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人工智能將深刻改變人類社會

人工智能將深刻改變人類社會

參觀者(右)在大會現場一個網絡教育機構展臺諮詢。新華社發

人工智能将深刻改变人类社会

工作人員在“AI+交通”展區展示無人機送貨過程。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人工智能将深刻改变人类社会

觀眾與服務機器人進行互動。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人工智能将深刻改变人类社会

一個名叫“悟空”的家庭陪伴型智能機器人吸引了眾多觀眾的目光。新華社發

【三方談】

●主持人:

本報記者 嚴聖禾 曹繼軍 顏維琦

●嘉 賓:

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首席執行官 徐 立

騰訊副總裁、華東總部總經理 張立軍

上海交通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楊小康

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會17日在上海盛大開幕,來自全球人工智能領域的業界領袖、學術大咖圍繞“人工智能賦能新時代”這一主題分享了智慧,交鋒了觀點。國際知名的人工智能企業也紛紛將自己的最新技術、拳頭產品在會上進行了展示。人工智能具體將如何賦能新時代,這一技術到底會如何深刻改變人類社會呢?本報邀請本屆大會協辦單位和戰略合作伙伴的代表進行了座談。

人工智能將有力推動新經濟發展

■主持人:幾位都是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協辦單位或戰略合作伙伴的代表,請問你們如何理解本屆大會的主題——“人工智能賦能新時代”?

徐立:人工智能將給社會帶來巨大的變化,並有力推動新經濟的發展。據普華永道數據分析,預計到2030年,人工智能將拉動全球生產總值增長14%,為世界經濟貢獻15.7萬億美元,相當於目前中國與印度兩國生產總值之和。由此可見,人工智能將成為下一輪工業革命顛覆式創新的引擎。

在獲得人工智能賦能的新時代,每個人都將穿上人工智能的鎧甲,工作和生活將變得更加便利;組織也將裝配上人工智能的燃料,孵化出更多人工智能的產品;而整個社會則會成為人工智能的星辰大海,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將離不開人工智能的滋養與照料。

張立軍:雖然人工智能仍處於發展初期,我們距離“通用人工智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未來的人工智能技術,很可能釋放過去所有人類技術和工具的潛能。騰訊希望做各行各業的數字化助手,為此需要做好“連接器”“數字工具箱”和“生態共建者”,而人工智能就是我們“數字工具箱”中的制勝法寶,它與大數據、雲計算共同構成了新型基礎設施,騰訊要藉助人工智能繼續發揮好“連接器”的角色,應對未來的挑戰。

楊小康:在數字化、網絡化基礎上,智能化將對人類社會產生顛覆性變革。人工智能事關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全局。本屆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的主題“人工智能賦能新時代”表明了上海擁抱智能時代的決心、信心和行動。

各國在人工智能領域有競爭也有合作

■主持人:大家一致認為人工智能是最有可能深刻改變人類的顛覆性技術,那麼中國的人工智能技術目前發展狀況如何,該如何面對與國際社會的競爭和合作呢?

楊小康:從全球人工智能資源分佈看,中國已成為該領域第二強國,企業數量、專利申請數量、融資規模,僅次於美國。根據牛津大學提出的國家人工智能潛力指數,中國當前人工智能的實力約為美國的一半。具體分析中美兩國在九大熱點技術領域的對比,可以發現中國在基礎技術領域的差距較大,應加強技術平臺、機器學習技術、人工智能芯片等方面的研發投入;在技術應用領域則與美國旗鼓相當,應該繼續發揮中國應用場景豐富的優勢。

徐立:經歷了過去這些年的沉澱,中國已經在人才、數據、場景和政策層面做了較多儲備,為人工智能的發展提供了豐沃的土壤。人工智能正如火如荼地變革各個產業,也吸引了國際上優秀的人工智能企業來中國做研究、進行產業結合。這將進一步推動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此次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在上海主辦,並吸引全球業界領袖雲集,這也正說明了中國在世界人工智能領域的號召力和凝聚力。

張立軍:全球人工智能正在形成新的產業鏈,從技術研發到應用落地,從軟件、硬件到服務,需要全球協作才能實現最優化的配置。美國強大的先進技術和中國豐富的應用場景,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天然互補的。人工智能技術是一場跨國、跨學科的科學探索工程,各國間既有競爭也有合作,就像一場奧林匹克競賽,通過“你追我趕”的互相激勵、協同創新,共同把人類的認知極限推向“更快、更高、更強”,最終目的是提升人類的生活品質。

■主持人:作為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的領軍企業,你們將在這次大會上發出什麼聲音、展示什麼技術呢?

張立軍:作為本次大會的戰略合作伙伴,騰訊的三大人工智能實驗室——騰訊AI Lab、騰訊優圖、WeChat AI集體亮相大會。同時,騰訊的眾多人工智能落地產品將集體亮相騰訊應用體驗專區展,包括騰訊覓影、騰訊絕藝、騰訊翻譯君等等。18日,騰訊還將主辦主題為“AI無界智未來”的分論壇,騰訊AI Lab、騰訊優圖實驗室等專家都將分享各自領域的最新研究。

徐立:本屆大會重視人工智能的應用,商湯也通過產品展示致力於打造互動、沉浸體驗。我們在會上展出了七大原創領先的技術產品及解決方案,其中包含了非常前沿的SenseMatrix人臉3D重建技術、AI超算平臺以及商湯自主研發的自動駕駛系統等。

我們認為,在未來的生活中,無論是個人還是組織,甚至是整個社會,都將與人工智能為伴。因此,商湯希望以自身為橋樑,聯結全球人工智能產學研各界,打造產學研平臺。

人工智能將倒逼傳統教育改革

■主持人:目前,人工智能技術已廣泛應用於醫療、交通、金融等多個領域,請問人工智能會給教育領域帶來什麼樣的變化?

楊小康:人工智能將對教育產生深刻影響。首先,人工智能應該成為人才培養的一個新維度,在人文素養、科學素養之上,學生要具備包括人工智能在內的信息素養。其次,人工智能逐漸成為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新工具,自然語言理解可以分析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而制定個性化的教學方案,使學生更有效地學習。

我最想說的是,人工智能可能會倒逼傳統教育的整體改革。人工智能的大數據訓練和應試教育的刷題訓練,在訓練模式上具有高度相似性。但在計算能力和大數據處理上,人工智能具有人腦無法企及的天然優勢。人工智能正逐漸替代流程化和重複性的工作崗位。在此基礎上,人工智能時代的學科教育也應有所改革,現有的數學教育強調計算、題型和公式套用,缺少邏輯推理訓練,智能時代的學生不僅要具備“算”的技能,更要具備“數”的邏輯。因此,我呼籲孩子們要懂一點人工智能,具備與人工智能攜手工作、共同創造的能力。

徐立:商湯已開始在教育領域進行整體佈局,今年推出了一系列“AI+教育”的探索和實踐。例如發佈全球首部《人工智能基礎(高中版)》教材,將AI教學引入K12教育體系;簽約全國首批40所“人工智能教育實驗基地學校”,落地國內人工智能基礎教育;進行AI教學師資團隊的培訓和組建,面向全國學校開設了“教師培訓與認證”服務。

我認為,傳統教育在人工智能時代將發生顛覆性的變化。首先是教育理念的改變,最明顯的一點就是邊界被打破了,人們可以不受時空的限制,進入任何領域、選擇任何層次、按照自己的興趣和需要安排學習的節奏和進度。而人為建立起來的固有學科體系正被不斷打破,為不同學科、不同層次知識的貫通和綜合創造條件,學科越來越趨於綜合化。其次是教育模式的改變,未來教育將逐漸進入“教學互動”的時代,這就需要利用智能技術加快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方法改革,構建包含智能學習、交互式學習的新型教育體系。(記者 嚴聖禾 曹繼軍 顏維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