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剛需換房:著急買,可高於市場價10萬

分享一篇購房者從買房到賣房,再到換房的心路歷程。如果你要買房或者賣房,建議你認真看完。

注:買房故事來自家在論壇、給剛需的七句話來自朱羅紀

首套

慶幸15年買了房:剛需買房幾點看法

樓主表示,2015年150萬不到買了2房(老小區),還完了借的首付款,慶幸那時候買了房,現在房價確實很貴(這套房子現在轉手大概315左右,同小區三房380萬)。

當初買房,朋友建議:不管你能不能買起,不管你能不能買,只要有房就去看,這點非常重要。多看才能有對比,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其實買房就是怕猶豫,看好了就要下手,一猶豫就成不了。

樓主2014年底就看過電梯新房,4.2米開間、南北通、三陽臺,153萬,回家商議下最終沒有買成(當然也因為資金問題)。

到了買現在住的這套房房子時,“老婆也說回去商議下,我直接說,你只要告訴我是不是喜歡,她說喜歡,我說今天晚上就談”。

剛需換房:著急買,可高於市場價10萬

作為剛需一族,樓主建議:

1、剛需最好能帶點裝修,可以緩一緩再裝修,緩解壓力,現在裝修比較貴,不裝修住著體驗感降低很多。

2、樓梯房利用率高,其實生活起來並不影響,而且同面積房間大很多,住著很舒服,當然要好點樓層。

“70多平,客廳3.9米左右開間,主臥10幾個平方,雙陽臺,很多鄰居改成了三房,這種客廳相當於現在100平的新房的開間。”

3、上班決定選房位置。環境可以適應,但是上班時間成本是越少越好,所以剛需對位置選擇很重要。

“比如最近很火的光明新盤,即便我覺得升值空間也許會更大,但是並不想去那裡,因為我是剛需,需要解決眼前的生活,生活質量和升值空間來選擇的話,更想要的是生活質量。”


賣房

開啟賣房路:寧願便宜一萬兩萬也早點賣


出於居住空間的考慮(孩子、老人),樓主2019年年末便開始了買房賣房之路。

樓主表示,每個中介都去掛,掛出去後第二天就有人出價。

而且不得不說深圳剛需真的很多,平時看的人就挺多,週末就更多,有一半是為了孩子上學的,有一半是年輕的90後、00後。

賣房還算比較順利,一個多月就賣掉了(深圳的剛需盤需求真的很大),價格算是正常價,不高不低。

賣房期間調低過一次價格,當然,僅僅是調低掛價,心裡價位是沒變過。

樓主表示,也許可以調高心裡價格,但是帶來的就是時間成本,掛的久了確實能碰到多出個一萬兩萬的,但會帶來一個重要問題,就是碰到合適的房,手裡資金可能不到位的風險。

樓主看房期間碰到過一些掛半年,甚至一年之久的房源,現在深圳租房很貴,空個半年或是一年都有幾萬的成本,不如早賣掉。

拿他自己賣掉的房子來說,1個月賣掉拿到款和半年賣掉拿到款對比:租金3800*5+每個月理財7000*5=54000,就是說寧願便宜1萬2萬,也不要半年後多個1萬2萬再賣。


換房

鎖定6個小區:可高於市場價10萬

賣房順利,不過在置換二手房時並不容易,雖然有經驗,需求也很明確,地段和小區很快就鎖定好,但是問題來了,一旦鎖定幾個小區,發現一個小區三套合適的就不錯了,有的小區一套都沒有(所謂合適就是戶型、位置、樓層、朝向、是否誠心賣,僅僅這五點就能砍掉小區內大部分房源)。

從區域上講,樓主最喜歡福田,其次南山,再次龍華。福田人少,配套好,南山有些擁擠,好點社區價格太高。房子能提升很大的生活品質,但是壓力過大,就會降低生活品質,所以綜合考慮還是龍華。

銀泉花園是樓主最早來龍華看的第一個小區,帶電梯、總價低、使用率也高,但總體感覺生活氣氛不是很濃。

蘋果園,小區綠化好、有電梯、人車分流、物業不錯,有生活氣息,租住比高,總價便宜,適合小剛需,因為還是喜歡大點社區,所以也PASS了。

綜合考慮下來,鎖定了日出印象、金地梅隴鎮、風和日麗、錦繡江南、銀泉花園、壹城中心6個小區,樓主開始看房。

樓主最初看房計劃是羅列好自己的需求,然後多看,每看一套想清楚優缺點在哪裡,每看一個小區都記錄其位置,碰到好的戶型會記錄下來。

換房過程中,有一點對樓主來說很重要,就是價格。

現在很多人等著買筍盤,樓主表示,幾百萬的剛需盤,低5萬、10萬、20萬的很難碰,你會為了5萬去等麼?幾百萬的東西,多花5萬迅速解決,還是等上一年半載?

因為有過之前買首套房的經歷,所以此次換房,樓主決定一旦看好,可以高於市場價10萬,如果10萬能減少時間成本和可能選擇到心意的房子,這個回報率還是很高。

看房

小區大PK:首選到次次次之備選

看房過程中,風和日麗是樓主看的最多的小區,錦繡江南次之。

風和日麗

其中風和日麗總價最便宜,戶型很好,有90多平三房兩衛,80多平三房,105、107平三房四房,120多平四房。

在賣最多的戶型是88平的,不要求兩個衛生間的話真的很好,合適樓層的房源也比較多。

風和日麗有不少路邊的,這部分都不去看。不過小區一大優點是客廳都比較大,適合於住家,現在新房都沒有這種客廳了。但是有一個缺點,就是樓層不高,所以採光上會差。

另外風和日麗三期樓層稍好一些,也都是雙衛生間,戶型真是大愛,就是很少出來樓層合適的。

錦繡江南

相比之下,錦繡江南的戶型更加多,整體戶型和層高要比風和日麗好一些,小區內綠化、人車分流做的也要好很多。

錦繡江南和風和日麗倆個小區學位都相同,屬於行知小學和民治中學。

商業上,風和日麗離壹城中心近一些,隔一條馬路過道即是,如果是住家非常合適,即能享受壹城中心配套,又能享受低密度的生活空間,所以風和日麗做為鎖定的小區之一。

不過錦繡江南小區的人車分流、樓梯新度、物業管理部分要比風和日麗好很多,還有一個小公園,離壹城隔了一個風和日麗,走路600米也可以,總之各方面都不錯。

另外要注意錦繡江南內戶型特別多,還有一些電梯房,整個價格跨度就比較大,得精選。

當然價格上也比風和日麗高一些,樓梯房的話,一平米比風和日麗貴3000左右(如果算上貸款比例來說,首付多不了多少,但是對於剛需有的時候多10多萬首付都是很多了)。

所以錦繡江南做為第二個梯度,屬於要細選,碰到合適的也咬咬牙上。

日出印象

日出印象,總體上也是很喜歡的小區,也有高層和多層,戶型上沒有錦繡江南和風和日麗通透,不過小區物業相對要好一些。

看過的幾套,價格上要高出個幾十萬,不過知道小學是民順小學,一個是沒有行知小學好,另外積分要求高,很難上。

再加上也沒有碰到特別合適的,從出了雙11開始,價格也漲了不少,所以最後PAS掉了,屬於次次之備選。

金地梅隴鎮

金地梅隴鎮,外觀看起來有點不好看,像是公寓的感覺,不過內部環境還可以。

剛需換房:著急買,可高於市場價10萬

開始看100平的差不多510萬左右,雙11後,530萬到550萬了,也是民順小學學位,加上對比下過一條馬路就可以省差不多100萬的錦繡江南,覺得錦繡江南性價比高一些,做為次次次之的備選。

壹城中心

壹城中心,整個氛圍、綠化,比大族要好很多,總體使用率要高,商業和位置樓主覺得暫時是比大族那邊要好。

樓主表示以前買首套時就看過坂田不少房子,看好坂田位置,但是配套要比龍華差好多年了,主路太多了,這次換房也去看了下,感覺和幾年前沒啥變化,所以放棄了。

壹城中心,如果說年輕的一點的話,覺對會選,商業、小資、顏值都很高,就是考慮到家裡有老人、孩子,壹城的感覺就是走過去可以,如果想要孩子和老人有空間玩就不太合適了。戶型就更不用說了,小客廳就一點點,廳比較窄。

換房,遠比第一次買房壓力大

“這次換房,其實遠遠比第一次買房壓力大,心裡壓力很大。”

樓主表示,一個是對房的需求完全和首次置業不同,心裡壓力很大,特別是買賣過程中的時間如何把控。

先賣掉的話,買不到是很焦慮的,房源很多,但滿意確是很少的;先買的話,賣的時間就很難確定,涉及到自己買房的首付時間,當然降價就很容易賣掉,但是對於剛需來說,降價是很難接受的。

網友這麼建議


剛需換房:著急買,可高於市場價10萬

剛需換房:著急買,可高於市場價10萬

剛需換房:著急買,可高於市場價10萬

剛需換房:著急買,可高於市場價10萬

剛需換房:著急買,可高於市場價10萬

剛需換房:著急買,可高於市場價10萬

就目前而言,受疫情影響,樓主還沒有買到合適的房源,仍在看房路上。


附:給剛需的七句話


1、買房需求的分類。從多年對需求觀察的經驗,可以把買房需求分四類:純居住、偏居住兼投資、偏投資兼居住、純投資。市場上多數是中間兩者,兩端的反而並不佔優——“純投資”如果佔上風,那就意味著房地產市場的風險非常大。但真正的只是將買房視作像汽車、空調一樣的耐用消耗品的,也同樣不佔優。

大部分人的買房動機,多少都帶有一點“投資升值”的考慮——如果不是這樣,那麼,買房子是永遠都不需要考慮“時機”這個變量的,就像人們不需要等到降關稅才去買車。只不過有的買房行為,居住的考量多一些,比如買學區房,有的投資的考量多一些,比如買過渡性的小戶型。這是房地產的本質決定的,誰也擋不過。這裡面,第二、三類相對比較複雜,因為的確考慮的因素會多很多。

2、房地產的本質。說大部分人買房子都多少帶點投資的意圖,並非是說大家都想著去炒房子,而是說:這是房地產的本質決定的。房地產的本質,一是居住品用來改善家庭居住環境的,二是財富儲存的手段,天生帶有金融屬性。這是人類有私有制以來就形成的——比如“有土斯有財”、“有恆產者有恆心”,古語講的也是這麼個大道理。站在這個本質上,“房住不炒”的意思是,讓房子更多來滿足第一、二種需求,而不是第三、四種,因為“財富儲存”是房地產打孃胎裡帶出來的,誰也沒辦法打掉。明白了這一點,我們看很多市場現象,是能夠更加心平氣和一些的。

3、不奢求抄底。“地段”就是判斷一個區域是不是好區域,值不值這個價,望大里說就是,一個城市是不是一個好城市。“時機”就是判斷這個時間是不是抄底或者賣出的時間點。選對了“地段”又選對了“時機”的買房人,都是賺大發的——比如深圳歷史上的2009一季度、2012一季度、2015一季度等。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對購房時機的關注度反而更高一些。相對而言,判斷“地段好壞”的確定性要比判斷“時機好壞”的確定性高。經常有大咖教別人抄到大底,我也時常做預判。但捫心自問,你越是深入市場去調研,越是覺得深不可測,給一套房子估值那是最難的活兒,抄底這活兒誰都不敢說會。有的時候賭一賭,但絕不能把希望寄在、把精力耗在這上面。時機這東西,瞬息萬變、轉瞬即逝,撮其大要即可。就是說,大時代看大時機。

4、買房子最重要的事情是選城市。剛需不存在選城市的問題,在哪裡就買哪裡。誰買房都會想一個問題:房價會不會跌?我會不會被活捉?會。是價格就會漲也會跌,天底下沒有隻漲不跌的東西。中國房地產經歷了很多波動的——這些小白未必知曉,但切不要以為中國的房價就是一條直線右上角45度狂飆車。不是那樣的,比如像現在已經被捧上天的深圳,2008年的時候還有房子賣1塊錢(跌成了負資產)。比如你們看好的海南自由港,回顧那個島上的房地產歷史,可真是: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5、好城市房價不言頂。每個人買房子都想抄到底,剛需也一樣,某些剛需買家抄底的心態反而更甚。但事總有與願違的時候,如果你買了房子,下一時刻房價不但沒漲反而恰恰跌了,你怎麼辦?千萬不要跟我說,跌了沒關係我拿著,那一刻一定很煎熬的,不然就沒有那麼多人去“抗議黑心開發商、砸人家樓盤”了。

房價跌分為崩盤和調整不同的情況,調整經常有而崩盤不常見。如果是正常的調整,那都不需要太擔憂。即便是太不好命,碰到樓市明天發神經崩盤了,我也要很硬氣的回你一句:好城市的房價不言頂。如果城市是個好城市,房價大概率還會再創新高。你別不信,像日本那種幾十年爬不起來的情況,到現在是個孤例。紐約、硅谷、倫敦、香港、首爾、曼谷,經歷過1998東南亞金融風暴、2008全球次貸危機的城市,房價這幾年都在創新高。

6、想好內心的需求。這時候買不買房子?純投資或者純居住的建議,更好給,但是第二、三種的建議往往最難給,因為這類的買房人,內心需求複雜。相比於第一、四種,他們的資金量更加緊缺——尤其是偏居住兼投資者,就是傳說中的的那類“一分錢掰成兩半花”的。

想選一個在資金範圍內最佳的房子,住的也不錯,前景也不錯,配套也好,學位也好。什麼優點都具備的房子,價錢也勢必不便宜。價錢能滿意,往往都會有些缺陷。這個時候,就是他們最要認真考慮自身需求的時候。沒有完美的選擇,選擇都會有成本。這個光靠建議是沒有用的,要多去看房子對比,看房子的過程是拷問自己內心需求的過程,沒人能替代。

7、努力投資自己。經常會碰到這樣一類問題:感覺後市不妙,如果我現在把房子賣掉,等跌了再買回來怎麼樣。前提是如果你能準確知道什麼時候跌以及跌多少的話。都能像達里奧那樣判準到金融危機了。但除非是這種情況,其它的正常調整,完全沒必要窮折騰。歷史上看,反而那些持房不動的“剛需”,財富積累得最多。崩盤是門大學問,讓那些頂級學者去做吧。有那個時間去空擔憂,還不如多去埋頭學習怎麼提高自身判斷市場、保衛財富的能力。這世上的確有永遠不會虧的投資,就是投資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