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為什麼蘇聯能打敗強大的納粹德國,卻打不下弱小的阿富汗?

用戶4474589971


應了中國一句古話: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二戰時期的蘇聯獲得了眾多國家的支持,甚至一些敵對國家直接資助,還有第二戰場的相互配合,盟友的夾擊。

軸心國的進攻是侵略,而蘇聯是衛國戰爭,人心所向,人人想著保家衛國,大家同仇敵愾,為生存和榮譽而戰。

阿富汗戰爭是徹頭徹尾的侵略,不僅沒人幫,還有大量的唱反調的力量在加持。有國家支持阿富汗,直接提供軍火。

蘇軍入侵阿富汗,還遭到了世界大多數國家的強烈譴責。1980年1月,聯合國第六屆特別會議通過了《要求外國軍隊無條件和全部撤出阿富汗》的決議。以後歷屆聯合國大會上,蘇聯都遭到各國的強烈譴責,要求蘇軍撤出阿富汗,實現政治解決阿富汗問題。蘇軍的入侵,給阿富汗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蘇軍進入後,阿富汗遭到了極大破壞,大約100萬人死於戰火,600萬人被迫逃離家園,淪為難民。

到80年代中期,對阿富汗反政府武裝提援助的國家有: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美國等國。美國認為阿富汗的衝突是時期中對抗蘇聯的重要鬥爭之一。中央情報局在1979年執行旋風行動,透過作為中介,向聖戰者提供武器彈藥及資金,其中包括了著名的FIM-92毒刺導彈。該導彈給駐阿的作戰飛機造成較大損失。 巴基斯坦三軍情報局從1979年到1992年訓練了10萬名聖戰者反政府武裝。在一些穆斯林國家中,一些組織開始號召志願者到阿富汗參與打擊蘇聯部隊的作戰。


大軍開拔


打敗德國蘇聯只是出了一半的力量,歐美國家也出了一半力。阿富汗,是多山國家,不利於現代化戰爭,阿富汗民風彪悍,利用有利地形,寧死不降,蘇聯贏了也收不回成本,耗不起。

蘇聯能戰勝德國得益於以下幾點:

一、蘇聯疆域大,縱深防禦深,德國閃擊戰快速推進,蘇聯紅軍節節敗退,德國後續力量給不上,佔領的地盤還要分散兵力佔領,佔領地盤越大,兵力密度越低,慢慢的陷入蘇聯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

二、寒冷的冬季助戰蘇聯,德國利用閃電戰,想在冬季之前攻入蘇聯首都,結束斯大林統治,沒想到還是拖到冬季,許多德國士兵沒有禦寒棉衣,被活活凍死,嚴重削弱德軍的軍事實力。

三、歐美國家的參與,德國眾叛親離,盟友意大利軍團負責搞笑,德軍腹背受敵,巴頓軍團諾曼底登陸,蒙哥馬利在北非戰場反攻“沙漠之狐”隆美爾,若是沒有歐美國家的介入,蘇聯一時間根本不是德軍的對手。

所以說蘇聯打敗德國是有水分的,若是單練,德軍吊打蘇聯。

之所以說蘇聯敗於阿富汗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戰爭膠著,蘇聯陷入阿富汗戰爭泥潭。論實力蘇聯碾壓阿富汗,但阿富汗多山國家,又非常貧窮落後,一切現代化裝備都無用武之地,一起回到原始,全靠人力,阿富汗打不過就鑽山溝,瞅準時機就偷襲,防不勝防,蘇聯軍費每天就花好多,阿富汗軍費幾乎為零,因為他們一直就這麼窮,習慣了。蘇聯戰爭成本收不回,賠本的買賣。

二、阿富汗人民民風彪悍,寧死不屈。有句話叫“光腳的不怕穿鞋的”,阿富汗人民窮是出了名 但骨頭特別硬,依靠大山的庇佑,和蘇聯打起持久戰。別說七十年代的蘇聯,就連二十一世紀的美軍都耗不起,打算撤軍。

蘇聯是敗於戰爭的持久,即便贏了也收不回成本,阿富汗要啥沒啥,不如早日撤軍。


饕餮中國


這個問題挺有意思的,蘇軍可以戰勝強大的對手德國,卻在中亞小國阿富汗走了麥城,其中的道理何在呢?下面,咱們就簡單地分析一下:


蘇德戰爭,是二戰中具有決定性意義的重要戰爭。蘇聯為什麼能夠擊敗強大的德國,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蘇聯地域廣袤,戰略縱深極為遼闊,而德軍戰線過長,導致兵力及後勤補給困難。儘管德軍戰鬥力一流,但蘇軍憑藉著源源不斷的人員物資投入,還是遲滯了德軍進攻的車輪,這也是後期陷入戰爭膠著的主要原因。

所以,德軍在歐洲戰場屢試不爽的“閃電戰”,面對如此宏大的蘇聯戰場是行不通的。


其次,由於希特勒的過度自信,德軍在攻勢受阻後,無法應對極度惡劣的嚴寒天氣,不僅導致大量非戰鬥減員,而且無法發揮機械化的自身優勢,這為蘇軍調動兵力,組織大反攻贏得了寶貴時間。

第三,蘇聯綜合實力雄厚。戰爭中,蘇聯徵兵數量高達3000萬,僅僅陣亡就超過1000萬。生產了83.4萬門火炮(含34.8萬門迫擊炮)、10.8萬輛坦克和自行火炮、13.7萬架飛機。

再者,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給予蘇聯了有力支持,尤其是美國和英國提供了大量的貸款、各類武器以及充足的物資,蘇軍越戰越勇。而德國卻是處處捉襟見肘,後援保障難以為繼。


何況,美英法等盟國在諾曼底登陸,開闢了歐洲第二戰場,以及北非被英軍將領蒙哥馬利打得一路敗北,德軍早已失卻戰爭初期鋒芒,最後敗在蘇軍手裡自然不足奇怪。

而阿富汗呢?只是一箇中亞內陸小國,與我國毗鄰,面積僅為64萬平方公里,人口3000餘萬。

自古以來,阿富汗就是個窮囯,沒資源、沒工業,依靠農業和林業、畜牧業勉強支撐,軍事實力和綜合國力根本無法與德國相比。

可是為什麼蘇聯侵阿8年多,傷亡達3.5萬人,耗資多達400億美元,卻也沒有擺平這個彈丸小國呢?


一是阿富汗民風彪悍,而且宗教信仰極端,愚昧蠻橫根本沒有什麼價值觀念,反正是爛命一條,生不畏死,自信有真主的保佑,完全被什麼所謂的聖戰洗腦了。

也是因為長期的戰亂,鍛煉出了久經戰場的戰鬥性格,普通百姓都會拿起槍來抵抗。

二是別看阿富汗國家不大,可是地勢起伏跌宕,是典型的山地地貌,非常適合打游擊。蘇軍的先進機械化武器無法發揮作用。

阿富汗軍隊呢?卻可以化整為零以小股部隊為單位,利用山地地形作為掩護,採取靈活多變的游擊戰法,以致於蘇軍時常被偷襲侵擾而一籌莫展。


據史料記載,蘇軍入阿期間,阿大大小小各種抵抗組織多達數百個。而且於1980年建立了“阿富汗聖戰者伊斯蘭聯盟”的統一戰線,整合了全國的武裝力量,實力大為增強。

1988年5月,蘇聯在內外交困中無奈從阿撤軍。次年2月15日,當駐阿蘇軍總司令羅莫夫最後一個跨過蘇阿界河時,長達9年多的阿富汗戰爭徹底結束了。

在阿富汗戰爭中,蘇軍死亡12210人,傷35478人,失蹤311人, 阿富汗戰爭成了蘇聯日夜不停的“流血的傷口”。


同樣,帶給阿富汗的戰爭災難也是慘痛無比。全國有130多萬人喪生,500多萬人流亡國外淪為難民,百姓流離失所,生活苦不堪言。

其實,並不是蘇聯打不過阿富汗,只是拖不起如此曠日持久的消耗戰,再者阿富汗土地貧瘠,資源匱乏,投入大量的戰爭資源,卻很難獲得相應的回報。

最後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蘇聯入侵阿富汗是對一個主權國家的武裝干涉,當然會受到全世界正義國家的一致反對和遣責。

而阿富汗呢,卻會贏得世界人民的同情和積極援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正義戰勝邪惡永遠是顛撲不滅的真理。


大美威海幸福銀灘


戰爭,能打敗一支軍隊,卻無法打敗一個民族。

除非,有絕對的軍事能力。

這裡所說的民族,是指民族共同體。

歷史上,戰爭的發起者大多會失敗。比如題上說的納粹德國,還有它的幫兇軍國日本,現均被釘在歷史的十字架上。

之所以說是“大多”,而不是全部,因為也有活生生的例子:那個把整個大陸的土著打敗的國家,因為強大到無敵,至今依然稱王稱霸。

二戰時期,納粹德國兵強馬壯,武器精良,所向披靡,使得希特勒信心爆棚向蘇聯出手。

蘇聯粉碎希特勒野心的大戰役有兩個,分別是莫斯科保衛戰和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莫斯科保衛戰: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撕毀兩國簽訂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以最強兵力突襲蘇聯。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蘇聯一路敗退,最後退守莫斯科。在攻取蘇聯大片領土後,德軍乘勝追擊,於1941年9月向莫斯科發起進攻。生死存亡之下,斯大林動員所有一切的力量頑強堅守,奮力抵抗。1942年初,蘇軍找到機會,對德軍進行了猛烈反擊,大意的德軍措手不及,最終栽了跟頭。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1942年中,德軍改變戰略,轉而攻取糧食要塞斯大林格勒,謀求一戰翻身。

誰知蘇軍拼死抵抗,未能佔到絲毫便宜。反而又給蘇軍抓住機會倒打一耙,損傷慘重。

蘇聯之所以在兩場大戰中打敗了強大的納粹德國,很大一個原因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求生的意志無比強烈,憤怒的火焰無比強烈,那種誓死捍衛尊嚴的信念,使他們最終戰勝了敵人。

強大的納粹德國輸在錯估了蘇聯人民的意志。

那是鋼鐵的意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至於為什麼後來蘇聯拿不下阿富汗,因為角色跟上文剛好相反。

還是那句話,阿富汗的軍隊弱小,但阿富汗的人民並不弱小。

且阿富汗地形複雜,不利於機械化作戰,鋼鐵軍隊排不上用場。

面對各種游擊戰,地道戰,蘇軍往往疲於應對。

此時的蘇軍雖然較二戰時不知強大了多少倍,但肯定不會用身體去堵槍口了。

戰爭開始,蘇軍就受到國內反對派和國際社會的譴責。

在國際社會的援助下,阿富汗硬生生把戰事拖長到十年。最後,得不到甜頭反而被臭罵的蘇軍只好撤離。

所以,不要小看了任何一個民族的力量。





巡天鑑


首先,蘇德戰爭與蘇阿戰爭的性質完全不同。蘇德戰爭是蘇聯被迫參戰的,由於德國的入侵,蘇聯的領土主權受到威脅,蘇聯進行的是對德國納粹的反侵略、反法西斯的正義戰爭,國家一致對外,國家活動的目標有且只有一個,那就是運用一切力量、調動一切資源,儘快的將德國法西斯打敗,收復故土。同時,由於法西斯德國的瘋狂侵略,導致自己四面受敵,不僅消耗了大量珍貴的資源,而且招致美英法等國的圍殲,並促使英美國家對蘇援助,因此蘇聯能夠在戰爭早期失利的危機情況下,反敗為勝!


而蘇聯與阿富汗的戰爭則不同,這是一場蘇聯為了與美國爭奪世界霸權而侵略他國的非正義戰爭,從戰爭性質上講,這是一場霸權式的侵略戰爭,是對一個主權國家赤裸裸的侵略,失道寡助的蘇聯,不僅受到國際輿論的反對,而且嚴重影響了蘇聯軍隊的士氣,畢竟長途跋涉的去侵略一個“鳥不拉屎”的阿富汗,對原本經濟發展不景氣的蘇聯而言,沒有任何好處,反而加重了自己的負擔,得不償失。


這就是蘇聯在兩場戰爭中結局完全不同的根本原因!



其次,兩場戰爭的戰場形勢不同。蘇德戰場多發為東歐平原,不僅後勤補給便利,而且非常適合蘇聯大規模機械化作戰,能夠最大化的發揮蘇聯強大的軍工優勢,利用源源不斷的坦克等機械化裝備對德國實施突擊,從而正面消滅德國有生力量;而蘇聯在阿富汗戰爭中,面對的是“來無影去無蹤”的阿富汗游擊隊,蘇軍無法發揮自己的優勢,尤其是運用強大的坦克洪流,去消滅阿軍游擊隊的有生力量。



第三,國力不同。二戰時期,蘇聯雖然完成了幾個工業計劃,但是國力依舊處於上升階段,蘇德戰爭爆發後,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質充分適用了戰爭的需要,雖然蘇聯在二戰中損失慘重,但付出慘重代價的蘇聯卻在戰爭中發展壯大了自己,以至於成為戰後唯一能夠與美國分庭抗禮的國家。


阿富汗戰爭則不同,這場發生在20世紀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經過戰後幾十年的發展,受制於高度集中但已經不適應蘇聯發展的政治經濟體質,加上與美國進行的爭奪世界霸權的影響,彼時的蘇聯國力早已不如從前,阿富汗戰爭前後的蘇聯外表看似強大,其實已到了萬病纏身、外強中乾的最後時刻。綜上,蘇聯難以取得阿富汗戰爭的勝利,最後不得不退出阿富汗。



而發動阿富汗戰爭,可以說蘇聯除了損耗了巨大的國力,使得本來在美蘇爭霸屬於弱勢的蘇聯更加雪上加霜,強大不可一世的蘇聯最終在與美國的爭鬥中敗下陣來,數年之後,東歐劇變,蘇聯解體,這是社會主義在世界範圍內的一次慘重失敗,對世界格局產生了深刻的變化。


獨舌視界


有網友問了這樣一個問題,說蘇聯在二戰中能夠擊敗強大的德國,為何後來打不垮弱小的阿富汗?說當時的蘇聯是不是偽強國?

蘇聯當然不是偽強國,畢竟在二戰結束之後,西面的 歐洲國家都在恐懼一件事,那就是如果蘇軍趁著納粹德國覆滅撲過來,那麼歐洲將陷入又一輪地獄。

所以歷史輿論江湖流傳著一個說法,說美國在日本投下原子彈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震懾蘇聯。

那麼阿富汗戰爭中蘇聯淪為笑談的終極原因是什麼呢?

其實我們看阿富汗戰爭的第一階段,當蘇軍撲到阿富汗之後,阿富汗的中心政權很快就被打得崩潰了,速度快到美英法都完全沒有反應過來。

但很快,阿富汗人開始組建游擊隊,這些游擊隊的構成人員有前政府軍人、各部落人員以及民間勇士等等。

在這一階段,蘇軍吃了大虧。

為什麼會吃大虧?主要是蘇軍決策階層的失誤,他們企圖利用在歐洲正規作戰經驗對付阿富汗的游擊隊。

蘇聯原本就是打游擊戰的爸爸,但在應對游擊戰中卻顯得非常孫子。

首先蘇軍的機械化部隊主力作戰坦克是T64,T64本身就不是為了攻擊人員目標和工事而設計的,當阿富汗游擊隊遭遇蘇軍部隊立馬就往山上跑,蘇軍立馬就傻眼了,因為T64的懸掛很脆弱,在山地中作戰故障率很高,後勤疲於應對,更別提參與作戰了。

再說蘇軍的步兵作戰方式,由於二戰的傳統打法是利用坦克突擊到處級位置步兵下車伴隨作戰,但問題是阿富汗是反遊擊作戰,根本沒有出擊位置,隨時隨地就開打,結果步兵被當成了游擊隊的槍靶子,而坦克炮因為視角調轉慢的原因無法支援步兵。

而阿富汗的游擊戰術是盯著蘇軍的補給隊,經常半路就把蘇軍的補給品給截,導致蘇軍後勤補給困難。

不過在第二階段,蘇軍調整了武器配置,不再大量調集坦克,而是給士兵們配置了大量的BMP步兵戰車,嚴禁步兵乘坐在車頂行軍,重型火炮也大幅減少,增加了中型口徑迫擊炮的配置,從而產生了蘇軍在阿富汗作戰最著名的反游擊戰作戰方式。

在諸多反游擊戰神器的加持之下,在第二階段前期蘇軍壓制著阿富汗游擊隊,從而這一時期獨立支撐不住的阿富汗游擊隊開始請援,所以外國援助開始進入阿富汗戰場。

這給予了阿富汗游擊隊提供了很大的幫助,比如我們熟知的 毒刺導彈,就成為了蘇軍航空隊的噩夢。

正是靠著外國援助,阿富汗游擊隊以極好的局面將戰事拖入了第三階段。

第三階段,阿富汗游擊隊躲到了巴基斯坦,通過不斷出擊從各方面騷擾蘇軍,於是蘇軍疲於奔命,很快就被打疲了,在防禦重點地區雙方誰也沒有再大的動作,直到蘇聯撤軍。

從場面上來說,雙方沒有議論勝敗,蘇軍沒有全滅游擊隊,而游擊隊也沒能正面趕走蘇軍,蘇軍是自己撤走的。

很多朋友可能認為,蘇軍在阿富汗損失這麼大,還不叫敗那叫什麼?

蘇聯損失大嗎?

說實話,在阿富汗的損失對於當時的 蘇聯而言完全不是問題,蘇聯當時還是世界數一數二的霸主,流這點血簡直就是皮外傷。

其實重點是,當時的蘇聯不只是在流這一處血,而是身上到處都在流血,蘇聯當時需要輸血的地方太多了,多到已經嚴重傷身體了。

當然,最關鍵的是蘇聯最終想通了,打下阿富汗能夠得到什麼?

阿富汗有錢嗎?

沒有!

阿富汗有資源嗎?

也沒有!

那蘇聯打下阿富汗來能得到什麼?

得到一個傳說中的黃金十字路中心點,但全是飛沙走石的環境,別說不利於蘇聯人生存,連阿富汗人都不利於生存,於是蘇聯一拍腦袋就撤軍了。

我們說看蘇聯為什麼在軍事上能夠擊敗德國,卻沒有能打垮阿富汗。

打垮德國很簡單啊!佔領柏林就算打垮德國,但阿富汗呢?佔領什麼地方算打垮阿富汗?難道要蘇軍把阿富汗土地全部犁一遍?

歡迎你在評論區發表不同的意見!


財源滾滾達三江


究其原因:

1、戰爭的性質決定的。二戰納粹德國入侵蘇聯,蘇聯人民是保家衛國是正義的,事關民族危亡,所以全體人民同心同德,奮起反抗。而蘇聯入侵阿富汗是一種侵略行為是非正義的,不得人心的,在國際上遭到了孤立,因而必然遭到失敗。所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惡劣的地理環境。蘇聯有廣袤的土地,寒冷的天氣和廣大的縱深,令德軍非常不適應,凍死、凍傷不少。且德軍後勤補給線過長,造成供給困難。阿富汗80%土地為山地,不適合蘇軍的大規模機械化部隊作戰,無法發揮自身優勢,相反阿富汗小股游擊隊利用熟悉的環境往往如魚得水。

3、沉重的經濟壓力。納粹德國同時對英、俄等國作戰,消耗了大量的人口和資源,國力已到極限。雖蘇聯在戰爭中損失慘重,但高度集權的政治經濟體制和豐富的自然資源,使國力回升很快。受到而冷戰影響的蘇聯,長期與美國開展軍備競賽,經濟本來就不景氣,入侵阿富汗後更加加重了國民負擔,造成老百姓生活水平下降,怨聲載道,最後只好撤軍,宣告失敗。


雷水農夫


蘇聯對德國的戰爭是站在道義的角度進行的,蘇聯有前所未有的工業產能和戰略空間,而且還有英美這樣強悍的盟友為其輸血,德國站在戰爭發動者的角度,不具備道義的前提,再加上多線作戰,人口和工業也不如蘇聯這個龐然大物,蘇聯可以全心全力的進攻德國。

從1979年的12月開始,蘇聯軍隊以優勢兵力突然入侵阿富汗,在這段時間裡,蘇聯軍隊損失慘重,大約一萬五千名蘇軍士兵命喪阿富汗,經濟損失達到了近450億盧布。

阿富汗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民族性格: 歷史上阿富汗地區是兵家必爭之地,很多強大的帝國和軍隊都曾試圖佔領此地,使阿富汗地區發生了一次又一次的戰爭,紛爭不斷的生活環境造就了阿富汗人彪悍無畏、勇於抗爭的性格特點,這也是典型的山地民族堅韌不拔的品質。

阿富汗難纏的游擊戰術:在蘇聯入侵阿富汗初期,進展十分迅速,很快就佔領了阿富汗的主要城市和公路,但是不久之後,他們就和當年入侵阿富汗的大英帝國一樣,對那些居住在山區和農村的游擊隊束手無策,並且因為屢次遭到襲擊而損失慘重,因為阿富汗國土百分之八十都是山區,大部分地區都交通不便,使蘇聯軍隊最引以為豪的機械化部隊根本發揮不出作用,而那些游擊隊們的大本營還都是在山區,導致蘇聯軍隊在圍剿山區的游擊隊時,在一些路況十分崎嶇的地區,只能靠單兵步行,或者武裝直升機來進行作戰。

其它反蘇國家的援助和外交干擾:那些反對蘇聯入侵阿富汗的國家給予了阿富汗游擊隊大量軍事援助,伊朗為了能讓阿富汗游擊隊在山區能夠快速機動,給他們提供了大量的摩托車和單兵武器,而美國的軍事援助則每天源源不斷的從巴基斯坦運往阿富汗,外交上一大批反蘇國家不斷給蘇聯施壓,讓蘇聯陷入了國際社會上前所未有的孤立。






大道貫心源


蘇聯能夠打下德國,實際上依賴於蘇聯進行了總體戰,進行了大規模的戰爭動員,沒有打贏阿富汗,不是說蘇軍的實力不夠強,而在不願意在阿富汗繼續消耗下去。

對於蘇聯來說阿富汗戰爭實際上是一場消耗戰,屢戰屢勝,又屢勝屢戰,人員傷亡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麼高,真正的主要問題還在於承受不起由此帶來的,高昂代價不是傷亡,而是在財政等方面的壓力,要知道在阿富汗的作戰意味著漫長的補給線,要維持駐軍需要維相當大的投入,這正是蘇聯是無法承受的,長時間消耗下去對蘇聯沒有好處。

最終它是長痛不如短痛,直接撤出你避免繼續消耗下去,不能說蘇聯真正的戰敗,像現在的美國從阿富汗撤軍也一樣,它不願意再繼續消耗下去,才會選擇撤退,一個投入與產出比的問題,不合算自己不打了。


麥田軍事觀察


蘇聯打德國時也不是順風順水的。巴巴羅薩計劃開始的時候,德軍一路狂飆,很快就包圍了列寧格勒,打到了莫斯科城下。而蘇聯軍隊也是節節敗退,潰不成軍。

當時的丘吉爾一看,這不行啊,蘇聯一倒下,希特勒回頭就得把大英帝國滅了。於是,主動向蘇聯伸出援手,是的,就是這個極度仇視布爾什維克的丘吉爾,主導了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並向蘇聯提供了援助,更重要的是,雖然當時美國並未參戰,但是在丘吉爾的大力遊說下,以人道救援的名義,向蘇聯提供了大量物資援助。而老天也給了蘇聯喘息的機會。嚴酷的冬天迫使德軍放緩了攻勢。這才有了日後擊敗第三帝國的基礎。

說這麼多是什麼意思呢?其實,蘇軍進攻阿富汗不只是面對阿富汗一個敵人。現在讓美國頭痛不已的塔利班就是美國人訓練出來的游擊隊。

一方面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對抗第三帝國時依靠了美英的援助才有反法西斯同盟的勝利。而蘇軍入侵阿富汗不僅受到聯合國制裁,還有美國對阿富汗的極力支持。

另一方面,對第三帝國作戰,是正規軍正面作戰,蘇聯有兵員,能源,物資,天氣等各方面的優勢。而對阿富汗作戰,是在興都庫什大山中對付游擊隊作戰,本身這也是蘇軍的弱項。連現代化的第一強國美國用了十八年都搞不定,蘇聯自然更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