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7 宋仁宗赵祯去世时发生了哪些事情?他的谥号为什么是"仁宗"?

我的观点包括宋仁宗的生平事迹、宋仁宗在位期间的成就、宋仁宗去世时国内外都发生了那些事、能体现宋仁宗“仁”的例子有哪些等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宋仁宗的生平事迹

赵祯(1010年-1063年),宋朝第四位皇帝(1022年-1063年在位)。初名赵受益,宋真宗的第六子,母亲是李宸妃,电视剧《狸猫换太子》太子就是其人 。他天性仁孝,对人宽厚和善,喜怒不表现于外表 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封庆国公,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封寿春郡王,天禧元年(1017年)进中书令,二年(1018年)进封升王。 九月立为皇太子,赐名赵祯,乾兴元年(1022年)二月,宋真宗驾崩,。宋真宗逝世,遗诏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后为皇太后,代行处理军国事务。仁宗即帝位,时年13岁,1023年改元天圣。1063年驾崩于汴梁皇宫,享年54岁。在位四十二年,是两宋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谥号为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庙号仁宗,葬于永昭陵。地址位于:河南巩义市杜甫路84号,就是巩义人常说的宋陵公园。史家把仁宗在位及亲政治理国家的时期概括为"仁宗盛治"。

第二部分:宋仁宗在位期间的成就

在位期间对下属宽厚以待,让百姓休养生息,使宋朝达到一个发展的顶峰。宋仁宗知人善用,因而在位时期名臣辈出,国家安定太平,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主要成就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政治上---纳谏如流,改革创新

1、虚心纳谏还成全了千古流芳的包拯。(后面有具体例子)

2、支持新政:针对国家目前“冗官”“冗兵”“冗费”的现状,支持由范仲淹主导提出的十大政策揭开序目——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但反对势力庞大,难以推动,一年四个月后便宣布中止,更为王安石变法起到了投石问路的先导作用。

军事上:1、在位期间最主要的军事冲突在于西夏,西夏因连年征战国力难支,最后两国和谈:夏向宋称臣,宋每年赐西夏绢十三万匹、银五万两、茶二万斤,史称“庆历和议”,取得了近半世纪的和平。

2、辽兴宗时以萧惠陈兵宋境。接着,宋朝与辽国协议,以增加岁币为条件,维持澶渊之盟的和平协议,史称重熙增币。但需注意岁币支出对宋而言并非沉重负担,比起选择战争的军费,岁币开支无足轻重。

3、皇祐四年(1052年),侬智高反宋,军队席卷广西、广东各地。仁宗任用狄青、余靖率兵南征。皇祐五年,狄青夜袭昆仑关,大败侬智高于归仁铺之战。次年,侬智高死于大理国,乱平。

经济上:仁宗皇帝当政期间,政府正式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官交子。

文化上:宋仁宗在位期间,曾多次关心图书馆文化事业庆历初。

第三部分:仁宗去世,当时宋朝内外都发生了什么事?

陵墓:据柏杨先生(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著有《丑陋的中国人》等书,有时间大家可以拜读一下)考证,中国从黄帝开始到溥仪逊位,4643年间,一共出了559个皇帝或国王。其中,有资料可查在位40年以上的不足20人,有的因穷兵黩武,导致国库亏空(如汉武帝刘彻),有的擅权造成国家动乱(如唐玄宗李隆基),有的无能以亡国告终(如后主刘禅、梁武帝萧衍)。赵祯却稳稳当当地做了42年太平天子。更令人感叹的是,当后世金兵占领中原后,曾大肆盗掘宋陵,但因为慑于宋仁宗的威名,独独没有对永昭陵下手。

大宋臣民:就在他去世那天汴京城的百姓们万民齐哭,不仅如此还停止了所有的娱乐活动,商人停止售卖,学生不去上课,就这样连续的几天几夜,就连当时的乞丐和儿童都纷纷的给这个皇帝烧纸,那么为何他能被百姓那么尊敬,为何他能成为千古一帝呢?仁宗驾崩的消息传到洛阳时,市民们也自动停市哀悼,焚烧纸钱的烟雾飘满了洛阳城的上空,以致“天日无光”。他的死甚至影响到了偏远的山区,当时有一位官员前往四川出差,路经剑阁,看见山沟里的妇女们也头戴纸糊的孝帽在哀悼皇帝的驾崩,整个北宋国内子民无比哀痛!

辽国:宋仁宗赵祯驾崩的讣告送到辽国后,“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时为辽国君主的辽道宗耶律洪基也大吃一惊,冲上来抓住宋国使者的手号啕痛哭,说:“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又说:“我要给他建一个衣冠冢,寄托哀思。史载辽道宗“惊肃再拜,谓左右曰:‘我若生中国,不过与之执鞭持,盖一都虞侯耳!’”此后,辽国历代皇帝“奉其御容如祖宗”。

第四部分:能体现宋仁宗“仁”的真实例子有哪些?

1、刑不上大夫:宋朝是中国历史上自春秋战国后,第二个比较开放和宽容的时期。其根源就在于太祖皇帝赵匡胤的重文抑武和宽宏大量。赵匡胤统一中国后,通过杯酒释兵权,实现了向文官治国的转变,未杀有功大臣。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赵匡胤制定了法律,规定不能在朝廷上鞭打大臣,不准对公卿辱骂。宋朝不兴文字狱,对读书人比较宽容。到了宋仁宗赵祯继位,把这个传统弘扬到最大。

2、开创“四书”先河。赵祯爱好学习,崇拜儒家经典。他首次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拿出来合在一起让学生学习,开了“四书”的先河。

3、行政上不越权:有一次在朝廷行政事务上,赵祯尊重主管部门的自主权,既不越俎代庖,也不刚愎自用。据记载,夏竦(北宋宰相)死后,赵祯打算给他一个谥号“文正”。不料负责官员考核的刘敞说:“给谥号是我们主管部门的事,我们挺负责的,你怎能侵犯我们的权利?再说,夏竦也不够格。”(这话也只有在宋朝仁宗朝敢说,其他朝代都是分分钟掉脑袋的事)司马光也上书,说:“文正”的称号太高。于是,赵祯收回成命,同意将谥号改为“文庄”。

4、纳谏从善:皇宫妃嫔虽不少,但赵祯最宠的是聪明伶俐张贵妃,一直想晋升她为皇后。但在“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的制度的制约下,赵祯每次提议这事都被驳了回去。张贵妃不仅晋封皇后没有希望,甚至连其伯父张尧佐晋封宣徽南院使这一虚职的事也因遭到包拯等台谏官的猛烈攻击而作罢。这天,赵祯正准备上朝,张贵妃送赵祯至殿门,拉着赵祯说“官家今日不要忘了宣徽使!”赵祯答道:“放心!放心!”结果在殿上,赵祯正准备下达任命张尧佐的诏书,包拯便站出来上言,陈述不应给予张氏任命的理由,长篇大论,很是激动,唾沫都溅到赵祯脸上。赵祯一般擦脸一边还得耐心听他说。最后不得不收回了成命。张贵妃遣宦官探问,得知包拯犯颜直谏。等赵祯回到宫中,张贵妃迎上前去,又想为其伯父美言。赵祯用袖子擦着脸不耐烦地说:“今天包拯上殿,唾沫都溅到我脸上了。你只管要宣徽使,不知道包拯是出了名的刺头谏官吗?”包拯更在担任监察御史和谏官期间,屡屡犯颜直谏,赵祯不禁接受他的建议,竟然从未怪罪他。包拯病逝后,仁宗亲临吊唁,并为其辍朝一日,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

5、体恤下人:赵祯性情文弱温厚,不事奢华,身为九五至尊,对自己的要求也是非常严格。衣食非常简朴,史书中记录了他大量严于律己的故事。有一次,仁宗在散步,时不时的就回头看,随从们都不知道皇帝是为了什么。仁宗回宫后,着急的对嫔妃说到:“朕渴坏了,快倒水来。”嫔妃觉得奇怪,问仁宗“为什么在外面的时候不让随从伺候饮水,而要忍着口渴呢。”仁宗说“朕屡屡回头,但没有看见他们准备水壶,如果我要是问的话,肯定有人要被处罚了,所以就忍着口渴回来再喝水了。

一日,仁宗处理事务到深夜,又累又饿,很想吃碗羊肉热汤,但他忍着饥饿没有说出来,第二天,皇后知道了,就劝他:“陛下日夜操劳,千万要保重身体,想吃羊肉汤,随时吩咐御厨就好了,怎能忍饥使陛下龙体受亏呢?”仁宗对皇后说:“宫中一时随便索取,会让外边看成惯例,我昨夜如果吃了羊肉汤,御厨就会夜夜宰杀,一年下来要数百只,形成定例,日后宰杀之数不堪计算,为我一碗饮食,创此恶例,且又伤生害物,于心不忍,因此我宁愿忍一时之饿。

6、生活节俭:”有一次,时值初秋,官员献上蛤蜊。仁宗问从哪里弄来的,臣下答说从远道运来。又问要多少钱,答说共28枚,每枚钱一千。仁宗说:“我常常告诫你们要节省,现在吃几枚蛤蜊就得花费28000钱,我吃不下!”他也就没有吃。

7、政治清明:仁宗时代是一个知识分子精神上特别宽松的时代,文学艺术事业都很发达。中国古文唐宋八大家之中,光是北宋就占了六家。这六家(三苏、欧阳修、曾巩、王安石)又都活跃在仁宗时代,宋代官员待遇比较优厚,退休之后能够优游林下,吟诗作文。这种厚禄制度,使得官员没有后顾之忧,能够安心创作,所以文学艺术,成果累累,能够流传万世。宋代以科举取士,政府官员都是文学之士,在仁宗晚期,富弼、韩琦、文彦博、曾公亮相继为相,欧阳修参加政事,包拯为枢密院副使,司马光知谏院,王安石知制诰,真正称得上人才鼎盛,君子满朝。在中国的四大发明中,能把整个世界推向近代化的三大发明——活字印刷术、火药、罗盘,都出现于仁宗时代。这样的事,历代只有宋代才有,宋代只有仁宗时代才有

8、对士大夫宽容A.宋仁宗赵祯亲政时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他对士大夫的宽容,他在位期间从未兴过文字狱。嘉佑年间,苏辙参加进士考试,在试卷里写道:“我在路上听人说,在宫中美女数以千计,终日里歌舞饮酒,纸醉金迷。皇上既不关心老百姓的疾苦,也不跟大臣们商量治国安邦的大计。”考官们认为苏辙无中生有、恶意诽谤。应给予严惩治罪。赵祯却说:“朕设立科举考试,本来就是要欢迎敢言之士。苏辙一个小官,敢于如此直言,应该特与功名。B.当时,四川有个读书人,献诗给成都太守,主张“把断剑门烧栈阁,成都别是一乾坤”。成都太守认为这是明目张胆地煽动造反,把他缚送京城。按照历朝历代的律条,此人应予以严惩,赵祯却说:“这是老秀才急于要做官,写一首诗泄泄愤,怎能治罪呢?不如给他个官。”就授其为司户参军。C.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柳永,好不容易才通过了考试。但在赵祯看来,他不适合做官,还是填词的好,就给划掉了。赵祯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柳永于是反唇相讥,说自己是“奉旨填词”。讥讽赵祯的柳永不但没被杀头,填词也没受影响,且填得更加放肆,这就非同寻常了。也因此,柳永非但不生赵祯的气,还“愿岁岁,天仗里常瞻凤辇”。

上述事件,作为一个封建帝王,容苏辙的事,或许有人能做到,但容四川秀才的事,恐怕没几人能做到。倘若是朱明王朝和满清“康乾盛世”,杀头灭九族是必然的。

9、降低官家支出:据说,在宋仁宗的后宫里有一位非常善于头部按摩夫人,有一天,宋仁宗在退朝之后便叫这位夫人给自己梳头,就在快要进行时他从袖子里拿出准备好的“梳子”,打开后发现里边儿却是一个奏折,上面写的竟然是大臣要求皇帝减少宫女的奏章,这让当时的梳头夫人非常的不意愿,她认为在皇宫里有喜欢丫头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何况是皇帝,为何要让那些大臣们在背后里说三道四,竟然将这件事弄成奏章禀报呢,宋仁宗见到此事并没有发火,让人意外的是宋仁宗竟然听从了奏折上的要求,外放了很多的公女减少了宫里的负担,不仅如此,宋仁宗的梳头夫人也在这批外放的名单里。


通过这件事,也可以看出宋仁宗的公正无私,他的这一做法也让大臣们对宋仁宗刮目相看,其实宋仁宗他并不是盲目听信大臣的谗言,其实他自己早就深思熟虑过了,梳头夫人在看到奏折时惊慌失色,开始口无遮拦,然而宋仁宗却不当众阻挠反对梳头夫人,这体现了宋仁宗的仁慈,然而他听从大臣们的进言,坚持节俭外放宫女,这是宋仁宗的义务,所以从这两方面来说,宋仁宗就是一个清正廉洁,公正无私的人,像这样的皇帝就该受到百姓的爱戴,受到群臣的拥护。所以讲到这里,想必大家也已经明白了为何宋仁宗在去世以后能够让万民齐哭,连乞丐都给他烧纸,这也是他能够成为千古一帝的原因,也是乾隆敬佩他的原因。


综上所述:一个国家的皇帝死了,让本国黎民百姓哭得涕泪横流的事,屡见不鲜,但让邻国敌国的百姓和皇帝痛哭,并且表达出由衷的尊敬与哀悼。这样的君主,历史上即使不是绝无仅有,也是凤毛麟角。事实上,赵祯既没有太祖赵匡胤的雄才大略,也不像宋徽宗那样多才多艺,宋仁宗是宋朝第四位皇帝,论能力,他不如宋太祖雄才大略,论学问,他不如宋徽宗多才多艺;但论生前死后的名声,他却是宋朝十八帝中最好的一位皇帝。

赵祯庙号“仁宗”,“仁”就是对他的盖棺论定。所谓“为人君,止于仁”,这是对君主的最高评价了。宋仁宗的过人之处,即“仁”。宋仁宗亲政后对臣僚、对百姓比较宽容、宽仁,正史及宋人笔记都多有记述。仁宗在位41年,是两宋时期在位最长的皇帝。他在位几十年里知人善用,因而在位时期名臣大家辈出,国家安定太平,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繁荣。对下属宽厚以待,让百姓修养生息,使宋朝达到一个科学文化文明发展的顶峰。

谢谢!欢迎评说!


宋仁宗赵祯去世时发生了哪些事情?他的谥号为什么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