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運籌帷幄:謀聖張良

張良,字子房,潁川城父人,秦末漢初傑出的謀士、大臣,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張良廟的對聯是對他一生的概括:"富貴不淫,有儒者氣;淡泊明志,作平地神",可謂是寫盡了他的傳奇故事。蘇軾在《留侯論》中評價張良:"古之所謂豪傑之士,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運籌帷幄:謀聖張良

張良出生的時候,秦始皇已經統一六國,建立秦朝。張良原本是韓國的貴族,祖父張開地,連任戰國時韓國三朝的宰相,滅國之仇在張良心中揮之不去。為報亡國之恨,張良遣盡家僮,弟死不葬,變賣家產,四處尋求天下勇士刺殺秦始皇。 著名的博浪沙行刺就是張良所為,公元前218年,張良趁秦始皇東巡的時候,在他必經之路古陽武縣的博浪沙之處,揮動大錘砸向鑾駕,但並沒有擊中秦始皇。張良也因此聞名天下。

運籌帷幄:謀聖張良

壯志未酬的張良不得不隱姓埋名,逃到江蘇的下邳躲避了9年。在陳勝、吳廣起義之後,張良聚集了百餘人參加了反秦的農民戰爭,投奔了劉邦。

在此後劉邦擴張實力的一系列軍事行動中,張良出謀劃策,屢立奇功。燒棧道瞞項羽、修棧道渡陳倉、屢次麻痺項羽。 為劉邦的軍事行動遮掩;楚漢戰爭轉折關頭,明確提出拉攏英布、聯絡彭越、倚重韓信、共同抗楚的計謀;通過項伯緩解劉邦和項羽的矛盾,從容斡旋於"鴻門宴"……

關於張良有一個頗為玄幻的故事:拾履得書。

秦朝末年,張良在博浪沙謀殺秦始皇沒有成功,便逃到下邳隱居。一天,他在鎮東石橋上遇到位白髮蒼蒼、鬍鬚長長、手持柺杖、身穿褐色衣服的老人。老人的鞋子掉到了橋下,便叫張良去幫他撿起來。張良覺得很驚訝,心想:你算老幾呀?敢讓我幫你撿鞋子?張良甚至想拔出拳頭揍對方,但見他年老體衰,而自己卻年輕力壯,便剋制住自己的怒氣,到橋下幫他撿回了鞋子。

誰知這位老人不僅不道謝,反而大咧咧地伸出腳來說:"替我把鞋穿上!"張良心底大怒:嘿,這糟老頭子,我好心幫你把鞋撿回來了,你居然還得寸進尺,要讓我幫你把鞋穿上,真是過分!?

張良正想脫口大罵,但又轉念一想,反正鞋子都撿起來了,乾脆好人做到底。於是默不作聲地替老人穿上了鞋。張良的恭敬從命,贏得了這位老人孺子可"教"的首肯。又經過幾番考驗,這位老人終於將自己用畢生心血註釋而成的《太公兵法》送予張良。

張良得到這本奇書,日夜誦讀研究,使之後來成為滿腹韜略、智謀超群的漢代開國名臣。

運籌帷幄:謀聖張良

雖說不知這個故事的真假,但是張良確實憑藉自己的一身計謀,讓劉邦從一個小勢力發展成可以與西楚項羽抗衡的軍閥。公元前207年,劉邦採用張良的疑兵之計,攻克秦朝最重要的一道防線。進入了秦國首都咸陽。消滅了秦國,為韓國報了滅國之仇。奪取天下後,張良被封為留侯,成為名垂青史的不朽人物。留侯張良也成為後世智者的代名詞,和姜尚併名。

張良這個人,處事圓滑,明哲保身,明白劉邦性多猜忌,鳥盡弓藏之道理,素來不輕易牽涉進任何朝政爭端當中,也成了功成身退的典型代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