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5 《影梅庵憶語》裡的董小宛:那個卑微的愛的靈魂

《影梅庵憶語》裡的董小宛:那個卑微的愛的靈魂

《影梅庵憶語》裡的董小宛:那個卑微的愛的靈魂

清順治八年(1651年)春天,冒闢疆侍妾董小宛一病不起,終年28歲。董小宛去逝後,時年41歲的冒闢疆開始動筆寫他的回憶性散文《影梅庵憶語》,冒襄一生曾有許多著述,都不及這篇《憶語》流傳不衰。

《影梅庵憶語》裡的董小宛:那個卑微的愛的靈魂

01

在清代咸豐年間進士葉衍蘭作的《秦淮八豔圖詠》裡,對秦淮八豔之一的董小宛的評定為“珠玉無瑕”。

餘懷《板橋雜記》這樣記述董小宛:

董白,字小宛,一字青蓮。天姿巧慧,容貌娟妍。七八歲時,阿母教以書翰,輒了了。少長顧影自憐,針神曲聖,食譜茶經,莫不精曉。性愛閒靜,遇幽林遠澗,片石孤雲,則戀戀不忍捨去。至男女雜坐,歌吹暄闐,心厭色沮,意弗屑也。慕吳門山水,徙居半塘,小築河濱,竹籬茆舍。經其戶者,則時聞詠詩聲,或鼓琴聲,皆曰:“此中有人。”已而,扁舟遊西子湖,登黃山,禱白獄,仍歸吳門。喪母抱病,賃居以棲。隨如皋冒闢疆過惠山,歷澄江、荊溪,抵京口,涉金山絕頂,觀大江竟渡以歸。後卒為闢疆側室,事闢疆九年,年二十七,以勞瘁死。闢疆作《影梅庵憶語》二千四百言哭之,同人哀辭甚多。

《影梅庵憶語》裡的董小宛:那個卑微的愛的靈魂

董小宛生於明天啟四年(1624年),名白,字小宛,號青蓮,江蘇蘇州人,因家道中落生活貧困而淪落青樓,名隸南京教坊司樂籍。

董小宛小小年紀,容貌秀麗,超氣質超塵脫俗,她很快就在秦淮河畔出了名。她習歌舞詩詞,聰慧過人。因為生活所迫,不得不屈意賣笑。她曾寫過《元夕》詩:

火樹銀花三五夜,盤龍堆鳳玉燭紅。

蘭棹輕搖秦淮月,紫氣煙籠鐘山峰。

明鏡懸天猶有韻,幽蘭雖香不禁風。

斷梗飄蓬無歸處,天涯芳草何處逢?

《影梅庵憶語》裡的董小宛:那個卑微的愛的靈魂

崇禎九年(1636年),董小宛回到了蘇州,移居半塘。為了生存,她不得不壓抑住自己的那份清高。這段時間,她寫有《偶成》一詩:

獨坐紅窗悶檢書,雙眉終日未能舒。

芳容銷減何人覺,空遇朝朝油壁車。

油壁車,用錢塘名妓蘇小小典故。南朝齊時期著名歌伎,錢塘第一名伎蘇小小,常坐油壁車。《西湖佳話·西泠韻跡》:“(蘇小小)遂叫人去製造一駕小小的香車來乘坐,四圍有幔幕垂垂,遂命名為油壁車。”

《影梅庵憶語》裡的董小宛:那個卑微的愛的靈魂

(劇照)

02

崇禎十二年(1639年),這一年,董小宛16歲,冒闢疆29歲。

對於和董小宛的初見,冒闢疆回憶說:“己卯初夏,應試白門,晤密之,雲:‘秦淮佳麗。近有雙成,年甚綺,才色為一時之冠。’餘訪之,則以厭薄紛華,挈家去金閶矣。嗣下第,浪遊吳門,屢訪之半塘,時逗留洞庭不返。名與姬頡頏者,有沙九畹、楊漪照。予日遊兩生間,獨咫尺不見姬。將歸棹,重往冀一見。姬母秀且賢,勞餘日:‘君數來矣,予女幸在舍,薄醉未醒。’然稍停,復他出,從花徑扶姬於曲欄.與餘晤。面暈淺春,纈眼流視,香姿五色,神韻天然,懶慢不交一語。餘驚愛之,惜其倦,遂別歸,此良晤之始也。時姬年十六。”

冒闢疆最早從好友桐城方以智那裡聽說秦淮佳麗之中有位才色雙絕的董小宛。吳應箕、侯方域等人也都向闢疆稱道小宛。小宛在名流宴集間,也聽人講說冒闢疆,可兩人在秦淮河畔並未相遇。直到董小宛回到蘇州半墉,幾年後冒闢疆來訪,一波三折後,兩人才見了第一面。

《影梅庵憶語》裡的董小宛:那個卑微的愛的靈魂

冒襄(1611年4月27日~1693年12月31日),名襄,字闢疆,號巢民,一號樸庵,又號樸巢,南直隸揚州府泰州如皋縣(今江蘇省南通市如皋市)人。

冒闢疆出生在一個世代仕宦之家,父輩上溯六代外放為官。父親冒起宗,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舉人,崇禎元年(1628年)進士。官至山東按察司副使,督理七省漕運。

明清時期,如皋城裡的冒氏家族人才輩出,是當地的名門望族,也是一個文化世家。冒闢疆幼年隨祖父在任所讀書,14歲就刊刻詩集《香儷園偶存》,董其昌把他比作初唐的王勃,期望他“點綴盛明一代詩文之景運”。

冒闢疆1627年16歲時考中秀才,以後每隔3年就要去南京參加一次鄉試,先後6次,一次不落,但舉人一次未中,僅兩中副榜。

冒闢疆生活的時代,明王朝已成潰亂之勢,東北在清兵的鐵蹄之下,川陝湖廣是“流寇”馳騁的戰場,而江浙一帶的士大夫依然過著驕奢淫逸的生活。

冒闢疆一方面,懷抱著報效國家的壯志。1636年,冒闢疆與張明弼結盟,參加復社,同陳貞慧、方以智、侯朝宗過從甚密,人稱“明末四公子”。他們年齡相仿,意氣相投,或結伴同遊,或詩酒唱和,或抨擊閹黨,或議論朝政,希望改革政治,挽救國家危亡。1639年由吳應箕起草、冒闢疆等復社140餘人具名的《留都防亂公揭》,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使得阮大鋮之流如過街老鼠。

《影梅庵憶語》裡的董小宛:那個卑微的愛的靈魂

另一方面,冒闢疆身上又有著豪貴子弟的浪漫風習。他留戀青溪大川之勝,名姬駿馬之遊,過著豪奢放蕩的公子哥兒的生活。

崇禎十二年的這次董冒初會,結果卻是“懶慢不交一語。餘驚愛之,惜其倦,遂別歸。”兩人似並沒有說上一句話,只是打了個照面冒闢疆就回去了。

兩年後的崇禎十四年(1641年),春天,冒闢疆省親衡嶽,道經蘇州,他本來是要再去找董小宛一見的,但聽說小宛去了外地遊歷。冒闢疆經友人引薦,得會時年芳齡18歲的陳圓圓。冒闢疆在《影梅庵憶語》裡回憶道:

“辛巳早春,餘省覲去衡嶽,由浙路往,過半塘訊姬,則仍滯黃山。許忠節公赴粵任,與餘聯舟行。偶一日,赴飲歸,謂餘曰:‘此中有陳姬某,擅梨園之勝,不可不見。’餘佐忠節公治舟數往返,始得之。其人淡而韻,盈盈冉冉,衣椒繭時,背顧湘裙,真如孤鸞之在煙霧。是日演弋腔《紅梅》以燕俗之劇,咿呀啁哳之調,乃出之陳姬身回,如雲出岫,如珠在盤,令人慾仙欲死。”

《影梅庵憶語》裡的董小宛:那個卑微的愛的靈魂

此時的冒闢疆真的如《紅樓夢》中林黛玉所說,見了姐姐,就忘了妹妹了。

“漏下四鼓,風而忽作,必欲駕小舟去。餘牽衣訂再晤,答雲:‘光福梅花如冷雲萬頃,子越旦偕我遊否?則有半月淹也。’”

陳圓圓主動邀請冒公子去光福寺看梅花,並說自己有半個月時間可以陪冒公子游玩。而冒闢疆因為要去湖南衡山探母,只好婉轉拒絕。

陳圓圓“復雲:‘南嶽歸棹,當遲子於虎疁叢桂間。蓋計其期,八月返也。’”大概此時陳圓圓一腔情意全在冒公子身上,所以又向他訂了八月相會之期。

在和冒襄分手後的這八個月中間,陳圓圓遭遇了她人生中第一次磨難。

“餘別去,恰以觀濤日奉母回。至西湖,因家君調已破之襄陽,心緒如焚,便訊陳姬,則已為竇霍家掠去,聞之慘然。”

然而,這一次卻是誤傳,陳圓圓確有被搶掠之事,但陳圓圓卻躲了起來,搶她的人並沒有找到陳圓圓。

《影梅庵憶語》裡的董小宛:那個卑微的愛的靈魂

(劇照)

冒闢疆在友人指引下,找到躲藏在某處的陳圓圓。

“至果得見,又如芳蘭之在幽谷也。相視而笑回:‘子至矣,子非雨夜舟中訂芳約者耶?感子殷勤,以凌遽不獲訂再晤。今幾入虎口,得脫,重贈子,真天幸也。我居甚僻,復長齋,茗簡爐香,留子傾倒於明月桂影之下,且有所商。’”

在晚明那樣一個亂世,一介弱女子陳圓圓當然不想做飄萍,她要找個依靠。所以當知道

冒母在江舟上,一天,陳圓圓特地去拜防了冒母親。陳圓圓對冒闢疆說:

“餘此身脫樊籠,欲擇人事之。終身可託者,無出君有。適見太恭人,如覆春雲,如飲甘露,真得所天。子毋辭!”

兩人由此訂下相見之期,冒闢疆當即作八絕句贈陳圓圓。其中之一:

纖纖弱質病逾嬌,嗔喜情生暗自挑。

漫著青衫倦梳洗,淡煙疏雨或堪描。

一年後,崇禎十五年(1642年),冒闢疆再來姑蘇吳門。這一次,陳圓圓真的被強搶而去。

“至則十日前復為竇霍門下客以勢逼去。先,吳門有暱之者,集千人譁動劫之。勢家復為大言挾詐,又不惜數千金為賄。地方恐貽伊戚,劫出復納入。餘至,悵惘無極。”

彼伊人已去,多情的冒公子又遇到了此伊人。

《影梅庵憶語》裡的董小宛:那個卑微的愛的靈魂

(劇照)

03

對於失去陳圓圓,冒闢疆雖然“悵惘無極”,“然以急嚴親患難,負一女子無憾也。”從冒公子對待陳圓圓的自我寬解中,已經可以看到陳圓圓姐妹族董小宛將來的命運。

以下故事亦來自於冒闢疆在《影梅庵憶語》的自述。

冒闢疆聽陳圓圓為豪家所搶,悵然若失,懷著悒鬱的心情隻身僱舟前往虎丘。小舟沿著半塘河緩緩而行,抬眼望去,柳絲深處竟隱隱約約透出一幢小樓的簷角,冒闢疆問此是何人所居,友人說是董小宛所居之樓。

《影梅庵憶語》裡的董小宛:那個卑微的愛的靈魂

“舟一過橋,見小樓立水邊。偶詢遊人:‘此何處?何人之居?’友以雙成館對。餘三年積念,不禁狂喜,即停舟相訪。友阻雲:‘彼前亦為勢家所驚,危病十有八日,母死,鐍戶不見客。’餘強之上,叩門至再三,始啟戶,燈火闃如。宛轉登樓,則藥餌滿几榻。姬沉吟詢何來,餘告以昔年曲欄醉晤人。姬憶,淚下曰:‘曩君屢過餘,雖僅一見,餘母恆背稱君奇秀,為餘惜不共君盤桓。今三年矣,餘母新死、見君憶母,言猶在耳。今從何處來?’便強起,揭帷帳審視餘,且移燈留坐榻上。談有頃,餘憐姬病,願辭去。牽留之日:‘我十有八日寢食俱廢,沉沉若夢,驚魂不安。今一見君,便覺神怡氣工。’旋命其傢俱酒食,飲榻前。姬輒進酒,屢別屢留,不使去。”

這次重見,和兩人的初見相比,又是一番不同。初見時,董小宛雖入風塵卻並未經大的風雨,所以“不交一語”,矜持自重。而這一次重見,一是小宛也在不久前為豪家所搶,幸未得逞;二是小宛自己“危病十有八日,母死,鐍戶不見客。”

《影梅庵憶語》裡的董小宛:那個卑微的愛的靈魂

正是這兩個原因,讓董小宛面對譽滿士林的貴家公子冒闢疆,暗自決定了自己的終身大事。

第二天,冒闢疆又一次來到董小宛處。“仍往言別,至則姬已妝成,憑樓凝睇,見餘舟傍岸,便疾趨登舟。餘具述即欲行,姬曰:‘我裝已成,隨路相送。’餘卻不得卻,阻不忍阻。由滸關至梁溪、毗陵、陽羨、澄江,抵北固,越二十七日,凡二十七辭,姬惟堅以身從。登金山,誓江流日:‘委此身如江水東下,斷不復返吳門!’餘變色拒絕。”

董小宛決心“堅以身從”,而冒闢疆則是“凡二十七辭”、“變色拒絕。”董小宛“不得已,始掩面痛哭,失聲而別。餘雖憐姬,然得輕身歸,如釋重負。”

冒闢疆之所以如此,一是陳圓圓剛剛出事,他未能忘懷;二是“以期迫科試,年來以大人滯危疆,家事委棄,老母定省俱違,今始歸,經理一切。”自己要考試,父親的事情要處理,老母親也得“定省”;三是“姬吳門責逋甚眾,金陵落籍,亦費商量。”就是說,要納董小宛,還得需要大筆金錢。

冒闢疆滯留南京,等待發榜。董小宛又一次趕到南京見冒闢疆。“金桂月三下之辰,餘方出闈,姬猝到葉寓館。蓋望餘耗不至,孤身挈一嫗,買舟自吳門江行。遇盜,舟匿蘆葦中,舵損不可行,炊煙遂斷三日。初入抵三山門,只恐擾餘首場文思,復遲二日始入。”

《影梅庵憶語》裡的董小宛:那個卑微的愛的靈魂

董小宛有《與冒闢疆》一詩:

事急投君險遭兇,此生難期與君逢。

腸雖已斷情未斷,生不相從死相從。

紅顏自古嗟薄命,青史誰人鑑曲衷。

拼得一命酬知己,追伍波臣作鬼雄。

不久鄉試揭榜,冒闢疆再次落第。冒闢疆帶著小宛回蘇州贖身,不料又遇上了麻煩,不論出多少銀子,鴇母都不想放走董小宛這棵搖錢樹。就在他們一籌莫展之際,錢謙益偕同柳如是來遊蘇州。經錢謙益出面,董小宛贖身之事迎刃而解。這時已是崇偵十五年隆冬季節,冒闢疆與董小宛頂風冒雪趕往如皋,直到第二年初春才到達如皋的冒家。

《影梅庵憶語》裡的董小宛:那個卑微的愛的靈魂

04

冒家接受了董小宛這位青樓出身的侍妾。冒闢疆的父親已從襄陽辭官歸家,一家人歡聚一堂,共享天倫之樂。

“姬在別室四月,荊人攜之歸。入門,吾母太恭人與荊人見而愛異之,加以殊眷。幼姑長姊尤珍重相親,謂其德性舉止均非常人。而她之侍左右,服勞承旨,較婢婦有加無已。烹茗剝果,必手進;開眉解意,爬背喻癢。當大寒暑,折膠鑠金時,必拱立座隅,強之坐飲食,旋坐旋飲食,旋起執役,拱立如初。餘每課兩兒文,個稱意,加夏楚,姬必督之改削成章,莊書以進,至夜不懈。越九年,與荊人無一言枘鑿。至於視眾御下,慈兒不遑,鹹感其惠。餘出入應酬之費與荊人日用金錯泉布,皆出姬子。姬不私銀兩。不愛積蓄.不制一寶粟釵鈿。”

在這段文字裡,冒闢疆似在稱讚董小宛的美德:毫無怨言地理家主事,恭敬柔順地侍奉公婆及大婦,悉心照料大婦所生二男一女。冒家的全部賬目出入全由她經手,她料理的清清楚楚,從不私瞞銀兩。

《影梅庵憶語》裡的董小宛:那個卑微的愛的靈魂

(劇照)

然而,從冒闢疆的行文用詞裡,也能讓人讀到董小宛的小心謹慎、委曲求全,“爬背喻癢”、“拱立座隅”,“較婢婦有加無已”。難道真的是見了他,低下去,低到塵埃裡了嗎?

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的農民軍攻入北京,明亡;隨後,清兵入關,建立大清國。

冒闢疆舉家逃往南京,1645年冒闢疆再次舉家從南京逃往浙江鹽官。從夏至冬,輾轉顛沛,在馬鞍山“遇大兵,殺掠奇慘”,“僕婢殺掠者幾二十口,生平所蓄玩物及衣具,靡孑遺矣”。

在這個過程中,冒闢疆生了三場大病。“秦溪蒙難之後,……餘則感寒,痢瘧沓作矣。……閱冬春百五十日,病方稍痊。此百五十日,姬僅卷一破席,橫陳榻邊,寒則擁抱,熱則被拂,痛則撫摩。或枕其身,或衛其足,或欠伸起伏,為之左右翼,凡病骨之所適,皆以身就之。鹿鹿永夜,無形無聲,皆存視聽。湯藥手口交進,下至糞穢,皆接以目鼻,細察色味,以為憂喜。日食粗糲一餐,與籲天稽首外,惟跪立我前,溫慰曲說,以求我之破顏。餘病失常性,時發暴怒,詭誶三至,色不少忤,越五月如一日。”

這段文字也是稱讚“姬”的美德。然而,這五個月如一日的日子確是一種折磨。雖然對董小宛來說,這是她心甘情願的付出。

《影梅庵憶語》裡的董小宛:那個卑微的愛的靈魂

冒闢疆說自己一生的清福都在和董小宛共處的九年中享盡。董小宛的身體本來十分虛弱,加上照顧闢疆連續幾場大病,頃刻間垮了下來。由於體質已極度虧虛,冒家多方請來名醫診治,終無回天之力。可以這樣說,在董小宛和冒闢疆婚後短短9年時間,董小宛無私地奉獻了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

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正月初二,董小宛逝世,年僅28歲。

實際上,從董小宛“拼得一命酬知己,追伍波臣作鬼雄”的詩句裡,就可以知道,在冒闢疆面前,她的愛是多麼的卑微。

《影梅庵憶語》裡的董小宛:那個卑微的愛的靈魂

冒董新婚之喜時,董小宛寫詩道:

一從復社喜知名,夢繞腸回欲識荊。

花前醉晤盟連理,劫後餘生了夙因。

冒闢疆也有回詩:

雙成不合落風塵,豈是仙姬也有情。

卓識如卿甘作妾,不才似我未成名。

這說的是大實話,這時冒氏不過是一個名落孫山的讀書人,只不過是個貴公子罷了。

《影梅庵憶語》裡的董小宛:那個卑微的愛的靈魂

從冒闢疆自己寫的《影梅庵憶語》中,可以看出來,從相識到董小宛去世時,他對於董小宛的態度一直都是高高在上的,從來沒有把她看成一個平等的人。當然這樣說,也是太岢求那個時代冒闢疆這些風流才子了。

且不說董小宛追求冒闢疆時他的一再推脫、嫁到冒家的低眉順目,就說冒家逃難之時:

“餘即於是夜一手扶老母,一手曳荊人,兩兒又小,季甫生旬日,同其母付一信僕偕行,從莊後竹園深轡中蹣跚出,維時更無能手援姬。餘回顧姬日:“汝速蹴步,則尾餘後,遲不及矣!”姬一人顛連趨蹶,僕行裡許。”

順治二年(1645年)流寓鹽官時:

“餘因與姬決:‘此番潰散,不似家園,尚有左右之者,而孤身累重,與其臨難捨子,不若先為之地。我有年友,信義多才,以子託之,此後如復相見,當結平生歡,否則聽子自裁,毋以我為念。’姬曰:‘君言善。舉室皆倚君為命,覆命不自君出,君堂上膝下,有百倍重於我者,乃以我牽君之臆.非徒無益,而又害之。我隨君友去,苛可自全,警當匍匐以俟君回;脫有不測。 前與君縱觀大海,狂瀾萬頃,是否葬身處也!’方命之行, 而兩親以餘獨割姬為憾,復攜之去。”

《影梅庵憶語》裡的董小宛:那個卑微的愛的靈魂

真是大難來時獨自飛。幸虧冒氏雙親發了慈悲,董小宛才沒有被冒闢疆在大亂中拋棄。說實話,我讀《影梅庵憶語》,讀到的是對董小宛的不平。

數百年後,一位現代女作家說,因為懂得,所以慈悲。看來,才子冒闢疆並不懂董小宛,那個時代,他也不需要懂。

董小宛逝世後,吳梅村寫《冒闢疆名姬董白小像八首》,傳誦一時,可當董小宛平生紀實詩來讀:

其一

射雉山頭一笑年,相思千里草芊芊。

偷將樂府窺名姓,親擊雲璈第幾仙。

其二

珍珠無價玉無瑕,小字貪看問妾家。

尋到白堤呼出見,月明殘雪映梅花。

其三

細轂春郊鬥畫裙,捲簾都道不如君。

白門移得私私柳,黃海歸來步步雲。

其四

京江話舊木蘭舟,憶得郎來系紫騮。

殘酒未醒驚睡起,曲欄無語笑凝眸。

其五

青絲濯濯額黃懸,巧樣新妝恰自然。

入手三盤幾梳掠,便攜明鏡出花前。

其六

念家山破定風波,郎按新詞妾按歌。

恨殺南朝阮司馬,累儂夫婿病愁多。

其七

亂梳雲髻下妝樓,盡室蒼黃過渡頭。

鈿盒金釵渾拋卻,高家兵馬在揚州。

其八

江城細雨碧桃村,寒食東風杜宇魂。

欲吊薛濤憐夢斷,墓門深更阻侯門。

《影梅庵憶語》裡的董小宛:那個卑微的愛的靈魂

冒闢疆堅守氣節誓不仕清。康熙年間,清廷開“博學鴻儒科”,下詔徵“山林隱逸”。闢疆也屬應徵之列,但他堅辭不赴。在餘下的歲月裡,他緬懷亡友,收養東林、復社和江南抗清志士的遺孤。在水繪園內增建碧落廬,以紀念明亡時絕食而死的好友戴建。這是冒闢疆一生中最為閃光的地方。

董小宛逝世42年後,康熙三十二年十二月五日(1693年12月31日),冒闢疆卒,年83歲,私諡潛孝先生。

(本文圖片為網絡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