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 大白話佛教(4):釋迦摩尼的一生

在很多寺廟,尤其是藏傳佛教寺廟的壁畫中,很常見的一個內容主題就是“釋迦摩尼一生”。雖然因為文化差異帶來的表現形式不同,但都依照一個固定的套路而繪製,這個就是佛教中的“八相成道”。瞭解此,會給我們欣賞佛教壁畫帶來獨特的樂趣。

大白話佛教(4):釋迦摩尼的一生

“八項成道”是指釋迦摩尼一生的八個階段,分別是:(1)降兜率;(2)入胎;(3)出生(4)出家(5)降魔(6)成道(7)轉輪(8)涅槃。

降兜率

這裡先拋出兩個小知識點,都是佛教宇宙觀裡涉及的,這裡不展開,留著後續文章詳細講述。

大白話佛教(4):釋迦摩尼的一生

第一個是“兜率是什麼”,我們經常聽到有一句“跳出三界外”,這三界就是指佛教宇宙觀裡的“欲界、色界、無色界”,我們生活的地球,就在欲界裡“四大部洲”中的南瞻部洲,而“兜率”是欲界的第四重天,即“兜率天”。

第二個是“為什麼佛陀在兜率天”,在大乘佛教經典裡,這是未來佛居住的地方,而釋迦摩尼在降臨人間之前,就居住在這裡。按照佛教經典所說,我們所處的時期叫“賢劫”,這個時期先後會有1000尊佛降臨人間,釋迦摩尼是賢劫第四尊佛,彌勒佛是第五尊佛。因此,自從釋迦摩尼降臨人間之後,兜率天里居住的就是現在的未來佛--彌勒佛。

大白話佛教(4):釋迦摩尼的一生

釋迦摩尼降臨人間之前,居住於兜率天內,看到人間疾苦無救,決定幫助人們解脫苦海,度化眾生,經過“嚴密科學”地選擇,選中了迦毗羅衛國的摩耶夫人。

入胎

大白話佛教(4):釋迦摩尼的一生

佛陀在仙人的簇擁下,乘六牙白象下到人間,乘摩耶夫人熟睡時,從其左肋入胎。

六牙白象,更多見於普賢菩薩的坐騎,寓意“願行廣大,功德圓滿” 。

大白話佛教(4):釋迦摩尼的一生

“六牙”代表“六度”: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慧智。按照趙樸初先生對“六度”的解釋: “度”梵語是“Pāramitā 波羅蜜多”,字義是“到彼岸”,即是從煩惱的此岸度到覺悟的彼岸。六度就是六個到彼岸的方法。

出生

大白話佛教(4):釋迦摩尼的一生

佛陀在藍毗尼花園從母親的右脅降生,行走起步,每一步都踩出一朵蓮花。然後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的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有二龍吐水,一溫水,一涼水,為王子沖洗,這位王子就是喬達摩.悉達多,而這一天就是紀念佛陀誕生的“佛誕日”,也叫“浴佛日”。

“浴佛日”,具體日期因不同傳承而不同,但具體都相差不了幾天。漢傳佛教認定為農曆四月八日,南傳佛教認定為公曆五月月圓日。

出家

悉達多自出生後,享受著奢華的王宮生活,娶妻生子,直到他出外見到了民間疾苦,生老病死,心生大悲憫(mǐn),於是在29歲的時候,拋棄王位,舍妻離子,削髮更衣去修行。其父淨飯王見無法挽回,只得派遣5名侍從一起去修行。

大白話佛教(4):釋迦摩尼的一生

悉達多登門向多位婆羅門和沙門大師求教,不得證果之道。後帶著五位侍從來到尼連禪河畔,堅持了6年苦修,經過無數次嘗試和修煉,他認識到這不是得到解脫,尋求證果的正確道路,得出了“苦行非道”的結論,停止了無意義的苦修,在尼連禪河中洗淨了自己的身體,又接受了一位牧羊女的乳糜供奉(雜米和羊奶熬成的奶粥),慢慢恢復了健康。

大白話佛教(4):釋迦摩尼的一生

降魔

大白話佛教(4):釋迦摩尼的一生

悉達多渡過尼連禪河,來到對岸伽耶城(今印度比哈爾邦加雅市)外,坐在一顆樹下,立下“不證菩提,不起此座”的誓言。

聽到此誓言,魔王波旬震怒,先派他的三個女兒(欲、念、樂)來誘惑悉達多,無效。又派遣群魔攻擊,被悉達多降服。

大白話佛教(4):釋迦摩尼的一生

上圖中的“降魔印”,就是佛陀在降魔時所施的手印,這個手印也是釋迦摩尼佛所特有的,在我們看壁畫,佛像,唐卡時作為區分的一個特徵。

成道

大白話佛教(4):釋迦摩尼的一生

一夜間,悉達多了悟“四聖諦”和“三法印”,終得證果,成為佛陀。

“四聖諦”:苦集滅道

“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

苦:讓人們意識到,這世間的一切和人生都是“苦”

集:向人們揭示,“苦”的本質和造成“苦”的原因是什麼

滅:向人們描繪,擺脫“苦”獲得解脫之後的結果就是涅槃

道:告訴人們,擺脫“苦”達成涅槃的方法

證悟後,佛陀獨自進入森林,閉關49日,思考如何將自己所悟傳授給人們。

轉輪

閉關49天,佛陀從森林中走出,找到之前的五位侍從,在鹿野苑向他們宣講了法教:

人們慾求不滿的狀態(苦諦);原因(集諦);痛苦是可以結束(滅諦);滅除痛苦的方法(道諦),以及具體該如何行持的“八正道”(正見、正思、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五位侍從皈依佛陀,稱為他的弟子,這五位比丘稱為佛教最早的僧團,自此“佛、法、僧”三寶具足,佛教真正建立。

大白話佛教(4):釋迦摩尼的一生

佛陀在世間,一共三轉法輪,給予人們三個階段逐步深入的教法。以三轉法輪為基礎,後發展為“三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

PS:上圖中佛陀所施手印為“說法印”,代表佛陀在向信徒傳授教法。

多說一句,佛教與其他宗教的最根本區別在於,佛陀一直強調,“外在沒有救世主,我們自己就是自己的依怙。佛陀可以指出和傳授解脫與證悟之道,但如何做以及做到什麼程度,就完全取決於自己。”

大白話佛教(4):釋迦摩尼的一生

鹿野苑轉輪,是初轉法輪,如今各地藏傳佛教寺院中,皆可見此形象。

涅槃

大白話佛教(4):釋迦摩尼的一生

佛陀八十歲時,於婆羅雙樹下,以側臥之勢進入涅槃大道。佛陀荼()毗()後,所化舍利,由八位古印度國國王分別建造佛塔進行供奉。

以漢傳佛教認定為準,農曆二月二十五日,為佛涅槃日。

佛陀涅槃後,隨著數次結集,佛教各宗派為了爭本奪宗,開始有“三身佛”的講法,即法身、報身、應(化)身,因為我們身處中國,所以更多聽到的都是大乘佛教的講法,裡面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後期文章再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