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藏頭詩:千萬孤獨

古詩詞是語文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從幼兒園到高中,背古詩陪伴我們十幾年的時間。可以說,中國的學生都是揹著古詩長大的,從小學時期簡單的五言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和駱賓王的“鵝鵝鵝,曲項向天歌。”,再到高中時的長篇樂府《長恨歌》,這些小時候被過的詩從來沒有被遺忘,將永遠在我們的大腦中。


藏頭詩:千萬孤獨


然而,熟悉並不代表著理解,越是熟悉的往往越是陌生。 我們小時候背過的詩只是因為字數少才顯得簡單,其中蘊含的情感絕非幾歲兒童能夠理解。隨著年齡的增長,如今再回顧小時候背過的詩詞,沒有了考試的功利和被老師逼著背誦的反感,筆者終於發現了詩詞的美。

比如柳宗元的《江雪》這首千古名作,首短小的五言絕句。上學學這首詩的時候,只知道背下來,哪裡知道其中的韻味,或許老師講過,但是早已忘記。如今再讀起來,真是百感交集。


藏頭詩:千萬孤獨

所有的山上,飛鳥的身影已經絕跡,所有道路都不見人的蹤跡。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著蓑笠的老翁,獨自在大雪覆蓋的寒冷江面上垂釣。


有人認為這首詩是一首藏頭詩,每一句的第一個字連起來就是“千萬孤獨”,這四個字也揭示了 這首詩的情感——孤獨,千萬的孤獨,孤獨是重點,千萬是修飾,如果沒有“千萬”,孤獨也就平淡無奇。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在這樣的背景下,孤獨被無限的擴大,絕望感也就在孤獨中時隱時現。


究竟是什麼樣的遭遇,讓柳宗元寫出這樣的詩句。結合詩的創作背景和柳宗元的生平遭遇就不難理解。


藏頭詩:千萬孤獨

唐順宗永貞元年(805),柳宗元與劉禹錫參加了由王叔文領導的永貞革新運動,但是這場聲勢浩大的革新只持續了半年。

在宦官集團的反撲下,唐肅宗被迫禪位給唐憲宗,憲宗即位後,以王叔文為代表的革新集團就受到打擊。

柳宗元很快被貶官,貶為永州司馬。因為柳宗元是罪官,在永州的生活十分艱苦,剛到永州時甚至沒有住的地方,只能在寺廟中棲身。半年後,母親因病去世,重重打擊使得柳宗元十分苦悶,所以在第二年,一場大雪過後,苦悶絕望的柳宗元寫下了這首千古傳誦的《江雪》。

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飛鳥絕跡,人蹤湮滅,漁翁的形象精雕細琢,在漫天風雪中清晰明朗。這不僅僅是一首詩,更是一幅精妙絕倫的畫。


藏頭詩:千萬孤獨

仔細品味這首詩,或許會發現,柳宗元想要表達的不僅僅是孤獨一種情感。詩人向讀者展示的,是這樣一些內容:天地之間是如此純潔而寂靜,一塵不染,萬籟無聲。漁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漁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

詩人所要具體描寫的是一條小船,一個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漁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釣魚。可是,為了突出主要的描寫對象,詩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寫它的背景。而且使這個背景儘量廣大寥廓,幾乎到了浩瀚無邊的程度。背景越廣大,主要的描寫對象就越顯得突出。外面廣闊的世界與我無關,釣魚的老翁也就有了擺脫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感覺。

詩人在描寫老翁形象時,用到的意象是“雪”,雪是純潔、孤傲的,同時“寒江雪”的環境描寫也是恰到好處,試想,在這樣一個寒冷寂靜的環境裡,那個老漁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專心地釣魚,形體雖然孤獨,性格卻顯得清高孤傲,甚至有點凜然不可侵犯似的。


藏頭詩:千萬孤獨

這個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漁翁形象,實際正是柳宗元本人的寫照,看到在江心獨自垂釣的老翁,總是會想起獨自垂釣的姜子牙,或許柳宗元和姜子牙一樣在等待什麼。姜子牙等到了周武王姬發,柳宗元在等待什麼,又會等到很麼呢?這留下了無限的想象。好的作品就是這樣,會給讀者揣摩的空間,一千個讀者可以有一千個想法,不同的人會品讀出不一樣的意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