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8 電影《霸王別姬》,愛情從古到今,總是可遇不可求

9歲那年,小豆子被孃親賣到了戲班。12歲的大師哥小石頭,招呼小豆子和自己一起睡,他給了他被棄後的第一份溫暖。戲班的孩子最怕練撕腿,這動作堪比受酷刑。小豆子疼得眼淚溢滿眼窩,小石頭趁師傅不注意,故意把壓腿的磚踢走,那一刻,噙在小豆子眼裡的淚,“吧嗒”湧出來,掛在清秀的臉龐上,晶瑩奪目。小豆子覺得師哥最好,他終於又找到了依附。


電影《霸王別姬》,愛情從古到今,總是可遇不可求


可是關師父說,想要人前顯貴,必得人後受罪,為了糾正他,小石頭拿起師父的銅煙鍋,將小豆子生生搗出滿口血。從此,他唱對了戲詞,贏得了賞識。他們一起練功喊嗓,一起登臺演出,苦熬十年終成角兒。小石頭,藝名段小樓,飾生角;小豆子,藝名程蝶衣,飾旦角。他們唱得最火的一齣戲便是《霸王別姬》。

電影《霸王別姬》,愛情從古到今,總是可遇不可求


接著倪公公府上唱堂會,得益於虞姬的角色,倪公公有賞,與其說是賞,不如說賞罰分明,賞他虞姬扮相之美豔,罰他本是男兒郎。再一次,蝶衣爐火純青的虞姬一角,受到袁四爺的邀約。蝶衣本可拒絕,但他心如死灰般赴了約。因為,菊仙出現了。師哥說了要和自己唱一輩子的,差一年,一個月,一天,一個時辰,都不算一輩子。

電影《霸王別姬》,愛情從古到今,總是可遇不可求


可那樣的一輩子師哥給不起,段小樓自始至終都分得清戲裡戲外,戲是戲,生活是生活,如今愛情來了,師弟你該祝賀我呀!可憐的師弟,早已人戲不分,霸王和虞姬之間,怎能有“第三者”?像是一場報復,更像是一場自我毀滅,在大師哥定親之夜,蝶衣去了袁四爺府上,他出賣了自己,換回那把心心念唸的寶劍。當他興沖沖將寶劍拿給師哥時,師哥輕描淡寫道:“又不上臺,要劍幹什麼?”


電影《霸王別姬》,愛情從古到今,總是可遇不可求


自此,程蝶衣是程蝶衣,段小樓是段小樓,他們各唱各的。唱戲分了家,可他終究是自己的師哥。小樓被日本人抓走後,蝶衣想也沒想,火急火燎跑去給日本人哈了腰唱了戲,救出了段小樓。得到的,卻是段小樓的一口唾沫。救了他,反倒失去了他,萬念俱焚的程蝶衣開始迷上大煙。用情至深的人總喜歡犯相同的傻,那便是肆無忌憚地傷害自己。可唱戲的人,最該保護的是自己的嗓子,抽大煙,最受損的也是嗓子,他想通過這種方式博得師哥的同情,或是心痛嗎?終究只是痴心妄想。


電影《霸王別姬》,愛情從古到今,總是可遇不可求


本來師兄弟兩個人的感情矛盾多少還能平衡下來,然而菊仙的出現成為了矛盾激化的導火線。他們三個人攪在一起,最終三敗俱傷。面對菊仙的出現,現實的無力感迫使小豆子吸食鴉片,沉浸在虛幻的幻想和自我麻痺中,而內心的隱痛卻永遠無法消除。“我不愛你”這句話對菊仙而言是致命的打擊,最終她自殺了,企圖假戲真做的程蝶衣也越來越看清楚他的霸王是個冷靜理智的現實主義者,菊仙自然不是霸王的良配,也斷然是入不了小石頭的眼。

小豆子想要讓小石頭成為真霸王那是完全沒戲的。

電影《霸王別姬》,愛情從古到今,總是可遇不可求


哪裡又真正懂得虞姬和霸王的情感,所謂沒有物質基礎的支撐,是不配談精神需求的。在男尊女卑、飄搖動盪的舊社會中,拂去小豆子和小石頭那或脆弱或堅硬的外殼,裡面也只不過是兩個可憐人而已。愛情,從古到今,都是奢侈品,可遇不可求。這真的不是電影,而是人生。如此真實深刻地反映了從抗戰前夕至文革的那段歷史時期下命運悽慘的人們,滲透在每一個細節,包括那個不能忍受戲班虐打的孩子,而文革中六親不認,人格扭曲更是展現到了極致。當然最讚的是哥哥的表演,如此悲哀可憐的蝶衣讓人心痛,不瘋魔不成活,人戲不分,現實的他也是如此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