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新基建”已站上風口 商品會隨之起飛嗎?

本週四,三大股指集體大漲,上證指數漲幅近2%,兩市合計成交超萬億元,北向資金淨流入61.48億元。從盤面表現來看,除了養殖板塊的大爆發之外,受政策支持的“新基建”板塊同樣表現不俗,特高壓、充電樁、雲計算等板塊較為活躍。其中,特高壓萬德指數上漲6.54%,中國西電、匯金通、平高電氣、國電南自、許繼電氣、特別電工等多股漲停;充電樁萬德指數上漲4.88%,九洲電氣、國電南自等漲停,其餘多股走高。

基建對於大家一定不陌生,不過這次“新基建”和以往的所說的“鐵公基”有所不同。所謂“鐵公基”,是指鐵路、公路、軌道交通等基建和公共設施。而“新基建”則是在“鐵公基”外,還加上了5G、特高壓、人工智能、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等新技術。有分析人士指出,“新基建”主要包括 5G 基站建設、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七大領域。

“新基建”已站上風口 商品會隨之起飛嗎?

事實上,“新基建”這個詞不是近期才出現的。據瞭解,在2018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提出過“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當時會議明確指出“要發揮投資關鍵作用,加大製造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不過近期,“新基建”成為引爆投資圈的熱門話題。此前,據21世紀經濟報道,截至3月1日,包括北京、河北、山西、上海、黑龍江、江蘇、福建、山東、河南、雲南、四川、重慶、寧夏等省市區發佈了2020年重點項目投資計劃清單,這份投資清單共包括10326個項目,其中8個省份公佈了計劃總投資額,共計33.83萬億元;另有8個省份公佈了年度投資額,合計約2.79萬億元。從已披露具體投資計劃的地區來看,基建投資是各地投資計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部分地區基建計劃投資額甚至佔到了總投資額的一半以上。此外,尚未公佈項目投資計劃地區,正在加快謀劃儲備一批重大工程項目。如安徽要求各地抓緊申報2020年省重點項目投資計劃,貴州要求各地於2月14日前報送第一批儲備項目。

33.83萬億是什麼概念呢?如果做個簡單對比,2019年我國GDP總量為99.1萬億元,相當於拿出去年34%的GDP來投資基建。不過,這次的基建項目和以往的有所不同,更多的是科技端的基礎設施建設。本週一,市場的基建股們集體狂歡,在200只漲停個股中,有半數以上屬於基建範疇,包括新基建和傳統基建。

與此同時,3月4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指出,加快推進國家規劃已明確的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要加大公共衛生服務,應急物資保障領域投入,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關於新基建,這是疫情防控系列會議第二次提到5G網絡建設,本次會議則首次提到數據中心建設。事實上,2月21日的政治局會議就強調,加大試劑、藥品、疫苗研發支持力度,推動生物醫藥、醫療設備、5G網絡、工業互聯網等加快發展。

有如此政策“加持”,特高壓、充電樁等“新基建”板塊站上投資風口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了。


“新基建”已站上風口 商品會隨之起飛嗎?


機構大佬們也紛紛點贊“新基建”。恆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提出,對沖疫情和經濟下行最簡單有效的辦法還是基建,“新基建”,短期有助於擴大需求、穩增長、穩就業,長期釋放中國經濟增長潛力,提升競爭力,改善民生福利。啟動“新”一輪基建,關鍵在“新”,要用改革創新的方式推動新一輪基礎設施建設,而不是簡單重走老路,導致過剩浪費和“鬼城”現象。光大證券則認為,在出現經濟不利情況下,投資信息基建是刺激經濟增長的重要手段,並且帶來產能過剩、經濟滯漲等問題的可能性較小,此外,信息基建投資會有助於網絡應用層面創新、信息消費等領域的快速發展。

A股中的“新基建”板塊已站上風口, 那麼在“新基建”的狂歡中,大宗商品是否會出現與之類似的投資機會呢?

“受新冠疫情使社會生活與經濟運行降速影響,從高層到地方都積極出臺各種政策與投資計劃以調節經濟增長,各省市紛紛出臺一系列投資計劃。據報道,截至3月1日,全國13個省市區投資規模達34萬億—35萬億,與此同時基建成被推上風口浪尖,成為市場新點與新概念。”徽商期貨張寶平表示,從“新基建”的七大領域來看,5G基站建設、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均有些高科技的味道,有可能是想傳遞給市場一個有別於傳統意義上那種簡單粗暴投資搞基建的形象,其實質也是能促進區域經濟進一步緊密融合與支持高科技產業進一步發展的基礎建設項目,從而能夠政策與融資以及推進發展上得到廣泛的接受和認可,形成全民共建的發展新局面。

但市場人士指出,“新基建”的七大領域的實際用鋼量不太大,對於螺紋鋼及線材、熱卷的需求提振較為有限,不過在市場情緒上屬於利好。“在七個領域中,可能只有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以及特高壓會用到少量的螺紋鋼,對於相關品種的提振較為有限。其一是因為‘新基建’規模並不比原來的基建規模大,其次是因為新基建單位投資額耗鋼量應該遠低於舊基建。”一位市場人士解釋道,所謂單位投資額耗鋼量的核算舉例來說,蓋一座房子預算假設為100萬,用到的鋼材假設是10噸,那麼在特高壓的100萬投資中只能建一個站,用掉的鋼材可能只有0.5噸。也就是說投資額一樣的範圍內,實際用鋼量差距較大,很明顯,房地產單位投資額耗鋼量遠高於特高壓。

螺紋鋼是耐力鋼材,多用於承重。記者瞭解到,特高壓電網電塔的基礎部分建設可能會用到螺紋鋼,其紮成型放在地下部分,澆築到混凝土之中,線材和熱卷也會有用到,但是使用並不廣泛。

“從‘新基建’的七大領域來看,直接刺激鋼材需求進一步增長的作用肯定沒有傳統意義上的基建效果明顯,比如特高壓線路建設年消費鋼材約1000萬噸左右,這還是在2019年基礎上有進一步增長的基礎上的數字,城際高速鐵路與城市軌道交通這方面主要看新增加的建設規劃規模。但不可忽視的一點是,從13省市區投資規劃和在建項目中,當然這也些其實也是在當前熱點新基建投資規劃的範圍內,實際上仍然包含了很大規模的傳統意義上的建設項目,比如民生改善項目等,相對於之前項目大簡單粗暴來說,當前的項目更加分散和精細,而從統計數字來看,當年投資建設規模也達到了近3萬億,如果加上後續省市區投資規劃項目出臺後的數據,相信當年投資建設規模會遠超2009年的4萬億規模。”張寶平說。


“新基建”已站上風口 商品會隨之起飛嗎?


張寶平表示,從另一方面來說,2009年4萬億投資落實後,很多資金都投向了鋼鐵、煤炭、水泥等產能項目,產能投產後造成了產能嚴重過剩從而導致2012年至2015年長達近四年的價格回落,造成全產業鏈普遍虧損的局面,直到2016年供給側改革政策推行後使鋼材行業盈利方才有所改善。這麼短的時間內,這樣的慘痛記憶是不會忘記的,而且當前供給側改革政策依然有效,仍然需要鞏固供給側改革的成果,因此這次的新基建相信不會大規模的投降鋼鐵產能,因此可以推斷未來新基建試試過程中,鋼鐵行情仍會延續供給側改革後的相對有利局面。

除此之外,復產復工節奏逐步加快,但制約鋼材價格上行最主要的因素在於目前的巨大庫存量。據瞭解,本週鋼材庫存仍然持續增長,與上週的287萬噸庫存增量相比,本週162萬噸的增量雖有所放緩,但仍然處於增庫階段,且庫存主要來自螺紋鋼的117.6萬噸,廠庫社庫繼續雙增。

“雖然短期內疫情因素使工地開工延遲,造成了產業鏈庫存累計,但前幾年的盈利局面提高了鋼鐵行業整體的抗風險能力,短時間內鋼材加成有一定壓力,後續疫情消散經濟恢復正常化後仍然會呈現非常有利的局面。”張寶平表示。

本文源自期貨日報

“新基建”已站上風口 商品會隨之起飛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