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唐玄宗为什么要在安史之乱后让出皇位?

手机用户76167782075


唐玄宗为什么要在安史之乱后让出皇位?



当时的唐玄宗因为荒废朝政已经渐渐失去民心,当安禄山等人带着大军压来时,唐玄宗很害怕,连忙带着自己的爱妃杨玉环和几千精兵跑了。作为一个皇帝,却如此胆怯,居然会有临阵脱逃的表现。堂堂一个国家的君王,为了活命,抛下自己的国家和百姓,独自逃跑,这样的人是没有资格再继续留在皇位上的。想必唐玄宗也深知这点,知道自己若是坚持要当皇上,可能支持的人也少。



而且在马嵬坡那里,他还失去了自己最宠爱的妃子杨玉环,且还是他亲自赐她白绫的。对于杨玉环,唐玄宗应该是非常喜欢的,可他却没有能力保护好她,这件事情让他感到心力交瘁。再加之他当时已是高龄,当皇上的话每日要处理很多事情,他哪里会有那么多的精力和余力呢?况且在他逃亡的路上,他的儿子已经成功登上皇位了,且获得了天下众将士的支持。大局已定,他再执意不让出皇位的话,岂不是会让天下人耻笑?



而且他做皇帝这个位置也已经做了多年,享受过很多的荣华富贵,便把很多事情都看得很淡。晚年的他对天下那个至尊的位置,其实没有什么太大兴趣。毕竟人家前半生是个人人称赞的好君王,后半生却成了老百姓眼中的昏君。对于他来说好的和坏的那些评论都是人生中的风景,没什么可在意的。


江上孤舟


唐玄宗李隆基的一生可以分为两段,他在位前期大唐国富民强,国力大到鼎盛,后期由于唐玄宗认为大唐已经很强盛了因此李隆基开始贪图享乐,导致了唐朝的政治逐步腐败,并且导致安史之乱的爆发。

由于安禄山和史思明掌控了唐军的大量精锐部队,可以说兵马强壮可以说他们刚开始势如破竹,很多城池都沦陷了,并很快攻克了潼关,长安很快也沦陷了。

可以说唐玄宗从其前期执政时的一代明主变成了一个亡国之君逃离了京城并逃跑到四川,这个时候唐玄宗经历了马嵬坡之变,杨贵妃的去世,他到四川虽然想继续当皇帝,但他已经没有了胆量并失去了民心,以及军队的支持,可以说这个时候他想继续当皇帝很难。

这个时候太子李亨逃到灵武,自立为帝,并整合了各方势力后开始讨伐安史叛军,并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可以说他的登基没有得到唐玄宗的许可,因此,那个时候很多人都认为是篡位,但是,那个时候大唐天下必须要人站出来,唐玄宗李隆基已经没有可能了,因此,李亨站了出来,继承皇位,也很快获得了各方势力的许可。

很快,李亨到了灵武后整合了兵马,并且有了比较庞大的力量,又有不少知名将领,他的势力已经超过了远在四川的唐玄宗,并且,不少大臣站在了李亨一旁,很快,李隆基的权利给架空了,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只有李亨尽快整合势力,而不是派出使者到四川请示父皇这个时间肯定耗费很大,因此,李亨单方面称帝,并宣布唐太宗为太上皇,这样才可以稳定局面。

虽然,唐玄宗李隆基不想让出皇位,但是,李亨单方面登基后势力上已经超过自己,并且获得了大臣的支持,李隆基百般不愿意,也只能让出皇位,因为,他知道现在自己是征求不了大唐江山,只能靠自己儿子。

唐玄宗从皇帝变成了太上皇,虽然他可能百般不爽,但是局势他已经掌控不了,虽然,李亨因为局势危机的原因继承了皇位,可以说众望所归,一方面我知道他和父亲关系并不好,可以说如果不是安史之乱原因他不可能这样快继承皇位,只能说局势造就了这次政变,他光明正大的将了父亲唐玄宗一军。


莫地方


从马嵬坡兵变开始,唐玄宗已经被架空,支撑局面的是他亲封的兵马大元帅李亨,即后来在灵武称帝的唐肃宗。

唐玄宗是在四川得到儿子称帝并尊奉自己为太上皇的消息后,才发文书表示认可的。因此,从来没有让位一说。

要说唐朝,的确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朝代,父子母子兄弟之间皇帝轮流坐,太上皇最多,二进宫的皇帝最多,怕老婆的皇帝最多。

1.太上皇。

很不幸,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因玄武门之变开了当太上皇的头,结果他的子孙争相效仿。首先是李旦被儿子李隆基拱成太上皇,接着李亨把李隆基遥奉为太上皇。不急,后面还有补充。

2.二进宫的皇帝。

历史上二进宫的皇帝并不多,唐朝一下子出来李显和李旦两兄弟,他们都是武则天所生,可谓难兄难弟。虽然都两次上岗,但真正掌权没几天,显哥哥被老婆毒杀,旦弟弟被儿子打了土豪。

这还没完,唐昭宗李晔也是牛人,不但当过太上皇,还有两次登基的履历。这业绩,史上总共4位,一个晋惠帝司马衷 ,一个明英宗朱祁镇,还有就是李旦和李晔。这四位履历虽好,日子真是难过,没什么好羡慕的。

3.怕老婆的皇帝。

男人怕老婆,在现在是美德,但在古代就是悲剧,尤其是当皇帝的人,只要怕老婆,就基本定型为昏君或亡国之君了。这一点,在唐朝得到很好的证明。

第一证,李治与武则天。

李治本来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大唐也就在他执政期间版图最大,是名副其实的大唐。

可是,自从让武则天当了天后,李治就沦落为昏君,如果不是显哥哥和旦弟弟替他守了几天店铺,李治就是亡国之君。

第二证,李显与韦后。

由于李显与韦后共过患难,所以李显对老婆比较放任,说啥就是啥。没想到,韦后会越来越飞扬跋扈,直到给李显戴上绿帽子。

仅仅是戴绿帽子也就算了,韦后跟老武家的人一商量,还是让李显当武大郎吧,于是毒死了李显。

第三证,李隆基与杨玉环。

李隆基是靠政变上台的,本来很强势,本来也不怕老婆,还曾两次把杨玉环赶回娘家。

事情就坏在把人接回来了,杨玉环通过这两次经历终于明白了,这老头根本离不开她呢,于是更加胡搅蛮缠,而杨家的人更是鸡犬升天,祸乱朝纲破坏经济,直到搞出了安史之乱。




有文化气息的历史号,有军事气质的文化号,欢迎关注头条号军缘鑫播客。

军缘鑫播客


\t安史之乱是李唐王朝的分水岭,也是唐玄宗人生的分水岭。为什么他在安史之乱后要让出皇位呢?其实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

\t众将士将安史之乱的错,归罪于无辜的杨贵妃。

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安禄山的大军长驱直入,直奔长安和洛阳而来。唐玄宗无奈之下,只能带着护卫军还有朝廷一干人等逃跑。可是逃跑到了半路上,那些士兵们都不愿意再跑了,因为他们的家人都留在长安遭到安禄山的伤害,所以士兵们都没有什么心情跟着唐玄宗走。

但是唐玄宗是皇帝,需要有人保护,大家看着唐玄宗能够拖家带口,毫发无损地逃出来,可是自己的家人却陷落在了长安,他们心里很不爽。

\t丙申,至马嵬驿,将士饥疲,皆愤怒。陈玄礼以祸由杨国忠,欲诛之,因东宫宦者李辅国以告太子,太子未决。会吐蕃使者二十馀人遮国忠马,诉以无食,国忠未及对,军士呼曰:“国忠与胡虏谋反!”或射之,中鞍。国忠走至西门内,军士追杀之,屠割支体,以枪揭其首于驿门外,并杀其子户部侍郎暄及韩国、秦国夫人。---《资治通鉴》

因为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就是唐玄宗本人,可是他的结局却是最好的。为什么大家需要拿家人的性命为唐玄宗犯下错误付出代价呢?所以士兵们差点就激起了哗变,认为唐玄宗身边的杨贵妃是妖女,她哥哥杨国忠更是奸臣,要不是他们俩,安史之乱是不会爆发的。其实他们是不敢责备唐玄宗,只能找这两个替死鬼。结果宰相杨国忠被士兵们强行杀掉,杨贵妃也被唐玄宗赐死。

\t事情并没有这么容易结束,因为唐玄宗的儿子李亨的目的尚未达到。

李亨是唐玄宗的太子,唐玄宗之前也是立过太子的,但是被他本人给杀掉了。所以李亨作为太子,其实是战战兢兢的。摊上一个会杀儿子的老爸,做事不小心也难以活下来。这个时候的李亨其实是这次兵变的幕后主使者,他最理想的状态是,这次的哗变直接导致唐玄宗被士兵杀害,那么他便可以顺理成章地以太子之位登基为帝,再号召众人起兵平叛。

可是事情的发展似乎出乎了李亨的预料,这帮士兵还不敢直接对唐玄宗本人发难,他们只是拿杨国忠和杨贵妃来撒气了。李亨这个时候也比较郁闷,如果唐玄宗在位一天,那他就不可能掌权。如果没有权力,那么他想要指挥国家的军队,想要一呼百应,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他必须要采取强制措施才行,当然这个时候是不能弑君的,否则他会完全丧失民心。

唐玄宗也不是傻瓜,他看得出自己的儿子急匆匆想要登基。但是他不想放权,因为现在他执意要入蜀避祸,再在成都指挥天下兵马平叛。所以李亨的背叛让唐玄宗十分恼怒,但是他手里又没有足够的权力,两人在马嵬坡分道扬镳。



\t李亨北上灵武继位,强行奉唐玄宗为太上皇。

李亨不可能在唐玄宗大营杀掉唐玄宗,所以他只能选择分兵离开。其实这是一次非常勇敢的行为,因为当时天下大乱,到处都是安安史之乱的贼兵,李亨想要安全到达灵武的朔方大营本身就是一件困难重重的事情,随时都会遭到贼兵的袭击。不过幸运的是,他还是安全抵达了朔方军大营。

\t到了灵武以后,在诸将的拥护之下,李亨登基为帝,便是后来的唐肃宗。所以李亨登基是没有经过唐玄宗允许的,而且当时唐玄宗还活得好好的,甚至还能再活6年时间。可是李亨直接让使者进入成都,向唐玄宗报告了这件事,并且尊奉唐玄宗为太上皇。

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唐玄宗本人也无可奈何。毕竟今时不同往日,唐玄宗现在压根就没有权力阻止这件事。因为李亨登基是大势所趋,天下想要太平,绝不是靠一个躲在成都避难的皇帝就能做到的。

\t李亨登基后,平定安史之乱,唐玄宗只能接受太上皇的事实。

唐肃宗李亨还是比较给力的,因为他联合了回纥大军加上朔方军一共二十万兵力,开始收复中原。战争的过程还是比较顺利的,因为安禄山内部的内讧,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杀掉了自己的老爸,自立为王。结果没多久就被唐肃宗给击败了,那些时候都是什么人啊。

\t唐玄宗不傻啊,虽然他已经是70多岁的老人了,却还是痴迷于权力。他不仅时常给唐肃宗下诏书,而且还给唐肃宗派遣宰相等官员。唐玄宗希望通过这种方式,逐渐收回属于自己的权力。

唐肃宗也不是呆子,他名义上确实任用了唐玄宗派来的人,因为当时是战乱,不能内讧。等到他收复了长安以后,这帮人就都被唐肃宗给废掉了。而且唐玄宗也被唐肃宗接回了长安软禁了起来,从此唐玄宗再也无力收回权力。

\t总结:唐朝的父子似乎都是冤家,还要多谢唐太宗开了个好头。

我发现唐朝的父子都是冤家,在唐玄宗这一代体现的十分明显。唐玄宗之前的太子李瑛罪状尚未查清楚,就被唐玄宗给咔嚓了。

唐肃宗架空唐玄宗的行为,其实也是仿造唐玄宗年轻时期的作为。当年唐睿宗李旦在位的时候,就被唐玄宗给强行奉为太上皇,李亨只是如法炮制而已。

这种事情要追溯原因的话,我认为是在唐太宗时期。唐太宗开了个头杀掉了自己的兄弟,逼老爸退位为太上皇,从此唐朝俨然成了父子仇杀的王朝。可见先人的所作所为,对后代的影响其实是非常大的。


江湖小晓生


唐肃宗在公元756年灵武登基之时,其实并没有收到唐玄宗的让位诏书,而唐玄宗最后承认唐肃宗的皇位,也不过是大势所趋罢了!

马嵬驿兵变

公元756年,安禄山大军攻破潼关,长安城再无险可守,唐玄宗李隆基在7月13日仓皇出逃,同月15日玄宗逃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市西北二十三里)。随行将士处死宰相杨国忠,并强迫杨玉环自尽,史称“马嵬驿兵变”。从此我们可以看到唐玄宗已经初步失去了对部队的掌控。而在兵变之后,唐玄宗其实有以下几条路可以选择:

1.打回长安,收复京城

2.去太原,太原作为李渊起兵之地,城池坚固

3.去姑臧,控制河西走廊

4.去朔方,即灵武,但是的朔方军还掌握在朝廷手中

5.去蜀地,以图后期

那么这几条路的区别呢,第一条和第二条就是赌一把,但是由于北方已经基本被叛军占领,所以赢得可能性也不大,至于第三条,还能不能回来真的不好说,毕竟那里少数民族众多。那么就剩下俩条路,蜀地与朔方。这俩条基本就是一种是进攻一种是偏安一隅。年老的唐玄宗已经没有了当年的锐气,所以他选择了去蜀地,同时放弃了自身作为帝王应该肩负的收复失地的重任,可以说是他本身选择了放弃皇位!

即位灵武

元年(756年)七月十二日,李亨在灵武即位,尊父亲玄宗为太上皇。李亨即位可以说是大势所趋,当时的朝廷急于立起一面旗帜,以稳定军心,稳定民心。危难关头,有时候需要的就是信念,信心,希望!而在当时的制度下,天子可以说是最容易聚起民心的了!所以说李亨的登基是一种大势,正是由于唐玄宗逃避了自己的责任,而危难关头,又需要这么一面旗帜!

还都长安

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郭子仪收复长安,唐肃宗进入长安之后,派遣使者迎接玄宗归朝,可以说拥有收复长安巨大功劳的唐肃宗相对于失去两京的唐玄宗来说已经坐稳了皇位,无论唐玄宗此时是否承认,这都已经是一个既定的事实了,而且由于唐玄宗偏安一隅的做法使之已经失去了军心民心!

唐玄宗之所以主动承认李亨的皇位,只不过是大势之下一种明智的做法而已!


枫叶0829


唐玄宗并不是自愿让出皇位的,而是被他儿子李亨发动政变篡位夺去了皇位,他根本就没其他选择,唐玄宗最后也是被李亨给逼死的。

唐玄宗李隆基收到消息的时候,也是懵逼三连,啥?自己成太上皇了?啥时候的事情?为什么我这个当事人都不知道?

唐玄宗李隆基跟他的儿子李亨关系非常差,两人之间根本没有父子之情,双方相互防备,李隆基很多次都差点杀了李亨。李亨当太子期间也战战兢兢的,差点被他爹给逼疯了。

在宋朝以前的朝代,皇家之间的关系都非常微妙,皇帝怕儿子篡位,儿子怕皇帝老爹怀疑自己想篡位,大家都疑神疑鬼的防备着对方。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在此之前的朝代,父子相弑实在是太多了,就连他们自己的唐朝就发生过好几次了,从李世民的玄武门兵变;再到李世民儿子李承乾有样学样,发动兵变差点杀了李世民。就拿唐玄宗来说,他前后杀掉了自己三个儿子,都是怕儿子夺权篡位。

到了李亨这里,他同样也不信任,一直怀疑他,怕他抢自己皇位。所以自从李亨当了太子,就没过过一天安稳日子。李隆基一直纵容利用手下的权臣打压太子,一步步的剪除掉太子身边的势力,但凡太子旁边有什么人靠拢,李隆基就要想法设法的除掉。

李亨被李隆基被得两次离婚,都是因为这俩妻子的娘家有点势力,李隆基担心太子利用他们发展势力,所以就刻意的纵容权臣李林甫去打击他们。

一连串的打击让李亨差点的疯了,最后被逼得当着群臣的面跟李隆基痛哭下跪求饶,跟他的太子妃离婚以求撇清关系,求李隆基放过自己。而李隆基则任由李亨就这么出丑,这对李亨来说可是奇耻大辱。所以说李隆基和李亨这对父子根本就没什么感情,两人更像仇人。

唐玄宗晚年宠信杨贵妃,朝政混乱,搞的天下大乱,最后爆发了安史之乱。后来叛军攻入长安,唐玄宗仓皇出逃。一行人逃到了马嵬驿的时候,太子李亨通过一系列手段,拉拢了唐玄宗的手下陈玄礼,此人是统领随唐玄宗出逃军队的将军,一众兵马都归他指挥。

随后他们发动了著名的马嵬驿兵变,杀死了杨贵妃和杨国忠。本来李亨的打算是连唐玄宗也一并杀了,直接在马嵬驿就夺取皇位。结果陈玄礼不同意,他对唐玄宗非常忠心,他答应杀杨贵妃兄妹也是因为觉得他们确实该杀,让他杀唐玄宗就不行了。

后来李亨只能在马嵬驿跟唐玄宗分道扬镳,唐玄宗逃出去了成都,而李亨则跑去了灵武,为什么要去这里呢?因为这里是聚兵之地。

李亨到了这里以后整合兵马,快速的聚集起一直庞大的力量。然后以此为基础,有了跟唐玄宗叫板的力量了,很快的又拉拢了朝廷中的一批官员,把逃跑途中的李隆基给架空了。然后都没通知李隆基,单方面的宣布自己登基为帝,宣布唐玄宗退位为太上皇。

可是这个时候李隆基已经无力回天,官员们已经投靠了李亨一边,兵权也到了李亨手里,他除了被动接受也没其他选择了,李亨压根就没给他其他选项。

李亨当太子的时候天天受虐,这个时候自然会报复一下。所以唐玄宗当了太上皇以后日子也过的不痛快。

李亨非常贴心,把他身边忠心的人都给发配走,就留了几个专门给他找麻烦的,三天两头的虐一下他这个太上皇,各种生活待遇也是能降就降,就怕他过的太舒服了,最后就这么把他爹给逼死了。


漂浮菌


唐玄宗并不是让出皇位,而是被大唐抛弃,太子李亨自立登基称帝,李隆基无奈升级为太上皇。

《长安十二时辰》这部非常火的良心网剧给人冲击力很大,非常精准的还原了大唐盛世的历史景象,其中也暴露出了大唐在极度繁荣的虚假表面下隐藏的覆国危机,朝中内斗不止,皇帝玄宗惰政,乐于享受。

李隆基年纪轻轻就通过宫廷政变,推翻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为首的大唐外戚势力,重塑大唐,开创了著名的开元盛世,对大唐的复兴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唐玄宗后期,李隆基变得很惰政,任用奸臣,埋下了安史之乱的祸根。

天宝十四载,安禄山在范阳起兵,打着“忧国之危”的旗号兵逼长安,唐玄宗接连出了昏招,斩了高仙芝、封常青等名将,强行派重病在身的哥舒翰出兵镇守长安的门户潼关。

哥舒翰善守不善攻,唐玄宗却强令哥舒翰领兵出潼关攻击安禄山,结果被安禄山大败,损失兵马二十多万,哥舒翰被俘,直接投降了安禄山。

长安危机!唐玄宗比谁都清楚,他已经失去了年轻时候的雄心和勇武,一个字:跑!

唐玄宗领着朝中重臣以及后宫嫔妃们一路西逃,目标既然是蜀地,一代帝王,大唐君主居然只想着逃到一个进、出都很困难的偏远地区,他的意思很明确——躲清静

唐玄宗一路逃亡到了马嵬坡,护送皇帝西逃的亲军哗变,围住了唐玄宗行宫,兵谏请求处死为祸大唐的奸臣杨国忠和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唐玄宗在这中形式下,没有办法,只得任由军士们处死了他们,继续西逃。

皇帝要逃,这天下还要不要?难道任由安禄山占了吗,这说不过去,也交代不了,唐玄宗已经没有那个种了,只好留下太子李亨主持平叛大局。

唐玄宗安排好后事以后,急急忙忙的就跑到了蜀地去了,估计气都还没歇息完整,太子李亨的文书就送来了,大概意思很明确:

1、由于平叛需要,皇帝位居蜀地,不便统管全局,太子李亨在众臣的护拥下在灵武登基称帝,这是当前形势的需要,父皇莫怪。

2、登基称帝,需要名正言顺方可节制天下兵马,恳请父皇交予玉玺,待他日还朝长安再行归还。

这就是赤裸裸的逼宫,而且在不请示的情况下,太子李亨就自立了,说明天下民心不再在唐玄宗李隆基那边了,唐玄宗抛弃了大唐,大唐民众抛弃玄宗,这才是根源。

唐玄宗没有办法,既无法改变这个事实,更没有实力来进行镇压,只好乖乖的把玉玺交于来使给太子李亨送回去,并附书信表达自己安心做太上皇,唐朝平叛及治理事宜全部交于新皇帝唐肃宗李亨。

大唐王朝经过了安史之乱后,元气大伤,再也无法恢复到原来那个大唐盛世的局面,宝应元年,已经74岁的唐玄宗李隆基在长安驾崩,同一年,唐肃宗李亨也驾崩。


沉墨I方之城


李隆基并不是让出皇位,而是在各种情况共同作用下逼得他不得不放弃皇帝宝座,当上了太上皇。

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也就是公元755年12月16日,安禄山趁唐朝内部政治腐败兵力空虚之际,联合同契丹、突厥等多个民族组成军队,对外号称20万大军,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当时唐朝各地的守备力量长时间没有作战导致不堪一击纷纷投降。

一年后的天宝十五载公元756年,叛军占领东都洛阳,当年,6月,叛军攻入长安。唐玄宗李隆基在长安陷落前,仓惶出逃。

走到兴平马嵬驿,随行的护卫军发生哗变,杀死了杨国忠,又逼迫李隆基赐死杨玉环。万不得已下李隆基为了自保只能牺牲了杨贵妃。李隆基在这之后继续前往四川避难,而太子李亨则选择了北上灵武。

公元756年7月9日,李亨经过一路的颠沛流离终于抵达朔方军大本营灵武。7月12日,李亨在灵武城南门登基。改元至德。遥尊在四川的玄宗李隆基为太上皇。

消息从灵武传到四川,大家可以想象李隆基心里其实是多么的无奈和悲愤,刚刚被迫杀死了自己最爱的妃子,现如今连伴随一生的皇权也要交给他人,而要交权的这个人恰恰是自己一直以来都在加以防范的太子,当时的心情可想而知。但是身在四川的李隆基一不占据天时,二没有地利,三更加没有人和。四川虽能保他免受战火侵袭,但却也偏安一隅交通闭塞,没有办法起兵与叛军对抗,同时全国都知道此次叛乱的起因就是因为唐玄宗宠爱杨贵妃,任用杨国忠,这也导致他不能汇聚民心军心来对抗叛军。再加上唐玄宗当时已经过了古稀之年,身体精力都大不如前,身边也没有能臣的辅助,所以在四川的他是无法承担起平叛重任的,只好无奈的提前退休当上了太上皇,看着儿子在北方指挥平叛。

历史总是有惊人的巧合,说起来唐玄宗李隆基在年轻时也曾经为了皇位,逼迫自己的父亲唐睿宗李旦当上了太上皇,几十年后李隆基自己也遭遇了和父亲当年类似的情况,也许这正是冥冥中的天意吧。


嘿嘿嘿小鼬


唐玄宗并不是主动让出皇位的,他自始至终都没有想要将皇位拱手让人,玄宗的皇位是间接被太子李亨等人夺走的。

玄宗前期励精图治,创造了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了极盛顶峰。不过玄宗晚年听信奸佞,致使安史之乱爆发。安史之乱发生以后,由于玄宗的一系列错误诏令,叛军破潼关,进逼关中,玄宗仓皇出逃,两京失守。

由于玄宗出逃匆忙,勤王之师并没有来得及赶来,随玄宗出逃的仅有部分宗室、随从,以及少量的禁卫军,一路风尘仆仆,狼狈不堪。

当玄宗一行到达马嵬驿的时候,太子李亨的兵变就在策划之中了。兵变的第一步是诛杀奸相杨国忠,继而诛杀杨贵妃,最后进逼玄宗。诛杀杨国忠、杨贵妃都非常的顺利,但是到最后一步的时候,当时的军中主将、玄宗的护卫将军陈玄礼表态继续效忠唐玄宗。陈玄礼在最后关头停止了与李亨的合作,使玄宗的帝位得以暂时保全。

马嵬驿兵变以后,太子李亨与玄宗闹僵,狼狈出走朔方。玄宗则在陈玄礼等亲兵的护卫下,南下入蜀。

李亨虽然出走,但是李亨毕竟是太子,且是玄宗亲封的天下兵马大元帅,以及兼领朔方、河东、平卢三镇节度使,是当时负责平叛的主帅,因而在唐朝内部还有很高的威望。

李亨由马嵬驿进入平凉,得到杜鸣渐等人的迎接,由平凉被请至朔方的大本营灵武,在灵武指挥天下各路兵马。李亨入灵武以后,得到郭子仪的支持,势力逐渐稳固。最后在杜鸣渐等人的拥立之下,李亨在灵武即皇帝位,是为肃宗。

肃宗即位以后,派人告诉远在益州的玄宗,并尊玄宗为太上皇,玄宗才知道太子即位的事。不过玄宗对此已经无能为力了,也只有顺水推舟,退居太上皇之位。

玄宗退居太上皇之后,还试图对朔方的肃宗朝廷进行遥控。不过,天下大势已变,肃宗朝廷已经是人心所向。玄宗一世英名,也就如此草草收场了。


苏绽


谢谢你的提问。我用一句话来说,那就是形式被迫,势不可挡。

我们看看从唐肃宗即位前后的时间表吧。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六月二十日攻破潼关。唐玄宗确认长安即将被攻破,就提前一个星期从长安延秋门连夜逃出,这一天是六月十二日。


十四日,到马嵬坡发生兵变,杀死杨国忠和杨玉环。

十五日,唐玄宗打算继续逃跑。但是被老百姓把太子李亨给拦住,不要他去,请求太子留下来杀贼。

李亨非要跟唐玄宗走,说是保护父亲重要。但是老百姓不答应啊,说,你们都走了,谁指挥杀贼?

唐玄宗一看这形势非常不妙,就来了一个顺水推舟,说了一句话:“太子仁孝,可奉宗庙,汝曹善待之”。

唐玄宗这一天与李亨分别。


七月十二日,跟随李亨到达宁夏灵武的裴冕、杜鸿渐等一伙,给李亨写书信“请尊马嵬之命,即皇帝位”。李亨推辞了几回,也就答应了即位。尊唐玄宗为“上皇天帝”。

李亨即位以后,立即派人报送消息,一个月后,即八月十二日,到达成都。

但是,唐玄宗与李亨分别以后,在李亨已经即位的第三天,即七月十五日,根据大臣房琯的建议,下发了一个人事安排的决议。

这个决议叫做“制置”,给李亨的人事安排是天下兵马元帅。也就是国家的二号人物了。

唐玄宗于七月二十八日到成都。


但是,八月十二日唐玄宗收到李亨即位的报告之后,只好同意。一个星期之后,即八月十八日,唐玄宗派遣韦见素、房琯等人带上传国玉玺,给李亨送去。大约九月十八日前后到灵武。

我们从这两个皇帝的行动来看,都十分重视争取时间。

但是,李亨的速度比唐玄宗快了一个月的样子。

唐玄宗输在时间上了。而他也非常被动。

比如,六月十五日说的“可奉宗庙,如草善待之”,这种模棱两可的话,无可奈何,就是给李亨一个机会。

李亨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契机,一步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唐玄宗也无可奈何了。

所以,唐玄宗已经没有选择,他只能服从李亨即位这个事实,否则,内部发生分裂,唐玄宗也占不上什么便宜。

何况,唐玄宗也是政变出身的皇帝,他深知政变的麻烦,尤其是在安史之乱最炽烈的时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