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学雷锋日特刊:家园的守望者

——记玉湖林湾的志愿者

推开那扇窗,我看见了阳光。过去二十天,一个叫“玉湖林湾”的地方,被牵挂了千百遍,疫情面前,雄关难渡,是你们这群有“志”者主动请缨与妇联、街道扛起了守护小区的重任,逾越过寒风凛冽的冬天。

学雷锋日特刊:家园的守望者

爱从来不是单箭头

生于斯,长于斯,你是土生土长的灵武人,也是乔迁新居的玉湖林湾人,一方热土养育一方人,爱从来不是单箭头。还记得那一天救护车的响彻声,他们从不同栋的楼里面奔走出来,简单了解原委后,纷纷穿上了“巾帼志愿”的红马甲,从被守护者变成守护者,一瞬间挺身而出,一眨眼风雨同舟,识世故人情而不世俗,“邻居”变“战友”,迸发出平凡人的“燃”,维护着小区秩序,辟谣着纷乱的谣言,劝返着慌张的人群,为车辆转移畅通了渠道。他们中有农民,有务工者,有退役军人,也有小企业家,有60后、70后、80后、90后,讲话声如洪钟,心底一片赤城,若妇联是“娘家人”,他们就是“婆家人”,穿针引线,他们手里递过去、送上门的瓜果蔬菜、学生课本、奶粉尿不湿、快递外卖等数不胜数。心灵嘴巧,不断修炼“哲学终极三问”基本功,伸出去的测温枪稳又准,闲暇之余他们还会向妇联的干部学习“三图三表一卡”“三查三问一识别”“四包一”等防疫名词,善学善用,在岗的一天就要把坚守工作做扎实。在小区整体工作中他们是妇联战友的补位,也扮演了妇联女干部的“老大哥”,得知妇联人手少,他们用庄稼人的憨厚拍着胸脯说“妇联不撤,我们不撤”,用不够丰沛的语言安慰着被气哭的晓露,用火热的心为这个小区操持着稳稳地安宁。

学雷锋日特刊:家园的守望者

他们是:玉湖林湾小区住户自发志愿者,金帅、马自军、张银学、苏林、马保军、李广林、马克东、马彦军、……等等。还有退役不褪色的退役军人王安、王源、杨海龙等。

为人父母,则为子女计深远,身为灵州儿女,危难关头保护一域,成为小区联防联控的重要一环,爱从来不是单箭头。

黑色,尚好的颜色

二十多天的坚守日子里,他们黑了,确切地说他们脸黑了,成了时下“大有来头”的“口罩脸”,卡点风大树少,尽管有防疫帐篷,但志愿者们更愿意站在露天的户外,这才是工作的“一线”,阳光偏偏喜欢善良的人,催生了一张张黑色的面庞,在嘴边画出了轮廓相似的虚拟口罩,人民日报的一个版面两行文字刻画了这种现象“你摘下口罩的印记,蕴含着战“疫”胜利的密码”与医护、交警的辛苦和“口罩脸”深浅相比,玉湖林湾的志愿者做的工作更多的是邻里般的守望相助,从他们轨迹中很难寻找出感天动地澎湃心间的故事,但他们在的每一秒都像乡间的田野,看见便心底踏实,那些琐碎的不为人知的点点滴滴,伴着一捆捆韭菜、一板板鸡蛋、一次次“多点”走进了300多户人家,用暖心的行动告知邻里疫情没有那么可怕,你们身边还有“不获全胜,绝不收兵”的妇联、街道、社区干部及志愿者,隔离的是病毒,不是人间的关心,生活会回到正轨的。

学雷锋日特刊:家园的守望者

负责,才有烦心事

与黑色的脸庞相比,他们还有一颗焦灼的心,一天值守工作下来,怕耽误卡口工作不敢多喝水,当口苦婆心的劝导遭到了冷遇,甚至遭到了误解,志愿者中金帅着急地沙哑了喉咙,内心也产生过“波澜”,但这些普通人的光芒“为国安危者,必有忠诚之德”特别耀眼,真正的勇士不是没有眼泪的,是含着眼泪继续往前走。当把守护当做一种责任的时候,肩上的担子愈加繁重,问“你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不是机械性语言词汇的堆砌,无意别人隐私,无意管控别人,仅仅是排除一切病毒侵入小区的可能性,每核准一个人,需要测体温、问行程、查验车辆、分类别,面对重复性的工作,热心又耐心,耐心又细心,当成自家事。近期他们中也有复工复产的,但一有闲暇时间,无论是下班后还是深夜,帐篷外总能见到他们的身影,在这场战“疫”大考中,他们与不同地域的人们组成了风雨同舟、无悔逆行,众志成城、大道不孤的缩影,是守望也是希望。

学雷锋日特刊:家园的守望者

春林初盛、春风十里,风雨无阻、高歌行进,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有“志”者事竟成。

学雷锋日特刊:家园的守望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