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十四五”時期中國工業發展戰略研究

摘要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工業的發展壯大與競爭優勢演進提升有著密切聯繫。改革開放前三十年,中國工業基本上實現了由價格優勢向規模優勢的轉變,當前正處於由規模優勢向創新優勢轉變的過程中。中國工業競爭優勢的第二次轉變面臨著“逆全球化”的衝擊與“雙端擠壓”挑戰,也面臨國內需求升級、發展中國家市場擴大、新工業革命興起等機遇,支撐中國工業培育壯大競爭新優勢的條件也已初步成熟。2020年是中國“十三五”時期的最後一年,將要完成基本實現工業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十四五”時期是全面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新徵程的重要機遇期、“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中國工業發展將進入一個關鍵發展階段。在新形勢下,“十四五”時期中國工業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找準新定位、培育新優勢、採取新舉措,從而加快推進工業的現代化進程。本文提出“十四五”時期中國工業發展的五個戰略定位、六項戰略任務、五個重點領域與七大戰略舉措。

關鍵詞

“十四五”時期;中國工業;競爭優勢;發展戰略

基金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應急項目“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與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研究”(批准號71841015)。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中國工業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2010年成為世界第一製造大國之後,工業生產能力持續穩步增長,2018年製造業增加值佔世界的比重達到28.3%,主要工業品產量居世界前列,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新興產業不斷孕育壯大,一些高科技領域進入世界領先行列,出口結構不斷優化,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成為出口主力(國家統計局工業司,2019)。中國工業的高速增長與轉型升級得益於發揮比較優勢、形成競爭優勢,並實現了競爭優勢的適時轉變。1953年以來,中國製定了十三個“五年規劃”(或“五年計劃”),除了“二五”和“三五”兩個五年計劃沒有完成外,其餘基本完成或者超額完成。十三個有目標、有重點的“五年規劃”在中國經濟發展和工業化的歷史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十四五”時期是中國由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向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邁進的關鍵時期、“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同時也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發力期、國際環境不確定性影響的進一步凸顯期,中國工業將進入一個新趨勢、新挑戰、新機遇共同作用的關鍵發展階段。在“十四五”時期,找準新定位、培育新優勢、採取新舉措,對於中國工業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實現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

一、中國工業競爭優勢的形成與演變

在全球化時代,能否保持和發展競爭優勢事關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和國民福祉。隨著國際經濟聯繫日益密切、國際分工日益深化,世界各國經濟已經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高度依賴、融合關係。在參與國際分工的過程中,儘可能多地佔領市場、帶動就業、獲得利潤是世界各國追求的目標,而這又取決於該國產業競爭優勢的發揮程度。改革開放40多年來,發揮比較優勢、形成競爭優勢並實現競爭優勢不斷轉變對推動中國工業的高速增長髮揮了重要的作用。

1 競爭優勢的要素構成

關於競爭優勢內涵與外延的文獻汗牛充棟,這裡不再贅述。本文認為,國家的競爭優勢至少包括資源稟賦、產業能力、優勢領域三個方面的要素。

(1)資源稟賦,是指一個國家所擁有並能為生產活動選擇的生產要素的集合。要素的內涵會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不斷擴大。早期的生產要素主要是自然資源、氣候、地理位置、非技術與半技術勞動力等天然形成或只需要少量投資就能獲得的“初級生產要素”。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與分工的細化,生產要素的範圍擴大到高素質人力資本、大學與科研機構、現代化基礎設施、完善的產業配套體系、高水平的管理、豐富的數據等更廣泛的方面。顯然這些生產要素是需要大量資本與人力資源投入才能獲得,被稱為“高級生產要素”(波特,2002)。知識、技能等高級生產要素蘊藏在制度、組織和高素質人才之中,難以形成也難以替代,對於國家的產業和經濟發展更為重要。

(2)產業能力,是指一個國家的產業所具有的組合生產要素並生產、提供產品和服務的能力。一個國家的產業能力建立在該國要素稟賦的基礎之上。雖然貿易自由化促進了生產要素特別是工業中間品的流動,生產活動可以分佈於不同國家,但無論初級生產要素還是高級生產要素都具有根植性,屬於特定位置相關的優勢(Kogut,1985)。如土地、氣候、區位都是無法移動的,勞動力的移動也受到各種限制;跨國企業通常將絕大多數的生產作業、核心技術以及先進的經驗技巧放在母國(波特,2002),技術、數據的流動受到很大程度的管制。與生產要素可區分為初級生產要素和高級生產要素類似,產業能力也可以分為初級產業能力與高級產業能力。初級產業能力是主要基於初級生產要素而形成的能力,如低成本/低價格、特定產品的生產;高級產業能力是主要基於高級生產要素而形成的能力,如規模、質量、性能、品牌、工程化、市場響應等,這些能力實際上都與創新緊密聯繫。

(3)優勢領域,是指一個國家的競爭優勢在具體產業領域的體現,優勢領域是產業能力的外在反映。與初級生產要素和初級產業能力相對應的主要是資源密集型產業、勞動密集型產業,以及高技術產業的勞動密集型加工組裝環節,如服裝加工、IT製造業的裝配環節等。與高級生產要素和產業能力相對應的主要是資本密集型產業、知識和技術密集型產業以及一些產業的研發設計、品牌營銷等價值鏈高附加值環節,如石油化工、鋼鐵冶金、機械、交通運輸設備等產業,以及IT製造業的研發設計、零部件製造等環節。

2 產業競爭優勢演變機制

一個國家的產業競爭優勢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隨著經濟發展、內外部環境的變化而不斷演變。一般而言,在工業化的起步或早期階段,生產力發展水平低,能夠利用的生產要素基上本都是初級生產要素。初級生產要素豐富程度的不同帶來不同產業生產率的差異,各國在參與國際分工時就會按照比較優勢原則,主要生產使用本國最豐富的初級生產要素的產品。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一方面,原有要素稟賦會弱化,如工資水平提高、可利用的土地空間減少;另一方面,經濟投入中高級生產要素所佔的比重越來越高。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國家的產業在世界市場中的成功更主要是靠後天習得而不是自然形成(戈莫里和鮑莫爾,2018)。能夠不斷形成並強化高級要素和高級產業能力的國家才能在更廣泛的產業領域形成更強的國際競爭力。從初級生產要素到高級生產要素、從初級產業能力到高級產業能力,產業競爭優勢的演變不是一次性躍遷,而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體現出競爭優勢的動態性。競爭優勢的演進主要是產業和經濟內在發展規律作用的結果。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人口結構、工資水平、土地價格會不斷髮生改變,同時企業不斷擴大資本積累,產業分工不斷細化,產業配套體系不斷完善,在特定產業發展過程中通過較長時間的資本和人力資源投入,形成關於具體產業的大量知識、技能。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