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潘天寿的秘笈!60年前杭州书画社,潘老的画十张有十张是我裱的

潘天寿盛期六件佳构

中国嘉德2019秋拍精品展


“西泠五老之一”郁重今还记得,杭州书画社刚落成的样子——


在老的湖滨路转角处,杭州市最繁华的地段,文化局把最南端靠近解放路的一座曲尺形的房子预留了出来,近1000平米。


上面是朝阳旅馆,下面就是杭州书画社的门市部。


那是1959年


杭州书画社成立后,与北京荣宝斋、上海朵云轩齐名,便有了“中国书画三杰”

老字号。


开门营业第一天,书画社便举办了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书画大展,展品多来自西泠印社的老社员,轰动一时。


直到1963年,在西泠印社建社60周年之时,杭州书画社与其合并为一家单位


潘天寿的秘笈!60年前杭州书画社,潘老的画十张有十张是我裱的

▲ 2003年拆迁前的杭州书画社门面 ©西泠印社

藏品日渐丰富之下,这里也吸引了彼时大批书画名家,往来无白丁


有人形容,那时的杭州书画社不亚于一所“美术院校”


全杭州最好的裱画师傅也都聚集在这里。


马一浮、潘天寿、沙孟海、周昌谷、陆维钊、诸乐三、吴茀之等名家都在此光顾留恋,甚至连上海名家谢稚柳、唐云、刘海粟等,都专程把作品送来杭州,裱好再带回去。


当年书画社裱画师张孝宅

,后来成为中国美术学院特聘教授、浙江美术馆高级文物修复师。


他说,印象最深的就是潘天寿


“潘天寿戴着黑框眼镜,留着平头——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样子。”


“我画不好哎。”每逢大家赞扬,潘天寿总是抓一抓头发,很谦虚地说。


潘老用的纸,也是书画社特别定制的——他爱用指头画画,须得用半生半熟的宣纸,师傅们就特地在明矾中加胶。


潘天寿的秘笈!60年前杭州书画社,潘老的画十张有十张是我裱的

潘天寿为学生示范指墨画

那是杭州书画社最辉煌的时候,也是潘天寿一生中的黄金时代


潘天寿有相当作品,不仅由书画社专门定制纸张,且交由书画社进行督造池。


在潘天寿一些画作的轴身上,我们还能看到贴有“杭州书画社装裱”的标签,附有旧时的地址与五位数电话号码:


“地址:湖滨路31号 电话22537”



潘天寿的秘笈!60年前杭州书画社,潘老的画十张有十张是我裱的


潘天寿的秘笈!60年前杭州书画社,潘老的画十张有十张是我裱的


11月14日-16日中国嘉德2019秋拍预展中,即将展出六件潘天寿盛期佳构,来自同一藏家


与以往潘天寿先生的巨制相比,此六件画作尺幅相对较小,颇为精到。而且,其中数件出自当年杭州书画社的专门装池。


潘先生画大画有心得,作小画也有讲究,他曾说过:“须有治大国之精神,高瞻远瞩,会心思远,小中见大,扼要得体,便不落小家习气。”


透过这几件画作,来读懂潘天寿的“秘笈”


潘天寿的秘笈!60年前杭州书画社,潘老的画十张有十张是我裱的


潘天寿的秘笈!60年前杭州书画社,潘老的画十张有十张是我裱的


潘天寿的秘笈!60年前杭州书画社,潘老的画十张有十张是我裱的


潘天寿六件盛期佳构

中国嘉德2019秋拍


潘天寿的秘笈!60年前杭州书画社,潘老的画十张有十张是我裱的


1.


陈雁宾是杭州书画社几十年的老师傅,人称“小扬州”,和潘天寿尤为交好。


潘天寿作指画的宣纸,要专门由陈师傅亲自加工;许多拿去书画社交由他装裱的,都是潘老的重要作品。


郁重今曾写及一些往事,提到每年逢时过节,潘先生都早早画好一幅画,等陈师傅去取,并当面对陈师傅讲:“上款没写。”——意思是让他随便拿去换酒


“小扬州”好酒,向潘先生讨的一些画都拿去换了酒喝,潘天寿知道也不生气,仍一次次给他画,只劝他酒要少吃。


陈雁宾说:“我这一辈子,只有八个字倒是问心无愧的,那就是‘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要是潘天寿先生活着,他可以为我作证,潘老的画十张有十张是我裱的。


潘天寿的秘笈!60年前杭州书画社,潘老的画十张有十张是我裱的

裱画工场旧影,照片中为张孝宅先生

上世纪60年代,要在杭州找最顶尖的裱工,一定在杭州书画社


彼时的书画社,朝南六间是门市部营业厅,朝西的五间则办了一个裱画工场


美院教授们经常带着自己的书画前来装裱。早上上班送来,傍晚下班就过来看,看到经过装裱的画儿焕然一新挂在书画社的墙上,心情也大好。


三楼还有一个书画室。潘天寿、黄宾虹等老艺术家们,常来此写字画画。


许多人在门市部买完书画,就会去裱画工场转转,看看裱板上的名家字画。


郁重今先生当年还是杭州书画社会计时,办公室就在营业厅和裱画工场之间。印象中,画家和书画爱好者都喜欢到裱画工场来——


“因工厂的裱板上经常有好画,潘天寿、黄宾虹、吴茀之、诸乐三、陆维钊、周昌谷等名家的画经常有。”


裱画工场,更像是一个展览馆。这里不少好画,外面都看不到。


如今活跃在书画领域的许多名家,都是从小在书画社仰着头看画、拿着小本子临摹长大的,他们在案台上观摩老一辈作画,又或是师傅们裱画,一看就是一整天。


潘天寿的秘笈!60年前杭州书画社,潘老的画十张有十张是我裱的

那时的书画社,逢年过节就有好展览。不仅有名家前辈的作品,时常能看到珍罕的古画


张孝宅回忆,当年浙江省里新出土的文物,也都拿到书画社来做修复


1963年,用蒸汽法抢救浙江博物馆送来的五代《妙法莲华经》;1966年又以温水渗透法修复了北宋《红罗绣花经袱》


书画社的装裱工作人员们,还常有机会和徐邦达、杨仁恺这样的鉴定专家一起看画,也曾到北京故宫参加文物修复研习会,去上海、南京、苏州等博物馆参观。


这些都是杭城最牛的装裱高手。


如今被称为“江南第一裱”的钱立新先生曾在采访中说:“那时候杭州总共只有20多个人裱画, 真正好的只有三个。”


一个是他的师父王以兴,人称“小和尚”;另一个就是陈雁宾,杭州裱画第一高手,有“妙手回春”之誉,张孝宅即拜在他门下。


潘天寿的秘笈!60年前杭州书画社,潘老的画十张有十张是我裱的

▲ 北京会议期间,张孝宅(后排左二)、陈雁宾(后排右二)与上博、南博代表合影,1981年


2.


此次即将呈现的六件潘天寿画作中,有两件画轴包首处还保留了当年“杭州书画社装裱”的标签,可见正是由杭州书画社督造装池,年代应是书画社成立初期。


一件是潘天寿于1964年甲辰所作立轴《杜少陵诗意》;另一件为1963年所作立轴《山茶梅花》


潘天寿 杜少陵诗意 甲辰(1964年)作

设色纸本 立轴 57×49.0 cm 约2.5平尺


潘天寿的秘笈!60年前杭州书画社,潘老的画十张有十张是我裱的


题 识:雷婆头峰颐者。

少陵诗意,六四年甲辰,寿。

钤 印

:潘大、潘天寿、阿寿

潘天寿自题签条:潘天寿杜少陵诗意。细雨鱼儿出。

说 明:杭州书画社装池。包首处有杭州书画社 装裱标签。



潘天寿向来喜爱杜甫的诗,其五言律诗《水槛遣心》中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都是潘天寿经常创作的题材。


此幅有潘老自题签条:潘天寿杜少陵诗意。细雨鱼儿出。


构图是潘天寿典型的“不循平正”,他往往截取一隅之景,喜偏重边角。


画中绘坡石斜陈,鱼苗以细笔写成一个“出”字,似游更如飞。坡石厚重,鱼苗轻灵,轻重相映成趣。


潘天寿的秘笈!60年前杭州书画社,潘老的画十张有十张是我裱的


潘天寿的秘笈!60年前杭州书画社,潘老的画十张有十张是我裱的

画家于画面右上题“雷婆头峰颐者”,左连石块上的苔点,下接池塘边的苇叶, 使画面具有完整性;又于近景以淡墨扫出荷叶,并横题“少陵诗意。六四年甲辰,寿。”篆隶兼用。


此处的横题与右上角的纵题,使斜出的坡石、苔点、鱼群、荷叶重新归于平正,极尽构思之巧妙。


潘天寿的秘笈!60年前杭州书画社,潘老的画十张有十张是我裱的


潘天寿的秘笈!60年前杭州书画社,潘老的画十张有十张是我裱的

潘天寿 杜少陵诗意 局部

《山茶梅花》则是潘天寿在六十年代尤其喜爱的山茶,往往配合其他景致,或白梅,或墨竹,亦或蒲草,相得益彰。


此幅画面中山茶, 红花、黄蕊、青叶、墨枝,用色艳丽浓重,真如东坡咏山茶之“烂红如火雪中开”意。


潘天寿 山茶梅花

设色纸本 立轴 58×47 cm 约2.5平尺


潘天寿的秘笈!60年前杭州书画社,潘老的画十张有十张是我裱的


题 识:雷婆头峰寿者。

钤 印:大颐寿者、阿寿

潘天寿自题签条:潘天寿山茶梅花

说 明:杭州书画社装池。包首处有杭州书画社装裱标签。



而此件作于杭州书画社成立前——1954年的《蓬勃盎然》。


画轴轴身仍清晰可见,印有“张丹农,督装苏裱新旧字画”商号——可见后为新加坡著名书画家张丹农(1903 - 1975)督造装裱。商号下附有详细地址:新加坡八区宝罗岗律五四五号楼上


上世纪6,70年代,杭州书画社正是重要的对外书画销售场所,吴昌硕、潘天寿等众多名家作品都通过这里的橱窗上销往世界各地。


潘天寿的秘笈!60年前杭州书画社,潘老的画十张有十张是我裱的


张丹农是当时名重一时的“全能画家”,金石书画俱佳。他的山水、花鸟、人物都有着传统的典雅气息,尤以画马、虎等走兽著称。


早年,张丹农于苏州、上海鬻画为生,大约在1940年迁居新加坡,三次在槟城举办个展。他曾由艺坛名家两次题写润例,再得李瑞清、曾熙、袁克文、吴昌硕 、张大千、于右任等二十余位沪上名家签名认可。


潘天寿 蓬勃盎然 甲午(1954年)作

设色纸本 立轴 132×55 cm 约6.5平尺


潘天寿的秘笈!60年前杭州书画社,潘老的画十张有十张是我裱的


题 识:重山涧谷中时生,不知名之杂草,蓬勃盎然,不可以言语形容者,即勾之以为画稿。甲午芙蓉开候,大颐寿。

钤 印:潘天寿印、丁酉、阿寿

签 条:张丹农,督装苏裱新旧字画。新加坡八区宝罗岗律五四五号楼上。



由他督装装裱的这件《蓬勃盎然》中,潘老题写道:


“重山涧谷中,时生不知名之杂草,蓬勃盎然,不可以言语形容者,即勾之以为画稿。”


画中一块“潘公石”占据了正中,平涂淡赭,稳重沉着。一蔓藤萝由石上挂下,石块下方诸草繁茂,丛丛簇簇,花青、水墨为主,稍饰淡红,质感立现、层次分明,草木灵性满纸。


潘天寿的秘笈!60年前杭州书画社,潘老的画十张有十张是我裱的


潘天寿的秘笈!60年前杭州书画社,潘老的画十张有十张是我裱的

潘天寿 蓬勃盎然 局部

1954年浙江美院彩墨画系(今中国画系)刚刚成立不久,在一段时期中曾组织系内老先生星期日爬山,是为“星期爬山会”


一次次爬山“师造化”,成为潘天寿此后雁荡写生的“热身”。而潘天寿在这一年画下的《蓬勃盎然》,也成了其创作中的经典图式。


此后创作更为巨幅的《鹰石山花》《雁荡山花》 等山水、花鸟并举、繁花复叶与山石相结合的一系列巅峰巨制,由此拉开帷幕。


潘天寿的秘笈!60年前杭州书画社,潘老的画十张有十张是我裱的

潘天寿 鹰石山花图

设色纸本 182.3×141.8 cm

中国嘉德2015春拍


3.

相比潘天寿以往殿堂级巨制,这六件画作都是相对小尺幅的创作。


小则如1965年所作《江山如此多娇》,2.3平尺;大则《蓬勃盎然》,6.5平尺,高一米三二;另几件基本在此范围之内。


看多了潘天寿的大画,再看这些“小画”,更能明白潘老的精妙。


彼时,恰是潘天寿人生最好、最放松的日子——


五十年代中期至六十年代中期,是其整个艺术生涯最黄金的时期。


《鹰石山花》《灵岩涧一角》《记写百丈岩古松》《长松流水》《小龙湫一截》《雨后千山铁铸成》《雁荡写生卷》……一大批名作都在这一时期诞生;《暮色劲松》《雄视图》《晴霞图》《微风燕子斜》《月梅图》等指墨精品也皆源于此时。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原中国美院潘天寿纪念馆馆长卢炘曾谈到,潘天寿的全盛期,即使是小画也神完气足。


“潘天寿得到了这十年,从而完成了从古典中国画大师向现代中国画大家的过渡。他关于‘中西绘画要拉开距离’的主张已成为一种理论体系,被美术界广泛接受和拥护,并成为一个时期的主流。他绘画的风格更强烈了,那种强骨铮气的雄风,钢筋铁骨般的现代结构美,产生了巨大的力量感。”


潘天寿的秘笈!60年前杭州书画社,潘老的画十张有十张是我裱的

正在作画的潘天寿

也是在此时,潘天寿对于创作技艺有了进一步的慎细入微的研究和自己独到的见解。


他谈到“大画”

“小画”——画小要当大,画大反而要当小。


用老子的话来说:“治大国,若烹小鲜。”潘天寿认为,做大画便是如此,“须目无全牛,放手得开,团结得住……”


反之,作小幅“须有治大国之精神,高瞻远瞩,会心四远,小中见大,扼要得体,便不落小家习气。”


潘天寿用2.3平尺的大小来描绘《江山如此多娇》,更着眼于江山之“娇”


潘天寿 江山如此多娇 1965年作

设色纸本 立轴 61×41 cm 约2.3平尺


潘天寿的秘笈!60年前杭州书画社,潘老的画十张有十张是我裱的


题 识:江山如此多娇。一九六五年,碧桃开花。寿者。

钤 印:潘天寿、阿寿

签 条:潘天寿江山如此多娇图立帧真品。



画家通过一水两岸的传统绘画图式表现江天之寥廓,近岸青山红树、燕子斜飞,正是“碧桃开候”时节,一派生机盎然之景。


以毛主席词意入画,是新中国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潘天寿亦通过自己的绘画语言,对毛主席诗词进行再创作。


潘天寿的秘笈!60年前杭州书画社,潘老的画十张有十张是我裱的


潘天寿的秘笈!60年前杭州书画社,潘老的画十张有十张是我裱的

潘天寿 江山如此多娇 局部

在相对小幅的画作中,潘天寿格外注重经营布局


1962年所作的这幅《墨鸭》

,近四平尺大小,轴身有其自题签条:潘天寿墨鸭。六二年初夏,寿。


潘天寿在他尤为敬佩的八大山人身上,于构图取景之表现学到许多。他曾表示:“八大山人表现事物,深刻之极。”


潘天寿 墨鸭 1962年作

水墨纸本 立轴 93×47 cm 约3.9平尺


潘天寿的秘笈!60年前杭州书画社,潘老的画十张有十张是我裱的


题 识:雷婆头峰寿者制。

钤 印:潘天寿印、阿寿、寿

潘天寿自题签条:潘天寿墨鸭。六二年初夏,寿。



此件《墨鸭》, 以重墨写鸭,曲项望天,其间枯笔飞白,自然展现,真“一味霸悍”之流露;又以淡墨勾勒石坡,几笔苔点、几笔苇叶,将墨鸭衬托到画面的最前方。


画面右上方一行“雷婆头峰寿者制”,字字各具倚侧之势, 穿插纵横,纵列又复归于平衡,极尽奇崛之态。


潘天寿的秘笈!60年前杭州书画社,潘老的画十张有十张是我裱的


潘天寿的秘笈!60年前杭州书画社,潘老的画十张有十张是我裱的

潘天寿 墨鸭 局部

4.


这几件画作中,还能读到潘天寿创作、学习中最显著的一种方式——“变体”


这是美术中的专业概念,指的是出自同一画家之手,名称相近、构图相似但画面却不尽一致的作品,画家们往往为了追求充分的艺术表达反复创作。


在20世纪中国画大家中,潘天寿“变体画”数量不少。


他尤其强调构图,因此画面也极具设计感。从这些相似的“变体”中,可见其他反复推敲、精益求精的思考过程


或是画完一张还不过瘾,此后又画出全新的构图和笔墨;又或是为了不同立意不同构图,通篇布局、细节安排变化之后,各具风神。


潘天寿 竹篱憩禽

设色纸本 立轴 97×56 cm 约4.9平尺


潘天寿的秘笈!60年前杭州书画社,潘老的画十张有十张是我裱的


题 识:雷婆头峰寿。

钤 印:潘天寿印



《竹篱憩禽》一题,潘天寿也曾为“星明同志”所作。“星明本”墨鸡在近,草丛、篱笆在远,如栖丛荫之下。


在此件《竹篱憩禽》中,近景双钩竹篱,骨法用笔,富于质感, 相较单笔写成,画面更见丰富。篱旁浓墨写竹叶,淡墨写蒲草、苔点,稍饰花青,层次立现,营造出一派田园小景。


墨鸡被安排在远景位置,分别以淡墨、浓墨,写其腹背。同近景的间距及周围的留白,为其宽阔的活动空间。落款亦被安排于右侧下方,正是疏处疏、密处密的巧妙安排。


潘天寿的秘笈!60年前杭州书画社,潘老的画十张有十张是我裱的


潘天寿的秘笈!60年前杭州书画社,潘老的画十张有十张是我裱的

潘天寿 竹篱憩禽 局部

上文提到的杭州书画社装裱的那件《山茶梅花》,亦可与同创作于 1963年的《先春花已到梅枝》相较。


此件中白梅、山茶并重, 梅树树干盘曲遒劲,更似松干之态, 以浓墨勾勒,用笔入木三分。树干回环上升,至顶端勾勒白梅一枝,正与红山茶相映成趣。


潘天寿的秘笈!60年前杭州书画社,潘老的画十张有十张是我裱的

←左:山茶梅花 中国嘉德2019秋拍

1963年 先春花已到梅枝:

右→


同样以“江山如此多娇”词意为题,亦是潘天寿多次创作尝试的主题与程式,曾作多幅“变体”之作。


潘天寿纪念馆藏有1959年国庆献礼本《江山如此多娇》1962年的《江山美如此》,同是“一水两岸”的构图程式。


相较之下,此次1965年的这件《江山如此多娇》,更注重对江天寥廓的表现,拉开了远近两岸的距离,弱化了远山的分量,一行飞燕斜入画面,同折线形的水纹一起是画面更多一份动感,全画愈见轻盈活泼。想来经过多年不断探索,在下笔 之时亦更挥洒自如。


潘天寿的秘笈!60年前杭州书画社,潘老的画十张有十张是我裱的


←左:江山如此多娇 1959年

江山美如此 1962年:右→


潘天寿的秘笈!60年前杭州书画社,潘老的画十张有十张是我裱的

江山如此多娇 1965年

中国嘉德2019秋拍


有时,“变体”是为追摹古人,《墨鸭》即对八大作品再创作的最佳例证。


对此,中国美院教授、著名山水画家童中焘形容,这就像是潘天寿的“艺术实验”


“我们认为潘老如此讲究,如此苦心经营,似乎花了很大的力气,然而在他那里可能只是习惯成自然(尤其是成熟期),并不见得有多么刻意。也就是说,这种看似精益求精的笔墨、章法和构图,到后来很可能已成为潘老无意识的举动。这恐怕也是潘天寿的画,每幅都堪称精品的原因。


潘天寿对某些内容、场景,希望一再表达以达到极致。


正如童中焘先生所说,绘画的重点不在于频繁地更换主题和内容,而应该表现真正触动自己内心深处的东西


为什么在众多画作中,潘先生的画我们一目了然,因为“那些反复出现的题材、内容,与他自己内心的境界相一致,而且有些特别能反映他的个性,如画面上经常出现的石块、秃鹫、山花野卉等形象。”


“用古人的话说,潘先生反复作某种题材其实是一种‘寄托’。”


正因一切随心而发,潘老才在巨制与小画中如入无人之境。


这些相似却不同的画面,背后藏的,是潘老一样的深意。


潘天寿的秘笈!60年前杭州书画社,潘老的画十张有十张是我裱的


参 考 资 料


郁重今:《西泠鸿雪》

卢炘:潘天寿作品的真伪鉴定

杨悦浦:论潘天寿的艺术创造意识

童中焘:《潘天寿变体画研究》

童中焘:超逸高雄警奇古厚——略谈潘天寿绘画的学术价值

俞剑明:画郎中“小扬州”

西泠文房:发生在湖滨的故事——杭州书画社见证陪伴了一代又一代的书画人

钱江晚报:杭州书画社为迎接60岁生日 开启“口述历史”计划 等


* 展玩对艺术展览、作品等内容的相关介绍仅供参考,具体信息以官方为准;展玩所使用的部分图片、视频等内容来自官方或网络,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有任何触及所有方权益,请联系展玩团队以及我们删除。


· 结束语 ·


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杭州书画社成立60周年之际,在此甲子之庆,新一代杭州书画社人将继承老一辈勤奋、务实、拼搏、进取的精神,续写杭州书画社这一文化老字号的时代新篇章;在此我们向社会各界朋友发出最诚挚的邀请,望得幸能与诸位一起庆祝祖国的生日、一起谱写杭州书画社新的故事!


潘天寿的秘笈!60年前杭州书画社,潘老的画十张有十张是我裱的

注:文章图片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