早、人数越来越多、度数越来越高……

在弱视的防治方面,王宁利指出,单眼斜视、未矫正的屈光参差、未矫正的屈光不正及形觉剥夺是弱视发生的危险因素。一旦发生弱视,比较肯定的治疗方法是,除了消除弱视的危险因素外,通过遮盖和压抑优势眼来促使弱视眼的使用。医疗机构应按照儿童的年龄、视力和既往治疗的依从性决定治疗方法。

重视斜视的危害~~

斜视和弱视是有关联的,斜视的孩子通常会发生弱视,弱视如果单眼控制不好也会发生斜视。斜视除了影响美观之外,最重要的是影响双眼视功能。因为两只眼睛是同步运动的,如果一只发生斜视了,将对整个的双眼视功能造成严重的损害,所以斜视也被纳入到了新的指南中。关于斜视,指南规定了斜视相关的检查,在这些基础上规定了其正确的治疗方法。

「全国爱眼日」中国近视眼患者年龄越来越早、人数越来越多、度数越来越高……

沙眼病因的发现不亚于青蒿素对人类的贡献~~

王宁利介绍说,沙眼是青少年中最容易流行的一种病,它和卫生状况密切相关。沙眼是一种接触性的传播,所以学校是沙眼的重点防控区域。自1949年以后,在国家关注、政府投入、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终于消灭了致盲性沙眼。在学校里面,我们在最有可能发生沙眼的地方都做了筛查,发现活动性的沙眼患病率已经控制在5%以下,新发生的疤痕性的沙眼根本就不存在。我们可以向世界宣布,中国作为一个近14亿人口的大国,消灭了致盲性沙眼,这是非常伟大的工作。中国人发现了沙眼的病因,这对人类的贡献和青蒿素的贡献相比,一点都不差。这是中国在公共卫生健康方面做出的一个很大的贡献。

基本消除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儿童先天性、遗传性眼病可以导致终生性致残、致盲,特别是在“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后,有一些疾病,如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早产、难产问题,以及生产后吸氧造成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可能终生危害视觉健康。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得到了国家卫生部门的高度重视,制定了防控指南,目前来看,这类疾病在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中国基本不会发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眼保健操的作用是肯定的~~

如何适度用眼,不超负荷,是科学防控近视的最重要因素。眼保健操是其中的一种方法,但不是说做眼保健操就百分之百不近视。如果一边做眼保健操,一边在用不正确的姿势阅读,不进行户外活动,是肯定不行的。我们花了五年时间对眼保健操做了科学的评估,研究认为眼保健操确实可以缓解调节视疲劳,在正确眼保健操的帮助下,在近视眼防控方面确实有作用。但是我们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在一个技术上,除此之外,还必须严格控制眼睛的近距离负荷。希望我们把这个中国特色的眼健康的方式推广下去。

「全国爱眼日」中国近视眼患者年龄越来越早、人数越来越多、度数越来越高……

近视眼手术并不改变近视眼的“身份”~~

龙琴教授指出,近视矫正手术适宜于18周岁以上且度数完全稳定两年以上的人群选择,并且术前需经过严格的筛查与评估。龙琴教授表示,近视矫正手术已经十分成熟,效果很好,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做了近视手术后还是近视眼,近视矫正手术的目的是为了摘掉眼镜,这个眼镜原来戴在眼睛外面,手术以后类似于在角膜上戴上眼镜,所以术后还是近视眼,只是眼镜戴的位置不同。对于术前为高度近视者,术后不能进行剧烈运动,仍然需要定期检查眼底,防止高度近视并发症的发生。

王宁利教授也强调了近视手术的意义,认为现在所有的近视眼治疗手术,确切地讲,不应该叫治疗手术,而应该叫矫正手术;其实就是把眼镜戴到角膜上或者放到眼睛里,但近视眼还是近视眼,这个概念需要明确。

「全国爱眼日」中国近视眼患者年龄越来越早、人数越来越多、度数越来越高……

近视防治的误区~~

发布会上,王宁利教授和龙琴教授就近视防治中的误区与现场记者进行了交流。

误区一:多吃补品

补品并不能防治近视的发展,吃得太多,只会吃出肥胖症,并带来一系列的问题。至于抗氧化剂的眼保健产品,如蓝莓、叶黄素,对于到了一定年龄,特别是老年人来说,抗氧化对视力保护是有一定作用的;但对于青少年来说,只要三餐营养均衡,完全没有必要吃补品。

误区二:近视眼可以治好

对于近视眼患者,目前除了手术矫正外,还没有有效的非手术技术可使视力恢复到正常。已有研究表明,佩戴角膜塑形镜能够延缓近视进展,但应注意要到国家质量控制的机构去验配。特别强调的是,近视矫正手术只不过是把眼镜戴到眼睛里面了,近视眼还是近视眼,特别是高度近视者,还是可能伴随一些眼底并发症。

误区三:要么过度焦虑,要么过度轻松

当发现孩子近视后,有的家长过于焦虑,四处求医。龙琴教授提醒这类家长需科学合理防控,同时要鼓励孩子发挥自身能动性,加强自己对于近视防控及不良后果的意识。青少年已经具备了选择自己爱看爱玩的东西的意识,加强他们对于近视的认识,鼓励他们更多选择对自己眼睛有益的事物、活动等,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十分重要的。

与过度焦虑的家长相反的是,有些家长是过度放松了,认为孩子配完眼镜,只需每年增长度数后更换眼镜即可,不需要去做眼底散瞳检查,甚至对散瞳有些恐惧。但事实上散瞳是没有伤害的,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散瞳可以检查周边的眼底,可以尽早发现问题,尽早治疗,极大范围上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误区四:父母不近视,孩子就不会近视

大家都知道,父母亲如果都是近视,特别是高度近视的,小孩患病近视的概率非常高。但反过来并不是这样,有人认为父母亲都不近视,自己肯定不会近视,所以不需要进行一些防控,这是不对的。事实上,父母亲不近视而自己得近视的并不少。

误区五:眼镜度数会越戴越深

王宁利教授强调,第一幅眼镜一定要进行医学验光,在医院进行验配,只要戴合适的眼镜,不会发生越戴越重的后果。

「全国爱眼日」中国近视眼患者年龄越来越早、人数越来越多、度数越来越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