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為什麼我不喜歡買基金


為什麼我不喜歡買基金


說到基金,很多人既愛又恨。牛市來的時候,讓你瘋狂到極致,熊市來的時候讓你悲傷想跳樓。說到基金,我曾經也是一個玩家,但是很多年前,就不再喜歡買基金了。為什麼呢?主要原因有幾點。

第一,基金的投資理念與我不相符。國內基金玩的都是趨勢投機和短線投機,所有打著價值投資的,都是幌子。基金換股速度,比皇帝換宮妾的速度還要頻繁。追漲殺跌,自以為能找到超額收益,誰知道大家都在幹著互相掏別人腰包的遊戲。我作為一個長期持股的價值投資者,對於這些超短線高頻操作,嗤之以鼻,所以,這是我不喜歡買基金的主要原因。

第二,大部分基金,長期以來不分紅,甚至從來不分紅。作為長期投資者,必須要有持續穩定的現金流收入,分紅就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買入價值股長期持有,每年都會有豐厚的分紅,股息率可以在3%以上,無論股票漲跌,這個3%以上的分紅是鐵板釘釘裝袋子的。要是買了基金呢?牛市的時候,可能會有點分紅,估計也不會多;熊市的時候更不用說了。有人說,需要錢可以贖回一些基金。但是,問題是,要是基金淨值下跌了,怎麼辦?所以,大部分基金不分紅,不願意分紅,熊市無能力分紅,是基金持有者的最大的痛。很多基金不分紅,都自詡自己是巴菲特,然並卵,他們畢竟沒有巴菲特長期持股的耐力和選股的能力。

第三,基金公司是以基金公司利益最大化的,而不是以基金持有者利益最大化的。很多基金公司為了公司利益最大化,刻意打造一些名牌基金和基金經理,製造賺錢效應,讓後續新發行的基金為這個名牌旗幟保駕護航,或者說買單。所以,一個基金公司,大部分基金產品都是綠葉,是為紅花無私奉獻的。所以,基金投資者大多數機會都只能買到綠葉。

第四,基金投資者的不成熟,導致了基金投資的不成熟。買入基金的投資者,大多數都是持短線的,如果能持有2年,都是非常罕見的。投資者在基金淨值大漲的時候,贖回意願很強烈,導致基金規模會迅速縮小,為了維持基金正常運作,基金公司通常會新發行類似的產品,讓新基金為老基金接盤。如此,基金經理很多都為了應對這些大的贖回頻繁操作。

第五,基金經理業績考核制度,導致很多基金經理只看重短期業績。為了追求短期業績,很多基金經理只有不斷地頻繁操作,跟熱點,炒概念,導致高頻交易。運氣好的,能炒到一手好股,運氣不好的,買到一堆爛股。

第六,老鼠倉屢禁不止。老鼠倉屢禁不止,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很多基金經理,追求的是個人利益,而不是持有人的利益。無論這些基金經理有沒有老鼠倉,但是從老鼠倉事件可以看出,基金經理們追求的是自己的年終獎有多少,而不是持有人利益有多少。為了拼年終獎,很多基金經理不惜拿持有人的錢去砸對方基金的重倉股。淨值損失的是基金持有人的,而年終排位的榮譽獎金則是基金經理的。

第七,基金經理更換頻繁。很多基金的基金經理,換得很快,長則3-5年,短則一年半載。有時候好不容易買到一個好基金,過了一段時間,基金經理換人了,基金業績也無法保證了。

第八,基金髮行追熱點,毫無前瞻性。目前市場上大部分基金的發行都是追逐熱點。例如,前兩年價值股漲得好,拼命發行價值型基金;最近科技概念熱炒,又拼命發行科技類基金。這些跟隨熱點發行的基金,如果早期發行,能在底部建倉;如果後續發行的化,極有可能成為高位接盤俠。

基於以上原因,我已經很多年不喜歡買基金了。現在基本除了招商銀行託管且客戶經理強力推薦的基金,會偶爾買一些外,其它基金我是不再碰的。即使如此,買入也是短期持有(2年內)。

所以,相比長期持有基金,我更願意長期持有核心藍籌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