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0 那些年,我們被父母逼著考的公務員

在中國社會,父母不僅作為生養孩子的監護人,對於孩子的學習上班、擇偶戀愛,到以後的結婚生子都有著巨大的影響。中國父母熱衷於干預孩子生活的話題也曾一度在西方社會引起熱議。

2018年的畢業季又到了,820萬畢業生的數量又創新高,一大波應屆畢業生即將走入社會。這時,擺在畢業生面前擇業就業又是一大難題。是回老家還是在大城市打拼,是進國企還是私企,是繼續學習還是進入社會…在孩子們為自己的未來感到迷茫不知所措的時候,家長就會在這時候對孩子發出一個指令——回家考公務員吧!

那些年,我們被父母逼著考的公務員

父母越是不住地在孩子耳邊唸叨“考公考公”,孩子們越是抗拒,想著我才剛畢業,正是青春年華,去體制內養老?不如去外面打拼。中公曾就“你為何考公務員”這個問題進行過調查和彙總,發現竟然佔最高比例的是“被父母逼的”。那麼父母為什麼這麼熱衷讓孩子考公務員呢?

一、公務員工作穩定

現在一代的95後畢業生,父母大多是70後。那一代人見證了中國從貧窮落後走向繁榮富裕的過程,深感穩定工作的重要性。公務員作為行政編制,“吃國家飯”,是“鐵飯碗”,自然是穩定工作的不二之選。

二、報考當地公務員可以待在父母身邊

父母讓孩子逼迫孩子不僅僅是考公務員,還要考家鄉的公務員。

自從國家放開二胎政策,90年代出生的小孩曾一度在網上被吐槽為“唯一的一代獨生子女”。作為家裡的獨根獨苗,不論是男孩女孩,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不捨得讓小孩在外面漂泊,更不願意讓自己唯一的孩子離自己太遠。同時,很多家長上了年紀之後開始擔心養老問題,俗話說“養兒防老”,不論是男孩女孩,作為獨生子女都要背上養父母老的任務。

那些年,我們被父母逼著考的公務員

三、公務員的社會地位賦予擇偶主動性

網友經常會在網上吐槽:“高中談戀愛叫早戀,上大學上班帶不回對象就是不孝”。父母在擔心完孩子畢業的就業問題的同時,還會為孩子以後的擇偶進行考慮。公務員作為國家行政人員,身份地位在社會上居於首位。不論是男孩女孩,公務員身份容易讓對方家長產生一種“穩定踏實”的感覺。自己孩子考上公務員,以後好找對象,也漸漸成為了人們潛意識裡的觀念。

那些年,我們被父母逼著考的公務員

說了這麼多,小編說到底想表示的意思就是父母考慮事情還是為孩子著想。不論準備考公和被逼著考但是還沒打算考的人,父母給的建議不要一聽到不和自己心意就反感,結合自己的人生規劃和實踐,認真考慮自己的未來,畢竟在中國社會,你不僅是你,你的背後還有整個家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