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美聯儲頭上的陰謀論

美聯儲頭上的陰謀論

你是否常常聽到下面這些聳人聽聞的說法?

"美聯儲收緊貨幣了,要用強勢美元剪全世界羊毛了。"

或是 "美聯儲放水了,又要靠印美元來剝削全世界了!"

以及 "美聯儲把金融危機轉嫁給其他國家......"

美聯儲這下可就難辦了,松也是要害你,緊也是要害你,那民科們覺得美聯儲要怎麼做才能讓自己滿意呢?

下面就全方位看一看美聯儲的地位、功能、案例、決策以及我們關心的道德觀,相信這會是具有意義的常識科普。

一、美聯儲的地位和功能

美聯儲即美國的央行,依據美國國會通過的1913年《聯邦儲備法案》而創設,以避免再度發生類似1907年的銀行危機。整個系統包括聯邦儲備委員會、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聯邦儲備銀行、三千家會員銀行、及3個諮詢委員會。

美聯儲頭上的陰謀論

美聯儲的工作目標和其他國家央行是一樣的,那就是穩定本國經濟,保護本國就業增長和控制通脹。由於美國經濟自身有周期性,所以美聯儲貨幣政策的寬鬆和緊縮主要是根據美國經濟狀況而定的。

例如2004年美國GDP增速3.8%,通脹率達到3.3%,已經出現過熱苗頭,美聯儲在2004-2006年連續17次加息,將聯邦基金利率從1%升至5.25%,後來次貸危機爆發,美國經濟硬著陸,美聯儲又開始大幅降息並啟動量化寬鬆。

可見美聯儲工作的重心一直是美國經濟,過熱的時候收緊,過冷的時候寬鬆,央行工作是一項幾乎需要面面俱到的系統工程,美聯儲沒有那個心思也沒有那個能力去"加息收割別國"或"印鈔剝削別國"。

二、美聯儲的獨立性

值得一提的是,美聯儲是美國一個獨立機構,不受聯邦政府控制,因此無法成為所謂"美國陰謀"的執行者,陰謀論無從談及。

作為美國的央行,美聯儲只是從美國國會獲得權利,因

其決議無需獲得美國總統或者立法機關的任何高層批准,所以它被視為獨立的央行,它不接受美國國會的撥款,其成員任期也跨越多屆總統及國會任期。

當然,美聯儲服從於美國國會的監督,後者定期觀察其活動並通過法令來改變其職能。同時,美聯儲必須在政府建立的經濟和金融政策的總體框架下工作。

所以,我們在過去兩年經常看到特朗普吐槽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特朗普曾多次表示美國需要大幅降息至零利率,而美聯儲根本沒把總統的話放在眼裡,反而在2018年加息4次,到今年時,美國經濟減速,美聯儲又謹慎地降息三次,每次都是最小幅度的25個基點,這讓急於大幅降息的特朗普焦急又無助。

美聯儲頭上的陰謀論

三、美國能靠印鈔剝削世界嗎?

自從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美元不再與黃金掛鉤,美元的價值僅僅在於美國聯邦政府的信用。目前世界上的貨幣幾乎都是這種性質的信用貨幣,對應各個國家的信用。

美聯儲頭上的陰謀論

理論上說,如果美聯儲無限制印鈔,必然會嚴重損害美元背後的信用,並導致美元貶值,購買力大幅降低,美聯儲不僅沒有辦法通過無節制印鈔來剝削全世界,而且還會因為這個行為損害美元信用,嚴重侵蝕美國的長期利益,

美國人不會蠢到去做這種得不償失的事。

另一方面,儘管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零利率和量化寬鬆,美國的貨幣供給整體上仍是比較理性的,截止2019年10月底,美國M2(廣義貨幣)供應量為15.24萬億美元,大約是中國的55%,而中國的GDP總量只有美國的65%。

很多國家雖然表面上要"去美元化",行動上還是對美元愛不釋手。這也很好理解,因為目前美元比其他貨幣更加適合於成為國際貨幣,如果現在可以用別的貨幣去替代美元來進行國際貿易和金融結算,並且能讓我們的經濟活動效率更高,那大家自然會拋棄美元。

遺憾的是,中短期內我們都看不到這個可能性。各國決策者對於這一點更是心知肚明,美債也是全球公認的最安全的資產之一,目前中國持有了超過1.1萬億美元的美債,以微小差距排在日本之後,可見美元背後的信用有多高。

據環球銀行間金融通信協會(SWIFT)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美元在全球支付市場中排名第一,佔比超過40%,而且

自2011年以來,歐元的使用比例顯著降低,這使得美元佔全球支付的比例這些年來不但沒有下降,反而還在增加,而除了歐元外,其他貨幣和美元都有著數量級的差距。

美聯儲頭上的陰謀論

四、美國能靠貨幣緊縮"剪羊毛"嗎?

除了上面說到的"美聯儲通過寬鬆來剝削世界"的謊言,還有一個反向的謊言,那就是:美國靠緊縮貨幣來刺破其他國家資產泡沫,然後獲得廉價資產,最終得到剪羊毛的效果。

持這一觀點的人常常以90年代的亞洲金融風暴來進行佐證,因為在其他週期幾乎找不到美國剪羊毛的案例,亞洲金融風暴看上去相對要像一點(也僅僅是相對)。

亞洲金融風暴期間,東南亞大多數國家、韓國以及中國香港都受到了極大衝擊,泰銖在取消聯繫匯率制後一天暴貶17%,香港房價一年跌去一半,恆生指數從1997年8月高點的16820點下跌到1998年8月的6544點,我們從這些數字就足以體會這場金融風暴的慘烈程度。

美聯儲頭上的陰謀論

可是,在亞洲金融風暴發生期間,美國並不在加息週期之中,相反,美聯儲還小幅下調了利率,1993年3月末時的聯邦基金利率為5.5%,經過三次降息到1998年11月時是4.75%。我們找不到美聯儲通過貨幣政策攻擊東南亞國家的證據,至於包括索羅斯在內參與其中的國際資本大鱷,不過只是以盈利為目的的"個體戶",還有無數來自其他國家的對沖基金在這場風暴中下賭注。

當時美國經濟如日中天,這並不是靠"剪羊毛"得來的,而是依賴互聯網產業帶來的新一輪經濟擴張,在美國經濟強勢的背景下,即便美聯儲貨幣政策不收緊,美元也不斷攀升成為強勢貨幣;亞洲金融風暴的發生,原因不在美國,而在這些國家自己。在風暴來臨前,這些國家發生了什麼呢?

他們經歷了"經濟奇蹟",先有"四小龍",後有"四小虎",但在發展後期,東南亞國家的經濟增長越來越依賴不斷增加的資本投入,全要素生產率增長几乎停滯,泰國、印尼、馬來西亞、中國香港等地經濟紛紛進入了泡沫狀態,經濟槓桿化嚴重,資產價格飆升。

美聯儲頭上的陰謀論

所以,是當初這些亞洲國家的體質太弱、金融週期見頂、風險積累太多,最終導致出現了金融風暴,風暴的導火索僅僅是泰銖取消了聯繫匯率制(放棄與美元掛鉤),沒人逼泰國這麼做,這事兒還真不能賴美國。在亞洲市場被血洗的過程中,美國的主要資金還在納斯達克那些充滿願景的科網泡沫中爆炒,並沒有通過抄底亞洲廉價資產來實現所謂的"剪羊毛"。

五、美聯儲的底線

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包括美聯儲在內,各個主要經濟體的央行都採取了寬鬆的貨幣政策,但經濟增長對貨幣寬鬆的依賴就像是鴉片,很多經濟體一旦沾上就很難離開。

美聯儲曾經的零利率和量化寬鬆也備受爭議,比如不少民科張口就來的一句話:"美聯儲把金融危機的風險轉嫁給了其他國家",但壓根不解釋清楚美聯儲究竟做了什麼,也沒有說風險是通過什麼渠道怎樣轉嫁的,更不會告訴你次貸危機時標普500指數下跌近60%、全美平均房價下跌30%、無數人由於負資產而流落街頭...... 沒有國家能在金融危機中獨善其身,危機源頭的美國更是損失慘重,如果美國有這個能力轉嫁風險,這些壞事也就不會發生了。

金融危機爆發後,美聯儲做的事可以總結為兩個:一是降息、二是量化寬鬆。這是針對美國經濟狀況指定的國內貨幣政策,和對外轉嫁風險八杆子打不著。再退一步說,如果這樣就等於是轉嫁風險,我們就來橫向對比一下全球各大央行操作的力度,看看誰"轉嫁風險"的力度更大一些。

先從利率說起,目前美國聯邦基金利率幾乎是所有主要發達國家中最高的,所以低利率算不上是美國輸出危機的工具。美國從2015-2018年連續漸進式加息累計9次,同一時期沒有第二個國家這樣做,美聯儲加息的目的是為了給下次危機騰出更大的貨幣政策空間,相比日本和歐洲的破罐子破摔的零利率,美國可能是全世界主要發達經濟體中,極少數還在努力實現利率正常化的國家了。

美聯儲頭上的陰謀論

美聯儲頭上的陰謀論

說完利率,再談量化寬鬆(QE),量化寬鬆並不是美聯儲的專利,日本早在2001-2006年為了對抗通縮就進行過QE。由於量化寬鬆是通過央行購債實施的,因此量化寬鬆的力度會清楚地顯示在某一個央行的資產負債表上。

金融危機後,各個主要經濟體央行的資產負債表都顯著擴大,以央行資產/GDP來衡量QE的強度和節奏,美國可能還是最剋制的一家:在2018年末,美聯儲資產/美國GDP已降至20%以下,英國的這一比例為40%,日本已經超過100%。

如果量化寬鬆是"風險轉嫁"的途徑,那從數據看,美國顯然沒有佔到便宜。

美聯儲頭上的陰謀論

六、遠離陰謀論

經過上述的介紹,相信大家對於美聯儲的方方面面都有了一定了解,整體來說,美聯儲是一個對美國經濟負責且行為得當的央行。對於那些我們幻想中的陰謀,美聯儲既沒有動機也沒有能力去實施,他們自己的工作已經夠忙的了。

陰謀論的可怕之處在於,它徹底顛倒了我們原本正常的思維方向:分析一個問題,我們往往都是先收集信息,再得出結論;而陰謀論讓你先有結論,再圍繞結論強行拼湊一些似是而非的信息。陰謀論常常伴隨一些無中生有的虛構信息對讀者加以煽動,這的確很容易讓人熱血沸騰,但在沸騰的同時,也會讓當事人智商打五折。

美聯儲只是一個例子而已,互聯網給了我們更多渠道瞭解世界,凡事多一些思考,少一份盲從,不僅可以深入瞭解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更能避免自己被人利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