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婧玫
中國營養學會首屆明日之星
孕媽為了孕育新生命,在生理上(包括內分泌、骨骼、生殖器官等)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人體也非常神奇,在胎兒出生之後又能夠通過一系列的變化使身體恢復到孕前狀態。因此剛生產完的新媽咪會需要一段時間在生理和心理上調適復原,這段時間醫學上成為產褥期,一般約42天左右。我們常說的“坐月子”則是這段時期中的頭30天。
由於生產中的失血以及胎兒的發育和娩出會帶走一部分母體營養,因此在產褥期新媽咪的營養也有一定特殊需求。
1. 鐵:
鐵是造血必須的營養素。產褥期首先需要增加鐵的攝入,尤其是血紅素鐵,也就是動物來源食品的鐵,如動物血、動物肝臟、牲畜瘦肉等。血紅素鐵不受植物性食物中草酸、植酸的影響,吸收率較高,同時動物來源食物中還會含有維生素B2和優質蛋白,也可以促進血紅素鐵的吸收和血紅蛋白的合成。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某些蔬菜瓜果中也含有一定的鐵,但由於植物性的鐵吸收率較低,因此僅僅吃蔬菜並不足夠。另外紅糖黑糖等雖然號稱含鐵量較高,但仍不及鴨血豬肝等動物性食物,而除了這點微量元素以外,其他都是糖分,補鐵的營養“性價比”也不高。同時過多的攝入添加糖會提高肥胖、血脂異常等多種慢性疾病的風險,因此,沒有必要為了補鐵特地食用這些糖。
2. 維生素C:
維生素C能促進鐵的溶解,利於鐵的吸收,所以產婦同樣需要攝入充足的新鮮蔬果。由於傳統的“月子餐”中往往含有雞蛋、豬蹄、雞肉、魚肉等大量動物性食物,因此蛋白質也許不會缺,但蔬果往往容易被忽視。
3. 葉酸和維生素B12:
葉酸和維生素B12也是合成血紅蛋白所必須的營養素,攝入量充足可以保證紅細胞的正常生長。 葉酸在綠葉蔬菜中含量豐富;而維生素B12在肝臟、肉類和海產品等動物性食物中也比較多。
綜合以上三點我們會發現,動物肝臟、肉類、新鮮蔬果等食物是產後幫助補血的“幾員大將”。每天宜攝入200~300g魚、禽、瘦肉等,每週可適量食用1~2次肝臟類(每次50g)或動物血(每次100g)。
其他諸如鈣、碘和Omega-3多不飽和脂肪酸等,也是在胎兒生長髮育期間需求量較大的營養素,如果孕媽在孕期沒能充分攝入以上營養素,那麼分娩後可能會面臨骨密度降低等問題。因此,好的孕期營養可以讓“月子”更輕鬆更健康。而適當的產褥期營養,也會幫助產婦更好的恢復!
閱讀更多 營養演說家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