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江蘇高郵地名史話之“淨土寺塔”

淨土寺塔因為建在高郵城東南郊,故又稱為東塔。淨土寺塔和鎮國寺塔一樣,也是先有寺後有塔,塔因寺而名。淨土寺建於宋代,有廟房50多間,是高郵“八大寺”之一。淨土寺塔則建於明代萬曆年間(公元1573~1620年),共七層,為知州衷時章所建。清光緒三十二年至三十四年間(公元1906~1908年)曾大修過一次,其時,淨土寺已毀,僅有塔存。

解放前,高郵沒有高層建築,聳立在高郵城東南郊的淨土寺塔高達七層,在軍事上是難得的制高點,所以1945年,盤踞在高郵城的日寇也充分利用這一制高點,作為他們負隅頑抗的一個據點。

1945年12月中旬,我華中軍區首長多次向盤踞在高郵城裡的日寇和偽軍發出通牒,敦促他們投降,可守城的日偽軍自恃人多城牆高,對我軍的通牒置之不理。華中軍區決定集中優勢兵力攻打高郵,擔任攻擊南門任務的是八縱隊六十八團。該團開始時進展順利,但打到淨土寺塔前面時部隊受阻,守在塔上的日偽軍以輕重火力交織成一個火網,封鎖了前進的道路,我軍戰士衝了幾次,傷亡很大。

淨土寺塔塔身很高,而且孤零零的,四周無地形地物可以利用。據瞭解,守塔的日偽軍有一個連,輕重武器配備很強,而且塔下有地道直通城內,彈藥和給養可以通過地道供應。當時指揮作戰的六十八團團長俞炳輝為掃清這個障礙,特地調來炮兵連,用八二迫擊炮轟擊,但無濟於事,迫擊炮打不準,戰鬥僵持著。後來軍區副司令員粟裕瞭解到這個情況,經過實地偵察後,親自下令調來軍區的山炮連。經過瞄準共打了三炮,第一炮打高了,炮彈從塔頂上飛過;修正後,第二炮打中塔頂下部,打啞了敵人的一挺快慢機;第三炮正中塔身,把塔的東南角打坍了一塊,架在裡面的兩挺重機槍也很快沒有了聲音。按照戰士們的心願,再轟他兩炮,把裡面的敵人都炸死才解恨,因為已有好幾名戰士犧牲在塔前的開闊地上。但是粟裕沒有同意,再轟兩炮,整個東塔就會夷為平地,這可是有幾百年歷史的文物啊!大概裡面的敵人也意識到繼續頑抗下去的危險,連忙將白旗從塔門中伸了出來……

第二年,也就是1946年,人民政府儘管百廢待興,仍然組織工匠,將淨土寺塔被炮火損壞的地方都修補起來。

淨土寺塔塔頂上原來有幾棵小樹,那是鳥雀銜來的樹種長出來的,其中還有棵小桃樹,每到春天桃花盛開的時節,那塔頂上也紅燦燦一片。1963年,高郵中學有幾個學生到塔下游玩,打賭說看誰有本事能爬到塔頂,誰就是英雄。當時從塔內是無法攀爬的,因為塔內的木質樓板和樓梯早已在戰火中焚燬,要爬只能從外面想辦法。其中有個姓朱的學生膽大心細點子多,他找來結實的麻繩,麻繩一端拴上鐵鉤,就這樣藉助於麻繩鐵鉤的幫助一層一層地攀越,竟一直爬到塔頂的銅葫蘆上。以前,他曾聽說這銅葫蘆裡藏有金銀寶貝,但打開銅葫蘆後卻沒有找到金銀寶貝,只找到40多卷大方廣佛華嚴經和金剛般若波羅密經等經卷。後來經文物部門鑑定,這些經卷都是宋刻本的佛經,現收藏於南京博物院。

2005年,高郵市人民政府立項維修淨土寺塔,於當年6月開始正式動工,至2007年6月全部竣工,用時一年,新建塔池用石料100噸,恢復塔內樓板樓梯等用木料40立方米,耗資120萬元,7月27日舉行了竣工儀式。

大修後的淨土寺塔顯得更加頎長健美、雄偉挺拔,彷彿涅槃後獲得新生的鳳凰,傲然屹立在文遊路邊,接受著南來北往人們的注目禮。


江蘇高郵地名史話之“淨土寺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