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四起四落後從“狂人”到“凡人”的付愛民,從交易中不斷完善自己

四起四落後從“狂人”到“凡人”的付愛民,從交易中不斷完善自己


付愛民:期貨是一生的修行


佛說,人生是一場修行,而修行是走一條路,一條通往我們內心最深遠的路。在路的盡頭,我們可以找到一種智慧,這種智慧能夠讓我們瞭解到生命的真諦。


從誤入期市的經紀人到立志以期貨投資為事業的操盤手,從參加期貨日報主辦的全國期貨實盤交易大賽的“明星”到管理上億元資金的私募,從玩速度和激情的短線到考驗理性的中長線——二十年的期貨投資生涯,最初那個少不更事的期貨“狂人”,在經歷人生的四次大起大落之後,已經修得了“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的平和與淡然。


他就是睿福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付愛民,一個期貨市場的潛心修行者。

四起四落後從“狂人”到“凡人”


天生不安定的人,註定不會過按部就班的生活。在那個知識稀缺的年代,大學畢業的付愛民很輕鬆地走上了教師的崗位。可是,執起教鞭的他心中總有別樣的激情在盪漾,卻沒有宣洩的出口。1992年,鄧小平的南巡講話點燃了他心中的那股熱情。帶著賺大錢的夢想,付愛民殺入股市,沒多久又在朋友的介紹下進入期市。


這是付愛民人生的最大轉折,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進入期貨市場就再也出不來了”。


雖然做經紀人的收入不錯,但付愛民還是喜歡交易,“感覺自己就是為期貨交易而生的”。1993年,付愛民憑藉聰明的頭腦和快速的反應能力,初入期市就嚐到了甜頭,這給了他很大的激勵。1995年,付愛民乾脆自己專職做交易,但由於缺乏系統的風險控制體系,多次賺錢的他在一次重倉交易中損失慘重,最終破產。


這給了付愛民很大打擊,他無奈退出期貨市場,靠打工維持生活。“為了賺錢我什麼都做過。”回憶起那段經歷,付愛民笑著對期貨日報記者說,到了絕境才發現自己“很優秀”,是個全才,啥都會幹,開過餐廳,開過錄像廳,在貿易公司打過工,甚至還賣過茶葉蛋。


1997年,28歲的付愛民決心重新殺回期貨市場,並立志把期貨投資作為終生的職業。憑藉敏銳的盤感和凌厲兇悍的操作手法,付愛民很快“站”了起來,併成為期貨公司和投資者眼中的“明星”。巔峰時,他一個人的交易量就可以養活一家公司。


那年,付愛民才30歲,精力充沛,年輕氣盛。哪裡跌倒哪裡爬起來的故事,又被同行渲染了一些“英雄”色彩。他開始有些飄了,甚至狂了。而期貨市場是一個專滅“狂人”的地方。1999年年底,痴迷於重倉交易的付愛民第二次破產,事業再次滑入低谷。


此後的兩次破產故事也大同小異。骨子裡充斥的倔強、樂觀和堅韌,讓他在跌倒後仍不改初心,一往無前。直到2009年,在摘得由期貨日報主辦的全國期貨實盤交易大賽的冠軍之後,付愛民迎來了投資生涯的又一個輝煌,此後他的財富和管理資產的規模跨越式地增長。


“過去二十年最大的變化是不再狂了。”經歷了起起伏伏的付愛民說,短線攻擊力強是他的優勢,從業前十年基本都屬於重倉交易者,因為初期資金量不是很大,機會到了就敢於重倉賭。“重倉交易翻倍快,虧光也快,即便成功了幾個100%,只要虧一次100%,就虧光了。做好期貨單憑感覺是不行的,把期貨業當成賭場的想法註定是不會成功的。”


多次破產經歷讓付愛民總結出一些經驗,比如不能重倉、一定要做活躍品種、堅決止損和永遠不抱有僥倖心理。


從短線到中長線的艱難轉型


2002年是付愛民投資生涯的一個分水嶺。這一年,他決定開始轉型做中長線。

之所以嘗試轉型,一方面是因為當時的手續費非常高,大量的盈利變成了手續費,擠壓了自己的利潤空間;另一方面是他發現國際上成功的交易員大多是做長線的,短線的只佔10%,甚至更低。這些都促使立志在期貨行業中做出一番事業的付愛民決心轉型。


然而,轉型就意味著顛覆。對於一個前十年習慣了日內短線騰挪,在速度和心跳中捕捉機會的操盤手來說,這是漫長而艱難的旅程。


“那一年比較痛苦。”付愛民坦言,短線交易靠的是盤手的感覺,中長線靠的則是理性,需要完備的投資理念、交易計劃和風險控制體系。這導致交易中經常自己跟自己鬧彆扭,好像左右手互搏。一個聲音說要買,另一個聲音則在喊要賣。


直到2009年後,經歷了四起四落,又成功從短線轉中長線的付愛民才穩定了下來。對於其中長線結合短線的操作模式,付愛民總結為:戰略、戰術、戰鬥。戰略就是基本面分析,戰術是區域的選擇,即佈局,而戰鬥是選一個好的點位進場,即當天日內的合理價位。


伴隨著資金規模的增長,付愛民目前主要採用多品種組合對沖策略,“組合涵蓋的品種有十幾個,並將投機和套利、中長線和短線等相結合,以分散風險”。


轉型除了自身不斷地調整和修煉外,有兩個投資大師對付愛民的影響巨大。“對我影響最大的人是利弗莫爾,他是期貨行業個人投資者最成功的例子,他讓我相信個人投資者也是可以成功的,這一直激勵著我。”在交易風格上利弗莫爾對付愛民也有很大的影響,“他教會我賺錢的時候一定要拿住,但盈利的時候一定要想到風險”。


“期貨是高風險、高利潤的行業,只有控制住風險才能獲得高利潤。複利的收益率看上去不大,但其實利潤額可能遠大於大賺大虧後的表現,做穩資金和賺大錢並不矛盾。”


除了利弗莫爾,索羅斯對付愛民的影響也深入骨髓。索羅斯的那句名言“看對看錯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看對時你賺了多少,看錯時虧了多少”。這讓付愛民明白了交易的核心:做十次只對了兩次,但是一個好的操盤手要做到的就是這兩次賺的錢比那八次要多。


市場週期和操盤手週期的吻合


沒有一個操盤手的操作手法能適應所有時刻的市場,在不斷變化的市場中,經歷低迷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市場行情有周期,每個交易員也會有自己的週期。我每隔兩三年就有一個高峰,高峰之後可能會經歷一個小的低谷。”付愛民坦言,在一個行業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交易特點和優勢,比如有人擅長做大趨勢,有人更適合振盪市,但市場行情是交替的,操盤手只能利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賺錢,在不擅長的地方儘量少賠錢。


在交易陷入低迷的時候,不同操盤手的態度迥異。“行情不好的時候別人都是消極等待,而我選擇積極等待,主要通過短線交易來測試盤面,一旦行情轉好我立馬就能抓住。”


去年,期貨市場在商品金融屬性逐漸消退的背景下發生裂變,品種之間的共振消失。這對付愛民的多品種對沖組合策略產生了一定的衝擊。但善於從市場發現變化的付愛民很快調整了自己的策略,轉而尋求大振盪市下部分品種基於自身基本面的結構性機會。正是在這樣的調整之後,他捕捉了去年年中白銀的上漲和下半年橡膠的下跌中段行情。


“經過這兩年大的振盪行情以後,特別是領導人換屆以及一些大政策的出臺,必然會出現大行情,不是今年就是明年。”經歷了2013年低迷期的付愛民告訴記者,他的盤感還有基本面的信息都在告訴他,大行情要來了。


磨練性格是人生的一場修行


經過在期貨市場的大起大落,如今的付愛民變得越來越平靜,操作手法也日漸成熟,開始轉向穩健投資。除了做期貨投資外,付愛民也開始分散投資,拿出一部分資金來投資藝術品收藏,比如普洱茶、紫砂壺、字畫等。


除了收藏,付愛民還喜歡自駕遊。去年,他和MBA班的同學一起自駕遊了美國西海岸。“工作就是要鬆弛有度、勞逸結合,工作的時候認真工作,玩的時候盡情地玩。”


二十年的期貨從業生涯,付愛民更把它當做人生的一場修行,“期貨改變了我的性格,我以前做交易是比較狂躁的,但現在更深的體會是,做交易要以平常心對待輸贏,尤其是在判斷錯的時候要敢於承擔責任、吸取教訓”。


為了工作中做到萬無一失,付愛民凡事都考慮得很周全,比如辦公室的網絡,由於吃過關鍵時刻斷網的虧,付愛民在辦公室安裝了有線和無線網。“細節決定成敗,你不可能事事都做到完美,但你可以儘量考慮周全。”


付愛民把期貨當做了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它不僅僅是我的工作,更是我所追求的事業”。堅守期貨二十載,懷揣對期貨事業的不斷追求,如今的付愛民也許已經達到了人生的某種境界:面對困難,咬牙克服,完成自我的一種昇華。


身為睿福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付愛民對公司未來有著自己的規劃。他告訴記者,公司正在逐漸告別“單打獨鬥”階段,一方面要培養內部操盤手;另一方面為了充實力量,也會外聘一些優秀的操盤手。此外,公司也將與其他公司合作。


“第一個階段是把公司做強起來,而不是盲目做大”。對於未來,付愛民信心滿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