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 一句話的事兒

作者 鄭永明

90%的拳友練了一輩子太極拳都沒有入門,是真的嗎?是。

這是太極拳的恥辱,中國傳統文化的恥辱,每一個太極拳愛好者的恥辱。

其實,太極拳入門有一年的時間就夠了。

太極拳 一句話的事兒


太極拳入門就是一句話的事兒,為聽見這一句話我用了15年。

90%的拳友練了一輩子也沒弄明白。

從脊柱練太極,90%的人能入門,

從腰胯練太極,90%的人能入門,

從手腳練90%的人一輩子沒有入門。

從套路練90%的人一輩子沒有入門。

太極拳練的是身法不是手法;是勁路不是套路;是筋骨勁不是肌肉力。

太極拳和太極操的主要區別就是: 你是用脊柱、腰胯練拳還是用手腳練拳。

太極的本質理念就是:改變。改變你的思維模式,改變你的運動模式。太極拳既不是練力量,也不是練速度。太極拳入門首先就是改變你的用力模式—由手腳四肢主動發力改變為腰胯主動發力,手腳四肢從動—腰胯是發動機,手腳是車輪子。腰胯不動,手腳不動。

太極傳承了上千年,沒有點兒階級神明的東西早就進垃圾箱了。不過,我們現在經常見到的所謂太極拳,基本上已經與太極的理念背道而馳。

太極拳 一句話的事兒


什麼是太極拳入門?

“太極無手,腰便是手,動手不是太極拳”。太極拳入門就一句話的事兒—腰為主宰。

脊柱主動、腰胯主動,手腳從動就是入門;腳接地力,手腳聯通就是入門;尾椎鬆開,就是入門。太極拳入門練的就一個字: 松——抻筋拔骨或者叫骨架鬆開,和套路拳架只有一毛錢關係。

太極拳入門以後,身體各部位處於“放鬆”狀態,逐漸達到“一動無有不動”身勢如流水的靈動狀態,有一半的亞健康慢性病都可以避免和康復。

選擇太極,其實就是選擇了另一種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

古老的太極思想是真正能夠改變你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甚至是你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所有太極拳入門應該從放鬆練起,從脊柱練起,從腰胯練起。

“動是本能,靜是修為”特別是處在今天這個飛速的時代。靜下心來,靜下身來,是件特別不容易的事。

大動不如小動,小動不如不動,不動之動才是生生不息之動。“不動之動才是內動”,不動之動才是內家拳的起點,“靜太極”才是真太極。離開了靜太極就少了一半。

太極拳 一句話的事兒


什麼是中國功夫?

中國功夫,即不是南拳,也不是北腿;即不是太極拳,也不是八卦掌。中國功夫,首先是指站樁——在靜靜的站樁過程中消耗時間,增長體力——那棵樹為什麼那麼粗那麼高?站的時候長了唄。

站樁有兩個目的:在靜態中,不斷加強意識對身體的認知和管控能力,逐漸達到身心合一的靈覺狀態;不斷深入發掘、疊加身體深層次潛能,從皮肉到筋骨到脊髓直至精神力量,使身心潛能得以爆發,可以搏擊也可以健身養生。

按照郭雲深大師的武術標準,每天兩小時,站滿十年。中國傳統武術為什麼飽受詬病?啞口無言?沒有功夫,光剩下技巧——花架子。太極拳首當其衝。在中國歷史上,沒有一種叫做拳的東西是用來表演。

按照太極療法的健身標準,每天堅持站樁半小時,持續堅持下去,大部分的亞健康慢性病都能避免和康復。隨著訓練的深入,對自己身體的管控能力,自己身體的潛能都得到一定程度提升,身體健康自然而然。道家的所謂修仙修道也是如此開始。

按照這個標準,站樁一年,骨架關節大致鬆開了,再練太極拳架,你才知道什麼叫脊柱行拳,什麼叫腰便是手,什麼叫骨肉分離,太極拳入門有戲了。

太極拳 一句話的事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