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 你朋友圈被這道小學二年級數學題刷屏了嗎?滿滿套路

家長們,你的朋友圈被這道小學二年級的數學題刷屏了嗎?這道滿滿套路的“逆天”的數學題你答對了嗎?

最近喜語的朋友圈被一道小學二年級的數學題刷了屏,第一次看到的時候喜語沒有當回事覺得是哪個家長大驚小怪,第二次看到的時候掃了一眼覺得似乎很簡單沒必要浪費時間,直到第N次在朋友圈看到同一道題才勾起了我的興趣,題目如下。

你朋友圈被這道小學二年級數學題刷屏了嗎?滿滿套路

看上去是不是很簡單?喜語起初也是這麼以為的,簡單的二元一次方程,兩次疊加似乎就可以搞定了,

3A=30 A=10

10+2B=20 B=5

5+2C=13 C=4

10+5+4=19

so easy!喜語自信地將答案發到朋友圈的評論裡,心想這有什麼難的,快速得到發佈者的回覆,是錯的……喜語有點不服氣,重新又看了看題目,原來題目中最後一行後面的符號是*不是+,被習慣性思維拐帶的人想當然地當做+處理,結果答案是錯的,那就應該是10+5*4=30於是喜語很自信地將更改過的答案再次發到評論裡,可是更快速地得到了否定的結果,喜語有點懵,自己剛才是認真的看過題目了,不應該會錯,小學二年級的數學題啊!過了好一會兒,在大部分同學都回答錯誤的情況下,終於有個現任大學教師的同學給出了正確答案並給出了計算的過程,原來B是由一隻貓和一個紅色的哨子組成,而在第三行,第一個+後面的哨子是兩兩疊加的,是4個不是2個,故C=2,而且最後一行算式中只有貓沒有哨子,所以正確答案應該是10+(5-2)*2=16。題目確實很簡單,可是像喜語一樣大批受過高等教育的家長卻幾乎無一例外地給出了錯誤的答案,於是大批家長在朋友圈裡感慨,“幸虧畢業早否則現在回學校能不能畢業真是不好說”,“現在的小孩太不容易,二年級的數學題都到處是坑,滿滿的套路”……

到底是套路還是逆天,這不禁讓喜語想起了自己小時候的一次測驗:喜語從小到大都是個急性子,急性子的人大多反應比較快,性格比較直爽,爆發力強,行動力槓槓的,可隨之而來帶來的缺點就是不夠認真,缺乏大局觀,容易一葉障目。記得小時候一次考試,捲紙發下來滿滿散打頁,對自己能力超自信的喜語二話不說就開始答,其實題目也算不上有多難,只是數量比較大,結果連答題速度都超快的自己都沒答完整的時候老師就說時間到了,一時間教室裡滿是吐槽,哀鴻遍野。第二天老師發佈成績的時候,班級里居然有人答了滿分,這真是讓人不服氣,找來人家滿分的卷子來看,前面居然都是空白的,不由得抗議老師的不公,結果老師卻笑眯眯地讓我翻到最後一頁看題目,原來在題目中明確標註前面一頁半的內容根本不需要答,從後一頁半開始答就好。老師在髮捲的時候就已經反覆在重申“審題”的重要性,我的確是審題了,可是我的關注點在題目的難易上,根本沒有全部看完整題目內容,只是大致掃了一眼就開始答題,所以毫無意外的沒有答完卷。幸虧那時候資訊還不發達,手機還不夠普及,微信還沒有出現,否則一定會引發家長朋友圈們鋪天蓋地的吐槽。

你朋友圈被這道小學二年級數學題刷屏了嗎?滿滿套路

現在再想一下,並不是多難的小學數學題為什麼如此多的家長會吐槽呢?是因為簡單的做錯了還是因為觸及到了家長的尊嚴,打破了家長們自以為的滿足感?開始吐槽的時候,喜語把做錯的原因歸於出題者的套路問題而且大而偏地歸結到視覺盲點上。冷靜下來,這些都不過是喜語給自己找的做錯的理由,其實題目本身一點也不難,之所以做錯就是不夠認真細緻,歸其原因主要有兩點:

1.心理上的重視度不夠,在大多數家長的心裡,潛意識裡,大家想當然地沒把一道普通的小學二年級的數學題當回事,認為作對了是正常的,不可能做錯,因為不夠在意所以不夠仔細,在第一次做錯的時候喜語甚至都沒有打開大圖來看,所以才會出現*和+都沒分清的錯誤。

2.關注點有偏差,潛意識裡認為小學二年級的數學題就應該是簡單的運算,習慣於抓重點的我們只對於數字及跟數字相關的大的物件有關注,沒有關注細節,所以才會出現戴不戴哨子都沒關注到的問題。

中國有句古話叫眼見未必為實,有的時候大多數人,尤其是我們這樣在社會中摸爬滾打過積累了無數經驗的大人們,習慣了凡事以經驗為依託,願意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東西,哪怕自己只看到一部分也會像盲人摸象一樣給出基於自我認識的結論,而忽略了事實本身,忽略了事情的完整性和連貫性,這也是這道小學二年級的數學題給所有做錯的家長們的警示,小朋友偶爾做錯了一道題不見得就是笨,就是學的不好,也可能是不夠認真細緻的緣故,連我們這些大人都會因為不認真犯錯,又何況這些七八歲的小朋友呢?換位思考是值得每個家長認真思考和嘗試的好選擇,與大家共勉。


我是悅心喜語:

一個“工作有心,興趣有愛,生活有喜悅”的女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