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当我们孩子不行,是大人的错吗?

手机用户66846885771


我是一个从教19年的老师,也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一个10岁一个4岁,以我的当老师和教子经验可以明确的告诉你,孩子不行,家长有99%的原因,也就是家长要承担99%的过错,我认为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忽视了早教。三岁看大,7岁看老。孩子的很多能力,行为,习惯在7岁之前都已经定型了。错过了这个时段的培养,你的孩子就输在了起跑线。

第二:家长“无证上岗”。现在我们中国的很多家长大多数都是无证上岗。真正去研究和学习过怎样教子的家长,只有少数人。大多数人都是凭借着自己的想当然。其实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要多学习。

第三:家长没有把孩子放在平等的地位。中国的很多家长都是唯我独尊,认为我生你养你就可以让你怎么怎么样,没有把孩子看作一个平等的生命个体。在这种理念的支配下,家长会做出很多错误的教育行为。

第四:家长没有耐心。孩子遇到什么问题,直接采用粗暴的方式解决,打、骂、威胁等。

第五:家长不会以身作则。

其实,家长的错误还可以列举很多很多出来,希望天下所有的家长都能加强学习,做一个合格、称职的父母,不要再伤害孩子,不要再用错误的方法教孩子,生了孩子就要对孩子负责。


风哥爱教育vlog


有一天,当你发现你的孩子突然变得很调皮,总做一些让你发指的事。

请你不要着急去指责她,给她一点时间,让她冷静下来,也给你一点时间,让你也冷静下来,好好的沟通一下,先听听她这样做的原因,你会惊奇的发现,原来这一切并不只是她的错,也许你才是那个导火线。

昨天晚上睡前阅读,我跟丫头正在看一本育儿类的漫画书,书中一个小男孩,很调皮,妈妈让他不要做的事情,他却偏要做。妈妈大声的吼了那个男孩。我说“这个妈妈做的不对,她应该带着宝宝一起做对的事情,不应该大声吼”

谁知我家丫头突然说:“妈妈,对不起。我不应该做那两件错事……”叽里咕噜一顿后,我明白了她的意思。她是说,她昨天做了两年错事,一件是把水倒地上,一件是把水龙头打开!

被她这么一说,我就想起了下午发生的事情。

昨天下午三点是一慢老师直播,每次一慢老师直播我都很准时不错过,昨天也不例外,但是丫头平时都睡了,昨天就是不睡,很无奈,我在卧室看直播,她自己去玩了。我印象中她一直一直都在客厅没有离开过。

可是当直播结束后,我去了厨房,正好奶奶也到了厨房。宝奶奶跟我说,以后跟宝宝洗手时注意下,及时关掉水,太阳能里的水都被放空了。而我压根就不知道丫头去过水房。

我赶紧回家问丫头怎么回事,丫头说,她去洗手、刷牙,然后被水烫了,就跑回了家。

天啊,被烫了,这么大的事,她回家居然没跟我说,只顾着玩。

我是有多失职啊,何时我们之间居然不再无话不说。

当她说完后,我就试探的问了下,今天为什么做这样的错事?

她的回答再次震惊了我,她说“妈妈,你只看直播,不管我,所以我要做坏事。”

她做坏事的原因,原来是我只顾看直播,忽略了她,她那样做只是为了引起我的注意,令我发怒,去修理她。

我立马跟孩子道歉“对不起,宝宝,妈妈也是不对的,妈妈不应该只顾着看直播,不看你。妈妈以后不这样了,好不好?”

宝宝开心的笑着,把头埋进了我的怀里。

当孩子犯错时,不要急于批评,冷静下来,听听孩子的话,或许是我们的错。如果真的是我们哪里做的不对了,不要拉不下面子,谦虚一点,向孩子认个错,然后认真的改过。给孩子做个好榜样,也给自己一次反思的机会。



枣庄人身边事


谢谢你提出这个问题,让我们反思做家长的责任。

如果一个孩子没有教育好,我们家长有没有责任呢,那答案是肯定的,家长肯定是有责任的。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作用,更多的体现在行为习惯的养成,品质的培养,性格的形成,以及意志品质的形成等方面。也就是说家长在孩子做人这一方面早期的影响非常大,而在做人方面形成的一些好习惯和品质的精神状态,会影响孩子的上进心和进取心,他对孩子的一生都是相当重要的,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要考虑自己在哪方面做得好,就要改正,为了孩子就应该改变。

家长的学识,修养,眼界也会影响孩子的发展和进步。蔡笑晚,1941年生,浙江瑞安人,家庭教育专家。初中毕业后随父学医,并通过自学考入杭州大学数学系,后因政治原因被迫回乡从医。在“读书无用论”盛行的年代里,他以自己的远见,认为只有把孩子培养成人才,就会有真正的收获,就会对孩子的前途起好的作用,于是他苦心教育6个孩子,把5个孩子培养成了博士,一个孩子培养成了硕士。他们的孩子几乎都是世界知名大学的教授或国家有用之才。孩子多,不是想法去赚钱,而是想办法培养孩子,这种眼光和境界,不是一般人所具备的。

我们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感受,现在的教育已经不是孩子一个人在战斗,很多家长也参与其中帮助孩子,包括帮助孩子温习功课等等,如果人家的家长帮助孩子了,你不帮助孩子,那么你的孩子就有可能是在竞争当中竞争不过别人,因此说,孩子在家长那里得到多少的帮助,对于孩子的进步是起着很关键的作用的。

如果你对家庭教育感兴趣,你可以点击我的头像,打开我的专栏,获取更多有用的内容。其中《你也可以成为优等生》和视频专栏很值得家长和孩子学习。


焦老师讲教育


看到你这个问题,我想起了俞洪敏说的话:家庭是复印机,家长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如果复印件出了问题,那么我们一定要回溯到原件找问题。

古人云:子不教,父之过。足以说明父母对孩子的成长起到的重要性。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孩子就是你的一面镜子。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的启蒙教育,古往今来有多少事例证明了这一点:

爱迪生曾被老师看做是最笨的小孩,母亲把他接回家,鼓励,支持他做各种实验,最终成为世界发明家,爱迪生的成功与母亲恰当的应用期望教育是分不开的。

窦燕山有五个儿子,他以全部精力来培养教育,五个儿子逐个登科及第,这才有了“窦燕山,有一方,教五子,名俱扬”。

韩国首席妈妈全惠星,把六个子女全部培养成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的博士生,她的“功夫在学外”教育方法值得家长思考。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都有自己专属的属性,也就是各有所长。

家长不要因孩子某一方面的短缺就给予全盘否定,要发现孩子的长处,鼓励教育为主,在孩子的各个成长阶段不缺席教育,那么你的孩子一定是某一行业的人才!


让心归零微笑前行666


[微笑]是的。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宜从几下几方面教育。

1、克制任性

a、学会对其说“不”。

a)、勿对其进行打骂。

b)、通过行为告诉其:没道理的发脾气,是无任何作用的。

eg、其哭闹着提出不合理的需求。

a)、把其抱到卧室,不要对其打骂,一对一的放任其哭,勿说教及走开。

b)、等其哭累了,拿热水给其擦脸以给其一点爱。

c)、若要哭接着哭。

2、避免自私

a、让其心中有别人,树立其家庭整体意识。

eg1、“大人不动筷子之前你就不能先吃饭。”(饿这一个小时饿不坏其)

eg2、“剥橘子先给长辈,再自己吃”。

3、培养控制忍耐

a、告诉其,克制冲动是为了今后的长远。

b、一定要遵守承诺,让其知道用等待来获取更大的满足。

eg、“这次给的东西若你不吃,能保留三天,那三天以后我给你三份,但若你吃了,三天后就不会给了。”

4、经历挫折

a、小时要让其吃点体力苦以改掉自私毛病、提升忍耐力及意志力,进而提高抗挫性。

eg1、进行学校拉练,跟大队伍一起走。

eg2、带其学游泳。

a)、要趁其在六至八岁即开始学。

b)、家长离开。

c)、教练训练其在水里体味不断失败、不断进步的感觉。

d)、让其从小就记住这种感受:无论在何情况下,若觉得自己快死了,只要不自弃而用力折腾,肯定死不了(将来,其不管遇到何挫折,一定能坚持下来)。

5、防止压抑

a、创造其与家长交流的环节。

b、遵照“三比一原则”:三次中满足其一次(让其知道交流有用)。

eg、“以后有何事要跟我沟通,如果能说服我,当会考虑你的要求。”








希wangshan耀


简单问答大课题,只能说和大人有关,多大关系,至今还真没有明确答案。

首先必须肯定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影响的重要性,的确对有些孩子影响很大, 很重要。但同时我们也能看到一视同仁的父母,培养出截然相反的孩子。同样的教育和关怀,对不同性格的孩子起到的作用大不相同,甚至相反。家庭环境,父母教育方式 ,孩子性格,父母性格,各种原因交错,理不清。

第二就是孩子走出家门后社会对他的影响,人至今仍然认不清自己,为什么父母贴心贴肝比不上别人的一个包子。家门外的影响往往会在父母根本没知觉的情况下发生,突然之间,孩子好像就不像自己的孩子了。

第三类孩子只有他们自己能影响自己,那些屡教不改的顽劣少年,让父母死的心都有,十年前我亲眼看到妈妈在校园给儿子跪下,儿子一脸不屑甚至厌恶;父亲给孩子叫爹,儿子还真敢答应。现如今,这些当时觉得不可救药的学生,已经身为父母,他们并没有变坏,说起过去很不好意思,他们的改变,更对似乎在于社会阅历的影响。

学校每年都有这样的孩子,父母外出打工,没有爷爷奶奶,十几岁哥哥带着弟弟或妹妹看家,上学,做饭。我们以为的艰辛,他们已习以为常。

仔细看来,还有一个涉及本性的问题,让人无法面对,真有一些孩子,他的品质似乎是与生俱来的。





心若浮尘43


中国有句俗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成长轨迹,基本在上学前就已经规划好了。而七岁之前,基本都是在家庭中生活,所以,一个家庭的环境,决定了孩子的一生。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曾做过对近千名儿童从出生一直到成年的追踪研究,结果表明:5岁前为智力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如果把17岁的智力水平看作100%,那么孩子在4岁前就已经获得了50%的智力,其余的30%是在4~7岁间获得的,剩余的20%则在7~17岁间获得。因此,孩子从出生到7岁这一段时期,对家长来说,是必须要密切关注和把握的。

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是民间流传的一句古老的谚语,它概括了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即指从儿童三周岁时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长大后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从出生到三岁被称为婴儿期,是儿童生理发展、心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在这个阶段,父母的期望、行为和一些生活标准会被婴儿内化为自己的期望和规则系统。 三岁前是脑发育的关键时期,这时的儿童具有天才般的吸收能力,家长应该尽早开发孩子大脑潜能。还有更重要的是,家长在早教时一定要注意言传身教的作用,自己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而且父母和孩子之间是一种双向沟通的关系,父母要懂得尊重孩子的意见,多些耐心,更多去了解孩子。所以,身为家长,还是要把握好3岁黄金期,我们的孩子才会按照其本身的特点和潜能健康成长。


中学电教日志


个人有个人的福气,大人自己也不必过分内疚,我们小时候家长也没时间教育我们啊,整天在地里干活,记得最多的就是父母交给做人的道理,至于学习的事,父母也没那精力。

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小时候每天上学父母都说听老师话,好好学习,宁可自己吃点亏也不要跟人打架,不能拿别人东西等等。😄想想这些话语已经过去30多年了,还历历在目,句句在心。不知道有没有同款的吗?




终生难忘的岁月


孩子不行,怎么界定孩子不行?

成绩不好? 还是哪方面不行? 我们有些父母习惯于给孩子扣个帽子。这就等于给孩子一个放弃认怂的借口。父母都认为孩子不行,很少有孩子能逃出这种来自亲人的咒语的。

我们7岁女儿回家要跳绳。她一个也不能跳出来。我们教她方法,几番尝试后,收获似乎不大。每次跳到第五个就自己蹲地上了。我们鼓励她继续努力,不要自我设限。我们给她示范,给她各种建议,并鼓励她多尝试。第二天,她从学校回来后特兴奋,各种跳绳甚至花样跳绳都会跳了。这得益于家中的练习和父母的鼓励,这使得她感觉优于其他孩子,动力激发出来了。若她在家中的第一次练习,我们给她打击,说她不行,估计就没后面在学校的兴奋表现了。

即使孩子文化课不行,体育音乐社交打游戏总有行的吧? 只要有一样行,就不能说孩子不行,其他所谓不行的是没找对方法。父母不能轻易否定孩子不行。因为古话说勤能补拙。现代教育学更倡议坚毅的品格,挑战自我短板更需要这种品质。

所以,轻易说孩子不行的家长,是家长先自我放弃了,是需要自我反思的。家长若不能给孩子更多支持,最明智的做法是闭嘴。若想给孩子力量,就永远不要说孩子不行,但可对孩子认怂,激励他们超越父母,走出去,走更远。


BillSun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关键,中国有句古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反映了孩子幼年教育的重要性。在三岁之前,父母对孩子最大的教育,在于父母对孩子积极的语言教育,越注重孩子语言教育的家庭,孩子接受词汇量的数量和质量就越高,对其日后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行为能力、自我情感控制能力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孩子早期的语言环境,即父母提供的语言环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先天潜能的发挥。

孩子不行,大人的教育方式肯定是有问题的,我认为孩子幼年成长的关键是家长有什么样的语言。语言是一种艺术,父母对孩子说的词汇量和对孩子说话的感情方式,最终都会影响到孩子数学、空间推理和读写能力的发展,以及孩子约束自身行为和应对各种压力的能力,对孩子的意志力和道德品质也会有所影响。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用积极正面的语言和正面的情绪与孩子互动,共情关注、充分交流、轮流谈话、关掉手机和电视,多跟孩子对话、阅读、唱歌、讲故事,特别要重视孩子三岁前的教育引导。所以为了孩子美好的人生,请让我们努力成为更好的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