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後勤服務:晝夜不停搏動的血脈

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是黃岡市抗擊新冠肺炎的中心陣地,也是英雄醫護隊伍的聚集地。山東援助黃岡醫療隊、湖南援助黃岡醫療隊、市中心醫院醫療隊,3支隊伍上千人在這裡與病魔“搏殺”。

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后勤服务:昼夜不停搏动的血脉

自1月28日轉接第一位新冠肺炎患者開始,這裡就進入高速運轉狀態,爭分奪秒救治病患。振奮人心的消息不斷傳出,確診病例數從持續增長到低位運行,再到連續6天為“0”。

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后勤服务:昼夜不停搏动的血脉

喜人戰果的背後,除了在前線衝鋒的勇士外,還有的一群鮮為人知的“戰士”,啟他們每天開啟“暴走”模式,傾盡全力默默守護著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守護著這疫情防控的諾亞方舟。

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后勤服务:昼夜不停搏动的血脉

事無鉅細的“管家團隊”

“先把飯都卸下車靠牆碼放好,後面還有面條和饅頭要來。”2月23日下午5點,社會聯絡部主任許俊帶領她的“管家團隊”再次忙活起來。

“管家團隊”一共6人,清一色娘子軍,掌管著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所有病患的飲食,市中心醫院醫護人員的飲食、住宿、出行,以及醫療中心裡的全部標識標牌。

“工作量最大的是每天的餐食。”7時、11時、17時分別是三餐送達中心的時間,完成1400份左右餐食的卸餐、清點、分發,需要一個多小時。醫療中心承建方搭建的臨時辦公室,在中心啟用後成為“管家團隊”的駐地。每天早上7點以前,許俊都會守在這裡,迎接送早餐的餐車。

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后勤服务:昼夜不停搏动的血脉

抗疫的特殊時期,病患和醫護的營養都得跟上。為了讓大家吃得飽吃得好,團隊做足了功課 — —每人每天一個雞蛋,盒飯葷素搭配,年齡大牙口不好的優先稀飯和饅頭,糖尿病等特殊群體單獨製作食譜等。搭配好這些餐食種類後,她們提前一天跟各餐飲公司聯繫,協調每個公司配送的內容和數量。送到病區後,醫務人員會讓病人優先選擇食物。

“裡裡外外需要協調的事情太多。”儘管已經吃了10盒金嗓子喉寶,但許俊的聲音依舊沙啞。市中心醫院醫護團隊有400多人,按照要求,直接接觸病人的醫護人員需單人單間居住,她先後聯繫了7家酒店,為所有醫護人員安排好住宿。

10家酒店分佈在城區不同路段,封城期間交通不便,許俊和團隊成員收集了所有醫護人員上下班時間,彙總通勤的時間節點。同市公交公司商議後,城區設置了9個停靠點,每天10個班次的公共汽車往返城內“擺渡”醫護人員。

“最艱難的是中心啟用之初。”許俊坦言,接到3天啟動中心的通知後,團隊3天3夜未睡過整覺。

住院大樓分區多,內部結構複雜,團隊成員需反覆穿梭大樓內部,佈置標識標牌。從樓層、病區、房間的設置,到床頭牌、通道路線指引牌的佈置,團隊在住院大樓裡共佈設10000餘個標識標牌點位,並確定每個標識標配的內容。10000餘個標識標牌送到中心後,團隊兩人一組立即進行張貼。

日均三萬餘步,微信的計步功能見證著團隊用雙腳丈量出的點點滴滴。

24小時處於待命狀態

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扼於風雪。

“就是不睡覺,也要把新院區的水電通了!”收到緊急開啟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的命令後,後勤安保部主任蔡長新一直保持軍人雷厲風行的特質。水電班的江峰帶著兩名組員,3天時間加裝臨時光源300多盞、插座200多個。維修班組人員24小時值班,接報必修,確保水、電、暖等設施設備正常工作。 “最高峰時,我一天接了256個電話。”江峰說。

“今晚就要把鍋爐用起來,保障供暖。”2月1日完成鍋爐調試工作的郭軼,接到給病房供暖的任務。安放鍋爐的工房還未完工,郭軼和同事們在黑暗的泥濘裡,扛著配件一次次跨過屋外鋪設管道挖出的壕溝。當晚10:30,工房的燈光終於點亮時,每個人都變成了泥人。郭軼和同事們把沾滿泥水的外衣脫掉,裹著棉絮坐在鍋爐設備旁守了一夜。

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后勤服务:昼夜不停搏动的血脉

鍋爐燒起來了,空調管道內的氣體還有部分未排出。 “我進病房,你們在外面指揮。”設備製冷班的易瑞拿起對講機就進了隔離病區。穿著兩層防護衣,從7樓到4樓,一層層尋找專用空調配電系統和排氣孔。沒多久,易瑞的眼罩就被霧氣擋得一片模糊,找到排氣孔時已看不清物體,他只能靠感覺用手摸著排氣。1個小時後,暖氣噴出,易瑞才走出隔離病區。

氧氣是治療新冠肺炎的第一武器。新院區內2月4日實現液氧站供氧,在此之前,全靠製氧組4個人每兩小時人工換一次氧氣瓶,以保證病人治療不斷氧。氧氣瓶放置於最下層的地下室內,每次換瓶要來回滾動400瓶,空氣不通暢,人走進去都覺得憋悶,但製氧組的朱江等人卻從未喊累,他們說: “我們累一點,病人保障多一點。”

醫護人員用過的口罩、防護衣,病患用過的飯盒、剩菜等等,都需要得到妥善、規範的處理。特殊時期請不到工人,2月2日晚10:00,1號樓東西兩區的廢物垃圾一直堆到樓道處。維修班組的尹迪等3個人,穿上防護服一趟趟地將垃圾拖到醫療廢物暫存間,直到次日凌晨5點左右,才將病區樓棟裡所有的醫療廢物清理完。

“又開始消殺了。”2月25日上午7:00,按例在院區內巡查的消防安保組張亞龍,碰上給醫院電梯檢修消殺的孫誠,笑著打招呼。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有61臺電梯,其中32臺已開始運行,每天電梯組成員都會對其進行檢修、消殺,確保電梯正常運行。

“我們去不了疫情一線,我們就為前方戰鬥的同事們保駕護航。”黃岡市中心醫院後勤工作人員紛紛表態,全力做好後勤保障工作。

無縫對接的物資保障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為了保障住院部內病患救治工作正常高效運轉,急救生命支持設備、基礎治療設施、防護物資、生活物資,是設備科科長徐建中需要通盤考慮的4個方面。

護理部主任熊合明在護理管理工作之餘,為大家爭取到更充分的物資:牙膏、牙刷、毛巾、棉籤、止血帶、口罩、護目鏡、防護服、高流量呼吸治療儀、有創呼吸機……在她的梳理彙總下,一張張購置明細表會分別到達不同同事的手中。

設備科的翁平接到的明細表全是醫療物資,他的工作就是保障庫房醫療物資充足、醫護能快速領到所需物資。

疫情初期,全省各地物資吃緊,翁平開啟“搶”模式,以保證“彈藥充足”。一天深夜,翁平接到消息,一輛運送醫療物資的大卡車在高速公路鄂州段的出口會放下一批捐贈的物資,他立即聯繫120救護車司機直奔鄂州等待。凌晨1時30分左右,卡車司機將防護服卸下,翁平“搶”到了800件防護服,連夜送回醫院庫房。

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后勤服务:昼夜不停搏动的血脉

領取單和筆,是翁平口袋裡常備物品。接到需要領物品的電話,他會直奔庫房, “我不用再回辦公室拿東西,這樣可以省好多時間。”據不完全統計,2月7日至23日,設備庫房出庫物品42萬餘件。

另一部分清單會送達總務庫房人員手中,他們保障的是病區病患的生活物資。除了集中採買,進入總務庫房的大多數是全國各地捐贈的各種愛心生活物資。物資到達時間不一樣,物品數量普遍較多,由於物品運輸專用通道還未建成,物品都在醫院北門進出口裝卸,如何快速清點捐贈物品併入庫成為難題。

超聲影像科主任助理趙現偉是北門進出口的常客,爬車下貨、清點登記、拖拉搬運、整理入庫,全不在話下。他說,每個搬運人員身上都有傷,重物品比較多,擦傷、刮傷都是難免的。

2月23日晚上7點多,正是熊合明接手護理總值班的時間,她接到南1東4樓一病人的電話, “我好幾天沒有洗頭,醫院有沒有洗髮水?” “沒問題,明天一早護士領取後會送到你手上。”

你護病人周全,我護你周全。這是物資保障組所有成員共同的心聲。

不計得失的志願者

這場戰役中沒有旁觀者。

自1月27日起,醫院北門常駐著5名志願者,他們懷著赤子之心,一直默默為抗疫貢獻自己的力量。

“ 小江小江,快點,南門到了一批飲用水。”2月15日下午,26歲的小江在北門剛搬完一車捐贈品,又聽到同伴們的呼喊 。他快速跑過通道來到南門,30歲甘鋒、49歲的周華兵已經在搬運中,小江跳上車廂,幫著將一箱箱水移到拖車上。54歲的黃岡師院老師黃波拉著拖車轉運到停放處 。

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后勤服务:昼夜不停搏动的血脉

4人都是志願者,聽說醫院每天有大量的物資需要搬運,他們就跑來幫忙。其中,黃波的妻子就在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上班,但夫妻很少碰面。“妻子在一線奮戰,我在家也閒不住,不如過來幫點忙。”黃波說,“其他的我們幫不上,就只能出點力氣了。”他們的話語樸實而情深。

“盧師傅,晚上10點多有一批捐贈的防護服到仙桃,我們馬上出發。”2月16日晚7:40,剛剛轉運了一批醫療物資的盧猛又接到運輸任務,來不及吃晚飯的他,包了幾個饅頭就與兩名醫生開車前往仙桃,在捐贈方所說時間前抵達仙桃。因各種原因,捐贈物資直到17日上午8:30才到,盧猛三人在車上過了一夜 。

盧猛是團風縣回龍山鎮的志願者,自1月27日起,就開著自己的貨車自發到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做義務運輸。“運輸是我的強項,只要醫院需要,我義不容辭。”盧猛說。

前方戰“疫”,離不開後方的強大支援。市中心醫院的後勤服務團隊將齊心協力守護好戰“疫”大後方,直到勝利的那一天。

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后勤服务:昼夜不停搏动的血脉

3月4日《黃岡日報》第四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