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 乡村医生经验分享八(未完待续)

乡村医生经验分享八(未完待续)

本文为一民间中医的经验分享,仅作为学习,讨论之用。文中出现的处方、经验,不得作为患者自治的范本。看病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乡村医生经验分享八(未完待续)

15. 拍打法和火针——

拍打法是源于民间原始的一种治疗手法,现在很少看到在用,可能是太士的原故吧。

何谓拍打法?是人为地借助他物,或手掌,用适当的外力,在患处有目的的进行着一种力的拍打疗法。作用是使瘀阻经络筋结在力的作用下浮出肌肤,力轻者则经络可输通。治疗使皮肤腠理开合正常,经络通畅,邪去正安。在百姓中有用草鞋、布鞋、竹片、木片、手掌、兽骨等物来做拍打工具。

拍打法适应治疗那些症呢?闭莎拍四肘弯,即两曲泽、两委中穴处,拍后用针放出黑血。委中放血还可治痈肿、腰疾、痹症,痹症内容很多。一般拍打法只治风、寒、湿痹痛。

旧伤有用挑刺法,也有用拍打法,但此法虚人不得用。

讲到火针想讲一下火针的运用,火针的作用和注意事项,在内经、针具针法、火针这三部书中都有详细说明。

火针我是在八十年代初见到的,当时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太为一中风患者用火针治疗,患者说效果不错。这老太在这一地方很有影响,我跟她学,她很乐意教。先用灯芯入碟中茶油里点燃,针在火上烧红,不时用茶油浇在针上,这样烧红针入穴位便不会痛,还说上午针下,下午针上,她说这是祖上传说的,几十年她都遵循着。

火针治疗痹痛效果很好,治疗肿瘤效果也有,但还得配合内服中草药、外敷草药效果才会好。

曾治一患者,颈部近动脉位天突穴边长一肿瘤,不会痛,吞食有碍,其不愿手术,求为治疗。从外表看来,肿瘤略高肌肤不多,用手摸其肿瘤如鸡卵般大,推之很难移动,上小下大,盘根向下深入。治疗用火针,隔日复刺,针后外敷草药,敷后肿瘤处有明显的药力感觉,如蚁在爬,如物下钻,再内服中药。处方:

炮山甲10克 皂角刺15克 山慈姑15克 蚤休15克 蜈蚣3条 士别虫10克 当归10 川芎10克 黄芪15克 桂枝20克 炮附片30克 白毛藤30克

处方加减变化很大写来太多,火针,外敷草药,内服中药,草药消结丸,月余肿瘤消失。

16.怪病医案解析——

乡村医生经验分享八(未完待续)

在我们日常的生活过程中,有时会遇到一些较为古怪的病。这些病由于很难诊断出是那一类病,治疗和用药都不能准确,效果也不好。下面就在治病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病案谈一下看法。

病案一; 右下肢犹如火烧燙,冬天也不要盖破子。

在1991年的夏天,有一位江西的中年女患者来看病,诉说自得病多年看了好几家医院,中西药都吃病没治好,说右腿如火烧烫,特别是晚上睡觉腿难受的不知放那里好,即在寒冷的冬天也要把腿露在外面,放在冰冷的地上心方觉得舒服。白天症觉轻,行走无碍。口不渴,食量、大小便还正常,只是有时小便会黄,有时又不会。观其双脚之色和大小很难看出变化,其面色淡青微带黄,舌胎薄白少而不均,舌质淡白而显暗郁色,偏厚。脉初举微浮而不均,中下弦、涩小紧互见。多见寸、关位。

诊毕思维,余无治过此病,但从舌脉观之,病由水湿引起,寒气从之,湿久不去凝生流痰滞于经脉,气血周流受阻,郁久寒湿热化,阳气不得宣发。又久病入络,瘀血乃结,故舌质暗,脉象涩。舌质较厚此脏腑之气升降有碍。又何病入睡会加重,经云;人卧血归于肝。阳入阴则眠。此病经脉受阻,血归滞慢,阳气在外不能潜入阴内而发热,是故病入夜眠而加重。治法当,湿、痰、气、血、寒、热并调(病之经络主阳明、少阴、少阳、厥阴)。处方如下;(以下用药克为单位)

老苏梗12 、藿香10、 槟榔10、 厚朴10 、木香10 、木通10 、连翘10、 黄柏10 、知母10 、苡米仁30 、半夏10 、茯苓15 、吴芋10 、赤芍10 、丹皮10、 红花10 、土别虫10

两剂,日一剂,水煎早晚分服。

药后病人诉说;腿之发热大减几乎不影响睡觉。说时很高兴。后依舌脉之变以此方为主,少有加减几味,药再服伍剂。一月后见其说病已不发了。

此气病至血,痰湿凝滞,寒热兼杂。治以气分药为主佐于他药合参用之。

病案二;胃脘及食道发热如开水滚烫难忍。

2000年秋一位六十岁的女患者求治。言其得病后在大医院诊治一年多病不见好转,医生在诊断后得不出什么说法,病例上写着胃及食道高度红肿溃疡,并对其家人说有可能是癌变。病者心里负担很重,不知如何是好。整日忧虑。食量减少,如胃不发热一切正常,发热一日数发,从胃脘至食道,时间多少不一定,若吃饭时发着,更是难受食物一点不敢咽下。对生活几乎失去信心。因病的难受倒置心理变异,心情时常烦躁,很多事情都看不顺眼。一家人为之担忧。观其色青微黄白,色下显暗。人体消瘦,舌几无胎,质红中裂,少津,口渴不多饮,小便黄热,大便少干涩难排。双浮数中下小弦见芤,脉较常小。

分析此病当从肝经着手治疗,方药以和肝理气治之(单位为克):

柴胡3 、菊花3 、百合10、 乌药10 、木胡蝶5 、甘草10 、白芍10、 竹叶10、 麦冬10、生地10 、丹皮10 、代赭石30、 旋复花10 、麦芽15 、大枣10枚 、吴芋3

水煎服,日一剂,远食服。先服两剂。

药两剂后病人症状大减,原方再服至八剂。胃脘及食道烧热现象消失。病人全身轻松。嘱其中午服归脾丸,晚服地黄丸一段时间。(因一诊后病情说明都在电话中谈。)

当初见患者病,似厥阴病,又似百合病“论日;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治参合其法,为方药之指导。或间;“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何不用乌梅丸方?答:但取其义也。方药清扬柔肝舒气,故取微辛之意,代赭石、旋复花性沉降引药入阴,合解郁药由里向外,缓而透发。竹叶、麦冬、生地、白芍等药甘淡清凉微酸养阴而柔筋。古人云;急病缓治。意思用药甘缓为好。何之义,病久正气必虚,行气太过,治病不及反而伤正,有时初两剂觉得有效,后则无效。甘缓之药治虚人肝气郁结方可效果长久。

病案三;口舌干热如火,喝水不能解喝。

2002年产10月25日在厦门有一位42岁的女患者来治病。诉说自2月份以来就病了这种怪毛病,起初以为火气吃了一草药不见好,后来又吃了很多清凉的药病还是不见好,到医院去看病还是不会好。口干如火怎样吃水都不能缓解。小便黄热。观其色青而微白,舌胎切其脉薄白少干,微黄舌质有红点。嘴唇肿的很厚。切其脉两关弦滑有力。其言语面带笑容,但色脉参后与其轻松之微笑完全不一样。此七情至病,肝郁急变化火也。切完脉后第一句话对病人说,你心胸要宽点,此病是你生气太急引起。病人一听顿收笑容,说出了与人生气的经过。此病人来治疗,只说口舌干热之难受,未言心情之病,若依其说,用苦寒之药病必不除,反而化燥。中医治病,察色切脉,病者虽然未言其心,医者也得察出其意,方不误其治。明白病因开方如下(单位为克):

柴胡5、 甘草10、 麦芽12、 菊花5 、白芍15、 青皮10、 石斛10、 生地10、 丹参10 、麦冬10、 石决明20、 薄荷10、 槟榔10、 大枣10枚

两剂,水煎服,下午至晚9点钟前服完一剂药,明天再服一剂 。

次日下午病人复诊,说口干热大减,口中有津液,小便已无热黄。观其心情很高兴,嘴唇之肿已消退,舌苔白,舌质已淡,双脉比昨柔和,宽度减半,但还有点弦。于原方加“秦艽”再服三剂。因病人要回乡下后来情况怎样不得而知。

综上几例病情,共同之处都是局部有点古怪的发热,西医诊断说不出什么病。但说法还是很多。或说缺少维生素,或说是什么综合症。这几例都吃过西药没有用处。因中医辩证不准吃中药效果也不好。然中医若能潜心多思考一下,就可解除病人的痛苦。中医治疗必明阴阳,阳化气、阴成形。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寒伤形,热伤气。上几例病在气分,非有形之病,为阳之病,为阳气不得从其经之所病。为清阳逆于腠理,,不得宣发之为病。明白病因治病才有方略,用药则有指导。用药取之薄,薄为阳之阴。薄则通,气薄则发泄。是故腠理宣发,经络畅通。郁热之病消除。然阳病及阴,治时佐于阴药。也在阴阳之理中。此阴阳兼顾是中医治病的灵活之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