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殲-15艦載機不是生不逢時,參考美海軍的經驗,它將來必大有作為

殲-15艦載機不是生不逢時,參考美海軍的經驗,它將來必大有作為

印度花了23億美元買到一艘二手的航母,這筆錢接近尼米茲級航母造價的一半,其實除了這筆採購、改裝費之外,印度還多花了幾億美元採購米格-29K艦載機。米格-29K在蘇聯時代就存在,它是與蘇-33艦載機競爭失敗的產物,和米格-29其它型號的沒落一樣,沒有錢來繼續完善它是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當印度慷慨出資之後,米格-29K迅速開始量產,最終不僅印度獲得了這款艦載機,俄羅斯也將其裝備到它唯一的航母庫茲涅佐夫號上。

殲-15艦載機不是生不逢時,參考美海軍的經驗,它將來必大有作為

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原來使用的是24架蘇-33,這款艦載機最大起飛重量達到驚人的32.8噸,相比F-14熊貓戰鬥機33.7噸的最大起飛重量差不了多少,但是考慮到F-14的翼盒和可變後掠翼液壓機構佔據相當大的重量,它的實際載重能力不會比蘇-33強,儘管兩者的掛彈能力都在6.5噸以上,但在航程上肯定存在一定差距。這樣看來,蘇-33是名副其實的重型艦載機,與之類似的殲-15也是一樣,但俄羅斯偏偏就要用更小的米格-29K來替代,難道是小型艦載機更好嗎?

殲-15艦載機不是生不逢時,參考美海軍的經驗,它將來必大有作為

小型艦載機的尺寸更小,因此能增加航母艦載機的總數量,印度買下的二手航母維克拉瑪蒂亞號能搭載20架左右的米格-29K,如果換成蘇-33,絕對達不到這個數量。但是,艦載機不能只看數量,單機作戰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指標。相比蘇-33和F-14雄貓兩款艦載機1230千米以上的航程(特定掛彈模式下),米格-29K那不超過700公里的航程實在不夠用,它不到5噸的載彈量更是可憐!早在太平洋戰爭期間就已經證實,艦載機掛彈多、跑的遠是有優勢的,那麼俄羅斯為什麼捨棄蘇-33,換用稍差的米格-29K呢?

殲-15艦載機不是生不逢時,參考美海軍的經驗,它將來必大有作為

其實,和大多數人的想法一樣,筆者第一個考慮到的因素也是蘇-33機體壽命到達極限,原有生產線關閉後無力繼續生產新的蘇-33,正巧印度出錢重啟米格-29K的生產線,俄羅斯也只是跟著沾光而已。但是,蘇-33與俄羅斯正在全力生產的蘇-30、蘇-35差別不大,這兩種戰機的生產線正在全力運轉,轉產幾架蘇-33是沒有問題的,畢竟我們用殲-11的生產線加上一架蘇-33的原型機,也能造出殲-15艦載機,要說俄羅斯造不出蘇-33這樣的重型艦載機,估計不會有人相信。

殲-15艦載機不是生不逢時,參考美海軍的經驗,它將來必大有作為

真正棄用蘇-33的原因,應該是俄羅斯看到了艦載機更新換代的需要,在隱身化時代即將到來的前夜,用寶貴的產能轉產蘇-33艦載機,其實是一種浪費行為,因為新的蘇-33裝備後不久就會過時,當美國航母攜帶F-35C出現時,就算蘇-33裝備更大推力的發動機、更先進的相控陣雷達、更強悍的空空導彈,也不會有還手之力。此外,蘇霍伊公司的產品暢銷全球,寶貴的產能還是集中生產蘇-30、蘇-35更合適。

殲-15艦載機不是生不逢時,參考美海軍的經驗,它將來必大有作為

而且,庫茲涅佐夫號自身問題不斷,每次出航都要帶著拖船,它都不一定能跑出31節的最高時速,在這種情況下能否正常放飛滿載32.8噸的蘇-33重型艦載機都是個問題,因此說為其配備新型蘇-33的意義並不大,在隱身艦載機問世之前,買幾架米格-29K保持戰鬥力就可以了。

殲-15艦載機不是生不逢時,參考美海軍的經驗,它將來必大有作為

必須強調的是,殲-15絕不是生不逢時,它擁有超越蘇-33的戰鬥力是一款很優秀的艦載機,將來能和國產的隱身艦載機混合使用,這也是美國航母的艦載機搭配模式。美海軍並不會因為F-35C的到來而廢棄F-18,每艘航母都只裝載2箇中隊的F-35C,此外還要保持一定數量的F-1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