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書單甄選」疫情期間,5本科普讀物讓你遠離病毒恐慌


「書單甄選」疫情期間,5本科普讀物讓你遠離病毒恐慌


如何預防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呢?終南山院士告訴大家:一是少出門,二是量體溫,三是戴口罩。做到這三點,然後宅在家裡看漫步雲書為您甄選的如下5本科普書籍,您一定能夠對病毒有個科學全面的瞭解,也就能夠更好的預防病毒、遠離病毒了。

請記住:對事物瞭解得越多,越相信科學,越能戰勝困難。

1、病毒星球


「書單甄選」疫情期間,5本科普讀物讓你遠離病毒恐慌

一本病毒知識科普讀物。

在人類的詞典裡,病毒是個負面的詞兒。跟它關係好的詞多是令人害怕的:感染、瘟疫、死亡......

但這本書告訴我們,病毒只是中性名詞,我們還應對它心懷敬意。

作為一種哺乳動物,人類早就和病毒組成了難以分割的混合體。

移除了病毒基因,我們可能根本無法活著從子宮裡出來。

而人在日常生活中能抵禦感染,也是藉助了病毒DNA的幫助!

2、埃博拉的故事


「書單甄選」疫情期間,5本科普讀物讓你遠離病毒恐慌

“血疫”精確地概括了埃博拉病毒的殘忍。它被稱作人命的黑板擦,會讓宿主的每一個孔竅都流血不止。

這本書就是人類與埃博拉病毒多次正面交手的記錄,體驗堪比4D電影:幾天內讓活人成為“殭屍”,靈魂已死,肉體卻依然活著,讀來脊背有點發涼。但在90%致死率前,人多作死比病毒更可怕:

居民們獵食靈長類,引發了沒頂之災;

5個針頭管幾個人用,只用熱水消毒......

3、我包羅萬象


「書單甄選」疫情期間,5本科普讀物讓你遠離病毒恐慌

很少有這樣系統介紹生物的科普書了。


在你的體內,微生物才是絕對的主角。

想要了解我們自己,先了解他們,以“微生物之眼”重新認識生命體之間的共生關係,幽門螺桿菌、益生菌、抗生素等,都是我們需要了解的知識。

這本書的標題來自沃爾特·惠特曼的詩句。

試想,從微生物的視角來看,可不就是包羅萬象。

4、新藥的故事(終南山推薦!)


「書單甄選」疫情期間,5本科普讀物讓你遠離病毒恐慌

藥從哪裡來?安全性如何保障?如何治癒我們?

許多現在習以為常的藥物背後,都有一段驚心動魄的故事。

從阿司匹林到抑制SARS病毒入寢的多肽藥物,每一種新藥後面都是醫藥人員堅持不懈的努力。

希望這本深蘊人文關懷的藥物發展史,幫助你理性看待疾病,多一點思考,少一分恐懼。

5、我們為什麼會生病


「書單甄選」疫情期間,5本科普讀物讓你遠離病毒恐慌

為什麼會發燒、發炎?

為什麼焦慮、抑鬱的人越來越多?

從自然演化來看,可能是我們的基因,早在萬年前就挖好了坑。

當我們的身體跟不上環境的變化,暴露了進化器官間的妥協,以前那些坑,就開始坑人了。

疼痛、發熱、嘔吐、咳嗽和焦慮,都是身體在跟疾病打防禦戰。

搞明白這些,我們會更冷靜地看待生病這回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