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港媒:這四大趨勢將持續到疫情過後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3月4日發表文章稱,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給中國帶來的四大消費趨勢,分別是更多的網上購物、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的使用、社區商務重新受到重視以及健康意識增強。這些趨勢將持續到疫情過後。文章摘編如下:

鑑於中國為控制新型冠狀病毒傳播對人們的出行施加嚴格限制,許多消費者正在家裡蹲守。大多數公共消費場所,如購物中心、百貨公司、餐館、電影院和運動場所,都已關閉。

這導致整體商業活動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幅減少——疫情第一週的零售額減少了近25%,第二週下降了40%以上。根據2003年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SARS)對中國零售市場的影響,估計2020年第一季度的零售總額可能下降5%左右。

人們購買的商品類型和購買方式也發生了變化。目前的支出主要是在實物商品上,而在娛樂、醫療和教育等服務上的支出基本停止。此外,消費主要集中在購買食品等生活必需品上。服裝、汽車、家用電器和電子產品等可買可不買的商品實際上已經無人問津。

按照推測,一旦眼下的疫情過去,整體消費將再次上升,但幾個重要的變化很可能會長期存在下去。

首先,中國將迎來更多的網上購物。雖然中國已經是電子商務領域絕對的領頭羊,但由於人們在新冠病毒疫情期間都待在家裡,網上購物的需求將變得更加關鍵。

例如,主要網購平臺現在將大量農產品直接送到小區門口,減少消費者受感染的風險。

根據公開數據顯示,今年春節期間,京東到家全平臺的銷售額同比增長470%,速凍食品的銷售額激增近800%。

在線零售商拼多多甚至專門設立了“抗疫農貨”專區,產品包括海南的富硒地瓜、重慶的橙子和江西的百香果。

這次疫情可能會刺激中國數字經濟更快增長,尤其是在老年人和農村居民中的增長。這反過來可能帶來基於用戶年齡範圍、地點和其他人口特徵的在線消費新模式。

其結果可能是更加積極地發展“全渠道的購買與配送模式”,並促進營銷方式的創新。

其次,這將加速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的使用。中國政府的疫情控制計劃中至關重要的一點是限制人員的流動和接觸。但由於電子商務供應商仍然嚴重依賴傳統的人工送貨,因此很難實現零接觸。

作為回應,一些技術公司加快了對自動交付服務的使用。例如,阿里巴巴在武漢的火神山醫院開設了一家沒有員工的超市,第一天就接待了200多名顧客。在線零售商京東一直在湖北省使用快遞機器人配送防疫物資。

作為中國無人駕駛技術的領導者,百度在疫區部署了一系列用於各種用途的無人駕駛汽車。

隨著疫情推動使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和機器人加強無人服務,消費者、生產商和營銷人員將更快地瞭解它們在各行各業的巨大潛力。這很可能加速此類技術的發展,尤其是在消費品的營銷和分銷方面。

第三,隨著消費者出行受限,我們看到社區商務重新受到重視。這促使消費者從集中購物區轉向離家更近的門店,使當地社區成為企業與消費者溝通的關鍵一環。

社區超市、便利店和在線商品提貨點在生活必需品的送貨過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在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地區尤為明顯,這些地方的電商常常無法直接向居民家中送貨。

例如,在疫情發生後的頭兩週,蘇寧在各地的小型商店的生意比去年同期增長了400%以上,而在線訂購的食品在其門店內的配送或取貨量則增長了650%以上。

由於許多餐館已經關門,蘇寧推出了“千家萬戶”計劃,邀請餐館利用網絡訂餐和門店配送平臺提供減少接觸的餐飲服務。目前,已有近百家知名餐廳簽約,日均訂單增加逾50%。

中國政府也注意到了這些機會,這肯定會促進對社區商業綜合體、衛生服務中心等領域的短期和長期投資,同時加快智能社區技術的應用。從長遠看,這很可能改變中國商業的基本面貌。

最後,我們可以期待食品安全意識的提高。許多中國消費者開始深刻反思食品安全和健康問題。

展望未來,健康意識增強很可能成為趨勢。這可能尤其有利於那些利用區塊鏈、大數據和其他新技術對食品生產以及整個健康行業進行更有力監督的企業。

港媒:这四大趋势将持续到疫情过后

外賣小哥來到南京油坊橋附近的一家超市,幫顧客取菜。(2月19日攝)。新華社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