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散文:祭 灶


散文:祭 灶

祭 灶

俗话说“小孩小孩你甭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其实真正意义上的年是从腊月二十三才开始,大家经常的说法是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正月初一是大年,腊月二十三祭完灶后才会进入过年的喜庆气氛中。

散文:祭 灶

张王李赵二十三晚上祭灶,这是流传已久的说法。祭灶”也称“送灶王爷爷”。民间传说,这天灶王爷要升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家功过,祭灶便是送灶王爷起程。民间对这位居家之神,平日态度很虔诚,且很尊重,做好饭时必先呈上一碗敬之,有的户初一、十五还向其烧香烧纸,总希望他保佑全家平安。但这次送其升天向玉皇大帝汇报家事,倒叫人们为难起来。虽然平时对他很好,且要求他上天言好事,但是真的报善不报恶,心里没有个底。因此,在为灶王爷送行时,便变着法子伺候这位灶王爷。人们这个时候就给灶神吃灶糖,粘上灶神的嘴,不让他说坏话。在锅灶上放一根祭灶糖,让灶神吃。意思是让灶王爷吃了嘴变甜,上天去只说好话,不说坏话。可是灶糖不是家家户户都能做的起的,人们便用饦饦馍代替。

散文:祭 灶

腊月二十三吃过早饭母亲就把面掺和好,放在热炕上发,等到后半晌的时候面就差不多发好了。母亲把面盆子端到厨房里,给案板上撒些干面粉,防止起的面粘在案上。揉了有七八分钟后搓成长条状,中间用刀切断搭在一起继续揉。这样来回切搭能使面软硬合适,烙出来的馍更加劲道。等面揉的差不多了就开始剁成七八公分的小段,然后再攒成圆馒头的样子。在攒好的圆馒头底部捏出深窝窝,用勺子把拌着面粉的黑糖舀进去捏实,放在案上用木头刻着吉祥如意的圆形饦饦馍模子印出花型,然后放进已经烧热了的锅里,有花型的一面放在上面,等馍硬了之后花型固定了再反过去烙那面,一锅子能烙七八个馍。祭灶的时候最少得十二个馍烙,代表一年十二个月,有闰月的话就得烙十三个。

散文:祭 灶

烙完饦饦馍后母亲通常会多烙两三个,让我们提前尝尝灶爷饦饦。到了晚上就要开始祭灶了,母亲把挑出来的十二个所谓的精品饦饦馍四个一摞,分三摞在灶爷板板上放好。给碗里装半碗沙子,点根蜡烛插在沙子碗里,点燃三根香后就算把送灶爷的仪式完成了。跪下来给灶爷磕三个头,嘴里念叨着灶爷灶爷你甭嫌,麦面饦饦比糖甜,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拜完后叮咛我们没等她发话千万不能偷吃灶爷饦饦。等到香燃完了以后,母亲把饦饦馍就收了起来,给我们一人一个拿去吃。这十二个饦饦馍是灶爷上天庭面见玉皇大帝时路上的干粮,我们就问母亲为啥灶王爷没把饦饦馍带走呢?母亲总是笑着说神仙和咱们凡人不一样,他们有他们的方式。我们也知道母亲是哄我们呢,但在那时候能吃到灶爷饦饦也是一种享受。


散文:祭 灶

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到了祭灶这天去商店买灶糖来完成这个神圣的时刻。不管怎样改变,腊月二十三晚上祭灶是永远无法改变的,只不过祭祀时的祭品有所变化而已。都是人们在精神层面上对过年的一种提前预热。


散文:祭 灶

作家简介:商策,1976年6月出生于陕西咸阳礼泉县新时社区大张寨。1998年至今从事教育工作。诗歌公开发表一百六十多首,获奖十八次。辞条入选《中国新生代诗人大辞典》,大型文学专集《礼泉文苑》一次收录诗歌二十多首。2019年4月出版《那年那月》散文集。文章见于《榆林晚报》、《咸阳日报》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