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中国足球今后路在何方?

请问361


“国足选拔队输,选拔队输,选拔队输完国奥输,国奥输,国奥输完国足U20输,U20输,U20输完U19输的已经没得输。”前期的接连输球,让网友编成了顺口溜。想想都觉得可气,不知道是因为男足不争气还是顺口溜的恶语,反正就是心里不舒服!

俗语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但是屡战屡败则另当别论了。显而易见,男足就处于这样一个尴尬的处境,男足有着热身赛之王的美誉,但是正式比赛,就会把国足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近几年,足协也推行了一些改革,但依然是治标不治本。

针对青少年的培养简直有点可笑,一些足球学校都变成了贵族学校。这并没有让更多的人去关注足球,也没有让更多的孩子踢球。现在青少年的培养,基础设施的建设,都是需要引起重视的。我们应该认真遵循足球规律,大力发展青少年足球,从而提高我们的整体实力。我们既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违背其规律去发展。我们常说少年强则国强,足球也是如此,如果青少年足球都没有发展起来,成年国足又如何能够有好的成绩呢?只有我们的足球有了广大的群众基础,让更多的孩子爱上足球并且有球踢,中国足球才能够有未来。

我们既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违背其规律去发展。而是从此时开始坚持走正确的足球发展规律道路,相信不就的将来,我们一定能够看到中国足球的未来和希望!





我想想起个什么名字呢


2012年,孙继海,刘建宏,张璐等足球界人士曾经在清华大学参加“足球产业论坛”。这个论坛的主题是“中国足球的春天来了吗?”旨在探讨“中国足球路在何方?”

刘建宏的意见是,中国足球人缺乏野心,太“安贫乐道”了。应该首先像外国球员学习“进取心”。而且,如果真的想搞好足球必须从整个社会抓起。

张路的意见是,中国足球要想有所成就,必须要10到20年的时间。从足球发展规律来说,一个小孩练习足球在7到12岁,那么20年后,这批27到32岁的球员才会有所建树。

孙继海的意见是,中国人不适合踢足球,因为整个社会体制和老百姓的思想里面就不认可足球。大家都不知道踢足球可以养家糊口,可以发财暴富,怎么可能有人踢球。这个关于孙继海的人生和观点,我在我的文章《留洋英雄传》里做过详细阐述和解释,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

这个“论坛”最后总结的观点是,只有国家牵头,整个社会来配合这件事。让社会认识到“足球能带来什么?”,再用10到20年的时间,中国足球才能迎来真正的希望。

著名球员郝海东“郝大炮”也曾为这事,疯狂怼过“足协”。首先,他认为中国足球必须要找懂球的人来做。然后,他对足协的一些表示质疑,包括“在中超设置准国字队伍”和影响很大的“归化”事件。他还认为,作为中国足球人,如果连说真话的胆量也没有。那么大家都别玩了。

作为一个球迷,我觉得,中国足球要想发展起来,应该踏踏实实的从根本做起,首先反对“应试教育”,再者,把球场还给孩子,不要在锁门了。最后,建立完善健康的职业足球各级联赛。


超级弗兰克08


中国足球的出路,这是一个大工程啊。我实在懒得查资料,就根据我个人看法来写写吧。水平有限。

首先,中国经济整体水平决定了搞足球的难度。中国整体经济水平还没达到藏富于民和整体富裕,体育产业还没有完全爆发。很多人说非洲和南美经济水平不好,但是足球产业很不错。实际上南美区和非洲区都属于欧洲足球的矿区或者说是下级联赛,高级人才都到了欧洲。尤其是非洲有天赋的都被欧洲搞走了成了人家产业的一部分。

而中国本身联赛水平受经济水平的影响缺少足够的产业收入。这么说吧,如果没有政治因素吸引财团投入,中国超球队靠门票,比赛日收入,球衣收入,转播费,赞助等收入很难存活。你看中超这些球队的赞助商基本就是国庆背景和地产背景为主。不求像娜娜,曼联那样经营,能像热刺那样自给自足的都没几只。中超球队都这样,作为下级的中甲和中乙更别提了。

更别说在下级联赛。英格兰那么小一个国家,有这地区联赛,英乙,英甲,英冠,英超多级模式。而中国,说实话中乙以下根本没有市场也没有啥关注。但是正是层层级級的联赛才能构成足够多的足球人口和基石。

你们总看到顶层的国脚收入千万,没看到下面的几千块收入都在被欠薪。而且足球相对其他娱乐项目来说占地面积大要求高。对于有着多种娱乐选择的年轻人来说有几个人回去看地区联赛会去踢呢?

而且最要命的是由于我国经济原因业余球员很难生活,1.收入少,2.容易被人说不务正业,3.成功机会渺茫,4.未来生活缺少保障。而中国发展的现状决定我们只要努力工作还能混个温饱。

不像南美,非洲我可以通过足球改变命运。如果改变不了也烂不到哪里去。也不像日本,踢不出来我也能过上一个普通的生活。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毕竟有着良好社会福利。

所以中国足球的未来在于中国的经济和生产力发展,当我们不用去拼命工作也能有不错的收入,打零工也能养活一家人时。我觉得这时人民和社会最终会去发展体育产业,足球产业。有了足够多的层级和足够多的球队时才能有着足够的足球人口从而最终提升水平。





子衿足球


中国足球今后路在何方?

青训!青训!青训!

从娃娃抓起,邓师几十年前就说过!我们要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他们才是未来。

不管是足球爱好者还是足球运动员,唯有踢球的人多了,我们的足球选材面才更大,出人才的几率才会更大。目前的阶段最需要的是有足够多数量的孩子踏上绿营场开始踢球并喜欢踢球。

从这些年来看,足球培训班是越来越多了,质量不好说。但是足球似乎已经成了大城市学生,尤其是小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选择之一,这是一个好的趋势。目前国内比较成熟的青训如下;

1,老牌且名气较大的青训队伍:

鲁能青训、绿城青训、根宝足校;

这三个青训队伍现在很多人都知道了,也比较出名,培养了不少国脚和中超球员。踏踏实实在早年搞青训的学校,现在逐步开始收获了,名气也渐渐大了起来,这是一种好现象。

像鲁能巴西学校,是大投资大手笔和高眼光的战略思维,值得佩服。

2,新的青训队伍:

上港青训,国安青训,董路的足球小将;恒大足校;大连一方青训,富力足校等等

基本上每个中超球队都有自己的青训

这里我提一下,很多人说恒大没青训,恒大一直不自己培养人,有失偏颇。恒大在中超的时间比较短,好像是12年才建的足球学校,青训是个长期工程,短期见不到效果。可喜的是这二年也逐步看到不少球员进入各年龄国字号梯队。学校开始进入收获期。

其实上港也一样,正如联赛,上港和恒大、鲁能目前也是青训级别队伍中夺冠的热门球队

各级别联赛

有了青训,踢球的人口多了,这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孩子们有比赛可踢,这就像我们学习了一定要考试一样,只有检验自己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汲取更多的经验,以便自身更多的进步。做好低级别联赛,青超联赛,年轻球员是涨球最快的时候,需要很多的比赛来让自己提高。

在2017年,中国足协和全国校足办的联合推动下,正式推出的一项青少年足球赛事。赛事元年,参赛队伍总共87支。2018赛季,青超联赛进行全面升级,由17年U-14、U-15和U-16三个年龄组别增加为U-13、U-14、U-15、U-17和U-19五个年龄组别。参赛球队也由17年的87支增加为260余支,赛事总规模由564场激增至2200余场。平均每个星期都会有近100场各年龄段的青超联赛在全国多地举行。相信经过大量比赛的历练小球员们肯定会有所收获。在去年的亚少赛上,国少U15以小组第一的成绩打进的亚少赛正赛。这个成绩虽然粗的看上去并不是多么值得我们骄傲的一个成绩,但要知道在此之前02年龄段在亚少赛预赛中折戟沉沙,而去年年底01年龄段的亚青赛预赛也遗憾出局,说明这个年龄段我们的球员的确拥有相对比较强的竞争力。说明我们的青训这在一点点展露成果。

总结

从娃娃抓起,青训坚持下去中国足球定将走出低谷,但是青训出成绩没那么快。再好的培训体系,出人才10年-20年总要有的。切勿急功近利,中国足球已经颓废这么多年了,别想着一步登天,踏踏实实的做好青训,未来才会更加光明。爱中国足球不容易,因为他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痛苦,但是我会一直陪你战斗。


footballGirl


中国足球路在远方!

平心而论中国足协为了提高国足的成绩煞费苦心,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结果确不容乐观,纵观十年内国足的变化,说没变化不可能,说有变化成绩却不理想。一次次的换帅,一次次的改革,请来世界级主教练里皮亲自挂帅出征,成绩也不理想。在面对叙利亚比赛过后,里皮辞去国足主教练一职。他说“我不想点评这场比赛。一个球队到了场上应该全力以赴执行教练的部署。如果球员在场上害怕,没有斗志,不能连续传球,不能踢出练的内容,就是我主教练的责任”

我们应该去反思,一位世界级名帅,一场比赛过后如此的气愤,如此的失去理智。难道真的就是他一个人的原因,我觉得不是,足球是一项团体运动,我们需要的是团队精神更需要有硬汉精神。我们想要搞好足球就要从娃娃抓起,要有一套完成的体系去有效的执行,更要让每一位足球运动员去热爱专注于这项运动。

我们可能需要十年甚至是二十年去改变,我相信每一位中国球迷都愿意去等待。在未来的某一天我相信中国足球必定会站在亚洲之巅,更会站在世界的舞台。加油中国男足!





追风少年Y


中国足球,是广大球迷心中的一个痛,欲罢还休!一次次的满怀希望的出发,收获的尽是苦涩!于是,在屡屡失败后,没有了心劲,迷失了方向,到万劫不复!回想起中国足球,从高丰文、戚务生等老一代足球人,接力带领中国队冲击世界杯功败垂成,直到神奇教练米卢带领中国队杀人韩日世界杯决赛圏,完成了那一代人的使命。从那以后,中国足坛黑幕重重,假球、赌球、黑哨充斥中国足坛,丑闻不断。国家队的风格也摇摇摆不定。今天学德国,明天学巴西,最终成了四不像。于是,有人调侃,足球分两种,一种是世界足球,一种是中国足球。瞎折腾动摇了足球发展的根基,足球成了过街老鼠。由此带来的恶果不断显现!国家队成绩惨不忍睹,一溃千里!就连国际教练里皮,连高薪都不挣了,赶紧逃离中国。可见,中国队的水平达到何种程度?!足球是世界第一大运动,有着喜欢它的广大球迷,足球必须搞上去。中国足球的究竟路在何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首先,中国足球要去功利化。管办分离!成立职业联盟,由专业的人管专业的事,扎实搞好联赛。把资金投入到青训之中,抓好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培养,夯实中国足球的根本,10年、20年之后,中国足球肯定能够有很大的进步。好在,中国足球正在觉醒,已经开始行动。各位看官,你的看法哪?请大家关注,发表你的观点。





聊聊体育吧


中国足球的问题是体制问题,不是一两个方法政策就能短期改变的。

我们换个角度来看中国经济的崛起。改革开放开始,中国人就一直在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即有中长期的小康目标,又有五年一次的发展规划,然后一点一点踏踏实实地努力实现。三十年过去以后,我们突然发现,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而且在可预期的十几年内就会超过美国,我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质的提高。

回到中国足球,我们在亚洲曾经有很好的起点,但最大的问题是短视,没有一个长期目标和细化的实施计划。这些年来我们学过南斯拉夫、学过西班牙、学过德国、学过巴西,但都没有一个坚持下来。行政官员五年一届的任期限制了长期战略的实施,这也导致中国足球一直在转圈式地走弯路,最终耗尽了中国足球本就不多的底子。

从长远来看,中国足球的崛起是必然的,因为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会导致人们开始追求更多的精神生活,这其中文体的发展就成为了必然,无论是经济投入还是参与人数都会得到持续地大体量水平。但这需要多久,谁也不知道,也许我们这一代看不到了。

总而言之,我始终认为,一定要有坚定的中长期战略规划,不要计较短期成绩,坚定按照市场规矩去发展足球,然后一步一步扎实地去落实,中国足球一定会发展起来。

当然还有很多细节可以让中国足球短期内有所改变,比如像越南重点培养一批孩子的方式。短期内几个规划球员取得较好成绩,增强球迷热情,带动足球产业发展,我也非常赞成,但绝对不能太多。

作为一个足球产业工作者以及业余足球爱好者,我衷心希望中国足球能够越来越好,也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



体育欣声


想这次疫情一样,快速解决问题。中央很重视,2020.2050都有计划,规划,远景!我们需要更多免费的比赛,各个级别的比赛,各省,各市,各区,各社区!把数据好的球员送到它该去的位置!建立好制度,能者上!肯定会好起来!不可能每个联赛都能请外面的球员,低级别联赛就可以出明星,出好数据的人!又不存在黑帮控制比赛了,好时机!





大森的流金岁月


中国足球今后路在何方?唉……还有路吗?中国足球职业化至今已有26年,今年学德国,明年学巴西,后年学西班牙,几十年来把世界各国的打法学了个遍,最终学谁不像谁,技术水平是逐年下降,到现在已沦落到见谁输谁的地步了。

最近,中国足协又开始大力倡导归化外援,看来中国球员是指望不上了,只能把最后的赌注压在老外身上了,只是老外真的好使吗?人家既不是炎黄子孙又不是龙的传人,真会使出全力为咱服务吗?笔者有些头大。

笔者认为还是那句老话说的好,中国人的事最终还是要靠中国人自己解决。踏踏实实做好青训工作才是正途,看看人家日韩的年轻球员是什么技术水平,在欧洲五大联赛叱咤风云的韩国国脚孙兴慜就是出自青训队,这应该给了我们最大的启示。

笔者在这里衷心希望中国足球越来越好,早日腾飞。加油!


峰瞧页博


看着李铁带领的队伍在东亚杯踢日本和韩国能够很明显的感觉到即使是在对对人家第二阵或者是第三阵的时候已经没有招架之力了。虽然韩国和日本的这两支队伍本届不能算强。像韩国队那么多脚射门只在脚球上进了一个,可见前锋的把握机会能力也一般,但即使这样面对韩国我们也只能被动防守,几脚传递交换球权,这种比赛看的真的窝心。看着李铁在场下那样的喊也更多的能感受到铁子的不易,是的,出球慢、意识不佳、技术不过硬等等因素加到一起输球也是理所当然的了。即使一名出色的教练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将多年养成的技术、意识纠正过来。但毫无疑问能入选国足的至少是我们国家能选出的最好球员之一。

目前看来我们的足球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先不说世界杯的目标,就是在亚洲进入前五、前六也需要相当一段的时间了。而我们重新培养新的力量的同时其他的国家也在进步,本来存在的差距不会一下追上,的确需要一条好的路线坚持下去,一点点的接近。其实足球真的是一个急不得项目,没有今天训练明天上场就行了的。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培养。做好青训就尤为重要了,无论怎么样也希望我们国家的足球越来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