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 數據驅動變革,供應鏈金融如何吃透產業場景?

當前,供應鏈金融從本質上講是依託供應鏈運營,開展金融業務,加速整個供應鏈的資金流,同時又通過金融業務的創新和管理,藉助於金融科技,更及時有效地推動產業供應鏈的發展。而要真正吃透產業場景,需要從價值定義、價值承諾和價值實現三個階段去探索。

數據驅動變革,供應鏈金融如何吃透產業場景?

2017年10月13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了《關於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其中在提到的六項重要任務中提及了大力發展供應鏈金融,要讓供應鏈金融推動實體經濟的發展。自從這一政策發佈以來,供應鏈金融一下成為了很多產業和企業熱議的話題,特別是一些企業成立了各類金融機構,紛紛聲稱從事供應鏈金融業務,並將之視為產生巨大利益的聚寶盆。

一次一個企業領導在會議上問及如何設計良好的金融業務,並且在控制風險的基礎上,產生良好的效益,我對此回答,這個問題應該轉變一下,應該首先問我們是如何看產業的?現有產業的問題是什麼?什麼地方是產生巨大交易成本的來源?

我們打造了什麼樣的產業場景能夠幫助供應鏈上的參與者實現價值?這些問題解決了,再去思考金融的結合點在哪兒?如何讓金融成為產業的推力器?在思考和推動供應鏈金融業務的時候,不能一開始就直切金融,否則很難知道金融活動的價值在哪兒。這實際上是如何理解供應鏈金融的本質,以及如何深刻理解產業鏈的問題。

供應鏈金融從本質上講是依託供應鏈運營,開展金融業務,加速整個供應鏈的資金流,同時又通過金融業務的創新和管理,藉助於金融科技,更及時有效地推動產業供應鏈的發展。

這一理解涉及到幾層含義:

其一,金融活動的開展是針對於產業供應鏈的特定業務而展開,不同的業務特點以及不同的參與者都會對金融服務產生差別化的價值訴求;

其二,供應鏈金融的宗旨在於優化整個產業的現金流,縮短現金流量週期,讓利益各方都能用較低資金成本實現較高的經營績效,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供應鏈金融不僅僅是融資借貸,它包括更為廣義的金融服務活動,通過各類金融機構和產品共同為產業供應鏈服務;

第三,供應鏈金融具有優化和發展供應鏈的能動作用,良好的供應鏈金融服務不僅能解決資金問題,甚至能幫助產業打造更具競爭力的供應鏈體系;

第四,供應鏈金融的發展一定是金融科技助推的產物,即通過行之有效的互聯網技術,使金融服務實體的效率大為提高。顯然,所有這些特徵的實現都有賴於從事供應鏈金融創新的推動者如何深刻地理解產業場景以及場景中各利益主體的價值訴求,並在此基礎上建立實現這一價值的體系,這是金融活動開展的前提。

數據驅動變革,供應鏈金融如何吃透產業場景?

要真正吃透產業場景,需要從價值定義、價值承諾和價值實現三個階段去探索(見圖):

數據驅動變革,供應鏈金融如何吃透產業場景?

定義價值是通過與產業供應鏈中各個潛在參與者合作,瞭解產業以及各個主體存在的問題以及價值訴求,並且根據價值訴求確定供應鏈運營和服務的目標。

定義價值首先需要關注的是產業價值鏈的優化,產業價值鏈分析的目的在於從整體的視角分析產業活動以及產業中的各個環節,識別產業中有否非效率的環節可以優化,通過將各產業價值活動有機協調,形成供應鏈。

要實現這一目標,可以從三個角度去分析和思考,

一是對現有(What is)產業價值鏈的識別,即產業活動中什麼是產生成本或價值的因素?對於相應的企業而言,價值鏈活動是如何幫助其建立優勢的?沿著產業價值鏈利潤或者成本是如何累計或分佈的;

二是或有(What might be)價值鏈的變化分析,這裡尤其需要關注產業價值鏈收斂(即隨著產業鏈的變化,產業的價值在向哪些環節或主體傾斜)、價值鏈解體(有哪些破壞性的因素對既定產業鏈產生了威脅)、價值鏈重新融合等等分析;

三是應有(What could be)價值鏈的重構(即根據客戶的價值訴求以及產業互聯網的發展變化,長遠來看需要建立的供應鏈體系。

只有上述三個方面充分理解,才能對供應鏈各參與者的服務需求進行定義。服務需求的定義可以從各個主體在供應鏈經營層面(如客戶獲取、產品服務提供等)和管理層面(如運營、信息與IT、財務、組織等)可能遇到的挑戰和問題入手,來確定各主體的價值訴求。

另外一個問題便是需要明確供應鏈目標定位。一般而言,供應鏈定位涉及到三個問題:

第一,如何創造一個價值平臺,這個平臺可供生態圈中各商業夥伴共同利用和分享,從而使價值創造活動能夠得以系統化組織;

第二,每個成員的利益都與其它成員以及供應鏈整體的健康發展相聯繫。

成員所創造的價值會在整個供應鏈生態中進行分享,這一環節的核心在於必須建立一種可低成本分享價值的結構;

第三,建立更好的合作框架和更健全的經濟秩序,推動供應鏈生態的不斷進化,適應不斷變化的競爭環境需求。

承諾價值是通過與利益相關者協同,實施或升級相應的商業活動,從而為客戶實現價值創造的過程。這一過程需要從運營流程、資源和能力以及績效衡量三個方面予以考量。運營流程是供應鏈業務的實施路徑以及價值活動的產出過程,需要注意的是在確定產業關鍵業務流程時,自組織性和動態性是供應鏈流程定義的特質,自組織性指的是在不同的情景下所參與的合作者是具有差異化的,亦即在進行供應鏈流程的分析或設計過程中,需要考慮到在不同的價值訴求和情境下,誰會參與到特定流程中。

而動態性則表現為在不同的時期,同一參與主體的價值訴求和流程的可能變化。在確定供應鏈差別化流程的前提下,對資源和能力的考慮是現代供應鏈建構的另一個需要關注的問題,這需要從應有的資源能力和現有的資源能力兩方面考量,應有的資源能力指的是如果產業供應鏈能夠順利運營,所具備的資源和能力是什麼?

而現有資源能力分析則是根據企業目前的狀況,要達到應用資源能力的差距在哪兒?如何彌補?用什麼方法獲取?答案兩個字:激勵!

激勵機制是價值承諾中的核心要素,即根據供應鏈中每個參與者的邊際貢獻來確定邊際收益和回報。在供應鏈運營中,激勵機制設計需要關注兩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對供應鏈運營全過程各個節點的核驗和管理。

二是由於很多合作性行為無法直接用結果來衡量,因此,邊際貢獻的度量需要考慮參與者行為的外部性,也就是供應鏈參與者在供應鏈生態中的行為是否能產生正的外部性,降低負的外部性。

實現價值是通過系統化的工具和框架來實現定義和承諾的價值,並且產生各方能都接受的預期績效。這種價值實現主要表現為根據承諾的價值所確立的業務、技術和組織架構。

業務架構是企業資源配置的方式,由於現代供應鏈是伴隨產業互聯網的發展而產生,具有多主體生態性以及按需定製的流程特點,因此,在業務架構方式上有別於傳統的為設計一個模式而重新開發整套系統功能的做法,而是通過中臺的標準化服務功能快速構建(重構)前臺應用這種模塊化、搭積木的做法。

此外,以用戶為中心設計應用,根據用戶反饋快速調整,在供應鏈業務實踐中不斷修正。此外,在技術架構上,現代供應鏈強調的是業務驅動的技術,而不是技術驅動的業務,也就是說在業務架構清晰的基礎上,去形成相應的技術路線和技術工具,避免傳統信息化通過長期需求調研、方案設計、開發、投產交付造成周期較長,系統與供應鏈快速響應、定製化需求不相適應的問題。而所有上述工作的有效開展,又需要良好的組織系統、崗位設計以及人才和機理體系的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