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 一勺言|不能被收買的投票

一勺言|不能被收買的投票

有沒有發現,榜單其實是有魔力的。

就算你是一個資深地產人士,早已熟悉榜單的製作內幕與金錢交易。但是,當手機彈出榜單推送,你依然會忍不住點開。

在中國樓市,榜單已經蛻變成了一個有吸引力的生意:高頻,多維度,全方位,硬需求——本質上掙的是「人性弱點」生意——從老闆的弱點到職業經理人的弱點。

客觀來說,榜單又分兩種。

第一類是被高估的榜單。「品牌價值榜」,「客戶口碑榜」等等。

我曾研究過一份權威產品力榜單的評分細則,4級16項指標裡,有「專家打分」,「業內認可度評分」等指標,唯獨沒有業主的評價打分。

如果大眾點評上的火鍋排行榜,APP的產品經理參與打分,別家火鍋店老闆參與打分,唯獨吃過的客戶沒有評價的權利,你會不會覺得諷刺?

正是由於評判標準無限接近於玄學,所以這類榜單,成為很多開發商重點花錢攻克的目標——註定它們的含金量會被高估。

第二類是被低估的榜單。

「權益銷售額榜單」,「合約銷售額排行」,「銷售流量金額榜單」等榜單裡,最刺激腎上腺素的,一定是那個動輒百億千億的數字。

分析師,資本市場,從業者,吃瓜群眾,都在榜單數字裡,試圖找一個對自己最有利的角度。

我說這類榜單被低估,不是說它裡面的水分被低估,而是說,受我們解讀榜單姿勢的影響,一份榜單的價值,其實沒有被充分挖掘,喪失了核心信息量與價值。

注意,銷售額背後是人,一個一個無比真實的、使用房票、信心與真金白銀投票的購房者。

他們的購買動機是什麼?

他們來自於哪裡?

他們為何在眾多開發商裡選擇了你?

他們的購買偏好;

他們的需求裡有哪些痛點被滿足,未被滿足?

他們的決策週期有多長;

最終高意向客戶的流失率有多少?

······

今天,北京的開發商平均獲得一個上門用戶,平均要花掉3000元,獲得一個最終購買成交的客戶,全流程平均營銷推廣費用,少說也要10000元。

在這樣的背景下,研究存量用戶,深耕你的客戶數據,儘可能深度地認識他(她),從而創造出口碑推薦與粉絲轉化,不僅是一個專業的營銷動作,而且還是一個高度省錢的行為。最起碼,動作做全了,能夠降低你對渠道的依賴度。

但是,很可惜,這些人群,卻被聚攏成一個簡單的天文數字,封印在榜單上——同步也失去了價值。榜單被泛娛樂化了,最終淪為一場舌尖上的狂歡。

我舉個例子來論證一下。

2019年,1-12月,北京區域房企銷售金額放榜。前三名分別是中海、首開、泰禾,它們的銷售金額分別是260億、180億和168億。

泰禾北京能夠在如此艱難的2019年,殺入北京三強,而且成為北京樓市前九名中,唯一的民企,令人印象深刻。十強裡,另一個血統純正的民企是融創,排列第十。

事實上,在網籤口徑上,考慮轉籤因素,泰禾北京2019年網籤額已經突破200億元。

但是,我們不能僅僅只看到這個數字。如果你用上面的方法論來看,會別有一番天地。

首先,在風聲趨緊的2019年,有1476個購房者或家庭,用錢投票,選擇與泰禾站在一起,選擇相信這家公司。

這1476個購房者,難道平日裡不看新聞麼?難道不知道泰禾過去一年多遇到的財務挑戰麼?當然會看到的。但是,可貴就在於,看到了,依然有自己的判斷,選擇相信,而且是用真金白銀投了信任票。

其次,泰禾的銷售均價在北京十強裡,位列第一,高達66000元/平米,單價比融創高了8000元,比金茂高了12000元。

套均總價,1200萬元/套。這樣的價格水準,說明,泰禾撬動的顯然是一個高價值的用戶群體。他們的投票,顯然更理性,更有說服力。因為他們是最不可能被收買的一個群體。

第三,我們說,任何地產公司基於住宅開發的衍生級業務,都需要一個發育的載體。這個載體,不是PPT,也不應是媒體軟文,而是你的客戶。

這1476個高端客戶,一旦是你的,未來五六年,大概率還將繼續是你的。在未來五六年時間裡,一場「泰禾+」的民心試驗一觸即發。

如果你守不住這近1500個客戶,五六年後,你未來的產品銷售,就要高成本地再運行一個輪迴。倘若守住了,你得到未來。

泰禾的例子可能有點極端。但是,如果你用中海的數據:260億元與6000套新增用戶,來評價中海的2019,依然是成立的。

6000個新用戶,將在三年後每天24小時地與中海物業發生關聯,成為你的付費用戶;

超過60萬的管理面積,將一次性計入你未來的管理面積與資產負債表,成為你各項業務的試驗戰場。

泰禾與中海的例子,告訴我們,現在的排行榜產品亟待更新,大家看排行榜的姿勢也急需換一換。

數據就在那裡,排行榜就在那裡,你的三觀,決定了你究竟看到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