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9 寶寶哭鬧不一定是餓了,順應餵養才是育兒最佳的餵養模式

寶寶哭鬧不一定是餓了,順應餵養才是育兒最佳的餵養模式

年輕的爸爸媽媽對新生兒還比較陌生,雖然對寶寶疼愛至極,但往往缺乏經驗和方法,最怕寶寶餓著、吃得不夠好,除了盲目給寶寶補營養之外,就是盲目地給寶寶多吃。寶寶一哭鬧,爸媽第一反應就是“寶寶餓了”“該餵奶了”。

寶寶不會說話,很多事情都用哭來表達,爸爸媽媽應該學會辨識寶寶哭鬧的真正意思,正確滿足寶寶的需求。

一、嬰兒哭鬧在表達餓了、困了、尿了、生病了……

哭鬧是新生兒飢餓最直接的信號,但並非唯一的信號,而且哭鬧並不一定就是寶寶餓了。爸爸媽媽育兒過程中,要細心觀察寶寶傳遞給我們的信號。

嬰兒飢餓的表現有很多。細心觀察一段時間就會發現,剛剛餓時嬰兒並不哭鬧,他會很警覺,聽到或聞到媽媽靠近就動頭動腦、身體活動增加、面部表情增加;飢餓感長時間沒有得到滿足後,嬰兒才會哭鬧抗議。這種哭鬧,一旦把奶送到嘴裡會立即停止。

嬰兒哭鬧還有其他訴求。另一個嬰兒習慣用哭鬧錶達的訴求就是不舒服,當嬰兒尿溼了、排便了,皮膚受刺激不舒服時,往往會哭鬧。這個時候換上乾爽的衣物和紙尿褲,他就會停止哭鬧。還有的孩子情緒不佳時或者困了也會哭鬧,老百姓叫作“鬧覺”,這個習慣不好,往往會伴隨孩子到好幾歲,要及時糾正。當胃腸道不適或其他身體不適,嬰兒也會哭鬧,這種哭鬧無法通過餵哺得到緩解,常常哭鬧不止。家長不要一味給奶,長時間安撫效果不佳時要考慮其他原因。如果嬰兒哭鬧明顯與平日餵奶時間和規律不符,家長應該有所警覺,首先排除飢餓的原因,及時就醫,以免延誤治療。

寶寶哭鬧不一定是餓了,順應餵養才是育兒最佳的餵養模式

二、順應餵養——育兒最佳的餵養模式

順應餵養需要父母和寶寶合作完成:父母要負責準備安全、營養的食物,以及營造良好的進食環境;而具體什麼時候吃、吃多少、甚至吃什麼由嬰兒自己決定。這要求父母要及時準確感知嬰兒的飢餓或飽足信號,充分尊重嬰兒的意願,在此基礎上鼓勵和引導嬰兒建立規律的飲食和睡覺習慣,決不能為了讓寶寶多睡、減少哺乳次數而強迫餵養。

順應餵養需要父母有耐心、長期堅持:順應餵養從新生兒出生時開始,直至嬰幼兒逐步達到與家庭一致的固定規律的進餐模式,能夠良好順應嬰兒胃腸道成熟和生長髮育的需要,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父母要長期堅持,嬰兒需要父母耐心的鼓勵。

順應餵養是從“按需餵養”模式到“規律餵養”模式的層層遞進:嬰兒飢餓是按需餵養的基礎,因飢餓而引起的哭鬧是應該哺乳的最後信號,應及時餵哺。對於 3 月齡以內的嬰兒更應“有求必應”,每天的哺乳次數要達到 8 次以上,最初甚至要達到 10 次以上,母親會有點辛苦。但隨著嬰兒月齡的增加,嬰兒的胃容量變大,餵哺次數會逐漸減少,逐步建立起節奏明顯的規律的餵哺和睡眠時間,即過渡到規律餵養模式。

寶寶哭鬧不一定是餓了,順應餵養才是育兒最佳的餵養模式

三、定期監測嬰兒體重、身高等體格指標

身長和體重是反應嬰兒、幼兒餵養和營養狀況的直觀指標。科學發現, 2 歲以內嬰幼兒的生長髮育與遺傳、種族和地域等因素的相關性不大,主要受營養的影響。餵養不當、營養不足或者疾病都會使嬰幼兒的生長緩慢或停滯。

通常情況,6 月齡以內的嬰兒應該堅持每半個月測量一次身長、體重和頭圍等生長指標,7~24 月齡嬰幼兒,應每 3 個月測量一次。測量結果可以與世界衛生組織的《兒童生長曲線》做對比和參考,以判斷嬰兒的餵養方式是否正確。嬰兒的生長存在個體差異,父母不必互相攀比。嬰兒生長過慢說明餵養的營養不足,但生長過快也不見得是好事,科學發現,過快生長不利於孩子的遠期健康。

寶寶哭鬧不一定是餓了,順應餵養才是育兒最佳的餵養模式

四、嬰幼兒生長體格指標不必追求參考值上限

傳統觀念認為孩子長得“高、大、快”更好,其實不然。這種追求下的過度餵養有一定的近期效益,但會給孩子的遠期健康帶來相對高的風險。

早產兒和低出生體重兒,為了增加生存機會和減少智力、免疫力損傷,會通過強化營養追趕生長,但是科學研究發現,這種生長追趕是孩子成年階段慢性病發病的重要因素。母乳餵養嬰兒的體重增長一般會比配方奶粉餵養兒慢,但是母乳餵養的這種生長模式卻有利於孩子一生的健康。

所以,孩子的生長體格指標不需要盲目追趕參考值的上限,只要孩子處於正常的生長曲線軌跡、生長指標測量值在參考值範圍內,就是健康的生長狀態。生長曲線即每次生長指標測量值的連線。

※膳食建議

順應餵養的要點

按需餵養:

3 月齡以內的嬰兒都是在“睡眠—飢餓—覺醒—哭鬧—哺乳—睡覺”的狀態中不斷循環,每天的哺乳次數 8 次、10 次以上,都是正常的。對於 3 月齡以內的嬰兒更應“有求必應”,不要設定嬰兒的餵奶次數、不要強迫嬰兒多吃。

規律餵養:當嬰兒月齡增加、胃容量變大,餵哺次數和時間間隔要逐步建立明顯的節奏和規律。嬰幼兒的進餐時間要逐漸靠近家人一日三餐的就餐時間,三餐外的哺乳和加餐也要有規律。


來源:《吃的誤區》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寶寶哭鬧不一定是餓了,順應餵養才是育兒最佳的餵養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