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河口区:备案书送上门“金桥梁”党支部力保油田企业复工复产


河口区:备案书送上门“金桥梁”党支部力保油田企业复工复产

“有了这个备案书,我们公司的出行人员就可以正常复工了,太感谢你们了!”3月3日下午4点,河口采油厂地质研究所收到了河口区油地融合发展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赵辉送上门的《复工复产备案书》,地质所负责人感激的说道。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了严防疫情输入、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阶段,河口区油田企业外地人员占比多,如何保障这些外地人员有序返岗、安全复工,成为油田企业遇到的一个难题。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河口区油地融合发展服务中心党支部积极主动与区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沟通协商、超前沟通,对户籍不在本地、已在本地落实工作和住处的人员,且无各类涉疫情况和症状的油田企业员工,统一为其办理《复工复产备案书》,保障油田企业尽快恢复正常生产。截至目前,已为30余家单位、1272人、128辆车办理《备案书》。

河口区:备案书送上门“金桥梁”党支部力保油田企业复工复产

协调保障,力促油田企业复工复产。中心作为油地协调沟通的桥梁纽带,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成立油田企业返岗复工专班,建立油地重点防控人员信息交流共享机制,确保油地双方信息及时互通,积极协调推进油田企业复工复产工作。超前联络沟通辖区内有关单位,制定了油田企业拟返岗人员台账,摸清人员底数和基本情况,为返岗复产打下了基础。对于油田复工必经路段可能出现的矛盾纠纷,超前与镇街村居协调沟通,宣传政策,做好油田企业相关车辆和工作人员进出服务工作。对于复工后油田作业出现的工农纠纷,与油田企业共同研究解决方案,及时取得镇、村和油地当事人共同认可,超前化解矛盾,妥善解决民生问题,确保未出现因矛盾纠纷处理不及时人员聚集和当事人多次多地往返疫情防控区域反映诉求问题,在全区形成了油地携手,全面防御,共同战“疫”的疫情防控工作格局。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河口区油地融合发展服务中心切实发挥“金桥梁”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带头,全员参与,主动担当,履职尽责,积极助力疫情防控阻击战。

河口区:备案书送上门“金桥梁”党支部力保油田企业复工复产

落实责任,织细织密内部防护网。中心及时成立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制定疫情防控措施、应急预案等,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中层以上党员干部提前结束休假,主动返回岗位,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及时准确掌握干部职工情况,严格落实“两测温、两报告”制度,在办公楼设置检查岗,实行24小时值守,对进入单位的干部职工及来访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及信息登记。针对市外返岗人员,采取居家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不少于14天等措施,并及时报备登记。做好环境卫生和清洁消毒。多方协调,采购红外测温仪、医用酒精、84消毒液、抑菌洗手液、消毒喷雾器等防疫物资,安排专人负责公共场所环境卫生和清洁消毒工作,每日对办公室、电梯间、会议室、卫生间、垃圾存放处等部位进行全方位消毒。设置防疫口罩回收点,销毁、杀毒后集中投入废弃口罩回收垃圾桶。全面推广使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以召开视频会议的形式传达疫情防控有关精神,做到疫情防控工作线上及时布置,线下迅速落实。利用微信公众号、短信、微信群、电子屏、横幅等方式及时推送防疫信息,形成全中心职工积极参与疫情防控浓厚舆论氛围,截至目前,在各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共发布疫情防控宣传信息25篇。党员干部带头捐款,全体职工积极踊跃奉献爱心,总计为疫情防控捐款11000元。

河口区:备案书送上门“金桥梁”党支部力保油田企业复工复产

河口区:备案书送上门“金桥梁”党支部力保油田企业复工复产

主动担当,筑牢外部疫情防控墙。疫情发生后,本来单位没有接到上路执勤的任务,中心党支部主动请缨,要求到疫情防控一线,守护河口最前沿阵地。30名党员积极响应,科级干部带班,党员轮班,成立了“疫情防控五一检测点行动支部,”于振军同志任行动支部书记,全天候24小时负责东营市河口区义和镇五一检测点防控值守,对过往的车辆人员进行登记排查、测量体温,消毒防护等,对不符合防控要求的车辆和人员实行劝返,阻断疫情通过交通工具和外来人员进行蔓延,坚守好进出河口的门户。“为了保障一线同志们的安全,中心积极筹措防护物资,共筹集到500个医用口罩、300瓶84消毒液、 100桶酒精、10个红外体温计送到检测点,由专人负责伙食、物资等供应,做好他们的后勤保障。”河口区油地融合发展服务中心党组书记、主任薛传刚介绍道。党员们历经20余天轮流值守,不惧严寒风雪,不畏疫情传播,用他们的坚守为我们的生命安全筑起一道“防疫墙”,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

河口区:备案书送上门“金桥梁”党支部力保油田企业复工复产

情系群众,为民服务解决所忧所盼。受疫情影响,河口区的农渔业产品不能外运销售,导致滞销,成了群众最大的忧心事,义和镇菜农大棚蔬菜滞销,新户镇养殖企业面临鲜活对虾销售难题。了解到这一情况,中心党支部主动与菜农和养殖企业对接,积极研究对策,党员分头包干,在党支部开展爱心助农团购活动的同时,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多方联系协调油地企业,短短几天内就帮助菜农和养殖企业争取到了多家订单,截至目前累计销售对虾2万余斤,蔬菜2万余斤,还有多家长期供货订单,大大缓解了群众销售压力。“关键时刻,多亏了油地融合发展服务中心和我们一起想办法,才能度过眼前的难关!”宝一村村民薄其枝一边收割着芹菜一边对说。“虽不能一下把这些虾全部销完,但有他们出面帮忙,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们的压力,真的很感谢。”新户镇华春公司经理解秀春道。

在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坚持扶贫工作不间断,将精准扶贫落到实处,疫情发生后,得知贫困户出行不便,帮扶干部自费购置了鸡蛋、香菇、西红柿等生活物资,交到了贫困户手中。每周通过电话询问贫困户的日常生活、身体状况等情况,积极宣传防疫知识,叮嘱他们多通风、勤洗手,不串门、不聚集,引导他们坚定信念、科学防控疫情,叮嘱贫困户如果遇到身体不适或生活上的困难,及时向帮扶责任人反映,确保第一时间得到妥善处理。“疫情面前,咱们要和群众共克时艰,当好群众的坚强后盾。”河口区油地融合发展服务中心党组成员、主任薛传刚说道。

河口区:备案书送上门“金桥梁”党支部力保油田企业复工复产

下沉社区,“双报到”筑起“红色屏障”。“您好,请出示您的通信证,稍等,请配合测一下体温”……3月2日,在河口街道办事处德胜街社区供销佳苑小区门口,河口区油地融合发展服务中心党员于燕正在“上岗执勤”。疫情发生后,党支部通过“双报到”的方式,组织党支部和党员到所在社区报到,下沉社区,参与到基层疫情阻击战中去,积极支持河口街道德盛街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德盛街社区因工作人员数量少,各住宅小区执勤力量不足。中心30名党员志愿参与供销佳苑等小区的门岗执勤,同社区工作人员一道担负起落实外来车辆、人员管控登记、排查小区返乡居民等工作。党员到位后,在各小区门岗分班轮值,充实了基层防疫力量,也减轻了社区防控负担。社区作为疫情最后一道防线,工作人员每天都要开展人员排查、体温检测、消毒等疫情防控工作,疫情防控任务重和面临战“疫”物资紧缺、不足等情况。河口区油地融合发展服务中心党支部迅速行动,联系多家供货商,经过多方协调,购买了口罩、酒精、消毒液、体温枪等价值3000余元的战“疫”物资送到了德盛街社区,及时有力的支援了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

“我是党员我带头去执勤、”“孩子都上班了,不用照顾,一线让我去”,“疫情不退我不退”,声声承诺犹在耳,党员已冲锋在前。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阻击战中,河口区油地融合发展服务中心党支部充分发挥“金桥梁”服务品牌作用,主动担当“战疫”,用行动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筑起了一道红色的“防护屏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