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浙商銀行:金融科技戰“疫”進行時

浙商銀行:金融科技戰“疫”進行時

本報通訊員 朱健 錢冰冰

疫情發生以來,立足於平臺化服務戰略的浙商銀行,積極運用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努力發揮平臺化業務和線上化服務的優勢,在保障特殊時期基礎金融服務的同時,以線上綜合化服務更好地滿足企業和群眾多樣化的金融需求,最大程度減少人際接觸機會、降低交叉感染風險,以金融科技的“巧勁”推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統籌兼顧。

數字商圈

區塊鏈技術線上輸血抗疫企業

眾多紓解當前企業融資難題的方式中,供應鏈金融被認為是最為現實可行的一種。傳統模式下,應收賬款融資需現場確權見證、手續繁瑣,疫情防控期間,“低接觸”式的社會生活更為傳統方式增加了困難。

這一背景下,浙商銀行利用區塊鏈技術打造應收款鏈平臺,充分發揮區塊鏈技術信息共享可信、不可篡改、不可抵賴、可追溯的技術特徵,將企業供應鏈中沉澱的應收賬款改造成為高效、安全的區塊鏈應收款加以盤活,從而實現對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線上資金“供血”。

浙江天聖化纖有限公司(下稱“天聖化纖”)是國內化纖龍頭企業,其產品是醫用無紡布的原材料。天聖化纖在疫情期間不停工、不停產,確保口罩、防護服等醫用物資原材料充足。但企業需要採購大量的原材料進行產能擴充,日常流動資金難以滿足特殊時期的生產採購需求。浙商銀行紹興分行主動聯繫該企業,在積極協同當地職能部門完成抵押物在線查詢後,通過應收款鏈平臺對企業進行信貸資源的線上投放。2月6日至今,該行已為該公司發放疫情應急資金累計3.7 億元,有效滿足了企業階段性疫情防控項目採購資金需求,應收款鏈平臺全流程線上化操作、資金實時到賬的高效便捷服務也備受企業認可。

票據經紀

復工企業“手中有糧心裡不慌”

溫州一家主營帶鋼生產銷售的中小企業,其交易多以銀行承兌匯票結算,日常經營回籠的銀票呈現金額小、筆數多、承兌行多樣的特點,頻繁赴銀行網點進行貼現融資不僅手續繁瑣、財務成本也較高。特別是疫情期間,企業更是一時找不到貼現機構進行融資,原材料採購和員工招聘也陷入停滯,企業一籌莫展。

浙商銀行溫州分行了解到企業的困難後,利用票據經紀業務為其巧解難題。作為國內首批票據經紀業務試點銀行之一,浙商銀行的票據經紀業務不僅可以全流程線上化辦理、減少疫情期間人員接觸,還能夠幫助企業足不出戶進行全國詢價、降低財務成本。通過這一創新工具,溫州分行當日即為其快速辦理了31筆小面額票據貼現,金額合計180餘萬元,且實際貼現利率較企業委託利率低8個基點;不僅助其及時解決了資金頭寸,還降低了融資成本,為其復工復產提供了切實有效支持。

精準施策

清除春耕備耕資金“攔路虎”

從事化肥生產銷售的應城市新都化工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新都化工),在疫情期間響應“春耕備耕”號召有序復產,但受疫情影響,公司面臨著採購、水電及工資等支出較大,產品銷售卻無法及時回款的流動性壓力。浙商銀行武漢分行及時伸出援手,運用該行應收款鏈平臺,通過移動辦公系統實現公司賬上沉澱金融資產的在線轉讓,成功為企業融資4100萬元,有效緩解其復工復產期間的資金週轉困難。

“這些金融科技效用的展露並非一蹴而就,而是浙商銀行長期以來立足平臺化服務戰略、創新金融科技應用的集中顯現。疫情期間基礎金融服務保障是一次實戰檢驗。它的行之有效,也將進一步堅定我們加速金融科技轉型、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信心和決心。”浙商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