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變革!武田9.4億出售非核心業務,GSK擬剝離抗生素


變革!武田9.4億出售非核心業務,GSK擬剝離抗生素

文 | AI財經社健識局 王小楠

編 | AI財經社健識局 嚴冬雪

在進入2020年之後,又有跨國藥企進行業務調整。

日本武田製藥公司3月1日宣佈,與巴西Hypera S.A.公司達成協議,同意以8.25億美元的價格出售拉丁美洲地區市場的18種品牌處方藥和消費者保健藥物。同時,武田將其美國業務從芝加哥遷出並搬到大波士頓地區,並以1.15億美元將其舊總部進行了出售。

這一筆總價值為9.4億美元的交易,武田公司預計將在2020年下半年完成,而大約有300名員工進入Hypera公司的管理體系,今後武田也將繼續為Hypera提供產品的支持。

就在武田公司進行業務調整的同時,英國GSK公司也計劃剝離部分抗生素業務。

據彭博社報道,GSK擬剝離的資產為頭孢菌素類處方藥的特許經營權,其中包括Zinnat和Fortum。雖然此次剝離的藥物每年能創造約2億美元的營收,但它們給GSK帶來的收入和現金流都在下滑,而公司是希望聚焦在更高利潤的創新產品。

變革!武田9.4億出售非核心業務,GSK擬剝離抗生素

圖/ 視覺中國

早在2年前,GSK已試圖出售這些抗生素品牌產品,但當時並未找到合適的買家。此番舊事重提,業內普遍認為,無疑旨在將剝離非核心業務,優化組織架構,重新戰略佈局。

隨著全球醫藥市場不斷髮展,有一大批重磅原研藥遭遇“專利懸崖”,這也導致著不少跨國藥企進行業務調整。據健識局不完全統計,自2018年以來,除GSK和武田之外,輝瑞、賽諾菲、諾華等多家藥企都在全球展開了併購重組。

業內普遍認為,在未來的幾年間,全球醫藥市場的競爭也將更加激烈,跨國藥企將迎來新一輪的併購潮。

啟動買買買模式

640億美元收購夏爾的後遺症

事實上,武田製藥在2019年一直在出售非核心資產,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2019年5月,武田製藥宣佈以53億美元向諾華出售原夏爾旗下乾眼症新藥Xiidra的全球權益,同時將其控制出血的手術貼片產品TachoSil(纖維蛋白密封膠)以4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強生子公司Ethicon。

2019年10月,武田製藥正在以超過2億美元的價格向瑞士製藥商Acino International出售約30種非處方藥和處方藥在中東和非洲市場的權利。同年11月,武田將位於俄羅斯的一部分資產以6.6億美元出售給德國企業Stada。

這一系列出售動作的背後,源於2019年初武田製藥花費620億美元收購夏爾的併購重組。就在完成併購的同時,武田製藥首席執行官克里斯托夫•韋伯也曾公開表示,正考慮剝離100億美元的非核心資產,以減輕併購夏爾所需要承擔的480億美元債務。

要知道,武田製藥的總市值也就500億美元,若想640億美元全資收購夏爾,這也被業界譽為“蛇吞象”的收購。但為了實現在腫瘤、消化、神經學三大領域業務增長,武田製藥也不惜下了血本。

作為日本最大的製藥企業,武田製藥自2010年以來,由於新藥上市進程不甚理想,幾個重磅產品晚期肺癌藥物 motesanib、糖尿病藥物 TAK-875 都宣告研發失敗,加上多個重磅藥專利到期,仿製藥衝擊,不得不尋求外援來完善自身藥品佈局。

隨後,武田製藥聘請了在GSK工作了20年的克里斯多夫•韋伯擔當首席運營官,也開啟了買買買的併購模式。

2017年1月,武田宣佈以52億美金收購美國Ariad製藥,由此獲得兩個重磅的藥品,治療白血病的Iclusig和非小治療細胞肺癌的Brigatinib,進一步完善武田腫瘤板塊的產品佈局。

更為關鍵的是,儘管成功收購夏爾,但業內對此次收購也保持了擔憂。據武田製藥2月4日發佈的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公司前三季度營收同比增72%,但同比轉盈為虧,淨虧損359億日元。

今後,武田能否償還此次併購所帶來的債務,目前依舊是個未解之謎。

剝離核心業務

大批藥企高管陸續跳槽

就在武田製藥為獲得核心品種併購的同時,GSK也在剝離旗下非核心業務。

3月2日,據PMlive報道稱,英國製藥公司葛蘭素史克(GSK)擬剝離部分抗生素業務。據知情人士透露,此次GSK進行資產剝離的目的是為了聚焦包括腫瘤免疫治療在內的核心業務。

事實上,自2019年以來,GSK新任CEO Emma Walmsley一直希望通過出售非核心業務,將GSK帶領重回腫瘤領域。

2019年8月,GSK與輝瑞完成交易,整合雙方的消費保健品業務,成立一家合資公司。有分析人士指出,在交易完成後,佔有該消費者健康業務公司100%股權的GSK有望成為僅次於強生的全球第二大消費者保健公司。

更為關鍵的是,與輝瑞的重組將有望給GSK每年節約5億英鎊的運營成本。業內普遍認為,基於這些併購的成功經驗,此番出售抗生素無疑也是符合GSK的戰略調整計劃。

“跨國藥企近幾年出現迴歸核心業務,不再一味地追求擴大化,轉向與主營業的趨勢越加明顯。”有分析人士表示,由於人力成本的無限上漲,非核心業務拉長了銷售戰線,直接導致利潤回報率只限降低,因此專注主業將成為各家跨國藥企的發展趨勢。

但不可否認的是,業務重組的背後或許就是高管職位的更替。

此前,據健識局的不完全統計,阿斯利康、諾華、禮來、羅氏、賽諾菲、BMS、GSK等知名藥企均有高管離職,2019年人數約為45人。

而在中國市場,“4+7”帶量採購持續擴圍,我國的醫藥購銷環境,藥品採購規則,都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由此帶來的人才調整也是必然且持續的。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