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對中藥的有毒與無毒的理解(下)

【導言 】自古以來許多人總認為中藥或中草藥源於天然,且大多是植物藥,其藥性較為平和,許多中藥或中草藥還是藥食兩用,因此認為它們是安全無毒或不良反應很少,甚至認為中藥或中草藥是有病治病、無病健身,從而盲目地選用或加大劑量應用中藥處方,這種思維現象在臨床或民間運用中司空見慣。其實,中藥或中草藥的毒副作用往往易被人們忽視,隨著科學的發展,藥理毒理學的研究深入,特別是改革開放後,有關中藥不良反應的報道也有上升趨勢,中藥或中草藥所引起的不良反應也逐漸被醫藥科技人員重視,中藥或中草藥安全無毒的觀念正在改變。本文作者通過對中藥或中草藥毒性進行分析研究,通過對中藥或中草藥的有毒與無毒的探討,旨在引起醫藥工作者或者普通的老百姓對中藥毒性的重視和重新理解,在今後的應用中能夠慎重使用中藥和中草藥。

對中藥的有毒與無毒的理解(下)

(接上節)

(5)精神因素

對中藥的有毒與無毒的理解(下)

3、臨床用藥因素

(1)給藥途徑因素

對中藥的有毒與無毒的理解(下)


對中藥的有毒與無毒的理解(下)


對中藥的有毒與無毒的理解(下)


對中藥的有毒與無毒的理解(下)


對中藥的有毒與無毒的理解(下)

(2)用量劑量因素

包括劑量標準不統一,範圍太大;用藥隨意性較大不統一標準;藥物本身因素造成劑量不確定難以控制;

對中藥的有毒與無毒的理解(下)


對中藥的有毒與無毒的理解(下)


對中藥的有毒與無毒的理解(下)

(3)用藥療程因素

對中藥的有毒與無毒的理解(下)


對中藥的有毒與無毒的理解(下)

(4)醫生辯證因素造成

對中藥的有毒與無毒的理解(下)

(5)組方配伍因素

包括靈活選擇配伍減毒、慎重選擇有配伍禁忌的藥物以及避免組方繁雜或利用包圍療法造成毒性倍增;

對中藥的有毒與無毒的理解(下)

中藥歷來講究十八反和十九畏,在臨床運用過程中要注意避免;總之應當做到:

對中藥的有毒與無毒的理解(下)

(6)中西合用因素

隨著我國在中西藥結合方面的研究進一步加快,為了強化臨床效果,常選擇中西藥聯合使用的方法。但是人們雖然認識到西藥配伍禁忌的重要性,往往忽略中西藥合用的配伍禁忌。以下幾種中西藥合用情況,會影響治療效果,具體概括為:

A、利福平、大環內酯類、四環素類、異煙肼等,不能與石決明、牡蠣、瓦楞子、龍骨、石膏製成合劑;(注:由於在丹參片中,主要成分是丹參酚、丹參酮,因此丹參類或者含有丹參成分的中成藥,不能與西藥中的胃舒平合用,胃舒平中含有的氫氧化鋁成分,可能與丹參產生絡合物,難以被胃腸吸收;同時丹參注射液和VC針劑也不得混合注射,二者可能出現還原反應,削弱西藥效果;

B、麻黃不能與降血壓藥同用;(注:由於麻黃的主要成分是麻黃鹼,屬於交感神經的興奮劑,具有升高血糖及 的作用;

C、胃痛散、元胡止痛片不得與各種洋地黃類強心藥物合用;(注:由於胃痛散、元胡止痛片等中成藥中含有顛茄類生物鹼成分,可延遲胃排空時間,減慢胃腸蠕動)

D、枇杷葉、桃仁、杏仁等含有氰甙的中成藥,不能與咳必清等鎮咳西藥合用。(注:在胃酸的作用下,含有氰甙的藥物經過酶水解作用,形成氫氰酸,可起到鎮咳作用,抑制呼吸中樞;但是咳必清等西藥,則會加強呼吸中樞,進而二者合用,產生不良反應)

E、安宮牛黃丸、至寶丹等中成藥與新黴素合用,也會增加毒性反應;(注:由於新黴素中含有硫酸鹽,在胃腸道中分解,形成一定量的硫酸;氧化了安宮牛黃丸或者至寶丹中的雄黃;含汞的硃砂等中藥,以及硃砂安神丸、七釐散、磁朱丸、梅花點舌丹等不能與亞硝酸鹽、硫酸亞鐵、碘化物及溴化物等合用,否則可能生成碘化汞、溴化汞,具有毒性作用,引發患者藥源性腸炎。

F、甘草、鹿茸等含有糖皮質激素樣不宜與阿司匹林等刺激胃粘膜的水楊酸衍合物合用;(注:可能誘發或者加劇消化道潰瘍問題);

G、氨茶鹼不宜與麻黃同用;(注:二者屬於平喘藥物,可對氣管平滑肌起到鬆弛作用,但是據臨床應用的觀察發現,如果二者合用,不僅療效不理想,而且患者還可能出現頭昏、頭痛、心律失常等現象)

H、銀杏葉不宜與阿司匹林合用;(注:可能增強對血小板功能的抑制作用,造成患者出血現象;

J、牛黃解毒片、解暑片、麻仁丸不能與胃蛋白酶、西藥胰酶等共同服用。(注:由於大黃酚是大黃的主要成分,會抑制酶類的消化作用生成)

對中藥的有毒與無毒的理解(下)

(6)煎藥方法因素

對中藥的有毒與無毒的理解(下)


對中藥的有毒與無毒的理解(下)

【結束語】

對中藥的有毒與無毒的理解(下)


對中藥的有毒與無毒的理解(下)


對中藥的有毒與無毒的理解(下)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