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9 吳式太極拳代表人物吳鑑泉講解太極拳練習要領

1、凡摟膝拗步後腳向前邁進時,前腳不可立起;倒攆猴亦然。身要正,手要斜。所謂手斜系將掌背對正鼻尖,非向左向右之謂。

2、玉女穿梭姿勢,手肘須對人之中部,彼抓我肘碗即翻肘擠對方腹部。凡各項姿勢,肘腕均無高過頭顱之理,否則即失中正之道。

3、又云手之後手不可越過前掌,按出時由肩至臂至指掌須成一半圓圈,則腰脊之勁可達指端。

吳式太極拳代表人物吳鑑泉講解太極拳練習要領

4、腳步不在大而在正。大則不宜收攏,正則可以照顧四隅。未按時坐後腿,前足足尖蹺起,足尖一落地,身手隨之按出,其勢不可擋。倘腳步偏於左右,則無效矣。

5、以拳先擊人,宜先試之,對方一伸手即轉腕採之。轉腕之圈不在大,圈大則丟離,反授對方以隙,周身上下左右皆然。

6、胸部被按時,先略仰而後沉腰化之,不必手助,對方即立足不穩,概即引進落空之意。如此時更用攬雀尾捋之,雖對方力大,又何所用?

吳式太極拳代表人物吳鑑泉講解太極拳練習要領

7、太極拳之勁猶如稱錘,不問對手之力大小,均可使其隨我起落,但求用得其所爾。

8、彼此右手握拳,手背相粘,對手用力,即轉腕採之,採之不動,隨手發之。

9、發勁之隙,意須向其肘下擦去,勁即到達對方腰部,若用力過當,勁反回來,推人不動矣。

吳式太極拳代表人物吳鑑泉講解太極拳練習要領

10、凡推手以使推方足跟浮起為度,不必用蠻力,否則不易領悟太極拳之妙用。爾等推我足不能浮,由於未得其當爾,苟得其當,一樣能使餘跌出,不必以我為無敵也。

11、對於粘、隨二字之精義,說得明白點,即與對方接觸後,順勢略避其鋒,立即粘隨而進,並非不用力、不抵抗之謂。

12、推手時,也可說真打時,渾身僵硬易傾跌。但若只一部分鬆開或有任何一部分不能鬆開,均屬無益。能夠渾身無一處不松,又能粘隨不丟不頂,是必可觀矣。

吳式太極拳代表人物吳鑑泉講解太極拳練習要領

吳先生教手揮琵琶式,只將雙掌向上向外稍側,再抽右掌和左肘齊而已,比趙壽村、孫潤志諸先生所教右掌須隨左掌揮一較大圓圈,頗覺繁簡不同。聞趙、孫二先生說,練太極拳要先求開展,後求緊湊,是以初學圈子貴大。吳先生則雲,初練架子,首宜姿勢正確,倘圈子太大,不中規矩,反易流於浮滑。始知繁簡不同也殊途同歸,要在善學爾。

先生說,太極拳雖有許多步法,不外以馬襠步化出。馬襠步胸和腹成直線,兩胯和肩成直線,尾閭和頭頂成直線。變換弓箭步也然。其他動作也無不然。野馬分鬃固屬弓箭步,坐直仍是馬襠步;高探馬、左右分腳雖只坐實一腿,若雙腳落地仍為馬襠步;閃通背和單鞭僅右掌不同,此外並無分別。總之太極拳要尾閭中正,處處以馬襠步為主體,自可中正矣!

吳式太極拳代表人物吳鑑泉講解太極拳練習要領

吳鑑泉

——轉自史蒂芬周的朋友

吳鑑泉(1870-1942),本名烏佳哈拉·愛紳,滿族,河北大興人。中華民國成立後隨漢人習俗改姓“吳”(因為“吳”與“烏”諧音),他的父親吳全佑是太極拳的高手。全佑先跟楊露禪學習太極拳,後又拜楊露禪第二個兒子楊班侯為師,學習楊式小架太極拳。許禹生在《太極拳勢圖解》裡寫道:“當露禪先生充旗營教師時,得其真傳蓋三人:萬春、凌山、全佑是也;一勁剛、一善發人、一善柔化;或謂三人各得先生之一體,有筋骨皮之分。”全佑善於柔化,自成一格,成為太極拳高手。吳鑑泉自幼跟父親學習小架太極拳。

在父親教導下,對太極拳苦心鑽磨,增益修訂,造詣日益精深。1912年,吳鑑泉在北京體育研究社教授太極拳,從那時起他對家傳的太極拳加以充實和修改,去掉重複和跳躍動作,使拳架更加柔化,形成吳式太極拳流派。吳式太極拳的特點是,動作輕鬆自如,連綿不斷,松靜自然。吳式太極拳雖然架式小巧,但具有大架功底,開展而緊湊,在緊湊中又舒展自如。

吳鑑泉還對太極拳推手作了改進,他的吳式太極推手別具一格,要求立身中正安靜,細膩綿柔,寧靜而不妄動。他的推手不僅手法嚴密,而且招數特別多。因此,吳鑑泉的武藝也非常高超。

1915年北京體育研究社,來了一個美國大力士,名威廉,要與武術老師較量比武。社長許禹生請吳鑑泉老師和他較量。鑑老用太極拳以柔克剛的方法連摔大力士數跤,大力士被制伏,並願學太極拳,後在該社第二班,也畢業了,有照相為證。

1917年吳鑑泉先生應上海精武體育會、上海市政府、國術館和上海中華公記俱樂部的聘請,來上海教授太極拳,住在中華公記俱樂部,地址在大世界頂樓。一日鑑老在屋頂花固乘涼,躺在一張藤椅上。有一服務員說:“老頭子!此地不好睡覺。”鑑老聽不懂上海話,為此沒答覆他。服務員就上前拉鑑老的手臂,鑑老借力使用太極勁,服務員摔倒在地上。服務員說:“你打人!”立刻約來6人。鑑老見來了這麼多人,便站了起來問道:“你們要幹什麼?”這些人過來就打,鑑老應接來者,一個個都倒在地上。當時有上海名人虞洽卿,正在俱樂部,聞聲出來,便問什麼事,服務員告知前因,虞說:“他是我們請來的武術老師,不用說你們6人,再加一倍也不是他的對手。”這些服務員只好賠禮道歉後散去,此事傳開震動上海。他在上海時,一次,遭到幾個壯漢的同時襲擊,吳鑑泉雖已古稀之年,竟能輕快地將他們一一擊倒。

吳鑑泉演練的太極拳,除了慢架子外,還有快架子。快架子是一種剛柔相濟、快慢相間的太極拳術,演練起來既輕快又柔和。

吳鑑泉不僅精於太極拳,對各種器械,如太極劍、太極對劍、太極刀、太極十三槍等也非常精熟。

1927年,吳鑑泉由北京遷居上海,1928年他被上海精武會和國術館聘為教授。1933起,他創設鑑泉太極拳社,教授了一批又一批的學生,從此吳式幫極拳廣為傳播,他的門人遍佈海內外。鑑泉太極拳社自創設以來已有幾十年的歷史,它的分社已發展到香港,以及新加坡、菲律賓、加拿大、美國等地區和國。[1]

吳鑑泉,又名愛紳,滿族,河北大興縣人。是吳式太極拳的創始人。吳自幼喜愛武術,隨其父習練太極拳。與王茂齋並稱為南吳北王(其父吳全佑,隨楊露禪、楊班侯父子學習太極拳大、小架,久練不綴,為一代太極名師)。

吳鑑泉先生在上海授拳時,成立鑑泉太極拳社。吳鑑泉先生的拳架,斜中寓正。徒學其形者,往往不得門而入,吳氏太極的精華,非口傳心授不可得也。

更多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