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稻盛和夫:销售最大化、经费最小化是经营的原点

稻盛和夫:销售最大化、经费最小化是经营的原点

销售最大化、经费最小化是经营的原点

考虑到竞争对手的情况,我们量取百分之几的利润率。当你这么想的时候,这种想法在无意识中已经控制了你的头脑,从而影响到经营的各个方面。站在经营者位置上的各位的心理、感情,会在公司的经营中直接反映出来。公司会变成你心里想象的那个样子。

日本社会只把眼光放在“销售利润率是百分之几这一点上。你们公司是5%,我们是7%,我们比你们强,”说的人自鸣得意。这种态度是不对的。这个7%是好是坏究竞是由谁决定的呢?

一般来说,不管哪家公司,利润率都是5%~6%,如果有10%就算很好了。但是,这不过是指整个行业的利润水平。这个利润水平是好的,并没有人下这样的结论。因此,我们必须无止境地追求企业的高收益。

例如,我们提出“利润率要达到20%”,有人就会想:20%的利润率,那怎么可能?但是,正因为认为20%的利润率不可能实现,所以做不出20%的利润率,这是意识起了阻碍的作用。另外重要的是,对于20%之类固定的数值,不去意识它为好。当做到了销售最大化、费用最小化时。作为其结果,或许就有20%乃至30%的利润率。我们应该这么去思考问题。

再次强调,所谓利润,并无止境。努力做到销售最大化、费用最小化,利润不过是这种努力所产生的结果而已。

考虑到竞争对手的情况,我们量取百分之几的利润率。当你这么想的时候,这种想法在无意识中已经控制了你的头脑,从而影响到经营的各个方面。站在经营者位置上的各位的心理、感情,会在公司的经营中直接反映出来。公司会变成你心里想象的那个样子。

有人认为,公司并不会马上发生变化。这是一个方面,也是事实。但是,你无意识中思考的问题,一定会有形无形地反映到公司的经营上。一旦你认为有6%的利润率就不错了,达到10%那就太好了,你就不会付出超越这10%的努力。

以下例子很有意思。过去,人工费因为闹春斗每年上升15%~20%,最高的一年达到30%。在那个时代,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对于大部分企业,人工费约占销售额的30%,低的企业只占20%。虽然不同行业略有差异,但是对于制造企业,如果人工费占到40%就难以经营,所以一般都将其控制在30%以下。

如果销售额的40%是人工费的话,这个40%的人工费因为春斗每年都会上升。如果每年上升率为30%,因为人工费占销售额的40%,40%的人工费上涨30%,乘法算一算,人工费上升相当于年销售额的12%。另外,如果是零售行业的话,不是销售额,而是相对于毛利率而言的人工费率或许是一个有用的指标。但这里讲的是生产厂家,就是制造产品,销售产品的企业。其同买进卖出的零售行业和批发行业相比,人工费率是不同的。

日本大型电器企业的销售利润率一般是4%~5%。因此,人工费上涨12%,企业一下子就会跌入赤字,第二年一定会出现7%-8%的亏损数字。然而,这样的亏损情况哪家公司都没有出现。接着第二年,工资又涨12%左右,但照样还有4%~5%的利润率。前一年只有4%~5%的利润率,第二年工资上涨12%以后,仍然能够保持4%~5%的利润率,这简直就是奇迹。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人被逼入那种环境以后,会想方设法推进合理化。按老办法做必然出现赤字,推进合理化以后,仍能做出4%~5%的利润率。

同样,生产厂家的人工费占销售额的40%。如果工资上涨6%,相乘的话,一年的工资上涨就要占销售额的24%。如果利润率是5%,那么大约一半的利润就被上涨的人工费吃掉了。但实际上,第二年仍然做出了5%的利润率,并没有因为人工费的增加而降低利润率。这是因为上涨的人工费由大家的努力弥补了。反过来思考,如果吸收了12%的工资上涨因素仍能做出4%~5%的利润,那么在前一年就做同样的努力,应该可以做出17%的利润。

但是,人是脆弱的动物。依靠自己的意志改变自已,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深信不可能,等于自己否定了可能性。只有相信可能性的人,才能改变自己。但实际上这很难做到。人在精神、感情上其实是很软弱的,要采取行动锻炼自己往往力不从心。

但是,如果环境变了,人就会自然地发生变化。客观的社会经济形势发生了变化,自己如果不相应改变的话,就会落伍,甚至坠入悲惨的境地,所以没办法,只能改变自己。如果在1年以前付出与现在一样的努力,现在就不会跌入赤字,吃这种苦头。环境逼着你这么思考,在这种环境下,人就可以发生变化。

从这个例子来看,利润率多少为妥当?对这样的提问本身要打上一个问号。百分之几的利润率为好,这种思维方式是虚无的。这仅仅是经营者心里思考的平均值,不是什么客观的真实。所以,销售最大化、费用最小化,付出努力去实现,才是经营的原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