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汙水處理行業發展特點及市場前景分析

汙水處理行業發展特點及市場前景分析

1、汙水處理行業發展概況

“十一五”期間的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已將東部沿海大城市基本覆蓋,進入“十二五”期間後,城鎮汙水處理行業的建設重點將由東部城市和主要的大中城市逐步向中西部、中小城市和縣城滲透,優先支持目前尚無汙水集中處理設施的設市城市和縣城加快建設,單個項目建設規模下降,但是項目數量將大幅增加。“十二五”期間,全國新增汙水管網投資也以中西部和縣城及建制鎮為主,其中湖南、甘肅、寧夏、陝西、雲南、湖北等地的管網增幅顯著,增幅達 200%左右;新增管網中有 54%分佈在縣城及建制鎮;新增汙水日處理能力中 43%落實在縣城與建制鎮。

汙水處理行業發展特點及市場前景分析

汙水處理領域是我國基礎設施重點投資領域,也是各國基礎設施建設中需要資金最多的行業。目前,我國城鎮汙水處理行業投資已打破原有的單一政府投資體制,國家鼓勵由政府、國有企業、民間資本和外資共同參與投資的多元化體制發展。各地政府通過市場競標的方式,選擇具有技術、管理、經驗和規模優勢的汙水處理企業負責當地汙水處理項目的經營,已經成為行業發展的顯著趨勢。

“十二五”期間,全國城鎮汙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投資近 4,300億元。預計“十三五”期間隨著巨大資金需求和城市建設資金不足的矛盾日益凸顯,很多地方政府為避免進一步加重財政負擔,將更傾向於選擇多元化的社會資本參與城鎮汙水處理的建設與運營,汙水處理行業的市場化程度將進一步提高。

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信息諮詢有限公司《汙水處理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2 、汙水處理行業發展特點

(1)法律法規和政策引導特徵明顯

汙水處理作為環境保護的核心產業之一,是保障國家實現節能減排計劃的重要措施,其發展需要政府主導和宏觀經濟的支持。近年來,國家各部委先後出臺了多項鼓勵支持行業發展的法律法規和產業政策,大力促進汙水處理行業的快速發展。

(2)投資規模大,投資回收期長

汙水處理項目投資具有投資額大、項目回收期長的顯著特點。一般情況下,投資一座日處理能力 5 萬噸汙水的汙水處理廠需要近億元的投資,且回收期通常超過 10 年。為了解決行業發展所需資金,政府近年來不斷完善相關政策措施,積極吸收各類社會資本參與,促進投資主體與融資渠道的多元化。我國已有約40%的城鎮汙水處理設施通過 BOT、BT、TOT 等投融資模式引入社會資本,參與設施建設與運營,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促進了汙水處理行業的快速發展。

(3)地區間發展仍不平衡,市場化發育仍不完善

我國汙水處理設施建設仍主要集中於東部沿海等經濟發達地區,而中西部經濟較為落後的地區及農村地區,則行業發展速度較慢,地區間發展仍不平衡。另外,雖然我國已出臺了多項產業政策鼓勵包括汙水處理項目在內的公用基礎設施項目實施市場化運營,但目前國內汙水處理行業的市場化競爭仍主要集中在項目的招投標階段,而在收費、定價、管理等方面的市場化體制建立仍有待進一步健全。

(4)我國環保設備技術與發達國家存很大差距

主要問題有以下幾點:一是產需矛盾突出,我國汙水處理設備的綜合生產能力遠遠不能滿足國內需求。二是品種結構落後、品種少、開發能力弱。在眾多產品中,一般機械產品和初級產品所佔比重大,具有現代化水平的機、電、儀一體化裝備較少或處於起步階段。三是產品質量差、技術水平低。35%~40%的產品相當於國際 20 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水平。現行的國產汙水處理設備中,約有 l/5 屬於限制生產或限期淘汰產品,約有 2/5 屬於需要改進的產品。四是產品創匯不穩定。儘管國產汙水處理設備有出口,但總的來說,出口設備技術含量不高,出口的類別、品種和地區較窄,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不強。五是設備成套和工程承包能力弱。能夠承擔汙水處理工程承包和設備成套的企業很少,大多數企業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比較適應的開發、製造成品領域,從事單機生產和銷售,從而使國產汙水處理成套能力和工程總承包能力較弱。六是操作培訓、售後服務等工作亟待加強。汙水處理設備大體可分為通用設備和專用設備。通用設備包括泵、風機、管材配件等,專用設備較多,包括攪拌機、刮泥機、格柵、膜元件和組建等。在汙水處理設備製造領域,目前國內幾乎所有產品均能生產,但由於在材質和工藝方面存在不足,因此在使用的可靠性、壽命等方面與國外設備尚有一定的差距,導致目前甲方在選購設備時,特別是大型項目,還是傾向購買國外設備,近 10 年興建的汙水處理廠中約 90%的設備是進口的。國產設備在成套性方面要大力發展,以適應環保工程的需要。在汙水處理設備標準方面。我國已制定了 110 項汙水處理設備與器材的標準,為我國汙水處理設備的發展起到了規範設備生產、提高產品質量的作用。但汙水處理設備標準還有待繼續完善,特別是有關零部件標準化、成套化方面的標準基本空白。對於隨著處理工藝的發展而出現的新型設備,應及時制訂相應標準。現行標準中質量控制指標偏低, 可靠性方面的指標與檢測方法還有待完善。對於汙水處理設備的一些通用的技術要求,如焊接、塗裝、故障率、壽命等應建立汙水處理設備的通用技術條件,並制訂產品質量分等標準,將一般產品與優質產品區別開,以鼓勵企業提高質量。

3、汙水處理行業前景

《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即《水十條》)提出到 2020 年,長江、黃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遼河等七大重點流域水質優良(達到或優於 III 類)比例總體達到 70%以上,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均控制在 10%以內,地級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優於 III 類比例總體高於 93%,全國地下水質量極差的比例控制在15%左右,近岸海域水質優良(一、二類)比例達到70%左右。京津冀區域喪失使用功能(劣於 V 類)的水體斷面比例下降 15 個百分點左右,長三角、珠三角區域力爭消除喪失使用功能的水體。到 2030 年,全國七大重點流域水質優良比例總體達到 75%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總體得到消除,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優於 III 類比例總體為 95%左右。中國的生態環境已經達到或者臨近生態承載的極限,到了必須整治的關口。

國家環保部表示,加大對地下水、汙水和重金屬汙染等治理力度,是《水十條》重中之重。《水十條》有 35 款、76 項 238 條具體措施,每一項均落實到部委負責,其中有 36 項由環保部牽頭或獨立負責。整體責任分工明確,各項要求可實施、可考核、可追責,這是區別於以往的。該計劃從工業廢水、市政汙水到水環境,均以明確的量化指標進行要求,並規定了截止時間,各部委明確分工,採取了對地方政府排名和落後名次的懲罰制度。同時,不再停留在減排量、排放標準等舊時代的手段上,而直接將河流等水體的改善程度作為考核標準,包括七大水系的水質標準、地級市以上城市黑臭水體的數量和發達區域的水體斷面標準等剛性指標,標誌著以環境質量和環境效果為核心的環保時代已經來到。

根據市場測算,《水十條》涉及工業水汙染治理、城鎮水汙染治理、農業汙染治理、港口水環境治理、飲用水、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環境監管等方面,到2020 年,完成《水十條》相應目標需要投入資金約 4-5 萬億元(其中近三年投入約為 2 萬億元),需各級地方政府投入約 1.5 萬億元。整個水環境保護產品和設備的增長速度未來 5 年預計為 15%-20%,水環境服務業增長大約在 30-40%。整個環境產業已經站在了中國經濟的風口上,以環境治理為契機的環保產業會成為國家支柱產業。

4 、汙水處理設備行業競爭風險

在國家政策方面汙水處理相關業務涉及市政公用、水資源保護和利用、環保相關的水汙染治理等多方面,受到的政府監管較多,行業管理體制、產業政策及國家宏觀經濟形勢變化對行業發展影響較大。政府對公用設施投入的力度、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等政策導向都與行業未來發展息息相關。綜合來看,在政策傾斜的刺激下,環保設備製造業仍將迎來新的發展時期。但在政策、資本以及區域等方面的門檻也越來越高。就公司的汙水處理項目而言,面臨的風險主要為越來越嚴格市場準入要求和水質排放標準。工程建設項目實施需大量的現場作業活動,整個項目實施須符合國家關於安全、環保、衛生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和行業規定。工藝技術方面:發展環保產業必須依靠科技進步,在環保產業中,科技進步型企業將獲得更多的政策傾斜,更大的發展空間以及更強的競爭能力。在政府和社會公眾對環境質量和汙染事件的高度關注下,各項環境標準不斷提高,監管體系不斷健全和完善。更高的環境標準和更嚴格的監管手段也在傳統市場的基礎上催生升級改造市場。汙水治理技術在不斷革新,在未來,一體化汙水處理設備採用的處理工藝將面臨需要技術更新的風險。

行業競爭方面:汙水處理行業的前途一片光明,汙水處理也越來越多樣化,隨著我國政府對環保產業的日益重視,相關利好政策密集出臺,水處理行業發展前景良好,吸引了大量潛在競爭者進入本行業。在未來,汙水處理行業面臨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在爭取新的水處理投資運營、工程承包等業務時,面臨的競爭將更加激烈。我國環保設備製造行業不同規模企業中,小型企業數量增速較快,表明行業不斷有新企業進入,行業規模不斷擴大。此外,行業的併購趨勢已逐步加快,競爭將更加激烈。

汙水處理行業發展特點及市場前景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