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3 明清剧作家李渔《风筝误》古典爱情模式欣赏

喜欢古风歌曲的朋友也许都听过《风筝误》这首歌曲,歌词唯美,浪漫,充满魅力,实不知,这背后有一段传奇故事,而这个故事的原作者就是明末清初的剧作家李渔。

明清剧作家李渔《风筝误》古典爱情模式欣赏

李渔(1611-1680)

李渔这个人,生性闲散,才思敏捷。初名仙侣,后改名渔,字谪凡,号笠翁。汉族人,祖居浙江金华府兰溪县夏李村。提到他也许大家并不熟悉,但是他的作品却让人有一种惊艳了时光的闲散美。最具代表的如《闲情偶寄》一部集养生与生活的手札。

明清剧作家李渔《风筝误》古典爱情模式欣赏

来欣赏李渔的戏剧作品《风筝误》。

明清剧作家李渔《风筝误》古典爱情模式欣赏

风筝误画报

话说书生韩琦仲早年父母俱亡,靠着父亲的世交戚补臣抚养成人,与戚补臣之子戚友先同在书馆读书,琦仲生的俊逸,才华出众。友先却是个纨绔子弟,两人虽一俊一丑倒也相安无事。戚家邻居是詹烈侯的府邸詹有梅、柳二妾。各生得一女,二夫人梅氏,生长女爱娟,貌陋而性顽。三夫人柳氏,生次女淑娟,聪颖美貌而端庄。因二妾终年吵闹不休,詹烈侯离家出任四川招讨使时,将家宅用高墙隔成东西两院,梅柳二妾各居一院互不往来。詹临行前又将二女的婚事托付于邻居戚补臣。

明清剧作家李渔《风筝误》古典爱情模式欣赏

本图片来自图库

时近清明春光烂漫,戚友先放风筝取乐,那风筝上有韩琦仲题诗,忽然风筝断了线,落在詹家西院,柳氏见风筝上的诗清新可喜,便与淑娟和了一首,续在风筝原诗之后,风筝被戚家仆人讨回,韩生见到和诗后惊喜不已,就又写了一首诗用风筝放出谁知这次风筝落在东院,被爱娟所得,爱娟以为此诗为戚生所题,就在奶娘的策划下假冒二小姐之名,私约戚生相会,当夜韩生假冒戚生摸黑赴约,屋内的假二小姐拉着韩生就要亲热。韩生要她再和一首诗,她就背诵一首千家诗来蒙混,韩生见其轻狂不免生疑,待及奶娘送上灯火来,韩生见到了一个丑妇,托词欲逃。爱娟扯住不放,韩生寻找了一个机会才得以脱逃。

明清剧作家李渔《风筝误》古典爱情模式欣赏

韩生入京应试得中状元,此时戚补臣为了约束戚友先,娶了詹家大小姐为妻,洞房中戚友先看到新娘竟如此丑陋大失所望,爱娟以为新郎就是去年赴约之人,向他倾诉了思恋之苦。这无疑是丑行自供,友先拍案大骂闹得不可开交,梅氏逼问女儿爱娟,爱娟含糊地承认,梅氏怕张扬出去,给隔壁的柳氏母女讥笑,只得向女婿陪罪,求他暂为夫妻,以后任凭娶妾,这才勉强凑合。

而那韩琦仲奉诏赴四川会同詹烈侯征讨立功,荣归之日,惊悉戚伯父已为他聘了詹府二小姐为妻。当年惊丑的情景仍历历在目,但又无法找到正当的推辞理由,只能屈从想虽做亲不同床,让丑媳妇做一个“卧看牵牛的织女星”的独闺。洞房之中夫妻相对,新娘以扇遮面,新郎以为面前就是去年所见丑妇,无颜相见才把脸遮起来的。为了怕她又来纠缠便独自掌灯去睡。

明清剧作家李渔《风筝误》古典爱情模式欣赏

淑娟大惑不解只得去禀告母亲柳氏。再三询问才得知原来是因为小姐闺中名声不佳,柳氏当然要追问方知风筝和诗闺房相会之事,柳氏记得有过和诗之事就信以为真,前去盘问女儿,淑娟无辜受冤自然竭力辩白,柳氏再拷问丫鬟,丫鬟叫起屈来,柳氏重新问女婿是否见过新娘的面,韩生说不曾见过。柳氏心中知道其中定有差讹,便让仆妇们纷纷点起蜡烛,擎灯高照请出了新娘,新郎从远处看到陡然一惊,连忙擦了擦眼,再近前细细察看,不由得惊呼起来,真是一个绝世佳人。连忙向岳母新娘赔罪认错一场风波 暂告结束。

可是去年所遇的丑又是谁呢?还是一个谜。不久詹烈侯回乡,全家聚集公厅迎侯。梅氏、柳氏各带女儿女婿前来,互相行见面礼时,韩生和爱娟都觉得对方很面熟。后来互相认了出来,原来就是去年约会的那个人。奶娘上来献茶也被韩生认出,去年领他进府的就是他。于是谜底解开,真相大白。柳氏得知原来是爱娟出丑连累淑娟,岂肯轻易罢休,扬言要向老爷告状。梅氏和爱娟也不示弱,反唇讥强辩,双方大吵了一场。最后奶娘深怕累及自己急得要去跳井。 梅氏也自知理屈,请求宽恕至此,柳氏母女才答应和解詹烈侯到家全家共庆团圆。

明清剧作家李渔《风筝误》古典爱情模式欣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