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8 “美麗中國”的泰安實踐

◆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泰安市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深入開展,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逐漸顯現。截至今年2月底,已有55個項目(215個子項目)開工,泰安市向著“山青、水綠、林鬱、田沃、湖美”生命共同體的總體目標邁出了堅實一步。

□ 本報記者 姜言明 曹儒峰

本報通訊員 懷進輝 張隆德

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成效顯現

一直以來,走綠色生態發展道路已經成為泰安全市上下的共識。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的實施,是推進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抓手,也是破解生態環境難題的有效探索。

自2017年年底泰安市獲批全國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以來,泰安市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拉開大幕。在市委、市政府及市領導小組的堅強領導下,全市各級各有關部門認真落實中央及省、市決策部署,堅定不移把搞好工程實施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重要發展機遇來對待,堅持以規劃為引領,以項目推進為核心,以機制體制為保障,深入推進工程項目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如今,泰山景區引水上山築牢了泰山的“水屏障”,石臘河水系綜合治理項目正快馬加鞭推進,新泰市羊流鎮土地整治項目實現了三大“升級”,肥城採煤塌陷地“變身”田園綠地……一系列工程快速推進,對泰安市及全省乃至華北地區生態保護修復、環境質量改善起到了重大作用,為打造“山青、水綠、林鬱、田沃、湖美”生命共同體提供了基礎支撐。工程不斷取得階段性成果,不僅對解決好泰山區域生態環境突出問題、增強泰山大生態帶調節區域氣候的能力起到積極作用,更為泰山這一代表中華民族精神的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增加了魅力。

為生態環境建設注入新活力

寧陽蟠龍山生態區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規劃建設全長120公里、串聯18座山頭的寧陽中東部森林防火通道,輻射沿線6個鄉鎮143個村,不僅可以為寧陽中東部山區的20多萬畝森林資源提供安全屏障,還可以帶動沿線群眾發展特色經濟林基地10萬畝以上,打造成為寧陽中東部山區的防火通道、發展大道、扶貧大道和生態景觀大道。

山水林田湖草統籌治理為泰安市岱嶽區注入新活力,讓生活在此的人們收穫生態、經濟和社會三重效益。岱嶽區堅持統籌推進與打造亮點相結合,重點打造工礦廢棄地復墾和天頤湖下游上泉溼地公園等項目,通過實施修復工程,水質明顯改善,河道更加通暢,群眾真正享受到了修復工程帶來的好處。大汶河支流——小漕河上游天頤湖水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程更是讓過去無人問津的一片無人島舊貌換新顏,成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不但改善了環境,還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對東平來講,生態是最大優勢,山水是最大特色,尤其彙集了黃河、京杭大運河、大汶河三面來水的東平湖,更是東平的核心。東平縣先後實施了植樹造林、水質淨化、退耕還溼、山體修復、農田改造等一批生態建設項目,同時強力開展了“淨湖行動”“減排行動”等一系列集中整治,促進東平湖湖區乃至整個東平縣生態文明永續發展。

新泰市羊流鎮西南區域土地整治項目涉及周邊20個行政村,相關部門積極採取社會化投資方式,通過實施土地平整、灌溉排水、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保持等工程,實現了土地產出升級、農業融合升級、扶貧成效升級的三大“升級”。項目的實施,不僅完善了道路、水利等基礎配套設施,還實現了土地集中連片,為發展規模農業、現代農業、高效農業夯實了基礎,形成了“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經營模式,為今後此類項目的推進和實施提供了典範樣板。

構築“泰山大生態帶”

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的總體思路是通過地質環境治理、土地綜合整治、水環境治理、生物多樣性保護及監管能力提升等一系列系統性工程,建立起多目標、強功能、高效益的系統修復治理體系,使區域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修復和保護,生態功能得到強力提升。

記者從市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獲悉,泰安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共安排各類項目67個,涉及子項目326個,總投資166.37億元。截至2月底,已開工項目55個、子項目215個;已完工項目2個、子項目70個;完成項目投資46.83億元。

2019年,泰安市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迎來攻堅之年。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確保2019年年底完成工程總量70%、2020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項目建設任務”的目標要求。泰安市將繼續打造亮點工程,重點進行泰山南麓生態水系綜合整治、岱嶽區道朗鎮礦山生態修復、新泰市柴汶河流域綜合整治、肥城市康匯河流域綜合整治、寧陽縣東莊鎮土地整治、東平縣東平湖區域綜合整治、泰安高新區大汶河生態溼地修復、泰山景區黃前水庫環境綜合整治、泰安旅遊經濟開發區泮河水環境治理等一批重點項目和重點工程,確保建成一批特色工程、精品工程、亮點工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